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出血性脑梗死患者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1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7例发生于 6 0岁以上 ,大面积梗死或多发性梗死者 12例 ,原梗死灶出血 2 0例。脑梗死后第 2周发生出血 12例 ,发生出血性脑梗死后原有症状加重。结论 经脱水等综合治疗后预后良好 16例 ,但大量出血者仍需手术治疗 ,预后不良。结论 出血性脑梗死是影响患者生存的严重并发症。应动态 CT观察 ,及时诊治可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2.
破裂脑动脉瘤显微手术夹闭后脑梗死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破裂脑动脉瘤进行显微手术夹闭后发生脑梗死相关的影响因素,探讨预防措施.方法 对本院神经外科自2000-01~2009-03施行显微夹闭手术的200例破裂脑动脉瘤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术后形成脑梗死的相关因素.结果 本组200例施行动脉瘤夹闭手术,21例术后并发不同部位脑梗死,梗死发生率10.05%;深部单灶性梗死8例,皮层单灶梗死5例,深部多灶梗死3例,皮层多灶梗死3例,复合型梗死2例.采取预防措施者术后梗死率均低于总的梗死发生率,术中应用罂粟碱者术后梗死率为3.5%,缩短术中血管阻断时间(<10 min)者3.0%,术后有效释放血性脑脊液者4.0%.结论 血液黏度、动脉硬化、血管痉挛、穿通支损伤、载瘤动脉损伤、血管阻断时间等是形成术后脑梗死的重要影响因素;而术中罂粟碱应用及控制血管阻断时间、减少术中脑组织牵拉伤、术后有效释放血性脑脊液等是预防梗死发生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01-2013-12我院收治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46例(脑梗死范围直径>4.0 cm ),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患者应用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大骨瓣开颅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GCS评分、脑梗死灶范围变化情况和预后情况。结果2组治疗前GCS评分及脑梗死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2组术后GCS评分均有改善,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梗死灶面积明显缩小,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疗效满意,能降低病死率,是手术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出血性脑梗死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影响因素.方法 分析本院2003-05~2005-04收治的78例出血性脑梗死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脑梗死后出血与脑栓塞、大面积脑梗死、皮层梗死、合并高血糖、溶栓治疗有关.结论 急性脑梗死病人存在大面积脑梗死、皮层梗死、高血糖等危险因素及进行溶栓治疗时,应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复查CT或MRI,以早期发现出血性梗死,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2004-11~2006-11共收治经头颅CT证实的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患者88例随机分组,44例用甘露醇、胰岛素、地塞米松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全部病例均系我院住院患者,发病时间<7d,突发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体征,且持续24h以上,经头颅CT证实,入选病例按序随机分组。治疗组44例,男25例,女19例,年龄44~85岁,平均63.4岁。脑梗死面积(梗死灶涉及一个脑叶以上或梗死面积≥同侧大脑半球面积的1/4)13例;中面积脑梗死(梗死灶直径(20mm梗死面积(同侧大脑半球面积的1/4)18例;小面积脑梗死(梗死灶直径…  相似文献   

6.
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合并脑疝患者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面积脑梗死系指脑主干动脉闭塞所致整个脑叶或多个脑叶的梗死,合并脑疝多由颈内动脉和(或)大脑中动脉闭塞造成的梗死所致。笔自1995年8月-2004年5月对52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合并脑疝患行去骨瓣减压颞肌贴敷术治疗,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大面积脑梗死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系统栓子或二者协同引起脑动脉主干狭窄闭塞致脑组织大面积坏死。大面积脑梗死是脑梗死中较严重的一类,由于梗死面积大往往引起脑水肿、颅内高压,患者多出现意识障碍,且易发生出血性梗死,部分病例易误为“脑出血”。此病约占脑梗死的10%。我院神经内科2000-08~2004-08收治大面积脑梗死98例,现将其临床诊治过程及CT或脚表现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11例大面积外伤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是指发生于颅脑外伤后的梗塞灶大于4cm或超过大脑半球平均面积的 2 / 3的梗塞 ,可位于一个或多个脑叶 ,也有人认为这类梗塞灶累及到基底节才够诊断标准[1 ] 。它是颅脑外伤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是颅脑损伤导致局部脑血流供应改变所引起的脑组织缺血性损害及神经功能障碍。有报道创伤性大面积脑梗死占同期颅脑损伤病人的 0 5 3% [2 ] 。现总结我院收治的 11例大面积外伤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及治疗结果并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男 8例 ,女 3例。年龄 10个月至 6 8岁。受伤方式 :摔伤 4例 ,打击伤 1例 ,车祸伤 6…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电图异常与病情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03-2016-02收治的11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于入院48h内行心电图检测。统计所有患者心电图检测结果,并对比不同梗死部位心电图异常率及异常与正常心电图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分型及病死率。结果 11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出现心电图异常81例,异常率为71.05%,其中脑干异常14例,异常率为87.50%(14/16);丘脑-基底节区异常33例,异常率为91.67%(33/36);大面积梗死异常15例,异常率为88.24%(15/17);单个脑叶异常19例,异常率为42.22%(19/45);与单个脑叶异常率相比,大面积梗死、丘脑-基底节区及脑干异常率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干异常率与大面积梗死、丘脑-基底节区异常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心电图正常组相比,心电图异常组病死率、重度及中度神经功能缺失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轻度神经功能缺失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电图异常与其梗死部位联系密切,其中大面积梗死、丘脑-基底节区及脑干区域脑梗死易出现心电图异常,且心电图异常患者神经功能缺失程度及病死率明显较高,临床诊治中应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白细胞介素6(IL-6)及血清雌二醇(E2)在脑梗死患者中的表达情况以及sICAM-1、IL-6与E2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01—2014-06 92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急性期52例,缓解期40例;根据体积大小分为3组,小梗死灶组42例,梗死灶体积5cm3;中梗死灶组28例,梗死灶体积5~10cm3;大梗死灶组22例,梗死灶体积10cm3。选择7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检测受试者血清E2、sICAM-1、IL-6水平,并对脑梗死患者血清E2、sICAM-1、IL-6表达与年龄、病情、梗死灶大小、BMI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清sICAM-1和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血清E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随着脑梗死病情的加重,血清sICAM-1和IL-6水平均呈上升趋势(P0.01),血清E2水平呈下降趋势(P0.01);随着脑梗死体积的增加,血清sICAM-1和IL-6水平均呈上升趋势(P0.01),血清E2水平呈下降趋势;sICAM-1和IL-6的表达与脑梗死病情、梗死灶大小均呈正相关(P0.05);E2的表达与脑梗病情、梗死灶大小均呈负相关(P0.05);E2的表达与sICAM-1和IL-6的表达均呈负相关(P0.05),sICAM-1和IL-6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sICAM-1、IL-6在脑梗死患者血清中高表达,E2在脑梗死患者血清中低表达,上述指标与脑梗死发病及病情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出血性脑梗死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根据专业知识确定与出血性脑梗死有关的因素,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确定危险因素。结果大面积梗死灶、使用抗凝剂或溶栓治疗、糖尿病史是出血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年龄、高血压史、高血脂关系不大。结论大面积脑梗死、使用抗凝剂或溶栓、糖尿病患者发生梗死后出血的几率增大,及时行影像学检查可以早期发现。  相似文献   

