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埋藏式自动心脏复律除颤器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埋藏式心脏自动复律除颤器(ICD)在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三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植入单腔ICD后的长期随访结果。结果在随访的20~37个月中,2例患者长期继续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1例患者行射频消融治疗;ICD存储数据显示共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事件172阵次,共启动抗心动过速起搏(ATP)治疗170次,成功158次(成功率92.9%);实施高能量放电12次,其中4次为房颤伴快速心室率所致的不恰当治疗;非持续性室速发作2次,因其持续时间未达到室速诊断的初始识别时间就自行停止未启动ICD治疗程序。结论ICD是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预防心脏猝死有效方法。术后定期随访,及时调整ICD的工作参数,可提高ICD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术后无休止型室性心动过速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致病性室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VT)和(或)室颤(VF)是心性猝死(SCD)的主要原因,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是迄今为止治疗SCD最有效的措施,但也有报道ICD术后”心律失常风暴”现象,而ICD术后7年仍出现无休止性心动过速尚未见报道。我院自1996年以来已植入7例8台ICD ,其中1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埋藏式心脏自动复律除颤器(TCD)在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三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植入单腔ICD后的长期随访结果.结果 在随访的20~37个月中,2例患者长期继续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1例患者行射频消融治疗;ICD存储数据显示共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事件172阵次,共启动抗心动过速起搏(ATP)治疗170次,成功158次(成功率92.9%);实施高能量放电12次,其中4次为房颤伴快速心室率所致的不恰当治疗;非持续性室速发作2次,因其持续时间未达到室速诊断的初始识别时间就自行停止未启动ICD治疗程序.结论 ICD是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预防心脏猝死有效方法.术后定期随访,及时调整ICD的工作参数,可提高ICD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埋藏式心脏自动复律除颤器(ICD)在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三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植入单腔ICD后的长期随访结果。结果在随访的20~37个月中,2例患者长期继续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1例患者行射频消融治疗;ICD存储数据显示共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事件172阵次,共启动抗心动过速起搏(ATP)治疗170次,成功158次(成功率92.9%);实施高能量放电12次,其中4次为房颤伴快速心室率所致的不恰当治疗;非持续性室速发作2次,因其持续时间未达到室速诊断的初始识别时间就自行停止未启动ICD治疗程序。结论ICD是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预防心脏猝死有效方法。术后定期随访,及时调整ICD的工作参数,可提高ICD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室性心动过速(VT)和心室颤动(VF)常易引起心源性猝死。药物难治性VT和VF往往无先兆症状而突然发作,易造成抢救不及时而导致患死亡。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能有效终止恶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临时心脏起搏救治长间歇依赖早搏诱发的恶性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长间歇依赖室性早搏诱发的恶性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所导致的心源性晕厥或猝死患者共14例,包括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8例,室颤(w)5例(2例由TdP转化而来),持续性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VT)1例,呈反复发作的特点,予临时心脏起搏治疗。结果临时心脏起搏救治长间歇依赖室早诱发的恶性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明显,8例TdP和1例VT的治愈率100%,5例VF的治愈率40%,死亡3例。结论临时心脏起搏救治长间歇依赖室早诱发的恶性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心脏自动复律除颤器又称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英文简称ICD。ICD是一种能终止恶性心律失常的多功能、多程控参数的电子装置。它体积小 ,能够植入体内。其基本作用为监测心室颤动和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 ,并能通过抗心动过速起搏或电除颤来终止这类恶性心律失常。恶性心律失常是发生心脏性猝死的最常见原因 ,植入ICD是临床上预防心脏性猝死的重要方法。1 心脏性猝死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ICD在预防心脏性猝死的治疗中分为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一级”预防是指对具有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高危因素 ,但未发生过这类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的预…  相似文献   

8.
