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糖尿病足是指局部神经异常和下肢远端外周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部组织破坏[1].在西方国家,5% ~ 10%的糖尿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足溃疡,大约1%糖尿病患者被截肢[2].糖尿病患者足部由于血管、神经病变,常易发生感染、足部坏疽等,治疗棘手.传统的清创换药、抗感染等治疗手段存在疗程长、感染不易控制、创面迁延难愈合等弊端,处理不当易导致全足坏疽甚至高位截肢.2013年6月~2016年6月,我科采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结合自体皮片移植治疗糖尿病足合并感染患者12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易并发皮肤软组织溃疡.特别是足溃疡.且久治不愈。在非外伤性下肢截肢患者中.因糖尿病足溃疡而截肢的患者占50%。所以.积极治疗糖尿病溃疡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对糖尿病溃疡患者采用甲硝唑注射液、胰岛素与庆大霉素注射液联合换药.结合全身抗感染.控制血糖.加强营养等处理.取得了明显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不同部位糖尿病足溃疡愈合情况。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142例Wagner分级2~4级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采取多学科协作的综合治疗方法,收集入院首次临床检查资料,留取入院每次清创后足溃疡照片,比较治疗30d内不同部位的足溃疡创面缩小率。结果发生在足背、足踝、足弓、足趾、足前掌及足跟的Wagner分级为2级的溃疡创面缩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生在足趾的糖尿病足溃疡创面缩小率最小,足踝部及足背部溃疡创面缩小率较大。Wagner分级为2、3级的非受压组溃疡创面缩小率显著大于受压组(均P0.01)。结论不同部位糖尿病足溃疡愈合存在差异,治疗糖尿病足过程中采取适当的减压措施有利于糖尿病足溃疡的愈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应用负压创面引流技术和常规敷料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创面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35例Wagner 3~5级糖尿病足患者资料.20例接受常规敷料治疗;15例接受负压创面治疗.通过创面愈合时间及截肢率评价疗效.结果 负压创面组平均创面愈合时间为(28.21±4.34)d,常规敷料组为(57.35±5.23)d.常规敷料组18例截肢,截肢率为90.00%,2例(10%)接受常规敷料治疗患者保肢成功,而负压创面组5例截肢,截肢率为33.33%,10例(86.67%)患者保留患肢功能.结论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结合清创及适当的抗炎治疗,可以有效的降低糖尿病足患者的截肢率.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足溃疡创面的综合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如何促进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愈合,降低致残率。方法:对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在积极的内科治疗稳定病情的基础上,采用以创面清创换药,改善局部血运和促进局部组织生长,或采用整形外科手术的方法治疗。结果:52例糖尿病足溃疡创面,除1例因溃疡坏疽创面较深大合并骨髓炎行截肢外,其余均顺利修复。平均随访90.4%,疗效满意率91.5%,出现溃疡复发或有新的皮肤溃疡者8.5%。结论:在全身治疗稳定病情的基础上,积极进行创面处理和整形外科手术的综合治疗是促进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早期愈合,缩短病程和降低致残率切实可行的方法。重视糖尿病足患者溃疡愈合出院后的康复指导工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联合点状植皮治疗人糖尿病足溃疡的疗效。方法将20例Wagner分级2~4级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例,对照组溃疡创面持续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观察组溃疡创面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联合点状植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创面愈合率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创面愈合率明显增加(98.39%±1.61%vs 78.80%±1.85%)、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56.40±5.33天vs 74.70±8.55天),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封闭式负压引流联合点状植皮可以促进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愈合,缩短愈合时间,降低了截肢率。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患者足溃疡的发生率大约12%-25%[1],足溃疡合并感染是导致下肢截肢的重要因素,也是引起糖尿病患者死亡、致残及心理和生理创伤的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足溃疡的常规治疗包括严格控制血糖、抗感染、足部护理、局部清创换药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牛鼻子引流术(nose ring drain,NRD)治疗严重糖尿病足感染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6月—2019年6月采用NRD治疗的35例严重糖尿病足感染创面患者临床资料。男24例,女11例;年龄28~82岁,平均54.5岁。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病程3~20年,平均9.4年。糖尿病足病程4个月~2年,平均1.16年。左足16例,右足19例。根据Wagner分级:2级11例,3级20例,4级4例;均为糖尿病足创面中重度感染。术后创面采用"蚕食样"持续清创至表皮再生愈合。治疗过程中分析并总结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类型、临床抗生素使用时间,创面愈合方式、愈合时间、截肢比例等指标。结果 35例患者均随访,随访时间3~6个月,平均4.5个月。术后创面细菌培养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5例、铜绿假单胞菌4例、大肠埃希菌5例、阴沟肠杆菌3例、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例,其他类型15例。临床抗生素使用时间3~15 d,平均9.1 d。创面自溶性愈合,无需植皮,创面愈合时间62~82 d,平均72.3 d;随访过程中3例(8.6%)患者因血糖控制不佳,感染大面积扩散导致截肢。创面愈合患者原创面处未出现感染复发及新生溃疡。结论应用NRD治疗严重糖尿病足感染创面,能有效控制创面感染,促进创面再生愈合,无需植皮且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9.