12.
大面积脑梗死是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急危重症,病情凶险进展快,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我院自2003-01~2006-01应用巴曲酶联合脱水剂等常规治疗救治大面积脑梗死1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 根据专业知识确定与出血性脑梗死有关的因素,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确定危险因素。结果 大面积梗死灶、使用抗凝剂或溶栓治疗、糖尿病史是出血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年龄、高血压史、高血脂关系不大。结论 大面积脑梗死、使用抗凝剂或溶栓、糖尿病患者发生梗死后出血的几率增大,及时行影像学检查可以早期发现。  相似文献   

14.
出血性脑梗死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预防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大面积梗死患16例,原梗死灶出血20例,梗死后第2周发生出血8例,第一周内发生出血19例,出血性脑梗死中分水岭梗死不少见,并发高血糖者是发生出血性梗死后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出血性脑梗死病例头痛发生率高。注意临床观察,及时复查CT,以利诊断。结论:需溶栓的病例,可先行SPEGT检查进行筛选。再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儿外伤后脑梗死的临床特点、诊治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6例小儿外伤后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结果患儿全部为颅脑损伤所致脑梗死,出现单、双侧梗死灶,及一侧或双侧肢体的偏瘫,少部分伴有失语、中枢性面瘫等体征。除1例入院后2 d出现大面积脑梗后死亡外,其余患者经保守治疗后,肢体及语言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外伤性脑梗死的患儿如果出现大面积脑梗死,预后极差。如仅为局限性脑梗死灶并伴有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应尽早诊断,经药物及康复锻炼、高压氧治疗后,恢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小脑梗死的病因与其他部位脑梗死一样,有高血压病、心源性因素、动脉硬化、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饮酒等,导致小脑的供血动脉闭塞后引起相应供血区区域性梗死.梗死面积小时,常采用内科保守治疗;小脑大面积梗死(梗死灶直径≥3cm)时,梗死后水肿的小脑半球会直接挤压脑干出现意识障碍以及压迫第四脑室阻塞脑脊液循环引起脑积水,严重危及生命,需手术治疗[1-4].我科2000年2月至2011年10月,对内科保守治疗无效或加重的32例小脑大面积梗死采用手术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 ,发病机制及预防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 3 6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大面积梗死者 16例 ,原梗死灶出血 2 0例 ,梗死后第 2周发生出血 8例 ,第一周内发生出血 19例。出血性脑梗死中分水岭梗死不少见 ,并发高血糖者是发生出血性梗死后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出血性脑梗死病例头痛发生率高 ,注意临床观察 ,及时复查CT ,以利诊断。结论 :需溶栓的病例 ,可先行SPECT检查进行筛选 ,再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再梗死患者与初次脑梗死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的改变。方法分别对68例初次脑梗死患者及68例脑再梗死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进行测定并对不同脑再梗死体积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含量进行对比。结果再次脑梗死组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均高于初次脑梗死组(P<0.05);在再次脑梗死组大面积梗死灶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高于中、小面积梗死灶者(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的变化与脑再梗死的发生及预后有一定的关系,是再发脑梗死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是颅脑损伤的严重并发症,预后较差,应用抗凝、扩容、降低血粘度、脱水降颅内压等一般疗法往往难以奏效。本院神经外科自1997-01~2004-06手术治疗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15例。现将手术治疗体会结合文献资料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中,男9例,女6例;年龄16~65岁,平均43岁。颅脑损伤原因:车祸伤11例,坠落伤3伤,硬器打击伤1例。入院时CT扫描有不同程度脑挫裂伤或伴脑内血肿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9例,硬膜下血肿6例。诊断标准:梗死面积>4cm或梗死波及两个脑叶以上或梗死面积大于同侧半球的1/2~2/3。1·2临床表现所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出血性脑梗死(HI)的病因、临床特点及其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出血性脑梗死及12例大面积脑梗死未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2年随访。结果 HI的主要病因为脑栓塞,占71.4%,并以心源性栓塞为主。HI常发生于脑梗死后2周内。发生出血性梗死后原有症状加重,危险性增加,但长期预后较非出血性大面积脑梗死的好转率高。结论 HI是影响患者生存的严重并发症,及时诊治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