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氨基糖苷类耐药相关基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检测分析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全面了解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氨基糖苷类耐药机制.方法 药敏试验为K-B法、基因检测采用PCR法对20株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进行了7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和2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检测.结果 20株鲍氏不动杆菌耐药率除亚胺培南外,对其余药物的耐药率均>95.0%,共有aac(3)-Ⅰ、aac(6′)-Ⅰ b、ant(3″)-Ⅰ、aph(3′)-Ⅰ 4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阳性,阳性率分别为75.0%、90.0%、95.0%、65.0%,并检出armA 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阳性率为55.5%.结论 该组MDRAB多种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与同时存在产氨基糖苷类修饰酶、产16S rRNA甲基化酶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A)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遗传学背景。方法从2009年4-8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住院患者中分离20株MDR-ABA,用K-B法测定鲍氏不动杆菌对1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结果 20株MDR-ABA检出aac(3)-Ⅰ、aac(6′)-Ⅰb、ant(3′)-Ⅰ、aph(3′)-Ⅰ4种基因阳性,6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未检出。结论临床分离的MDR-ABA中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阳性率较高,MDR-ABA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耐药主要与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有关;通过可移动遗传元件介导是细菌获得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医院耐氨基糖苷类鲍氏不动杆菌16SrRNA甲基化酶、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存在状况。方法自2008年医院分离的130株鲍氏不动杆菌筛选80株氨基糖苷类耐药菌株,采用PCR检测耐氨基糖苷类鲍氏不动杆菌16S rRNA甲基化酶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结果 11株检出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61株检出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以aac(3)-Ⅰ、aac(6′)-Ⅰ、ant(3″)-Ⅰ为主。结论该试验鲍氏不动杆菌氨基糖苷类耐药机制与产16S rRNA甲基化酶和产氨基糖苷类修饰酶相关,主要与氨基糖苷类修饰酶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PDRAB) 16S rRNA甲基化酶、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及其耐药机制.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0年3月ICU住院患者痰液标本,分离到20株PDRAB,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2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PCR法检测15种16S rRNA甲基化酶、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结果 20株PDRAB 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rmtA、rmtB、rmtC、rmtD和npmA均阴性;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ac(3)-Ⅰ基因阳性15株、aac (6′)-Ib基因阳性18株、ant(3″)-Ⅰ基因阳性19株、aph(3′)-Ⅰ基因阳性13株,armA基因阳性20株.结论 PDRAB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是携带aac(3)-Ⅱ、aac(6′)-Ib、ant(3″)-Ⅰ、aph(3′)-Ⅰ和ant(2″)-Ⅰ等5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中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和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的存在情况。方法收集张家港市第一医院2008年3-11月住院患者标本中分离的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共20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方法分析9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和2种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结果 20株多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检出5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3)-Ⅰ、aac(3)-Ⅱ、aac(6′)-Ⅰb、ant(3″)-Ⅰ、aph(3′-)Ⅰ,其余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和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均未检出。