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 评价国产Trausim骨水平种植系统用于固定修复牙列缺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多中心、前瞻性、单组目标值法的临床试验设计,选择上海3家三甲医院作为研究中心,对120例牙列缺损患者进行种植修复,评价种植体成功率,记录种植体术后愈合感染情况、种植体周围骨吸收、种植体稳定性、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健康状况等有效性指标。结果 受试者在修复负载4年后种植体成功率为97.5%,影像学检查种植体周围无透光区,颈部骨吸收均<1 mm,种植体周软组织健康并获得比较满意的功能修复效果。结论 Trausim种植体系统应用于牙列缺损患者修复效果良好,疗效确切,具有较高的成功率,能够满足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并分析慢性牙周炎患者后牙区种植修复后5年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2013年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中心行后牙区种植修复的患者120例,共计患牙232颗,其中慢性牙周炎患者67例为牙周炎组,种植修复患牙112颗;牙周健康患者53例为对照组,种植修复患牙120颗。上部结构修复5年后,比较两组种植体的牙周情况及边缘骨吸收情况。在牙周炎组中,比较种植体与相邻天然牙及吸烟与非吸烟患者的边缘骨吸收情况。结果 上部结构修复5年后,牙周炎组和对照组种植体成功率均为100%。牙周炎组种植体牙周探诊深度、牙龈指数及牙菌斑指数均较对照组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牙周炎组和对照组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分别为(0.89 ± 0.68)mm和(0.56 ± 0.3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3.338,P < 0.05);牙周炎组种植体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明显大于相邻天然牙边缘骨吸收量[(0.45 ± 0.3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4.172,P < 0.05);牙周炎组吸烟患者的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1.23 ± 0.75)mm]大于非吸烟患者[(0.62 ± 0.4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5.763,P < 0.05)。结论 与牙周健康患者相比,慢性牙周炎患者后牙区种植修复后5年的种植体成功率和牙周情况无差异,但边缘骨吸收量明显增加,且吸烟可增加慢性牙周炎患者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和评价国产ZDI种植系统的长期临床效果。方法通过观察随访35例种植病例,共计46枚ZDI种植体在修复完成后6年内生物和机械并发症的发生率、种植体周围骨吸收的程度以及患者对修复效果的满意度来评估ZDI种植系统的临床效果。结果修复6年后,仅有两枚种植体发生种植体周围炎,一例牙冠脱落,无其他种植体及上部结构相关的机械并发症,累计成功率为95.7%、存留率为100%;患者总体满意度达(9.79±0.29)分。结论只要规范种植操作,精确制作修复体,维持良好的口腔卫生,ZDI种植系统能获得良好的长期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分析评价无牙颌患者采用种植覆盖义齿修复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行种植覆盖义齿修复的57 名无牙颌患者进行临床复诊,检查种植体周围菌斑指数、探诊深度、探诊出血、牙龈增生、种植体边缘骨吸收以及义齿修复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采用VAS视觉模拟评分方法测量患者对种植覆盖义齿修复的满意度,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综合评价种植覆盖义齿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48±11.3) 个月的随访观察,4 枚种植体在愈合期内失败,存留率为98.1%;种植体的边缘骨吸收为(1.38±0.74) mm,不同类型附着体(杆卡、球帽、磁性)修复后种植体边缘骨吸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杆卡组的菌斑指数、探针深度均高于磁性和球帽组(P<0.05);探针出血无明显差异(P>0.05);牙龈增生多见于杆卡组.并发症主要包括:上部基台折裂、义齿折裂、螺丝松动等等.患者对种植覆盖义齿的总体满意度较高,仅在"清洁方便程度"一项,磁性和球帽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杆卡组(P<0.05),其他各项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种植覆盖义齿有较高的种植体存留率及患者满意度,但修复后需对义齿及种植体进行定期清理维护以减少后期并发症的发生,尤其是杆卡式种植覆盖义齿.  相似文献   

5.
口腔种植学     
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在牙种植修复中的临床应用研究;微型种植体支抗和XIVE种植体在牙列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上颌前牙区骨挤压联合骨引导再生同期种植术的应用;前列腺素E2在种植体周围龈沟液中的含量测定及其临床意义;ITI种植体早期负重与传统负重稳定性的比较;  相似文献   

6.
