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自1960年以来已进行早期乳癌联合治疗的研究。对Ⅰ期与Ⅱ期乳癌已取得不同成功。本文研究包括61个随机研究,29000例。在Ⅱ期病例中,对绝经前雌激素受体试验阴性或阳性者,或绝经后雌激素受体试验阴性者化疗有效。对雌激素试验阳性,肿瘤直径大于3cm者亦有效。联合剂药较单一用药疗效好。常用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乳癌根治术后长期生存相关因素.方法本文重点对56例无瘤生存15年以上的乳癌术后病例的肿瘤原发灶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等等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本组病例肿瘤原发灶的长径平均直径为4.0cm,同测腋窝淋巴结转移阴性占60%,同侧腋窝淋巴结有转移者平均转移数为3.5枚.结论据此作者认为乳癌原发灶为T2以内,腋窝淋巴结无转移或转移数在1~3枚者,其预后要明显好于T2以上、腋窝淋巴结转移在4枚以上者.为乳癌术后预后判定及其辅助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70例没有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复发乳癌有关组织学及临床特点进行了分析。作者从1946年至1976年的31年中,做了乳癌手术3,280例;其中1,578例(48%)淋巴结无转移,这些无淋巴结转移的病例5年生存率是91%;10年生存率78.2%。无淋巴结转移的乳癌其后复发能确定复发部位的有70例,其中有67例作过乳腺根治术;3例做过非乳腺根治术,并且对乳腺内侧和中心部位的癌做过胸骨旁淋巴结清扫术及放射治疗。在70例中,乳腺导管癌15例(21%),髓样癌18例(26%),硬癌30例(44%),粘液癌5例(1%),淋巴细胞浸润性髓样癌1例。在区域淋巴结阴性而复发  相似文献   

4.
乳腺癌淋巴结阳性病例的化疗随机分组研究目的:本文报告747例年龄≤65岁,组织学证实腋下淋巴结阳性的乳癌病例全身辅助化疗的二种随机分组研究的结果。病人及方法:两种随机分组研究病例的选择均以淋巴结及激素受体情况为条件。按不同治疗单位进行分组。对复发可能...  相似文献   

5.
自采用保留乳房法治疗乳癌以来,根治性放疗再度兴起,以此治疗残留乳腺和代替腋淋巴结清除。研究表明,腋淋巴结清除和放疗对乳癌病人治疗效果相近。究竟哪种治疗方法的并发症严重,这对病人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为此,作者对94例可切除的乳癌病人进行了前瞻性研究。所有病人均为女性,平均年龄58.8(33~77)岁。随机将病人分为接受乳房切除加腋淋巴结清除(40例),或乳房切除加腋淋巴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腺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癌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所有病例均于术前行新辅助化疗,其中12例乳腺癌锁骨上转移癌患者再行乳癌根治术和颈淋巴结清扫术(手术组),并与15例同期术前行放疗,再行乳癌根治术、化疗和放疗("三明治"疗法)患者(放疗组)对比,观察1~3年存活率和复发时间.结果手术组1年生存12例,1~3年存活7例,复发时间18~47个月;放疗组1年生存12例,1~3年存活4例,复发时间11~43个月.结论乳腺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癌行乳癌根治术和颈淋巴结清扫术及综合治疗,对提高患者生存率和延长复发时间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回顾性复习,探讨微小乳癌的组织病理学特征与可能影响腋淋巴结转移因素之间的关系。 病例包括1984年1月至1995年12月间美国罗得岛联合医院和麻省Baystate医学中心登记在册的所有乳癌患者,共12030例,其中2185例(18%)肿瘤直径≤1cm。 2185例中T_(1a)期377例,T_(1b)期1808例。75%的病例有腋淋巴结病理检查,其中16%有淋巴结转移。年龄在40岁以下者31%(29/93)淋巴结阳性,40岁以上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隐性乳癌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15例以腋淋巴结转移为主征的隐性乳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随访结果 :1~ 5年存活者 4例 ,5~ 10年存活者 9例 ,10年以上存活者 2例 ,5年存活率 73 3 % (11/15 )。