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甲状腺结节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结节性病变44例。所有病例均接受CT检查,包括平扫、动脉期(35S)、静脉期(50S)扫描。结果:CT对甲状腺腺瘤诊断符合率为67%,对结节性甲状腺肿诊断符合率为70%,对甲状腺癌诊断符合率为69%。结论: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于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李瑞利  夏爽  祁吉 《当代医学》2009,15(20):106-110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在甲状腺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肿瘤的MSCT扫描资料。结果50例甲状腺肿瘤病例中,甲状腺腺瘤22例,MSCT诊断符合率68.75%(22/32),假阳性1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瘤18例,诊断符合率44.4%(8/18),假阴性9例,1例隐匿性,MSCT未检出;甲状腺癌10例,诊断符合率90%(9/10),假阴性1例。结论MSCT诊断可靠,在显示甲状腺内肿块以及对肿瘤定性诊断方面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甲状腺肿瘤组织中VEGF、p73蛋白表达的研究,探讨两者的表达意义以及相互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2例甲状腺癌,21例甲状腺腺瘤及11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VEGF和p7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VEGF蛋白在正常甲状腺组织、甲状腺腺瘤和甲状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71.43%、85.71%;p73蛋白在正常甲状腺组织、甲状腺腺瘤和甲状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90.48%、92.86%,VEGF和p7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正常甲状腺与甲状腺肿瘤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在甲状腺腺瘤和甲状腺癌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例VEGF蛋白表达阳性的甲状腺腺瘤组织中有15例(100.00%)p73蛋白表达阳性,6例VEGF蛋白表达阴性的甲状腺腺瘤组织中4例(66.67%)p73蛋白表达阳性;36例VEGF蛋白表达阳性的甲状腺癌组织中有35例(97.22%)p73蛋白表达阳性,6例VEGF蛋白表达阴性的甲状腺癌组织中4例(66.67%)p73蛋白表达阳性.结论 VEGF、p73蛋白在正常甲状腺组织中无表达,甲状腺肿瘤中呈高表达,可能与甲状腺癌的发生有关,两者在甲状腺腺瘤和甲状腺癌中表达均呈正相关,VEGF、p73蛋白对诊断甲状腺肿瘤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16排螺旋CT扫描甲状腺结节内钙化在诊断甲状腺结节病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甲状腺结节病变共10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其中良性病变50例,恶性病变50例。患者术前均行甲状腺16排螺旋CT检查,观察甲状腺内有无钙化及钙化形态。结果 10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甲状腺癌钙化率64.69%,CT诊断正确率62.13%,与良性病变的钙化率20.13%,CT诊断正确率74.79%(P<0.01);良性结节内微小钙化占钙化总数34.42%,甲状腺癌内微小钙化占钙化总数的74.37%,数据有极显著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16排螺旋CT扫描甲状腺结节内钙化灶对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具有诊断意义,并且结节内微钙化被认为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一个特征性征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在甲状腺癌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西安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5例疑似甲状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多排螺旋CT检查。以外科手术或病理检查结果为依据,评估多排螺旋CT在甲状腺癌临床诊断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记录其在甲状腺癌鉴别诊断中的符合率。结果病理或手术检查结果显示55例疑似甲状腺癌患者中甲状腺癌32例(58.2%),良性病变23例(41.8%);多排螺旋CT扫描定性诊断结果显示真阳性28例,真阴性20例,假阳性3例,假阴性的4例;多排螺旋CT对甲状腺癌定性诊断的准确性、特异性、敏感性分别为87.3%(48/55)、87.0%(20/23)和87.5%(28/32);对乳头状癌、滤泡状癌、髓样癌及未分化癌等甲状腺癌的鉴别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4.7%(18/19)、71.4%(5/7)、66.7%(2/3)和100.0%(3/3)。结论临床可将多排螺旋CT作为诊断及鉴别诊断甲状腺癌的有效辅助手段,以提高诊疗筛查针对性,节省诊疗时间、改善患者预后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甲状腺结节的CT表现,探讨其CT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分析我科2011年7月—2012年3月收治的122例甲状腺结节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总结甲状腺结节性病变的CT表现,与术后病理结果对比,计算诊断符合率,计算CT值。结果良性结节包括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CT诊断符合率为94.7%;恶性结节为甲状腺癌,CT诊断符合率为84.8%。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癌CT值分别为(57.1±8.2)HU,(51.4±6.9)HU和(64.6±8.5)HU,正常腺体CT值为(118.5±6.3)HU,病变区CT值有明显降低。结论 CT值对于甲状腺结节的定位诊断有一定价值;结节性病变的CT表现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甲状腺癌组织端粒酶活性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 ,探讨其作为甲状腺癌诊断和预后评价指标的可行性。方法 :用原位杂交法检测了 2 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2 0例甲状腺滤泡状癌、2 0例相应癌旁甲状腺组织及 9例甲状腺腺瘤组织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亚基的 m RNA。结果 :40例甲状腺癌组织端粒酶水平明显高于甲状腺腺瘤组织及癌旁组织。 2 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阳性检出率为 90 %,2 0例甲状腺滤泡状癌阳性检出率为85 %,2 0例癌旁组织端粒酶均为阴性 ,9例甲状腺腺瘤阳性检出率为 1 1 .1 %。端粒酶活性与甲状腺的类型、分化程度及分期无关。结论 :端粒酶可以成为一种用于甲状腺癌辅助诊断、预后判断的重要标志 ,物并且在甲状腺癌的基因治疗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甲状腺结节CT征象与病理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检查对良恶性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90例甲状腺结节(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癌)病例采用常规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由2名高年资医师对病例的CT征象进行评价并给出CT诊断,并与病理学检查进行比较。