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HA、PC-Ⅲ、Ⅳ-C及LN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及层粘连蛋白(LN)对肝纤维化诊断的价值。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检测108例肝病患者及90例健康者(对照组)血清HA、PC-Ⅲ、Ⅳ-C、LN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肝病组患者血清HA、PC-Ⅲ、Ⅳ-C、LN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中、重度慢性肝炎组和肝硬化组升高最为明显(P〈0.05)。结论血清HA、PC-Ⅲ、Ⅳ-C、LN可以作为反映肝纤维化程度的指标,联合检测对肝纤维化程度的判定、肝硬化的早期诊断、预后判断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慢性乙肝患者血清细胞因子、乙肝病毒与肝纤维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患血清细胞因子(TGF-β,TNF-α,IL-6,IL-8),乙肝病毒(HBV)对肝纤维化(HA,PCⅢ,C-Ⅳ,LN)的影响作用。方法:采用ELISA和RIA方法检测171例慢性乙肝患血清TGF-β,TNF-α,IL-6,IL-8,HLA,PCǚ,C-Ⅳ,LN的水平,HBV-DNA定量检测采用PCR方法。结果:慢性乙肝患血清TGF-β,TNF-α,IL-6,IL-8,HA,PCⅢ,C-Ⅳ,LN的含量均不同程度高于对照组,且随肝损害程度的加重而升高,与肝损害程度呈正相关关系(P<0.05或P<0.01);须血清TGF-β1水平与血清HA,PCⅢ,C-Ⅳ,LN水平具有直线相关关系。HBV-DNA阳性组(Ⅱ组)均高于HBV-DNA阴性组(I组),且在慢性中,重度肝炎间差异显(P<0.05)。结论:血清TGF-β,TNF-α,IL-6,IL-8参与慢性乙肝的发病机制及肝纤维化的形成,且与病毒复制的活跃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病毒性肝炎肝病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层粘蛋白(LN)、透明质酸(HA)及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99(CA199)浓度变化,评价其与肝病病程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放免法检测159例肝痛患者及50例对照组血清PC-Ⅲ、Ⅳ-C、LN、HA;并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患者血清AFP、CA199,对肝病临床各期的指标均数进行t检验。结果:急性肝炎及轻度慢性肝炎除Ⅳ-C、P〈0.05外,各指标均无差异;慢性肝炎病例分组间差异显著P〈0.01;在重度慢性肝炎,肝硬化组部分病例AFP,CA199表现为阳性。结论:急性肝炎期肝纤维化标志物无显著变化:轻度慢性期Ⅳ-C早于其他指标出现在血清中具有早期诊断意义;各指标增高幅度与随病程加重相关;AFP对肝病后期的演变有提示意义,而CA199是否与肝基质样改变致胆汁淤滞反映肝硬化程度有关还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4.
①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的浓度变化度其与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②方法用酶联免疫ELISA法测定住院CHF患者和同期心功能正常对熙组血清CRP、TNF-α与IL-6的浓度。③结果CHF组患者血清CRP、个NF-α、IL-6政度较正常对熙蛆显著升高(P〈0.001);CHF组患者血清CRP、TNF-α、IL-6浓度与年龄、性别无关;血清CRP浓度在心功能Ⅱ、Ⅲ、Ⅳ级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血清TNF-α、TL-6浓度随着心功能加重而升高,Ⅱ、Ⅳ度Ⅲ、Ⅳ级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Ⅱ、Ⅲ级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CRP、TNF-α、TL-6三者增高的程度在CHF患者中呈明显的正相关性。④结论CRP、TNF-α、TL-6在CHF的发展过程中起协调作用,相互诱生.加重心肌细胞的损害.促进CHF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瘦素、TNF-α在疾病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NAFLD组(33例)轻中重度患者及对照组30例的血清瘦素、TNF-α、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以及相关临床生化指标。结果NAFLD患者的瘦素、TNF—α、BMI、空腹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别为(11.07±3.40)μg/L、(62.46±19.64)μg/L、27.33±2.98、(14.19±2.65)mU/L、3.48±0.6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PcⅢ、Ⅳ-C、LN、HA在中、重度NAFLD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以HA最为显著(P〈0.01);中、重度NAFLD患者血清瘦素、TNF—α水平与肝纤维化指标有相关关系(P〈0.05)。