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6 毫秒
1.
目的分析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腮腺肿块的二维声像图、彩色血流及多普勒频谱的不同特点,探讨其对腮腺肿块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9例腮腺肿块患者结合二维、彩色多普勒及血流频谱进行超声检查,对比分析声像图特征,预测腮腺肿块良恶性。结果超声对病灶的检出率为100%,对腮腺良性肿块的诊断符合率为82.4%,对恶性肿瘤的诊断符合率为73.3%。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腮腺肿块检出率高并对肿块良恶性诊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李伟  袁小伟 《海南医学》2008,19(9):46-48
目的 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HCDU)对腮腺区肿块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高频超声对49例患者腮腺肿瘤病变的边界、形态、内部回声及病变内有无钙化灶进行观察,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观察肿瘤的血流信号强度并分级,同时测量病变内血流频谱的RI值和Vmax,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49例患者中,HCDU对腮腺区肿块的检出率达到了100%,肿块的物理性质(囊实性)符合率87.50%,良性肿瘤的符合率为91.00%,恶性肿瘤符合率为81.25%.HCDU对恶性肿块的敏感性、特异性、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1.25%、91.00%、81.25%,淋巴结转移诊断符合率为83.33%.结论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腮腺肿块的定位定性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能够提高腮腺恶性肿瘤诊断的正确率,是腮腺区肿块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腮腺肿块与病理诊断对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腮腺肿物的高频声像图特征及其彩色多普勒血流变化(CDFI)情况、评价彩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腮肿块的彩超声见,并与病理对照。结果:腮腺肿块的二维超声物理性诊断符合率100%,超声与病理结果对照,符合率因病而异,良性符合率为82%,恶性符合率为41%,彩色多普勒技术能大大提高恶性肿国诊断率。结论:彩 色多普勒对恶性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唐灿  吕群星  林鹏生 《中外医疗》2016,(36):179-181
目的 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腮腺肿块诊断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方便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腮腺肿块患者4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方法 对腮腺肿块进行诊断,并通过手术病理进行证实,记录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腮腺肿块诊断中的检查效果.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腮腺肿块病灶的检出率为100.00%;良性肿块符合率为86.96%,恶性肿块符合率为78.95%,囊性肿块符合率为100.00%;良性肿块血流信号检出率为21.74%,恶性肿块血流信号检出率为89.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腮腺肿块诊断当中,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方法 进行诊断,能够取得较高的准确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周桂萍  肖慧  马英桥 《海南医学》2011,22(22):94-9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腮腺肿瘤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9例腮腺肿瘤患者,通过二维超声图像及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的分析,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超声对肿块的检出率为100%,良性诊断符合率为83.3%,恶性符合率为76.9%。结论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诊断腮腺肿瘤符合率高,为外科手术时制定方案提供重要的影像学资料。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42例腮腺肿块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其中腮腺癌12例,良性肿块26例,慢性腮腺炎4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结果显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清8杆显示腮腺肿块的形态、大小、结构,并能快速显示腮腺肿块的血流情况。其中10例腮腺癌和3例炎性肿块(脓肿形成)可获得彩色血流信号显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腮腺肿块的符合率达91.7%。由此可见,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腮腺肿块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腮腺肿块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腮腺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高频率探头二维超声及彩色超声对29例腮腺肿块进行检查,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二维超声对病灶的检出率100%,对腮腺良性肿块诊断符合率86.7%,恶性肿块为83.3%,囊肿为100%,而彩色超声对良、恶性肿块的血流信号检出率分别为17.6%和91.7%,两者有显著的差异.用脉冲多普勒测定肿块动脉血流,良、恶性肿块的平均血流速度分别<25 cm/s和>30 cm/s,阻力指数分别为<0.5和>0.6,两者的平均血流速度和阻力指数有显著差异.结论二维超声对腮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较高,而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腮腺肿块性质的判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腮腺的疾病在临床中较少见,尤其是腮腺内的肿块,本文就我院多年来对18例腮腺肿块用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测,目的是探讨超声在判断腮腺肿块性质方面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宋虹宾  杨雪  唐素英 《四川医学》2010,31(1):104-106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对腮腺混合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超声诊断为腮腺混合瘤20例患者的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超声符合率80%(16/20例)。4例超声诊断与病理结果不符,均为腮腺淋巴瘤(20%)。结论超声诊断腮腺混合瘤有很大的临床价值可作为诊断和治疗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吴芳芳  何丹青  王玲 《安徽医学》2022,43(6):699-702
目的 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法(SR法)联合二维灰阶超声评估腮腺肿块良恶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并进行手术的单侧腮腺占位患者(共164个病灶),均于术前先行常规超声检查,再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测量并记录弹性模式下病灶周围正常软组织与病灶区的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术后送检病理。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价单独二维灰阶超声、单独SR法及两者联合鉴别诊断腮腺肿块良恶性的诊断效能。结果 164例患者中,良性病变结节118例,恶性病变结节46例。二维灰阶超声检查诊断腮腺良恶性结节的灵敏度为88.13%,特异度为69.56%、准确度为82.90%;弹性成像SR法诊断腮腺恶性结节的灵敏度为84.75%,特异度为73.90%,准确度为81.71%;二维灰阶超声联合SR法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93.22%、80.43%、89.63%)均高于单一成像检查。腮腺肿瘤恶性组应变率比值(SR值)为(2.70±0.68),良性组为(1.42±0.43),SR法在鉴别腮腺良恶性肿瘤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病理结果,SR法判断肿...  相似文献   

11.
