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肺气虚证大鼠的血液流变性变化与内皮素 (ET)、血栓素 (TXB2 )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将 6 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与对照组 ,复制肺气虚证模型 ,分别检测血液流变性指标和ET、TXB2 水平。结果 :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 ,全血黏度 (高切、低切 )、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纤维蛋白原均升高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或P <0 .0 5 ) ;模型组ET和TXB2 明显升高 ,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模型组全血黏度与ET、TXB2 呈正相关 (r =0 .95 7,P <0 .0 5 ;r =0 .992 ,P <0 .0 1)。结论 :肺气虚大鼠存在“血瘀”现象 ,且血浆中的ET、TXB2 含量随肺气虚证逐渐加重而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肺气肿肺气虚证模型大鼠血液流变性变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动态变化,探讨其在肺气肿肺气虚证发病中的变化特点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3个时间位点(1,2,3个月),采用烟熏、气管滴入脂多糖(LPS)和饥饿等多因素复合制作肺气虚证肺气肿大鼠模型。用血液流变仪检测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变化,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BALF中IL10、TNFα的含量变化。结果:肺气肿肺气虚证模型大鼠动脉血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纤维蛋白原均升高,全血黏度、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与同时段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而血浆黏度在3个月与同时段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红细胞聚集指数在2,3个月与同时段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模型大鼠BALF中IL-10的含量降低,且3个月时最低,且与同时段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TNF-α含量升高,且3个月时最高,与同时段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肺气肿肺气虚证模型大鼠血液流变性降低,IL-10、TNF-α通过对免疫调节和炎性反应影响,参与肺气虚证肺气肿发病过程,且在其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乔玉峰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4):57-57,59
目的 探讨肝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因子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62例肝病患者的禾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及凝血因子,其中急性肝炎15例,慢性肝炎28例,肝硬化代偿期11例,肝硬化失代偿期8例.以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结果 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升高(P<0.01),且慢性肝炎血浆黏度也明显升高(P<0.01);肝硬化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代偿期患者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升高(P<0.01),失代偿期患者红细胞压积、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均明显降低(P<0.01).动态观察从急肝-慢活肝-肝硬化的各阶段随肝脏损害程度的加重呈明显的下降趋势(P<0.05).结论 肝炎患者血液流变性、凝血因子异常是加重其疾病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和细胞流变学的改变.方法对109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全血黏度(高切、低切)和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沉、红细胞最大变形指数、红细胞最大聚集指数等有关血液流变学和细胞流变学指标进行测定.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老年高血压患者全血黏度(高切 、低切)明显高于正常值(P<0.01);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明显增高(P<0.01);血沉高于正常;红细胞变形能力均有下降(P<0.05);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增高(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红细胞变形能力均有下降,红细胞集聚指数明显增高,血液流变和细胞流变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红细胞参数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在海洛因依赖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全自动血球分析仪和血液流变仪测定吸毒组及正常对照组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红细胞压积(HCT)、血沉(ESR)和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高切变形能力、红细胞低切变形能力数值.结果吸毒组RBC、HCT、ESR和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高切变形能力、红细胞低切变形能力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Hb 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红细胞参数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增高对吸毒患者的临床诊断、抗血液流变学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内皮素(ET)和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将8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入院时均检测血浆ET和血液流变指标.两组均予以强心、利尿和扩血管等药物治疗,疗程相同.丹红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1天1次,4周为1个疗程,4周后再次检测上述指标,比较两组ET值和血液流变指标.结果:丹红组ET.值和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比积和纤维蛋白原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或P<0.05),其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可改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血黏度,对心力衰竭有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冠心病并发抑郁症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 对78例冠心病并发抑郁症患者血液流变学的部分项目进行检测,并与正常健康人的血液流变学进行比较.结果 78例冠心病并发抑郁症患者的全血黏度(低切、高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全血低切还原黏度、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与血脂及血液黏度的关系.方法 检测100例高血压患者及50例健康对照组的血脂及血液黏度各项指标;并对有血脂、血液黏度异常的高血压患者66例,在常规降压药CCB治疗的同时加用血脂康调脂治疗12周后行自身对照.结果 高血压组的TC、TG、LDL-C、全血黏度(低切、中切、高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等指标明显高于健康组;而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低于健康组(P<0.05).经使用血脂康后,TC、TG、LDL-C、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等指标均下降,而红细胞变形指数升高(P<0.05),血压平稳.结论 定期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血脂、血液黏度监测,评估血压及相关危险因素后采用降压、调脂及改善血液流变性等综合性治疗,对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高黏血症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9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高黏血症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豁痰化瘀中药方口服及中药穴位贴敷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血液流变性指标变化。