����������47������������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足部溃疡坏疽是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之一 ,治疗十分棘手 ,既往多采用截肢治疗[1] 。我科自 1993~ 1999年共收治糖尿病足病人 47例 ,采用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 ,以皮瓣修复创面和单纯截趾为主 ,减少了致残率 ,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47例糖尿病足溃疡病人均属 2型糖尿病。男 38例 ,女 9例。年龄 40~ 78岁 ,平均 ( 6 2 89± 10 35 )岁。糖尿病病程 1~ 2 0年 ,平均 5 80年。糖尿病足溃疡病程 40d至 3年 ,平均为 7 5 9个月。溃疡面积最小为 1cm× 2cm ,最大为12cm× 10cm ,40例清创后肌腱及骨外露 ,2 8例合并感染 ,合并感…  相似文献   

10.
梁文佳 《中国美容医学》2010,19(7):1079-1081
糖尿病足溃疡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它是指糖尿病因合并神经及末梢血管病变导致的下肢感染、溃疡形成或(和)深层组织破坏[1]。据统计,糖尿病患者一生中并发足部溃疡的几率约为15%,其中14%~24%的患者需接受截肢手术治疗,严重影响了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糖尿病患者的数量逐年递增,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公布的最新一项数据显示,全球糖尿病患者有2.85亿,预测到2030年全世界的糖尿病患者将高达4.39亿[1]。长期血糖控制不佳易导致神经损害、微循环障碍、局部感染等[2],伤口的正常愈合机制遭受破坏,导致糖尿病足溃疡数量迅速上升[3,4],截肢率居高不下。在日本,因糖尿病足引起的截肢率为21.4%[5],在香港则高达30.3%[6]。糖尿病足溃疡  相似文献   

12.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糖尿病足溃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糖尿病足是严重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是非外伤性截肢的首要原因.2008年6月-2009年12月,笔者单位应用VSD技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创面,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足的外科治疗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如何采取有效的外科措施及时处理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保留肢体,减少伤残。方法2004年7月-2007年7月,内外科协作治疗36例DF患者。其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43~82岁,平均57岁。糖尿病史3个月~27年,平均12年;DF病程1个月~2年,平均7个月。Wagner分级:1级3例,2级12例,3级10例,4级7例,5级4例。踝及跟部溃疡9例,足内侧溃疡14例,足外侧溃疡8例,窦道形成5例;溃疡范围4cm×2cm~18cm×9cm。所有创面分泌物均培养出细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围手术期对患者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全身应用敏感抗生素治疗抗感染,改善患者营养状况。1级DF扩创后植皮尽早修复创面;2级DF清除沿深筋膜与肌间隙蔓延的深部脓肿;3级DF对窦道扩创、清除死骨与破坏关节,采用邻近筋膜瓣填塞消灭死腔,对溃疡形成者扩创后采用邻近岛状皮瓣移位修复创面;4级DF切除坏疽足趾后残端创面行皮瓣移位修复;5级DF通过介入与血管外科治疗,再通闭塞、狭窄的血管,改善肢端血供,再进行低位截肢。采用单纯植皮治疗15例,筋膜瓣移位修复5例,皮瓣移位修复12例,经介入与血管外科治疗后二期行低位截肢治疗4例。结果2例术后因足部、肺部、泌尿道感染控制不良,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余患者保肢成功,成功率达94.4%。植皮治疗术后皮片存活率达86.1%;2例皮瓣术后部分坏死,经换药、创面肉芽生长良好后植皮修复创面;1例2~5跖趾关节解脱患者术后残端创面不愈合,再次Syme截肢治疗。29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15个月,平均8个月。3例原位溃疡复发,5例其他部位新发溃疡,余患者病足均能满足站立、行走功能要求。结论外科治疗是DF综合治疗的重要措施,针对各级DF的特点进行积极有针对性的治疗能够有效促进溃疡愈合,减少截肢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负压创面治疗联合高压氧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整形烧伤科自2013年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46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24例)和联合治疗组(22例)。糖尿病足创面按Wagner分级为3~5级;共46足。对照组采用控制血糖、抗感染、清创、创面湿性换药等方法,根据创面情况予以换药、植皮或截肢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采用负压创面治疗联合高压氧治疗,并根据创面情况予以换药、植皮、放置负压引流材料或截肢治疗。治疗后观察患者创面愈合、住院时间及截肢情况。结果治疗总有效率:联合治疗组(59%)明显高于对照组(33%)。