结论 在腋窝受侵范围相同的前提下 ,隐性乳癌与原发灶明确的乳癌相比 ,其生存期相似 ,术后应循淋巴结阳性乳癌的治疗原则进行全身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观察乳癌患者肿瘤同侧腋窝引流淋巴结微结构免疫病理形态学的改变 ,分析乳癌病人高强度聚焦超声 (HIFU)治疗后局部引流淋巴结的免疫反应特点 ,进一步揭释HIFU治疗对肿瘤病人抗肿瘤免疫机能的影响。方法  48例女性乳癌病人被分为HIFU治疗组 (HIFU组 ,2 3例 )和常规外科手术组 (对照组 ,2 5例 )。HIFU组在接受HIFU治疗后 7~ 14天进行外科常规乳癌改良根治术 ,对照组仅行乳癌改良根治术。术中收集肿瘤同侧腋窝引流淋巴结。制备 4μm组织切片 ,常规HE染色 ,按照Cottieer等提出的淋巴结免疫形态学参数标准判断 :窦组织细胞反应 (SH )、副皮质区淋巴细胞增生 (PHCL)、皮质区淋巴滤泡增生 (FHCA)。根据DiGiorgio等提出的淋巴结免疫反应分级方法 ,以细胞免疫反应为主型 (CR)、体液免疫反应为主型 (HR)、混合免疫反应增强型 (CR +HR)、无反应型 (R0 )对病人淋巴结免疫状况进行分类统计记录 ,并采用对数似然比检验对两组病人的淋巴结免疫反应状况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HIFU治疗后乳癌病人腋窝引流淋巴结免疫反应发生率提高 ,反应强度增强 ,呈混合高等级免疫反应。两组比较 ,淋巴结免疫反应状况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HIFU治疗激发机体免疫反应 ,有利于机体抗肿瘤免疫功能的增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隐性乳癌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以腋淋巴结转移为主征的隐性乳癌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随访结果:1-5年存活者4例,5-10年存活者9例,10年以上存活者2例,5年存活率73.3%(11/15)。结论:在腋窝受侵范围相同的前提下,隐性乳癌与原发灶明确的乳癌相比,其生存期相似,术后应循淋巴结阳性乳癌的治疗原则进行全身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1.
淋巴结阴性乳腺癌的化疗新近用比较有效的化疗方案试验证明淋巴结阴性患者接受辅助治疗可能是有益的,随着随访期的增加,其附加的效益也可能变得更加明显。 Ludwig乳腺癌研究组对1275例淋巴结阴性患者随机进行观察,治疗组术中用一个疗程的CMF化疗,4年无病生存率治疗组77%,对  相似文献   

12.
早在二三十年前,美国对乳癌的局部控制就有很大进展。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根治性乳房切除术已成为乳癌标准的局部治疗方案。自60年代后期开始,由于某些原因而废弃了根治乳房切除术。其主要原因是对该病治疗方案的修订,强调腋淋巴结治疗与患者存活的关系。修订方案基于两项随机临床试验的结果。一项是美国的B-04试验,即把淋巴结临床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原发同时性双侧乳腺癌(以下简称同时性双乳癌)的临床病理、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999年1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114例同时性双乳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资料。结果同时性双乳癌第一癌及第二癌病理类型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原发灶手术方式以乳腺全切为主,腋窝淋巴结手术方式以清扫术为主。同时性双乳癌第一癌及第二癌激素受体阳性率高达70%,HER2阴性病例的比例(第一癌为60.5%,第二癌为64.0%)明显高于HER2阳性比例(第一癌为20.2%,第二癌为15.8%)。第一癌肿瘤大小、第一癌腋窝淋巴结分期、第一癌及第二癌TNM分期是影响同时性双乳癌预后的独立因素(均P〈0.05)。结论同时性双乳癌总体发病率较低,既往文献报道的手术方式多以改良根治术为主。第一癌的肿瘤大小及腋窝淋巴结分期能够影响患者的预后,分期较早的同时性双乳癌拥有更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上海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分子病理研究室许良中教授等应用一系列分子病理学的检测手段,经过3年多的悉心研究,发现癌细胞内存在的nm23基因和CD44基因的异常表达和转录与乳癌的扩散和转移有义。乳癌治疗和预后与淋巴结有无转移密切相关。淋巴结阴性的乳癌患者在接受手术或放射治疗后,10年生存率可达70%以上,但是仍有3乳左右的病人可因复发或转移而死亡。在这种高复发和高转移的病人的癌细胞中存在nm23和CD44基因的异常表达和转录。转移性乳癌nm23基因核糖核酸水平低于非转移性乳癌nm23表达组。发生腋下淋巴结转移的危险程度是高表达组的40…  相似文献   

15.