正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是目前室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与心室颤动(VF)]引起心源性猝死治疗的重要手段。国际上很多临床试验表明,ICD显著降低了猝死率和总病死率以及改善了生存率。ICD植入后电风暴(ES),即24h内出现3次或3次以上、互不关联的心动过速(FVT)和VF,需要ICD介入[包括抗心动过速起搏(anti-tachycardia pacing,ATP)治疗和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不同适应证(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对快速心律失常的识别以及治疗效果,并探讨随访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方法 48例植入ICD患者,其中二级预防28例(58.3%),一级预防20例(41.7%),术后3个月,6个月以及1年进行随访,以后每年随访1次.通过ICD储存的资料,了解恶性心律失常的发作及ICD治疗情况,并对其工作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3.48±1.81)年,共14例(29.2%)患者无心律失常发作,其中二级预防、一级预防患者各7例.二级预防21例(75.0%)患者共发作心动过速758次,其中室性心动过速(VT) 363次,占47.9%,室上性心动过速(SVT)389次,占51.3%,心室颤动(VF)6次,占0.8%,其中322次SVT未启动治疗,67次SVT因达到超时(time out)时间启动抗心动过速治疗.启动抗心动过速治疗457次,其中抗心动过速起搏(ATP)治疗357次(有效332次,占93.0%,使心动过速加速25次,占7.0%),电击复律100次,第1次治疗时间为术后(7.09±6.81)个月.一级预防13例(65.0%)患者共发作心动过速185次(VT 82次,占44.3%,SVT 95次,占51.4%,VF 8次,占4.3%),其中62次SVT未启动治疗,33次SVT因达到time out时间启动抗心动过速治疗.启动抗心动过速治疗107次,其中ATP治疗63次(有效49次,占77.8%,使心动过速加速14次,占22.2%),电击复律44次,第1次治疗时间为术后(4.99±5.63)个月.2例单腔ICD患者发生误放电共24次,双腔ICD比单腔ICD减少误诊断发生率(χ2=4.340,P<0.05).1例术后半年随访时发现除颤导线高压阻抗超过200 Ω,经手术证实为导线断裂,予以更换导线.结论 ICD能有效终止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二级预防患者和一级预防患者均能从中获益.双腔ICD提高了对室上性心律失常的识别能力.注意定期随访有助于发现重要的ICD或导线故障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随访观察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心室再同步心律转复除颤器(CRT.D)在中国单中心心脏性猝死(SCD)高危患者一级预防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入选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入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符合一级预防适应证并植入ICD/CRT.D的患者共80例,其中33例植入单腔/双腔ICD,47例植入CRT.D。基础病因主要为扩张性心肌病(55.0%)和冠状动脉性心脏病(27.5%)。植入ICD/CRT.D后第1个月末和第3个月末各随访1次,以后每6个月随访1次,若患者发生电击等ICD治疗事件,则即时进行检查。结果80例患者平均随访(23±7)个月,非计划性再入院11例(13.7%),死亡4例(5.0%)。记录ICD治疗事件共38次,其中有26次(68.4%)为ICD识别持续性VT/VF发作而进行的适当治疗,12次(31.6%)为由于心房颤动而进行的不适当治疗事件。结论ICD,CRT—D能在短时间内对发生恶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识别及实施治疗,在SCD一级预防中疗效明确,可使SCD的高危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11.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是80年代以来兴起的一种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而防治心脏性猝死的新方法,国内报道尚少。我院于1996年5月13日对1例扩张型心肌病并反复发作性室性心动过速(VT)伴晕厥的患者植入ICD成功,现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患者,男性,32岁,反复发作心慌伴晕厥、阿-斯综合征3次入院。心电图证实为持续性VT,普罗帕酮、肢碘酮等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均不能有效终止或预防VT的发作,多次经体外直流电复律。体格检查示心音低钝,心界向左下扩大。X线胸片示心脏呈普大型,心胸比率为0.7。超声心动图示左右心室和心房均…  相似文献   

12.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的临床随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植入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患者随访期间心律失常的发作情况及ICD的治疗效果。方法11例因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致晕厥或有猝死家族史的患者植入ICD后通过临床症状、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和体外程控仪调出ICD储存的资料进行随访分析。结果平均随访(19±7)个月,4例患者共接受73次治疗(抗心动过速起搏4次,低能量复律5次和高能量除颤64次),1例患者治疗发生在晕厥后;1例由于阵发心房颤动发生3次误治疗,经调整参数后没有发生类似事件。结论ICD治疗恶性心律失常效果可靠,定期随访调整合适的诊断和治疗策略是保证有效治疗、防止误治疗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植入型心脏复律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具有自动识别室性心律失常,并在数秒钟内将室性心律转复为正常心律的能力.ICD被推荐为治疗恶性心律失常的首选方法并被证明是心脏性猝死的有效预防手段[1].