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AV间期对右室起搏比例的影响,并探讨如何进一步进行AV间期的优化。方法:2012年9月至2015年12月,入选在我院接受圣犹达双腔起搏器植入患者,根据病因,分为“病窦综合征(SSS)”及“房室传导阻滞(AVB)”组。所有患者为DDD起搏模式,植入时默认AV间期PV/AV:150/170ms(5286型)及150/200ms(5816、5826型);植入两个月后,AV间期设为PV/AV:325/350ms;植入4个月后,打开自动自主传导搜索功能(5286型)及VIPTM功能(5816、5826型),PV/AV按照5286型起搏器固定参数设置,即每间隔5分钟搜索3个心动周期,并设置搜索时间120ms。每次随访时记录心室起搏比例,以秩和检验比较不同设置对起搏比例的影响。结果: SSS组入选38例,AVB组入选41例。SSS组一例患者因持续性心房颤动终止研究。两组患者中,默认设置、最长AV间期设置及自主传导搜索设置时起搏比例中位数分别为:37% 、3%、5%(SSS组),83%、50%、54%(AVB组)三种设置间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从数值上看,SSS组差异更显著。结论:可以通过延长AV间期减少右室起搏,但对起搏器治疗患者,首先推荐个体化设置。  相似文献   

2.
患者 ,男 ,7岁。 2 0 0 0年体检时发现心脏杂音 ,超声心动图提示先心病 ,室间隔缺损 (缺损口直径约 4mm)。平素体健 ,活动如常。剧烈运动及哭闹后无口唇紫绀。不喜蹲距 ,发育较瘦小。无应用洋地黄类药物史。临床诊断 :先心病 ,室间隔缺损 (缺损口直径约 4mm)。心电图Ⅰ、Ⅱ、Ⅲ、aVR导联心电图非同步记录 (见图 1 ) :未见窦性P波 ,异位的P- P- 间期规则 ,心率 1 1 5次 /min。P- R间期不等 ,当P- R >0 .1 2s时可下传心室 ,QRS波时限0 .1 0s。多数R R间期规则 ,平均心率 1 75次 /min。P- 波出现在QRS波前、中、后。个别P波与QRS波…  相似文献   

3.
双重性心动过速(simultaneous or doubletachycardia)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心律失常,多见于洋地黄中毒。交替性心动过速(alter-nating tachycardia)则更为罕见,为两种异位快速心律失常交替出现控制心室。最近我们在监护病房(CCU)连续24小时遥测心电图中,观察到一例冠心病、窦房结功能衰竭患者反复交替出现房室交界性和室性心动过速,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刘晓健 《心电学杂志》2006,25(2):108-110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双结病变型等是植入DDD起搏器的最佳适应证。人体植入DDD起搏器后,就如植入一个窦房结和房室结,心房的电活动可经DDD起搏器设置的A-V间期下传至心室。由于心房激动经体内自身房室结下传更有利于保护心脏的功能,故一般情况下,DDD起搏器将起搏A-V问期程控得比自身P-R间期长,以保证激动尽量经自身房室结下传。研究发现,当P-R间期在120-180ms时心功能较好,故选择合适的AV延迟以及与自主神经(心率)相适应的A-V间期对双腔起搏至关重要。而且,与频率相适应的房室顺序传导,可以产生较好的血流动力学影响。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性,22岁。临床拟诊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附图(见第239页)为Ⅱ导联连续记录,P波直立,P-P间期互差>0.16秒,心率平均67次/分,P-R间期明显不固定,QRS波形态有3种:1.Rs型,如上行R_(1、2、4),下行R_(1-4)等,其前均有窦性P波,系窦性下传。  相似文献   

6.
1 心电资料 房室脱节多因房室传导阻滞或心脏自律性异常所致,后者则多见于窦房结频率过低或低位节律点频率增高时,一般室早对窦性频率无影响,故少有室早致窦率减慢致交界性心动过速出现房室脱节者,现报导一例。  相似文献   