结果 CT诊断良性结节79例,甲状腺癌11例,病理学检查示良性结节83例、甲状腺癌7例。CT诊断良性结节准确率为95.18%(79/83),良性结节有诊断意义的CT征象为边缘清楚、周围脂肪间隙清晰及无淋巴结转移,占93.98%(78/83),恶性组仅1例出现[14.29%(1/7)],甲状腺癌主要CT征象有病灶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密度混杂不均,多伴有淋巴结或其他器官转移[71.43%(5/7)]。结论 CT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具有重要价值,掌握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主要CT征象有助于良恶性的鉴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结合甲状腺肿瘤分子标志物在甲状腺结节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50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其超声检查的诊断准确率和P53、VEGF、Ki-67的阳性表达率与病理确诊的关系。结果:超声诊断良性结节的符合率为84.0%,恶性结节的符合率为61.7%;P53、VEGF、Ki-67在甲状腺癌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腺瘤(P<0.05);P53在滤泡癌、髓样癌、未分化癌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乳头状癌(P<0.05)。结论:在超声引导下行甲状腺结节穿刺,并结合P53、VEGF、Ki-67等分子标志物检测,可提高甲状腺结节及甲状腺癌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甲状腺病变的CT表现,探讨各种甲状腺病变CT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0例甲状腺病变的CT资料。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30例行CT增强扫描。结果:本组40例甲状腺病变的CT表现,可分为3大类型:(1)单结节型20例,包括甲状腺腺瘤1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5例、甲状腺癌5例;(2)多结节型16例,包括结节性甲状腺肿9例、甲状腺癌7例;(3)弥漫肿大型4例,包括Graves病1例、桥本氏病3例。CT对甲状腺恶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达83.3%,对良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达78.5%。结论:甲状腺病变的轮廓、有无周围结构侵犯及有无颈部淋巴结肿大对其良恶性鉴别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断层扫描(CT)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诊断甲状腺癌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我院自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98例疑似甲状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组患者均行CT薄层扫描及颈部彩超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比联合CT、彩超与单一诊断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 98例疑似甲状腺癌患者确诊为TC的患者有82例;CT对乳头状甲状腺癌诊断的准确率显著高于彩超(χ2=3.521,P0.05)。CT对甲状腺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2%,27.3%,70.7%和56.25%;彩超对甲状腺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3%,21.2%,54.8%和62.5%;CT联合彩超对甲状腺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2%,68.4%,92.7%和81.25%。结论对甲状腺癌患者联合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进行诊断较单一方法更可靠,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超声联合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甲状腺癌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00例甲状腺癌患者,回顾性分析其超声及CT影像学资料,记录淋巴结转移情况,并以手术病理作为对照,明确超声、CT及超声联合CT对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结果与病理对照,超声诊断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为84.95%、特异度为90.80%、准确率为87.50%、阳性预测值为92.30%、阴性预测值为82.29%,Kappa值为0.748;CT诊断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为90.26%、特异度为90.80%、准确率为90.50%、阳性预测值为92.72%、阴性预测值为87.77%、Kappa值为0.807;超声联合CT诊断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93.80%、特异度为93.10%、准确率为93.50%、阳性预测值为94.64%、阴性预测值为92.04%、Kappa值为0.867;单一超声或CT诊断时,CT敏感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略高于单一超声诊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联合CT诊断时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单一超声或CT诊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论是超声或是CT用于甲状腺癌术前淋巴结转移诊断均能发挥一定诊断价值,联合应用或能进一步提升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提高其正确诊断率。方法回顾分析50例经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结节患者的CT资料。结果良性甲状腺结节形态规则20例、边缘清晰21例、增强扫描后表现为环形强化16例;恶性甲状腺结节形态不规则22例、边缘模糊23例、增强扫描后表现为“强化残圈征”11例和“蟹足状强化”10例;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诊断甲状腺结节灵敏度为76.92%、特异度为87.50%、阳性预测值为86.96%、阴性预测值77.78%、假阳性率为13.04%、假阴性率为22.22%和准确率为82.00%。甲状腺良性结节BF、MTr与恶性结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BV、Ps和,TTP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性质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马传明 《中外医疗》2016,(34):189-191