高龄患者病情复杂、合并症多,我院在严格掌握适应症的情况下成功为1例高龄冠心病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植入ICD,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是导致患者发生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埋藏式自动心脏复律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illator,ICD)的应用为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它能通过连续监测患者心率变化,当出现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被确认时,它自动发出脉冲刺激心脏转复心律,使心脏恢复正常心跳。现将我院2003年5月~2009年12月植入ICD治疗11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由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引起的心脏性猝死是医疗保健上一个棘手的重要问题。1980年Mirowski医师等为一位反复发作室速/室颤和晕厥的女患者植入的第1台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为恶性心律失常提供了一个确实有效的治疗方法,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治疗领域。ICD是1种能在10-20S内自动识别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并能使之终止并转复成正常心律的植入型器械。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于2002年12月和2004年7月对2例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安装了ICD,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心脏再同步心律转复除颤器(cardiac resynchronous therapy with defibrillator,CRT-D)是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方法,其中ICD应用于临床已有20多年的历史.ICD/CRT-D能明显降低心律失常患者死亡率,已成为心脏性猝死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最有效的治疗措施.随着ICD/CRT-D的植入数量增加,植入术后患者的随访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具有导致心脏猝死的危险和严重后果,严重威胁病人生命安全。目前临床采用三种治疗方法:(1)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2)运用射频消融技术;(3)植入埋藏式心脏自动除颤器(ICD)。植入ICD是目前经研究证实的有效方法,当冠心病伴陈旧性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或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出现恶性心律失常时,ICD植入更能有效地预防心源性猝死,双腔ICD与单腔相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具有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或埋藏式三腔起搏除颤器(CRTD)植入适应证的患者进行CRT或CRTD植入治疗,从而分析研究CRT或CRTD对慢性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或伴致死性心律失常的慢性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对2005年10月至2009年6月玉溪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或伴致死性心律失常患者22例,其中缺血性心肌病12例,扩张型心肌病9例,肥厚性心肌病1例,均按照心力衰竭治疗指南使用最佳药物治疗方案,反复治疗后疗效不佳,符合CRT或CRTD植入适应证,植入CRT或CRTD。结果所有患者植入手术均获成功。术后随访2-41个月。1例患者术后因全身衰竭死亡。其余患者同时按照心力衰竭治疗指南使用与术前相同的最佳药物治疗心力衰竭,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术前(33.08±5.99)%,术后(45.17±7.47)%,较术前明显提高(P〈0.01)。运动耐量6分钟步行距离术前(315.39±21.32)m,术后(426.28±72.52)m,术后较术前明显提高(P〈0.01)。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术前(67.59±8.38)mm,术后(64.60±8.92)mm,术后较术前有所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心功能分级从术前Ⅲ-Ⅳ级改善为术后Ⅰ-Ⅲ级。结论 CRT或CRTD能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等,可以使患者长期获益。CRTD可以通过预防心力衰竭患者恶性心律失常,从而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植入式自动心律转复除颤器及其在心脏康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入式自动心律转复除颤器 (implantablecar dioverterdefibrillator ,ICD)作为一种治疗严重心律失常的设备 ,具有高效、安全、实用的特点 ,能显著降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猝死的风险和死亡率 ,在国际上受到广泛关注[1] 。室性快速心律失常 ,如室性心动过速 (ventriculartarchycardie ,VT)、室颤 (ventricularfibrillation ,VF)等 ,是引起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随着临床对室性心律失常识别能力的提高 ,以及各种有效抗心律失常措施 ,如药物、电消融、射频消融、心脏外科等的应用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室性心律失常导致患者猝死的风险。但上述…  相似文献   

20.
预防室性心律失常后心源性猝死唯一有效的方法是植入心脏转复除颤器(ICD)减少心源性猝死[1].ICD电风暴是指24 h内出现3次或3次以上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发作导致ICD放电(电复律和超速起搏)[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