结论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氨基糖苷类耐药主要与产氨基糖苷类修饰酶相关,其中aac(3)-Ⅰ、aac(6′)-Ⅰb、ant(3″)-Ⅰ、aph(3′)-Ⅰ4种基因已在MDRAB中流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获得性耐药相关基因和可移动遗传元件携带状况,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医院2008年1-12月住院患者送检痰液标本中分离的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共20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的方法分析54种β-内酰胺类、喹诺酮炎、氨基糖苷类获得性耐药相关基因及12种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并对检测结果作指标聚类分析.结果 20株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共检出获得性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TEM-1、ADC-3和OXA-30,三者阳性率均为100.0%;检出的5种获得性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中,aac(6′)-Ⅰ b、ant(3″)-Ⅰ和aph(3’)-Ⅰ基因阳性率为100.0%,aac(3)-Ⅰ基因阳性率为75.0%,armA基因为5.0%;外排泵基因qacE△1、adeB和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基因int Ⅰ 1、tnp513、tnpU、ISaba1、IS26的阳性率均为100.0%;其余51种基因未检出.结论 从该组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指标聚类分析中可见,β-内酰胺酶基因 TEM-1、ADC-30、OXA-23,氨基糖苷炎修饰酶基因aac(6’)-Ⅰ b、ant(3")-Ⅰ,抗菌制剂外排泵基因qacE△1和abeB与可移动遗传元件intⅠ 1、tnpU、tnp513、IS26、ISaba1基因遗传标记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ICU)环境分离鲍氏不动杆菌株携带多种耐药基因的相关性,探索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机制及传播耐药基因的途径。方法采用基因扩增技术与药敏试验微量稀释法进行研究。结果选取2013年1-12月ICU环境标本分离鲍氏不动杆菌109株,其中多药耐药的菌株47株占43.12%,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阿米卡星)耐药率最高达62.39%;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53.21%~55.96%;对头孢菌素类的耐药率为53.21%~55.04%;所有菌株对多粘菌素B敏感;外排泵基因adeB基因的表达与A类、C类、D类β-内酰胺酶Tem基因、ADC基因、OXA-23群OXA-51,66群基因、膜孔蛋白CarO基因、氨基糖苷类基因aph(3′)-Ι具有相关性,qacE⊿1-sul1基因的表达与氨基糖苷类基因aph(3′)-Ι、C类β-内酰胺酶ADC具有相关性,CarO基因的表达与D类β-内酰胺酶OXA-23群基因、氨基糖苷类基因aph(3′)-Ι、aac(6′)-Ⅰb、回旋拓普酶gyrA基因具有相关性。结论环境分离鲍氏不动杆菌携带多药耐药基因相关性分析显示鲍氏不动杆菌多药耐药基因传播途径外排泵介导可对常用抗菌药物产生多药耐药性,产生耐消毒剂基因,膜孔蛋白CarO高表达,也加速多药耐药的积累和播散。提示加强病区环境消毒与管理,是有效阻断医院ICU多药耐药不动杆菌传播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新疆地区鲍氏不动杆菌的氨基糖苷类修饰酶与16S rRNA甲基化基因.方法 分离20株鲍氏不动杆菌,并对其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用PCR方法检测鲍氏不动杆菌的氨基糖苷类修饰酶与16S rRNA甲基化基因.结果 13株鲍氏不动杆菌检出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其检出率为65%,其中aac(3)-Ⅰ基因阳性4株,阳性率为20%、aac(3)-Ⅱ基因阳性8株,阳性率为40%、aac(6')-Ⅰ ad基因阳性4株,阳性率为20%、aac(6')-Ⅰ b基因阳性0株、aac(6')-Ⅱ基因阳性0株、ant(3')-Ⅰ基因阳性4株,阳性率为20%、ant(2')-Ⅰ基因阳性1株,阳性率为5%,未检出16S rRNA甲基化基因.结论 新疆地区鲍氏不动杆菌存在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未检出16S rRNA甲基化基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泛耐药株(PDRABA)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氯霉素、四环素、利福平和磺胺类等7类抗菌药物耐药基因及多种药物外排泵基因和质粒、转座子、整合子遗传标记存在状况。方法采用K-B纸片扩散法测定22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检测β-内酰胺酶基因、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包括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gyrA突变喹诺酮耐药基因、利福平耐药相关基因、四环素耐药相关基因、氯霉素耐药相关基因、磺胺耐药相关基因、多种药物外排泵基因、质粒遗传标记、转座子遗传标记和整合子遗传标记等73种耐药基因及遗传标记。结果该PDRABA除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以外,其余21种抗菌药物均为耐药,共检出TEM、OXA-23、ADC、aac(3)-Ⅰ、aac(6′)-Ⅰb、ant(3″)-Ⅰ、aph(3′)-Ⅰ、tetB、mdf A、qacE△1-sul1、intⅠ1、tnpU、tnp513、ISaba1、gyrA突变等15种耐药基因及遗传标记,其余58种基因均阴性。结论携带多种耐药基因和多种药物外排泵基因mdf A是该菌株泛耐药的成因,同时该PDRABA株携带多种可移动遗传元件,极易造成耐药基因的水平转移,对PDRABA感染者应实行严格的隔离措施,同时携带TEM、OXA-23、ADC、aac(3)-Ⅰ、aac(6′)-Ⅰb、ant(3″)-Ⅰ、aph(3′)-Ⅰ、tetB、mdf A、qacE△1-sul1、intⅠ1、tnpU、tnp513、ISaba1基因伴喹诺酮作用靶位gyrA基因突变为国内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PDRAB)临床分离菌株中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和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的存在情况。