BLB种植体102枚种植修复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BLB系统牙种植体种植修复的体会。方法:58例患者植入BLB系统种植体共102枚,术后4个月X线片复查,并行二期手术,2周后行上部永久性修复。结果:102枚种植体中2枚种植体修复失败,均为重度牙周病者,1例放弃修复,99枚种植体追踪观察6个月至2年全部成功;近期留存率为97.1%。结论:BLB系统种植体骨结合性能好,对于重度牙周病患者不宜行种植修复,充填后的骨量不足和封闭螺钉暴露不影响种植修复的成功。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单颌拔牙后即刻种植即刻修复的临床效果和特点,探讨适合国人解剖条件的单颌拔牙即刻种植即刻修复技术。方法:2008年6月至2012年3月接受全颌拔牙后即刻种植即刻修复的患者46人(男28人,女18人),年龄37-75岁(平均55.4岁)共植入种植体254颗,种植体植入当天完成种植体支持的无牙颌即刻固定修复,共计56件螺丝固位的种植即刻固定义齿。即刻修复后观察种植体的存留率、种植体边缘骨吸收情况、修复体功能状况、义齿清洁度、患者满意度调查。追踪时间9-54个月,平均36.6个月。结果:254个种植体中的13个种植体脱落。其余241个种植体至最后一次复查稳定,种植体存留率:94.8%(241/254)。即刻修复义齿的存留率94.6%(53/56),边缘骨吸收程度:平均0.7mm(±0.3mm)。患者满意率100%。讨论:单颌拔牙后即刻种植即刻修复患者满意度高;本研究中上颌前部54%的种植体使用了角度基台,上前牙区采用角度基台可避免种植时骨增量;单颌拔牙后即刻种植即刻修复宜拔牙翻瓣直视下修整牙槽嵴后植入种植体。上颌拔牙后即刻种植即刻修复难度较下颌大。结论:单颌拔牙后即刻种植即刻修复的近期临床效果肯定,患者满意度高,远期效果需要进一步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8.
口腔种植学     
种植体-基台连接形式对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应力分布的影响;Ankylos SynCone基台覆盖义齿即刻种植修复的护理配合;圆柱形螺纹种植体螺纹的优化设计和应力分析;天然牙-种植体联合支持式固定义齿的临床观察;牙种植外科骨收集器内骨碎屑成骨活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SLActive种植体3周早期负荷修复的临床可行性。方法:32名患者40枚下颌后牙区种植体行3周早期负荷修复,种植术中、术后1、3、12周、1年应用共振频率分析仪测量种植体稳定性,定量分析种植体稳定性的变化;种植术后1周、3周、12周、1年时拍射平行投照根尖片,测量评估种植体边缘骨水平的变化。结果:3周负荷的种植体种植术后3周与12周及1年,ISQ值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1年边缘骨吸收(0.5±0.21) mm,种植体成功率100%。结论:SLActive种植体3周早期负荷修复方案在下颌后牙区可以获得可预期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单个下颌磨牙缺失采用种植修复时,种植体尺寸对骨界面的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采用三维有限元法,模拟单个种植体及双种植体修复单个缺失下颌第一磨牙的情况,在保证其它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分析种植体尺寸(包括种植体长度和直径)对种植体一骨界面应力分布的影响。结果:不论单种植体修复或双种植体修复单个缺失磨牙时,种植体直径变化对种植体一骨界面应力影响较大,斜向载荷时更为明显;而种植体长度对骨界面应力影响较小。结论:建议临床尽量采用直径较大的种植体修复单个缺失下颌磨牙。  相似文献   

11.
作者采用国产叶状钛种植体对41名患者口内缺牙区作了48颗种植术,观察12-46个月,均已完成冠修复,除2例失败外,均获成功,作者总结了临床应用的体会,并就种植术应注意的问题,叶状钛种植体临床应用的体会,并就种植术应注意的问题,叶状钛种植体临床应用的特点及种植失败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性分析无牙颌不同类型种植覆盖义齿的临床疗效.方法:随访46名种植覆盖义齿修复的无牙颌患者,进行影像学和临床检查,并记录机械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通过种植体存留率、边缘骨吸收量、种植体周围软组织情况、机械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患者满意度来评估种植体覆盖义齿的临床疗效.结果:在随访时间内(64±36)月,种植体存留率是93.44%,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为(1.32±1.13)mm.不同附着体支持的种植覆盖义齿修复后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探诊出血指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探诊深度、菌斑指数和牙龈增生指数有统计学差异(P<0.05),牙龈增生多见于杆卡组.机械并发症主要有固位帽松动、固位力不足、基台磨损和螺丝松动.患者对覆盖义齿的总体满意度较高.结论:不同附着体支持的种植覆盖义齿均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口腔种植学     