7.
房室交界区折返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电生理学郭映春,崔长琮,张涛房室交界区折返性心动过速(AVJRT)的命名过去的研究认为AVJRT的折返环位于房室结内,心房一结交界区有共同传入支,结-希交接区有共同传出支,又称房室结双径路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如...  相似文献   

8.
起搏心电图的起搏的房室间期(PAV)和感知的房室间期(SAV)间期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心房感知功能不良、频率适应性AV延迟、AV滞后、心室安全起搏、非竞争性心房起搏、心室自动测阈值、起搏器特殊的程控模式、心室起搏管理等情况下,实际的PAV和SAV间期可能和程控值不同。随着起搏器现代功能的日益增多,多数情况下PAV和SAV间期和程控值不同并不是起搏器功能障碍,而是起搏器的特殊功能在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评价快速心房起搏时最快 1∶1房室传导的SV间期 (SV间期 )与 1∶1房室传导的最短S1S1间期 (SS间期 )的比值 (SV/SS)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慢径消融中的应用 ,将AVNRT分为房室结功能曲线连续组 (Ⅰ组 ,10例 )及房室结功能曲线不连续组 (Ⅱ组 ,17例 )测量心房分级递增刺激时的SS间期与SV间期及SV/SS ,并进行消融前、后和组间比较。结果显示 ,两组消融后SV间期较消融前明显缩短 (Ⅰ组 :2 2 1.0± 2 2 .3vs 35 7.0± 43.7ms;Ⅱ组 :2 0 2 .1± 30 .6vs 379.4± 44 .2ms,P均 <0 .0 5 ) ;消融前后SS间期无明显变化 (Ⅰ组 :310 .0± 40 .6vs 30 8.0± 36 .8ms;Ⅱ组 :332 .9± 48.1vs 336 .5± 6 2 .3ms) ;两组中所有患者消融前SV/SS比值均 >1,而消融后SV/SS比值均 <1。结论 :SV/SS可作为慢径消融成功终点的辅助观察指标之一 ,尤其对于房室结传导曲线呈连续性者 ,使用此方法可简便地观察消融终点 ,增加消融的目的性。  相似文献   

10.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约占室上性心动过速的50%。是房室之间存在异常传导通路—旁路引发。窦性心律时,激动经房室结和旁路同时下传激动心室,形成室性融合波,体表心电图出现预激综合征特有的心电图改变:①PR间期<0.12s;②QRS波增宽>10s;③有δ波;④继发性ST-T改变;⑤不合并束支阻滞时,QT间期正常。隐匿性旁路只有逆传功能而无前传功能,激动只能经房室结前传,旁路逆传。表现为窦性心律时体表心电图正常,心动过速发作符合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特征。一、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种类与机制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可分成:①顺向型房室折返性…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性,18岁。阵发性心悸1年余。体检无异常发现。心电图(附图)Ⅱ导联为连续记录,窦性周期0.62—1.02s。每当窦性频率缩短到0.62s时出现短阵QRS-P’-QRS序列,P’为逆行型,P-P’0.26—0.28s,P’-R 0.08—0.12s,后者逐搏轻微延长,心动过速自行终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69岁。1995年因窦性心动过缓伴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交界性逸搏心律,安置单腔永久心脏起搏器,起搏模式为VVI。本次因阵发心慌约15d、复发4h入院。入院时心电图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伴RBBB,心室率136次/min,食管心电图示P波埋于QRS波之中,RP间期为60ms(图回)。给予SS。程控刺激能终止PSVT发作,但PSVT终止后,紧接按需发生VVI起搏,并见室一房(V-A)传导,且再次诱发PSVT,多次如此。用心律平70mg静脉注射后即刻表现为PSVT终止,VVI起搏再诱发PSVT,但其频率明显减慢(10O次/…  相似文献   