方法收集2010年3-5月临床标本中分离的PDRAB 20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分析9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和6种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结果 20株PDRAB均检出aac(6′)-Ⅰb、ant(2″)-Ⅰ、ant(3″)-Ⅰ和aphA1,其余5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和6种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均未检出;鲍氏不动杆菌WA2859磷酸转移酶aphA1基因经测序为新的变异型。结论 20株PDRAB耐多种氨基糖苷类药物与细菌产aac(6′)-Ⅰb、ant(2″)-Ⅰ、ant(3″)-Ⅰ和aphA1等4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相关;发现磷酸转移酶aphA1新的变异型为国内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中氨基糖苷类与喹诺酮类耐药相关基因和抗菌制剂外排泵基因的存在情况。方法收集2008年11月-2009年12月住院患者标本中分离的MDRAB共30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方法,分析13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6种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5种喹诺酮类耐药相关基因、5种抗菌制剂外排泵基因。结果 30株MDRAB共检出5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1种喹诺酮类耐药相关基因,4种抗菌制剂外排泵基因,其他19种基因均未检出。结论 MDRAB耐多种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药物,与细菌产5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1种喹诺酮类耐药相关基因、AdeABC外排泵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获得性耐药相关基因和可移动遗传元件携带状况,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08年11月-2009年12月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中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共30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方法,分析48种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获得性耐药相关基因和13种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并对检测结果作指标聚类分析.结果 30株鲍氏不动杆菌共检出3种获得性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5种获得性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1种抗菌制剂外排泵基因,6种可移动遗传元件的遗传标记;其余46种基因未检出.结论 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指标聚类分析显示,ADC型β-内酰胺酶基因和抗菌制剂外排泵基因adeB与tnpU、tnp513、IS26、ISaba9、intⅠ 1等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13.
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中出现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rmtB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菌中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MEs)基因存在状况及其遗传学背景.方法 在2005年9月至2006年4月间从住院患者中分离25株肺炎克雷伯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6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A、rmtA、rmtB、rmtC、rmtD和npmA)、6种AMEs基因[aac(3)-Ⅰ、aac(3)-Ⅱ、aac(6')-Ⅰ、aac(6')-Ⅱ、ant(3")-Ⅰ、ant(2")-Ⅰ]、3类整合子(Ⅰ、Ⅱ、Ⅲ类)遗传标记整合酶基因(intI1、intI2、intI3)、汞离子还原酶基因merA(为转座子Tn21和Tn501共同的遗传标记)、tnpA基凶(为转座子Tn1、Tn2、Tn3和Tn1000共同的遗传标记).结果 25株中,有5种基因rmtB、aac(3)-Ⅱ、aac(6')-Ⅰ、ant(3")-Ⅰ、intI1阳性,阳性株数(%)分别为15株(60.0%)、1株(4.0%)、12株(48.0%)、15株(60.0%)、24株(96.0%),其余12种基因均阴性;6种AMEs基因总阳性率为84.0%(21/25).结论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中rmtB基因和AMEs基因阳性率均较高,在肺炎克雷伯菌中检出rmtB基因为中国大陆地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40株阴沟肠杆菌中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及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MEs)基因存在状况.方法 在2003年9月至2004年11月从解放军第98医院住院患者中分离40株阴沟肠杆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5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A、rmtA、 rmtB、rmtC和rmtD)和9种AMEs基因[aac(3)-Ⅰ、aac(3)-Ⅱ、aac(3)-Ⅲ、aac(3)-Ⅳ、aac(6'')-Ⅰ b、aac(6'')-Ⅱ、ant(3'')-Ⅰ、ant(2'')-Ⅰ和aph(3'')-Ⅵ].