结论瘦素、TNF-α与NAFLD患者肝纤维化进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透明质酸(H A )、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连蛋白(L N )和Ⅳ型胶原(CⅣ)联合检测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81例肝病患者(肝炎组24例,肝硬化组39例,肝癌组18例)和4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同时测定血清HA、PCⅢ、LN和CⅣ等4项指标水平,比较各组肝病和对照组间4项指标的差异及各组肝病间HA水平的变化。结果各组肝病患者血清肝纤维化4项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 P<0.01),肝硬化组织、肝癌组 HA水平明显高于肝炎组(P<0.05,P<0.01),肝癌组HA水平高于肝硬化组(P<0.05)。结论血清HA 、PCⅢ、LN、CⅣ联合检测对肝纤维化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农聪  黄辉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4,(10):1343-1345
目的:分析血清细胞因子及血清纤维化指标与慢性肾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慢性肾衰病例70例作为慢性肾衰组(CRF),同时间健康志愿者7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10(IL-10)、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纤维化相关指标胶原蛋白Ⅰ(CollagenⅠ)、胶原蛋白Ⅲ(CollagenⅢ)、Ⅲ型前胶原(PC-Ⅲ)、血清层黏蛋白(LN)、透明质酸(HA)水平差异;分析这些指标与内生肌酐清除率的相关性。结果:CRF组血清IL-6、IL-18、IL-10、sIL-2R、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CollagenⅠ、CollagenⅢ、PC-Ⅲ、LN、H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Ccr水平CRF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纤维化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6、IL-18、IL-10、sIL-2R、TNF-α水平及CollagenⅠ、CollagenⅢ、PC-Ⅲ、LN、HA水平均与Ccr水平均呈正相关。结论:血清细胞因子及纤维化指标水平与慢性肾衰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70例肝硬化患者IL-6和TNF-α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于肝硬化发病和转归相关性.方法:用双抗体夹心法和IL-6反应细胞株CESS测定法分别检测肝硬化70例患者血浆中TNF-α和IL-6水平.结果:患者血清中的IL-6和TNF-α和反映肝纤维化指标质酸(HA)、Ⅳ胶原-C(Ⅳ-C)、层粘蛋白(LN)均高于正常组(P<0.001).RNF-α和IL-6与HA、LN、Ⅳ-C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TNF-α和IL-6水平于肝硬化程度密切相关,并可反映肝脏损害的程度.  相似文献   

9.
肝硬化血清总胆汁酸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汁酸(TBA)与肝纤维化标志物及其与Child-pugh分级的关系。②方法检测56例肝硬化患者的血清TIH、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透明质酸(HA)、Ⅲ型前肢原(PCⅢ)、Ⅳ胶原(Ⅳ-C)及层黏蛋白(LN)。③结果随着Child-pugh分级的增加.血清HA、PCⅢ、Ⅳ-C、LN及TBA水平逐步增高,C级与A级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清TBA与PCⅢ、Ⅳ-C及HA呈显著正相关(P〈0.005;P〈0.05;P〈0、0005),但与LN相关不显著(P〉0.05)。④结论血清TBA升高与肝纤维化及Chihl-pugh分级有密切关系,联合检测TBA与肝纤维化标志物,对判断肝硬化患者病情及预后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血清HA,HPCⅢ,LN,RIA三项分析在各型肝病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凌 《海南医学》1998,(1):59-61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111例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HPCⅢ)、层粘蛋白(LN)含量。结果发现: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各肝病组血清HA、LN含量均明显升高,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急性肝炎组患者血清HPCⅢ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升高,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而慢性肝炎组和肝硬化组HPCⅢ含量较正常组明显升高,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  相似文献   

11.