13.
探讨能量测试法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慢径标测与消融中的作用。将 90例AVNRT患者分成三组 (每组 30例 ) ,分别采用能量测试法、下位法和后位法进行慢径标测与射频消融。能量测试法是在Koch三角区逐步以小剂量多次试验放电标测 ,以出现加速性交界性心律为慢径传导部位 ;从 2 0W开始消融并增至 30W ,持续 12 0s ,以出现加速性交界性心律且逐渐转变为窦性心律为消融有效。能量测试法所需手术标测时间、X线曝光时间和消融能量明显少于后位法 (12 1± 43vs 183± 6 7min ,5 8± 2 1vs 93± 34min ,70 0 0± 470vs 12 0 0 0± 75 0J,P≤ 0 .0 5 ) ,而发生短暂性房室阻滞和交界性心动过速则均较下位法明显减少。慢径消融有效时几乎 10 0 %出现加速性交界性心律 ;慢径传导呈多部位分布。结论 :能量测试法运用于AVNRT慢径标测及消融中 ,能较敏感地揭示慢径传导部位和消融有效的靶点 ,为AVNRT慢径标测消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性 ,5 5岁 ,阵发性心悸 2 0年 ,加重并呈持续性 1年。诊断为心房扑动、阵发性心房颤动 ,经多种方法治疗不能控制心室率和心功能 ,发展为心动过速心肌病。经射频消融房室结行右室双部位起搏 ,心脏大小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5.
<正>右室心尖起搏(RVAP),犹如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一样,由于室间、左室内、房室不同步的电-机械活动,造成二尖瓣返流及室内分流,导致心房、心室扩大,心功能受损。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RVAP使心脏功能和结构改变,导致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事件增加[1,2]。寻找更合理的右室起搏部位成为目前大家关注的焦点。右室间隔起搏(RVSP)因其部位更接近希氏束,现有研究发现能取得更接近生理的起搏模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性,55岁。间歇性心慌一年余,进行性吞咽困难二月余入院。体检:T36.3℃,P55bpm,BP17/12KPa。双肺呼吸音清晰。心界向左扩大,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偶闻早搏。血电解质,血脂正常。X线胸片示左心室扩大。消化道钡餐:贲门胃底癌侵及食管下段。病  相似文献   

17.
非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反复发作呈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图形的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常见于右室来源的特发性室速(IRVT)和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本文对两者临床特征的异同点作一归纳。一、对象我院1990~1999年期间,ARVC患者9例,男7例,女2例,年龄18~50岁,平均336岁。均符合McKenna提出的诊断标准;IRVT患者6例,男3例,女3例,年龄15~41岁,平均275岁。作者单位:430030武汉,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心血管内科  二、结果记录到反复发作的室速,室速频率  3室速特点:ARVC组9例患者均接受了多种抗心律失…  相似文献   

18.
本组从25143例心电图中,检出符合诊断房室交界性心动过速合并前向性房室传导延长的19例,现报告如下: 19例均系本院门诊与住院患者,其中男性8例,女性11例,年龄最大者61岁。最小者4岁,平均41岁。患者仰卧于检查床上,连接好导联线,首先定准标准电压,1毫伏等于10毫米,按常规描记12个导联的心电图。  相似文献   

19.
周青  王永高 《心电学杂志》1989,8(2):109-110
患者女性,29岁,农民,在某医院准备作妇科手术时发现心律不整转来本院心血管门诊。主诉有时有心悸、胸闷外无其他自学症状。体检:一般情况好,略消瘦,BP120/79mmHg,无发绀,无杵状指,两肺无殊,心浊音界不扩大,心脏听诊胸骨左缘第3、4肋间闻及3级SM,向心尖部放射;心律不齐闻及早搏,临床疑为心肌病?心电图Ⅱa、Ⅱb导联为同次不连续加高电压记录(附图,见第102页),示P波形态有3种以  相似文献   

20.
持续性交界区折返性心动过速(permanentjunctionalreciprocatingtachycardia,PJRT)是一种临床上并不常见且药物治疗难以奏效的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既往对它的认识十分有限。近年来,随着心脏电生理研究的不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