灰阶实时超声对腮腺肿块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paper reports the ultrasonographic diagnoses in 18 cases of parotid gland masses confirmed by surgery and biopsy and pathology.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was 100% (18/18) in the judgement in locations and was 72% (13/18) in the judgement in the nature of the disease. The clinical value of ultrasonographic diagnosis in parotid gland masses and the features of the sonographic images in benign and malignant tumors were analysed and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腮腺肿瘤(Parotid Gland Tumor)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及其亚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分型技术(Hybri Max)对59例腮腺肿瘤石蜡包埋组织标本进行37种HPV亚型检测,并以20例健康志愿者的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为对照。结果腮腺肿瘤石蜡包埋组织标本HPV总检出率为57.6%(34/59),对照组均为阴性(0/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234,P<0.05);腮腺良性、恶性肿瘤组织中HPV阳性率分别为59.6%(31/52)和42.9%(3/7),两组HPV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9,P>0.05);腮腺肿瘤组中HPV感染亚型以高危亚型为主(80.7%),其中以HPV16、18、52型为主(61.4%);腮腺肿瘤组中HPV单一亚型、多重亚型均可感染,但以混合亚型感染为主(52.9%)。结论腮腺肿瘤的发生可能与HPV感染有相关性。腮腺肿瘤中HPV高、低危亚型均可感染,以高危亚型HPV16、18、52型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13.
收集经病理检验确诊的腮腺淋巴结核患者43例进行了临床分析。43例中,女性明显多于男性,50岁以前年龄组占74.4%;左腮腺25例,右腮腺18例;包块以耳屏前为多,包块数目为单个或多个,其中4例呈串珠状,占本组病例9.3%。并就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和治疗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成人腮腺的胚胎发生。方法;18例胚胎腮腺和6例成人腮腺HE、PAS染色进行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ABC法观察抗角蛋白,波形蛋白,胶原纤维酸性蛋白,肌动蛋白在组织中的表达。结果;15周的胚胎腮腺可见实性细胞团,17周时分支增多,20周时出现小叶轮廓,28周形态发育基本成熟。胚胎腮腺中4种蛋白均有表达,成人腮腺中角蛋白,胶原纤维酸性蛋白在导管有表达,肌动蛋白仅标记肌上皮,波形蛋白为阴性。结论  相似文献   

15.