孙海霞  刘波泉 《四川医学》2009,30(7):1035-1037
目的分析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促炎性细胞因子(IL-6、TNF-α)和心肌纤维化指标(PC Ⅲ、HA、LN)及其与心功能分级的关系;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CHF患者促炎性细胞因子和心肌纤维化水平调控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平衡法和流式细胞仪的液相蛋白定量技术检测113例CHF患者及正常对照组38例血清促炎性细胞因子(IL-6、TNF-α)和心肌纤维化指标(PCⅢ Ⅰ、HA、LN)浓度,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CHF组血清促炎性细胞因子(IL-6、TNF—α)和心肌纤维化指标(PCⅢ、LN、HA)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随着心功能的恶化而逐渐升高,血清促炎性细胞因子和心肌纤维化指标在不同心功能分级间(心功能Ⅱ、Ⅲ、Ⅳ级)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促炎性细胞因子和心肌纤维化指标之间、心功能分级与血清促炎性细胞因子和心肌纤维化指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ACEI治疗组患者血清促炎性细胞因子和心肌纤维化指标水平较常规治疗组降低更明显,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ACEI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促炎性细胞因子的上调及心肌纤维化的程度与CHF的发生、发展、转归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与心衰严重程度密切相关;ACEI对CHF患者促炎性细胞因子和心肌纤维化水平具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瘦素表达水平及与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层粘连蛋白(LN)相关性在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65例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和15例健康体检者血清瘦素水平;放射免疫法(RIA)检测血清HA、PCⅢ、C1V、LN。结果:(1)血清瘦素水平在慢乙肝、肝硬化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2)在对照组、慢乙肝组及肝硬化组中女性瘦素水平明显高于男性(P〈0.01)。(3)血清瘦素与PCⅢ、LN、CⅣ、HA呈正相关(P〈0.01)。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瘦素水平随病情加重趋于升高;女性瘦素水平显著高于男性,存在性别差异;测定血清瘦素并分析其与PCⅢ、LN、CⅣ、HA的相关性.可对肝纤维化程度做出较合理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姜春华 《实用新医学》2000,2(6):482-484
目的:探讨肝病患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PC-Ⅲ)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放射免疫法检测72例肝病患血清HA、LN、Ⅳ-C、PC-Ⅲ含量。结果:4项指标分别在慢性肝炎(轻-中度)、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度)和活动性肝硬变中依次升高。两组间两两比较,除慢性肝炎(轻-中度)与急性肝炎间无显性差异外,均有显性差异(P<0.01)。4项指标同时升高仅见于活动性肝硬化组。结论:联合检测4项指标可增加临床诊断肝纤维化和肝硬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Th17相关因子IL-17、IL-6和TNF-α水平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1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28例轻型急性胰腺炎(MAP)及21例正常对照者血清IL-17、IL-6和TNF-α水平。结果:SAP、MAP两组患者血清中IL-17、IL-6、TNF-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SAP组高于M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IL-17水平与IL-6、TNF-α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51,P〈0.01;r==0.46,P〈0.01),血清IL-6与TNF-α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55,P〈0.01)。结论:Th17功能亢进可能促进了急性胰腺炎的发生与恶化。  相似文献   

15.