双种植体支持单个磨牙种植义齿的5年临床效果观察,骨增量技术在种植修复上颌前牙缺失的临床应用,闭合式上颌窦提升术同期种植体植入临床报告,透明质酸钠治疗种植体周粘膜炎的临床研究,种植覆盖义齿修复牙槽骨严重萎缩的无牙下颌[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目的:骨增量技术应用于种植修复上颌前牙缺失的早期临床评价.方法:对49例、种植修复上颌前牙缺失的患者共92枚种植体,应用骨挤压、骨劈开、引导骨再生、上颌鼻底提升植骨等骨增量技术,观察软组织瓣及骨缺损的愈合情况,对比种植体植入后6—9个月二期修复前、修复负载后12个月的X片,观察并初步一临床评价种植体与周围骨结合的情况。结果:修复负载6个月后种植体骨结合优良的共82枚,骨结合不满意的共10枚,骨结合优良率89.13%。结论:骨增量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的修复上颌前牙缺失种植手术时种植体周围的骨缺损,使种植体获得良好的骨结合,并且使上颌前牙修复后获得良好的覆He覆盖关系,保证种植修复获得较高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下颌无牙颌种植体植入位置、数目与修复设计的关系。方法:采用Frialit-2种植体36枚和Endo-pore种植体6枚对8例下颌无牙颌患者进行了种植修复,其中2例进行了杆卡覆盖义齿修复,2例球帽覆盖义齿修复,4例种植固定义齿修复。结果:二期手术时,42枚种植体均形成了良好的骨性结合。经6~24个月的临床修复观察,种植体负重6个月时骨吸收平均0.5mm±0.02mm,戴义齿12个月后骨吸收平均0.1mm±0.03mm。修复的种植义齿能较好地行使咀嚼功能,收到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对于下颌无牙颌的种植患者,合理的治疗计划,对于保障种植义齿的修复效果及维持种植体的长期成功率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口腔种植学     
牙种植即刻修复的临床应用研究;影响种植牙成功率的临床操作因素分析附830枚种植体植入修复报道;种植固定义齿修复下颌磨牙游离端缺失的临床观察;牙种植数字化全景X线片失真率的临床评价;联合支持早期种植修复前牙缺失临床观察;Bio-Gide膜与钛膜在牙种植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犬颧骨牵张成骨后种植体植入时机的实验研究。[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Replace Implant System的临床应用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ReplaceImplantSystem的临床效果。方法 :用ReplaceImplantSystem进行延期或即刻种植。采用埋入式二次手术方式 ,对72例患者植入90枚种植体 ,金属烤瓷冠修复 ,临床随访观察3年。结果 :种植体成功率100% ,种植体周齿槽骨水平吸收<0.2mm/年 ,烤瓷冠崩瓷4颗 ,固定螺丝钉松动1颗 ,种植体周围龈炎11颗。结论 :ReplaceImplantSystem适用于常见的牙列缺损的延期或即刻种植。  相似文献   

18.
研究背景:后牙区垂直骨量不足是常见的临床问题,短种植体避免了植骨的风险、减少手术创伤,在临床上应用逐渐广泛。目的:本实验通过随访研究,评估Thommen短种植体修复后一年的临床效果。材料与方法:本实验共纳入22名牙列缺损的患者,常规植入28颗Thommen(8mm)种植体,术后2.5个月进行种植修复。修复后12-14个月(平均13个月)对全部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包括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评价指标包括种植体成功率(Albrektsson的标准评价)、生物及机械并发症以及边缘骨水平变化。结果:本实验中,28颗种植体修复完成13个月后,成功率为100%;平均的边缘骨丧失为0.22mm(近远中的骨丧失分别为0.12mm和0.29mm);牙周探诊深度(PPD)无明显变化;所有种植修复体行使功能良好,无生物及机械并发症。结论:Thommen短种植体修复完成一年后随访研究结果表明:种植体设计合理,避免了生物及机械并发症;表面处理的改进使得骨-种植体接触更广泛,边缘骨水平稳定,短期临床效果良好。长期临床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9.
刘自力  贺美兰  吴红翔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2003,8(4):176-177,186,I002,I003,I004,I005
目的:探讨骨结合式Branmark牙种植系统的疗效与成功率。方法:时122例缺牙患者共植入296枚牙种植体,临床追踪观1—8年。结果:种植体8年累计成功率为90.5%。结论:Branmark骨结合式牙种植体是一套生物相容性良好的种植体系。认真选择适应症,严格的无菌和微创操作,合理的修复设计及每年一次的定期护理是种植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一种国产牙种植体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按纳入标准收集32例种植修复单颗牙缺失的患者,共植入38枚种植体,随访5年,通过临床检查及X线影像学检查,参照Albrektsson种植体成功标准,评价该牙种植体临床应用效果。结果:种植修复后,随访5年,32例患者无不适主诉,38枚种植体无松动、脱落、断裂,周围黏膜无急慢性炎症;种植体与骨组织结合良好,种植修复5年时,种植体颈部边缘骨平均吸收高度为0.63 mm (SD:0.30; range:0.33~0.93),5年成功率达100%。结论:该牙种植体具有良好的骨结合力和较少的颈部边缘骨吸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