[背景 ]探讨小儿涎腺疾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病例报告 ]对 12 4例涎腺疾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其中有腮腺疾病 30例 (2 4% ) ,颌下腺疾病 18例 (15 % ) ,舌下腺疾病 76例 (6 1% ) .病理分类 :肿瘤 10例 (8% ) ,囊肿 82例 (6 6 % ) ,炎症 32例 (2 6 % ) .治疗时尽量减少创伤 ,采用小切口降低疤痕的产生 .[讨论 ]10例患者面神经功能指数测定表明 ,行完整保留面神经的腮腺区及颌下区手术后少数患者出现暂时性面部瘫痪 ,3个月后即可恢复正常 ,不会影响面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原发性腮腺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 收集2006—2016年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并诊断为原发性腮腺淋巴瘤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结合复查随访资料,回顾性总结其临床病理特点及患者预后,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研究共纳入41例患者,中位年龄57岁(8个月至91岁),男 ∶女=1 ∶2.15,女性多见。40例(97.1%)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其中结外边缘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extranodal marginal zone B-cell lymphoma of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15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14例,滤泡型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4例,其他类型少见,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HL)仅占1例。Ann Arbor ⅠE~ⅡE期37例(90.2%),ⅢE~ⅣE期4例(9.8%)。7例(17.1%)淋巴瘤由干燥综合征恶变而来,均为MALT淋巴瘤。平均病期为20.7月,78%的患者以腮腺区缓慢生长的无痛性肿块为主要症状。治疗方法包括局部治疗及系统治疗,不同治疗方案均可取得较好疗效。全部患者均经5~149个月随访,其中9例(21.9%)死亡,2年总生存率为84.5%,5年总生存率为81.3%。单因素分析显示有无肿物加速生长史(P=0.005)和肿物有无包膜(P=0.011)为总生存率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物有无包膜(P=0.041)影响患者的总生存期。结论:腮腺淋巴瘤绝大多数为B细胞型NHL,MALT淋巴瘤与DLBCL最为常见,大部分患者表现为缓慢生长的腮腺区局限性肿块,临床上需与腮腺良性肿瘤相鉴别。干燥综合征与MALT淋巴瘤的发病密切相关。原发性腮腺淋巴瘤患者预后比其他恶性肿瘤相对较好,肿物无包膜提示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icotinamide phosphoribosyl transferase,Nampt)在大鼠涎腺的表达和分布.[方法]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法(RT-PCR)和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正常腮腺、颌下腺和大舌下腺组织Nampt 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腮腺、颌...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放射性核素显像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首次131Ⅰ治疗前唾液腺功能进行观察和半定量分析。方法对75例DTC首次131Ⅰ治疗前患者和12例健康者(对照组)行唾液腺显像,利用计算机感兴趣区技术(ROI)获得唾液腺摄取功能参数:摄取分数(UR);排泄功能参数:酸刺激后唾液腺排泌分数(ER)。将75例DTC患者按唾液腺功能正常、轻度异常、重度异常分为3组,各组功能参数行单因素方差分析。68例DTC功能正常组患者和12例对照组定量参数行成组设计t检验。结果 12例对照组及68例(68/75,91%)DTC患者腮腺和颌下腺动态显像图及TAC均正常,4例(4/75,5%)DTC患者呈轻度异常,3例(3/75,4%)DTC患者呈重度异常。68例DTC功能正常组和12例对照组的左、右腮腺及颌下腺的UR、E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266、4.182、2.173和3.512,P均>0.05)。DTC各组间腮腺及颌下腺的UR、ER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532-23.106,P均<0.05)。组间两两比较:与DTC功能正常组比较,DTC轻度异常组及DTC重度异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DTC首次131Ⅰ治疗前部分患者即可能存在唾液腺功能损伤,应常规行唾液腺显像,建立唾液腺摄取和排泄功能基线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两种腮腺肿瘤切除术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探讨保留腮腺功能、减少手术并发症及术后面部畸形的最佳方法。方法:将我科收治确诊的41例腮腺肿瘤患者分为两组,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23例(浅叶组),肿瘤包膜外0.5cm部分腺体与肿瘤切除术18例(部分切除组)。部分切除术组给予全麻,肿瘤附近长5.0cm切口,翻瓣,沿肿瘤外0.5cm处,借助剪刀、双极电凝、神经探测监测仪逐步分离,保护面神经分支。完整切除肿瘤连同肿瘤外0.5cm腮腺组织一并切除,分层缝合,负压引流。结果:随访1~3年。浅叶组口干3例,部分切除术组无口干;两组各有一过性额支支配区麻木症状2例;浅叶组均不同程度出现面部凹陷畸形,部分切除组面部畸形不明显;两组随访期内均无复发。结论:肿瘤外0.5cm肿瘤与部分腺体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安全可行,面部畸形不明显,腮腺功能保留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T和MRI对腮腺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2例腮腺区肿瘤(良性36例,恶性36例)进行CT和MRI检查,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进行对照.结果腮腺肿瘤大多位于腮腺浅叶(44/72),良性肿瘤以混合瘤居多(26/36),CT和MRI表现为境界清楚、密度均匀的肿块,CT和MRI测量结果与术后病理大小一致;恶性肿瘤以粘液表皮样癌较多(14/28),CT和MRI多显示为境界不清、密度不均的肿块,术前测量大小常小于术后病理结果;转移癌以鼻咽部来源多见(6/8).72例腮腺肿瘤中,术前定位准确率为100%,良恶性性质判断准确率为95.8%.结论CT和MRI对腮腺区肿瘤的定位、定最及定性较为准确,具有较大的价值,对面神经的显示MRI优于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