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的住院时间分别为(25.2±16.5)d和(28.7±12.8)d。对照组中9例患者共截趾11趾,大腿截肢7例,小腿截肢1例。联合治疗组中5例患者共截趾8趾,小腿截肢2例。与对照组相比,联合治疗组截肢率明显降低(z=-2.617,P<0.05),且踝关节以上截肢率明显下降(33%∶9%,P<0.05)。结论采用负压创面治疗联合高压氧治疗糖尿病足患者,可显著降低截肢率,改善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正>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全身代谢紊乱性疾病。国际糖尿病联盟估计2017年全球有4.51亿成年糖尿病患者,并预计2045年将增加到6.93亿[1]。糖尿病足溃疡(diabetic foot ulcer,DFU)是糖尿病的重要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发生足部溃疡的风险为19%~34%[2],且溃疡复发率很高:溃疡愈合后1年内为40%,5年内为65%。约5%的DFU患者面临截肢,而截肢患者的死亡率达到20%以上[3]。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足溃疡具有较高的截肢率和致残率,是临床疑难病。本文报告1 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治疗,取得较满意疗效,以供分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Ilizarov微循环重建技术对Wagner 4级糖尿病足的治疗效果。[方法]2015年3月~2016年3月,采用Ilizarov微循环重建技术治疗10例Wagner 4级糖尿病足患者。男8例,女2例;左足6例,右足4例;年龄45~82岁,平均(61.8±8.9)岁。均经保守治疗失败,有行截肢指征。术前患足缺血性疼痛强度根据视觉模拟量表,7~10分6例,4~6分4例。术前行CT血管造影证实患肢动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狭窄与闭塞。糖尿病足病程15~102 d,平均(52±6.8)d。[结果]术后10例患足缺血性疼痛均获明显缓解,足部坏疽溃疡创面均愈合,平均治愈时间(72.0±20.5)d,均未截肢。未发生术后胫骨截骨处继发骨折、伤口感染等并发症。1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1年,平均(6.3±1.2)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足缺血性疼痛强度,0分8例,1~3分2例,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10例患者均对术后结果感到满意。[结论]Ilizarov微循环重建技术对糖尿病足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术后病情改善明显,可明显降低截肢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技术。  相似文献   

18.
红花黄色素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足3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常见而又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因其治疗效果差,而成为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主要表现为足部溃疡和坏疽,病程长,愈合慢。据国外报道,糖尿病患者中约15%有不同程度足溃疡,大约1%的糖尿病患者被截肢。我国糖尿病足溃疡及其引起的截肢病人近年来也有增多趋势,糖尿病足病在许多国家已是截肢的首位原因。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足溃疡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创面修复难度大, 截肢率高, 给患者及其家属与社会均带来较重负担。研究表明, 采用延迟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糖尿病足溃疡可获得较好效果。该文主要从延迟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现状与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拟为该皮瓣的应用与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负压伤口疗法结合邮票植皮术与传统换药植皮在糖尿病足溃疡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足溃疡Wagner分级3~4级49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负压治疗组25例和传统换药组24例,在控制血糖,控制感染,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等支持治疗协助下,予以创面清创,负压治疗组采用负压伤口疗法+邮票游离移植技术,传统换药组采用换药方法+薄中厚皮片移植修复,比较两组患者创面床的准备时间、住院时间。结果:49例患者治疗后创面均愈合出院,负压治疗组创面床准备时间及住院时间为(11.80±3.35)d、(27.12±8.21)d,传统换药组为(17.87±4.54)d、(45.00±10.60)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传统换药植皮治疗方法相比,负压治疗组创面床准备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且减少了换药工作量,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