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流变指标水平下降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全血高切、低切表观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度和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尸0.01),且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COPD合并高黏血症,可以显著改善血液流变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测定 51例代谢综合征患者(治疗组)经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 200 mg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 mL,每日1次静脉输注,疗程14 d,同时测定52例健康者(对照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均较对照组增高,红细胞变形指数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代谢综合征患者经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均较治疗前降低,红细胞变形指数较治疗前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多酚酸盐可改善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对代谢综合征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液动力学及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83例ACI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40)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n=43)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银杏达莫注射液(20 mL/d)治疗,疗程均为14 d,分别观察其疗效并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血浆ET、NO水平及血液动力学的变化。结果经2周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5.3%)优于对照组(82.5%)(P<0.05);两组ET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0.05),NO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血液动力学状态明显改善(P<0.01~0.05),而治疗组这些指标变化均较对照组有显著优越性(P均<0.01~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ACI不仅可以提高疗效,而且可显著降低患者的血浆ET水平及升高NO的水平,并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液动力学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内皮素(ET)和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将8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入院时均检测血浆ET和血液流变指标。两组均予以强心、利尿和扩血管等药物治疗,疗程相同。丹红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1天1次,4周为1个疗程,4周后再次检测上述指标,比较两组ET值和血液流变指标。结果:丹红组ET值和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比积和纤维蛋白原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或P〈0.05),其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可改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血黏度,对心力衰竭有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以下简称激素)前后血、尿ET-1变化。方法检测40例PNS患者激素治疗前及用激素后1、2、4、8周血、尿ET-1变化,并与20例正常人血、尿ET-1进行比较。结果40例PNS患者治疗前血、尿ET-1明显增高(P<0.01)。激素治疗后31例患者显效,9例无效,显效率77.5%;显效者血、尿ET-1早期即开始下降,而激素治疗无效者血、尿ET-1无明显变化。结论激素治疗PNS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间接抑制ET-1产生有关;血、尿ET-1可作为判断激素疗效与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商进春  徐凤珍 《西部医学》2009,21(3):388-389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血浆内皮素(ET)水平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川芎嗪治疗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浆ET水平、24h尿蛋白定量、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川芎嗪治疗组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ET水平降低,24h尿蛋白定量减少,血液流变学发生变化。结论川芎嗪治疗使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ET水平明显降低,减少24h尿蛋白定量,改善血液流变性,有助于延缓DN微血管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幼龄高血压大鼠肾脏内皮素-1(ET-1)及其A、B受体的改变。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和RT-PCR方法检测7周龄SHR大鼠肾脏ET-1及其A、B受体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 与WKY对照组相比,SHR大鼠存在明显的高血压和尿钠、尿量排泄下降,血浆及肾组织中ET含量无显著异常,但是肾血管ETA受体的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升高,而肾脏ET-1及B受体的表达无改变。结论 肾血管ETA受体明显上调可能参与了幼龄高血压大鼠肾脏水钠潴留。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LWMH)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4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胰岛素常规降糖,抗感染治疗和常规换药处理.观察组加用LWMH5000IU皮下注射,每12h 1次,共15天.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ET)、血栓素(TXB2)、血液流变学、踝肱指数异常度、溃疡愈合情况及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在血浆ET、TXB2变化、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和溃疡愈合情况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治疗前后FIB、PT、APTT变化不明显(P>0.05),无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LWMH治疗糖尿病足有效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血浆内皮素-1水平在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围手术期的动态变化。方法对20例先天性心脏病在体外循环围手术期内皮素(ET-1),血栓素A2(TXA2),前列环素(PGI2)进行动态监测。结果①患者术前动脉血ET-1水平高于静脉血ET-1水平,但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2周动脉血ET-1水平低于静脉血ET-1水平,且差异显著(P<0.05)。②血浆ET-1水平在体外循环(CPB)期间持续上升,并在CPB结束时达到峰值,峰值与CPB持续时间和CPB结束时血浆TXA2而与体外循环期间尿量呈负相关。③在整个围术期和CPB期间,血浆ET-1水平均与血浆TXA2水平呈正相关。结论①肺循环异常时,肺脏对ET的清除能力下降,动、静脉ET-1水平的差值可作为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肺循环改善的一项指标。②显著增高的ET-1可能与长时间CPB后的心肾功能障碍有关。③TXA2对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围术期间的血浆ET-1变化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杨瑞平 《广西医学》2002,24(9):1327-1328
目的 :探讨老年 2型糖尿病 (2TDM)并高血压 (HT)患者血浆内皮素 (ET)、一氧化氮 (NO)的变化及与血压的关系。方法 :患者分为两组 ,2TDM并HT组 (H组 ) 6 8例 ,2TDM组 (N组 ) 6 2例。采用放免法检测血浆ET ,比色法检测NO。结果 :H组患者血浆ET水平明显高于N组患者 (P <0 0 1) ,NO明显低于N组患者 (P <0 0 1) ,ET与NO呈显著负相关 (P <0 0 1)。结论 :老年 2TDM并HT患者存在着严重的内皮细胞功能损害 ,提示ET和NO的检测对DM患者血管病变的观察、治疗及估计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浆内皮素和一氧化氮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时血浆内皮素(ET)及一氧化氮(NO)的变化。方法 对HIE病人32例及对照组30例进行血浆ET及NO2^-/NO3^-含量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ET;硝酸根还原酶法测定NO的稳定代谢产物NO2^-/NO3^-含量。结果 新生儿HIE急性期血浆ET和NO均显著升高,轻、中度HIE恢复期血浆ET、NO显著下降,与急性期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但重度组恢复期血浆ET、NO值下降不明显,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ET和NO对HIE发病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从细胞代谢促进剂(血活素)对微循环-血流变影响的研究中评价该药物对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作用.方法123例缺血性心脏病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常规应用硝酸甘油治疗;治疗组6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血活素注射液10ml加入2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次/日,共14天.两组在治疗前后均测定甲襞微循环(包括输入输出枝长度、管径、流速、袢顶面积)和血液流变学(包括高低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变形指数及电泳时间、血小板粘附率)等指标.结果血活素治疗组病例在改善微血管状态和流态、全血粘度、红细胞变形指数及电泳时间等方面较对照组有更加显著的效果.结论细胞代谢促进剂(血活素)对缺血性心脏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病情的好转和微循环-血流变指标的改善呈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