腋淋巴结情况是乳腺癌分期及判定其预后的重要指标。腋淋巴结转移数目多是乳癌术后复发转移的高危险因素之一。为了进一步探讨乳癌的腋淋巴结转移分布特点,以便能正确分期,指导治疗,现将我院1985年3月至1988年6月间手术治疗的452例浸润性乳癌的腋淋巴结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女性乳癌雌激素及孕激素受体的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癌的内分泌治疗可追溯到上世纪末,但病例的选择缺乏明确指标,其有效率约为30%。至本世纪60及70年代,先后发现并能定量测出乳癌组织中的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gR),从而可依据受体测定的结果,对乳癌患者选择内分泌治疗的病例。当前甾体受体的测定,巳是综合治疗乳癌以期提高疗效的必要常规检查。我院自1978年开始定量测定乳癌组织细胞浆中的ER及PgR,使用的葡聚糖活性炭吸附法(DCC)已作过报道。现将我院测定乳癌受体的结果及将患者随访至1986年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MUC1及GST-π mRNA在乳癌腋窝清扫淋巴结中表达与乳癌发生、发展、预后转归及临床耐药的相关性.方法用RT-PCR技术检测20例乳腺癌病人的108个HE染色阴性淋巴结MUC1及GST-π mRNA的表达.结果 MUC1及GST-π mRNA在HE染色阴性淋巴结中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6%及39%,在乳癌组织、HE阳性淋巴结及正常乳腺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100%/88%、100%/71%及100%/0.结论 HE阴性淋巴结中出现MUC1阳性表达表明存在肿瘤微转移灶,MUC1mRNA检测可提高淋巴结微转移诊断率;GST-π在肿瘤启动和促进阶段可表达,是一种重要的乳腺癌生物学标志物;乳癌组织中耐药性普遍存在;MUC1及GST-π mRNA在腋淋巴结的表达可能是预后不良的标志,二者联合检测对乳癌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453例乳癌病人治疗前淋巴细胞计数与五年生存率及无病率的关系进行回顾研究。此外还比较了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切除术前后淋巴细胞计数,初步探讨了胸腺抑制因子对淋巴细胞水平的影响。乳癌病人于外科处理后分为三期:①肿瘤限局于乳房,腋下淋巴结病理学检查阴性(Ⅰ期);②肿瘤同Ⅰ期但腋淋巴结病理学检查阳性(Ⅱ期);③局部侵犯累及皮肤或胸壁或胸筋膜(皿期)。各期肿瘤病人按照周围血淋巴细胞计数分为二类,以每毫升2000淋巴细胞这一水平选择为区分点,因对照组70例非肿瘤患者的淋巴细胞计数大约在这个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 MUC1及 GST-π m RNA在乳癌腋窝清扫淋巴结中表达与乳癌发生、发展、预后转归及临床耐药的相关性。方法 用 RT- PCR技术检测 2 0例乳腺癌病人的 1 0 8个 HE染色阴性淋巴结 MUC1及 GST-π m RNA的表达。结果  MUC1及 GST-π m RNA在 HE染色阴性淋巴结中阳性检出率分别为 66%及 39% ,在乳癌组织、HE阳性淋巴结及正常乳腺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 1 0 0 % /88%、1 0 0 % /71 %及 1 0 0 % /0。结论 HE阴性淋巴结中出现 MUC1阳性表达表明存在肿瘤微转移灶 ,MUC1 m RNA检测可提高淋巴结微转移诊断率 ;GST- π在肿瘤启动和促进阶段可表达 ,是一种重要的乳腺癌生物学标志物 ;乳癌组织中耐药性普遍存在 ;MUC1及 GST- π m R-NA在腋淋巴结的表达可能是预后不良的标志 ,二者联合检测对乳癌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它莫西芬(tamoxifen)已广泛用于原发乳癌术后辅助治疗,已知其急性副作用罕见;但包括继发恶性肿瘤在内的晚期副作用则鲜为人知。作者就此对1846例早期乳癌第一次术后病人进行了研究。其中931例术后随机接受它莫西芬治疗,915例无辅助内分泌治疗(对照组)。所有病人均为71岁以下绝经后妇女。1846例中,523例(28%)为高危病人(组织学证明有淋巴结转移或肿瘤直径超过3cm)。它莫西芬治疗于术后4周内开始,40mg/d。随访0.5~10.5(中数4.5)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