目的:探究各种CT征象联合应用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方便选择2015年1月_2016年8月期间于邳州市中医院接受检查的80例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结节强化程度分为高强化与等低强化结节,将高强化CT征象对于良性结节和腺瘤样结节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阳性与阴性预测值与准确性进行比较。结果高强化良性结节22个,恶性结节1个;等低强化良性阶级79个,恶性结节43个。高度强化于甲状腺良恶性诊断中存在不同,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强化常见于良性结节中,等低强化常见于恶性结节中。高度强化对于良性结节存在高度特异性与阳性预测值,对于腺瘤样结节存在高度敏感性与特异性、准确性以及阴性预测值。结论通过对于良性甲状腺结节的高阳性预测值与特异性,和腺瘤样结节的高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准确性、特异性的研究分析;得到的结果证实强化CT征象为甲状腺恶性/良性结节甄别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垂杨柳医院医联体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102例,所有患者均行64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观察并统计纳入患者CT表现差异及病理学诊断结果;以病理学诊断为依据,计算64层螺旋CT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疾病的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结果 64层螺旋CT可清楚显示甲状腺结节的部位、直径、形态、边界、钙化及囊变情况,良恶性甲状腺结节在形态、边界、钙化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良性结节患者均匀强化(50.00%)、完整环形强化(41.07%)、瘤周强化残圈(0)、半岛样强化(3.57%)与恶性结节患者(4.35%、6.52%、45.65%、34.7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64层螺旋CT扫描结果显示,甲状腺良性结节58例,恶性结节44例,特异度为92.86%,灵敏度为86.96%,准确度为90.20%.结论 64层螺旋CT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疾病具有较高的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分析声触诊组织成像(VTI)和声触诊定量技术(VTQ)与螺旋CT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应用比较。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于我院甲状腺外科经手术病理确诊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入组患者入院后行常规甲状腺超声检查,分别测量VTQ模式下病灶内部横向剪切波速度(SWV)以及有效SWV测量区域,并在有效的测量区域中测量得到SWV最大值、SWV最小值、SWV中位数以及SWV平均值;以患者病理学诊断为依据对螺旋CT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准确度、特异度以及灵敏度进行计算;比较VTI和VTQ与螺旋CT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诊断价值。结果TI-RADs2类阳性率为0%,TI-RADs3类阳性率为2.95%,TI-RADs4a类阳性率为2.95%,TI-RADs4b类阳性率20.59%,TI-RADs4c类阳性率58.82%,TI-RADs5类阳性率1.50%。螺旋CT扫描结果提示甲状腺良性结节114例,恶性结节86例;病理组织学提示甲状腺良性结节132例,恶性结节68例;特异度为86.8%,灵敏度为79.6%,准确度为34.0%。恶性结节SWV最大值、SWV最小值、SWV中位数以及SWV平均值明显高于良性结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结节中SWV值最大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807、最小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815、中位数ROC曲线下面积为0.811以及平均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866,以及结节内SWV平均诊断效能为最佳,其敏感度为94.1%,特异度为85.7%,准确度为82.6%。结论VTI和VTQ与螺旋CT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均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其SWV平均值对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T在甲状腺结节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分析2000年6月至2011年6月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的240个甲状腺结节CT表现,分析甲状腺结节CT特点。结果:甲状腺腺瘤36例,CT诊断准确率83.3%(30/36);甲状腺癌45例,CT诊断准确率为73.3%(33/45);结节性甲状腺肿69例,CT诊断准确率为69.6%(48/69)。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癌和结节性甲状腺肿在结节数目、形态、边界、包膜、钙化和密度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是诊断甲状腺结节有效可靠的影像学方法,结节数量、密度、形态、边界、有无包膜及钙化对甲状腺结节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相关物质TSGF测定和16层螺旋CT联合应用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疑为肺癌的病例,经病理证实为肺癌70例,肺部良性病变32例,全部病例均行TSGF测定和16层螺旋CT扫描,实验数据分析采用SAS统计处理软件。结果①TSGF诊断肺癌的准确性、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73.53%、81.43%、56.25%。②16层螺旋CT诊断肺癌的准确性、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78.43%、85.71%、62.50%。③TSGF和16层螺旋CT联检的准确性、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1.18%、95.71%、81.25%。结论TSGF和16层螺旋CT联检可提高肺癌检测的敏感性和准确率及提高早期肺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甲状腺肿物超声、CT及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US-FNAB)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分析。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2月就诊于医院并经手术病理明确诊断的甲状腺肿物患者96例,术前均行超声、CT及US-FNAB检查,将超声、CT及US-FNAB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96例患者,手术病理证实甲状腺乳癌33例,结节性甲状腺肿59例,腺瘤4例。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超声诊断的敏感度为77.1%,特异度为80.3%,准确度为79.2%;CT诊断的敏感度为68.6%,特异度为75.4%,准确度为72.9%;二者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US-FNAB检查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4.3%、100.0%、97.9%,均明显高于超声及CT检查(P<0.05)。结论超声或CT均有助于甲状腺肿物的早期筛查,但其诊断准确度较低;而US-FNAB检查诊断的准确度较高,可在术前明确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