结果 40株阴沟肠杆菌中,6种基因rmtB、aac(3)-Ⅱ、aac(6'')-Ⅰ b、ant(3'')-Ⅰ、ant(2'')-Ⅰ和aph(3'')-Ⅵ的阳性株数分别为5株(12.5%)、11株(27.5%)、29株(72.5%)、13株(32.5%)、2株(5.0%)和2株(5.0%);其余8种基因均阴性;AMEs基因总阳性率为85.0%(34/40).对29株aac(6'')-Ⅰ b基因PCR阳性产物进行测序,证实有7株(24.1%)单独携带aac(6'')-Ⅰ b-cr双功能酶基因(GenBank:EF375620、EU159121),18株(62.1%)单独携带aac(6'')-Ⅰ b-Snzhou(苏州型,EU085533),3株(10.3%)同时携带aac(6'')-Ⅰ b-Suzhou及aac(6'')-Ⅰ b-cr 2种亚型,仅1株(3.4%)为aac(6'')-Ⅰ b经典型.结论 临床分离的40株阴沟肠杆菌中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阳性率较低而AMEs基因阳性率很高,至少存在5种AMEs基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40株阴沟肠杆菌中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及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MEs)基因存在状况.方法 在2003年9月至2004年11月从解放军第98医院住院患者中分离40株阴沟肠杆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5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A、rmtA、rmtB、rmtC和rmtD)和9种AMEs基因[aac(3)-Ⅰ、aac(3)-Ⅱ、aac(3)-Ⅲ、aac(3)-Ⅳ、aac(6')-Ⅰ b、aac(6')-Ⅱ、ant(3')-Ⅰ、ant(2')-Ⅰ和aph(3')-Ⅵ].结果 40株阴沟肠杆菌中,6种基因rmtB、aac(3)-Ⅱ、aac(6')-Ⅰ b、ant(3')-Ⅰ、ant(2')-Ⅰ和aph(3')-Ⅵ的阳性株数分别为5株(12.5%)、11株(27.5%)、29株(72.5%)、13株(32.5%)、2株(5.0%)和2株(5.0%);其余8种基因均阴性;AMEs基因总阳性率为85.0%(34/40).对29株aac(6')-Ⅰ b基因PCR阳性产物进行测序,证实有7株(24.1%)单独携带aac(6')-Ⅰ b-cr双功能酶基因(GenBank:EF375620、EU159121),18株(62.1%)单独携带aac(6')-Ⅰ b-Snzhou(苏州型,EU085533),3株(10.3%)同时携带aac(6')-Ⅰ b-Suzhou及aac(6')-Ⅰ b-cr 2种亚型,仅1株(3.4%)为aac(6')-Ⅰ b经典型.结论 临床分离的40株阴沟肠杆菌中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阳性率较低而AMEs基因阳性率很高,至少存在5种AMEs基因.  相似文献   

16.
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分析及主动外排基因adeB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不动杆菌属对16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耐药菌的抗菌药物选择提供依据,并扩增外排泵蛋白编码基因adeB,以探讨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与细胞膜主动外排作用的关系。方法随机收集40株不重复鲍曼不动杆菌,采用K-B法对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后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筛选鲍曼不动杆菌的主动外排基因adeB,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40株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最为敏感,耐药率为0;其次对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仅为27.5%;对其余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在52.5%~75.0%之间;根据PCR产物片段大小,40株鲍曼不动杆菌共有adeB基因阳性菌株26株(65.0%)。序列分析显示adeB基因与参考序列AF37088599%相同,与参考序列AJ971416100%相同。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率高,且呈多重耐药。主动外排作用可能是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多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MDRKP)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的遗传学背景.方法 收集2008年8月-2010年5月6所医院共47株肺炎克雷伯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方法分析15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和6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结果 该组肺炎克雷伯菌共检出4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和1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可分为16种阳性检出模式,并发现两株菌携带aac(6′)-Ⅰ b基因新亚型[aac(6′)-Ⅰ b-hz,美国GenBank登录号:JF901756];其他16种基因未检出.结论 携带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和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是该组肺炎克雷伯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在多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中发现aac(6′)-Ⅰ b新亚型[aac(6′)-Ⅰ′ b-hz]为国内外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