96例慢性肝炎患者肝纤维化指标联合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路宝川  许阳  蒲雪琴 《医学综述》2005,11(2):191-192
目的 对 96例慢性肝炎患者血清中透明质酸 (HA)、Ⅲ型前胶原 (PCⅢ )、层黏蛋白 (LN)及Ⅳ型胶原 (Ⅳ C)四项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含量进行检测 ,探讨其与慢性肝炎的关系及对肝硬化诊断的价值。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 (RIA)检测 75例慢性肝炎患者、19例肝炎肝硬化患者及 2 0例正常人的HA、PCⅢ、LN和Ⅳ C的含量 ,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慢性肝炎轻、中、重度患者这四项血清学指标依次升高 ;肝硬化患者血清中HA、PCⅢ、LN和Ⅳ C含量明显高于慢性肝炎组 (P <0 .0 1)。结论 慢性肝炎、肝炎肝硬化患者与肝纤维化有密切关系 ,联合检测HA、PCⅢ、LN和Ⅳ C的含量 ,有助于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的诊断 ,可作为肝硬化诊断较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吴涛 《中国医药导报》2012,9(15):95-96,98
目的观察脑出血患者使用醒脑静注射液后血浆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仪(TNF-α)浓度的变化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2月-2011年10月收治人院的使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的脑出血患者60例临床资料,另选择我院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60例脑出血患者采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后24h内、72h、10d时血浆IL-6、TNF-α含量,并与60例健康对照者测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脑出血发生后24h内、72h、10d等不同时期血浆IL-6、TNF-α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与治疗24h内、72h比较,醒脑静注射液治疗10d患者的IL-6、TNF-α含量明显下降(P〈0.05);②30mL以上组较10mL以上组显著升高(P〈0.05),但低于50mL以上组(P〈0.05);10mL以上组明显低于50mL以上组(P〈0.01);③IL-6、TNF-α含量越高NDS平均评分越高.提示脑出血患者IL-6、TNF-α含量越高,预后生活质量越下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DS与TNF-α、IL-6呈正相关(13为1.247、1.180,均P〈0.05)。结论脑m血患者早期血清中IL-6、TNF-α含量明显升高,出血量与其后的生活质量有关。早期应用醒脑静注射液可控制感染、减轻脑水肿,从而达到改善神经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TBA以及肝纤四项在肝病中的检测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透明质酸(HA)及层粘连蛋白(LN)在各种肝病中的变化以及联合检测对临床诊断纤维化和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用化学发光法和酶法检测42例急性肝炎、63例慢性肝炎、45例肝硬化及48例肝癌患者血清TBA、PCⅢ、Ⅳ-C、HA、LN水平,并设36例健康对照。结果 LN和Ⅳ-C在急性肝炎组中的水平升高不明显(P〉0.05),在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肝癌组中升高明显(P〈0.01);TBA、HA、PCⅢ在各肝病组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且随着纤维化程度的发展,逐步上升。结论联合测定TBA及肝纤四项,既能了解肝炎活动对肝细胞的损伤程度,又能反映肝纤维化的轻重,对临床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过程中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改变情况。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48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在干扰素治疗开始、结束和停药后6个月时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肽(PⅢP)和Ⅳ型胶原(C—Ⅳ)水平。结果:干扰素治疗完全应答组(CR—S)和完全应答伴反跳组(CR—R)治疗前血清HA、LN、PⅢP和C—Ⅳ水平均低于无应答组(NR),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CRS组血清4项纤维化指标均显著下降(P〈0.05);CRR组和NR组血清4项肝纤维化指标无明显下降,甚至升高。结论:应用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完全应答时,随着肝内炎症的改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水平明显下降,表明干扰素对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血清总胆红素与肝硬化病情预后及肝纤维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红素(SB)变化与Child-pugh及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检测98例肝硬化患者的血清SB,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胶原(Ⅳ-C)及层黏蛋白(LN);计算Child-pugh记分。结果:随着Child-pugh分级的递增,血清PCⅢ、Ⅳ-C、HA及SB水平进级升高,C级与A级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清SB与PCⅢ、Ⅳ-C、LN及HA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SB升高与肝纤维化及Child-pugh分级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清Ⅲ型前胶原 (PⅢNP)、Ⅳ型胶原 (CⅣ )、透明质酸 (HA)、层粘蛋白 (LN)对肝纤维化的诊断意义。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检测 73例慢性乙型肝炎、1 8例肝硬化患者及 2 0例健康人血清PⅢNP、CⅣ、HA、LN含量 ,对其中 64例进行肝活检并进行肝组织学纤维化程度分期 ,分析患者血清PⅢNP、CⅣ、HA、LN水平与慢性肝炎分型及肝组织纤维化分期的关系。结果 :血清PⅢNP、CⅣ、HA、LN水平与慢性肝炎发展阶段相一致 ,随肝脏损伤程度呈上升趋势 ,其中慢性肝炎中度、重度、肝硬化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肝病理组织学分期 (S0~S4)中 ,血清PⅢNP、CⅣ、HA、LN水平随肝脏纤维化程度加重而升高 ,S2~S4与S0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结论 :检测血清PⅢNP、CⅣ、HA、LN含量 ,是判断慢性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增生程度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