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婴幼儿中人偏肺病毒(hMPV)的感染情况。方法采集2004年7月至2006年6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门诊和住院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咽拭子和鼻咽洗液临床标本3330份,进行细胞培养和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病毒;同时提取标本中病毒RNA后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位于hMPVM基因的片段,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扩增片段。结果从3330份临床标本中检测到110份hMPV阳性标本,阳性率3.3%。hMPV感染的患儿男女比例为1.5:1,其中〈1岁年龄组患儿占46.4%(51/110),1~岁年龄组患儿占11.8%(13/110),2~5岁年龄组患儿占33.6%(37/110),〉5岁年龄组患儿占8.2%(9/110)。hMPV感染患儿的临床症状以肺炎占的比例最大,为44.5%(49/110);其次是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22.7%,25/110);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的占10.9%(12/110),其中诊断支气管炎占7.3%(8/110)。2004年7月至2005年6月期间几乎每个月份(除2005年5月和6月)都检出hMPV感染的阳性标本,未出现明显的流行高峰。而2005年7月至2006年6月期间hMPV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流行,于2006年4月为最高峰,阳性检出率为17.1%。110例hMPV感染的临床标本中有6份标本存在与其他呼吸道病毒的合并感染。hMPV和同期的人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感染高峰没有重叠。结论hMPV是北京地区婴幼儿急性呼吸道感染(尤其是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毒病原之一,其感染对2岁以下婴幼儿威胁更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成都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中偏肺病毒的感染情况,并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初步分析。[方法]2010年7月~2011年3月,采集成都市3家哨点医院门、急诊和住院呼吸道感染病例标本302份,收集相关临床资料;采用多重RT-PCR方法,对302份呼吸道标本检测包括偏肺病毒在内的9种呼吸道病毒核酸。[结果]302份标本中检出阳性标本72份,核酸阳性率为23.84%(72/302),偏肺病毒检出率最高,为5.30%(16/302);男、女性别间以及各年龄组hMPV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岁年龄组hMPV检出率最高,为8.67%(13/150);临床诊断为支气管肺炎和肺炎的比例最高,84.62%(11/13)的病例为5岁以下儿童;3月份为偏肺病毒检出高峰,达10.26%(4/39)。[结论]偏肺病毒是引起成都地区发热呼吸道病毒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也是引起儿童严重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的主要病原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人偏肺病毒(hMPV)和合胞病毒(RSV)在嘉兴地区的流行情况及感染的人群分布。方法收集医院2008年12月-2009年12月因急性呼吸道感染入院治疗的患儿共计3359例,用实时定量PCR和直接免疫荧光(DFA)法对样本进行检测。结果 3359例样本中hMPV阳性63例,RSV阳性494例,在整个季节中hMPV的阳性率为1.88%,RSV为14.7%;流行季节hMPV最高感染率为6.14%,RSV为41.15%;感染的人群中6月龄婴幼儿的患病率最高,其hMPV的感染率为2.71%,RSV为24.69%。结论 hMPV和RSV在嘉兴地区按一定的时段流行,并且易感6月龄的婴幼儿。  相似文献   

4.
苏州地区儿童呼吸道偏肺病毒感染的流行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偏肺病毒(hMPV)是从呼吸道感染的儿童中新发现的一种病毒,本研究探讨苏州地区hMPV感染的流行特征. 1对象与方法:选取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2005年11月至2006年10月间1932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男1196例(61.9%)、女736例(38.1%).<6月龄590例、6月龄~1岁399例、1~3岁527例、3~5岁213例、>5岁203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结果,为本地区儿童感染RSV提供详细的研究数据。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2009-2010年化州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21 458份咽拭子样本进行检测,分析RSV感染结果。结果: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RSV感染,特异性以及敏感度均较高,与其他呼吸道病毒无交叉反应。2009年共有临床标本10 477例,经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RSV感染阳性检测率为9.73%。RSV感染阳性检测率有2个高峰,分别为每年的2月和12月,阳性率为11%。临床中<6岁的幼儿RSV的感染最高。结论:间接免疫荧光法具有检测方便,特异性及敏感度高等优点,可用于临床对RSV感染的检测。  相似文献   

6.
徐州市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中人偏肺病毒感染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徐州市因急性呼吸道感染而就诊的儿童中hMPV感染情况,并简要描述病毒感染后引起的临床症状.方法 采集咽拭子,提取RNA,用设计的引物进行一步法RT-PCR,扩增产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结果 83份咽拭子标本,21份标本为hMPV的RNA阳性标本,感染率25.30%.阳性患者中80.95%表现为高热(≥38.5℃)、咳嗽,28.57%缺氧,61.90%患者被诊断为支气管炎.结论 徐州地区儿童中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与hMPV感染有关;咳嗽、发热是hMPV感染后的主要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人偏肺病毒(hMPV)在乌鲁木齐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致病情况.方法 选取2006年11月至2007年4月因呼吸道感染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科住院患儿和部分门诊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及咽拭子标本共209份.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hMPV的M基因片段.并对阳性标本进行测序,用BLAST及DNAStar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共检出2例阳性标本,占总例数1.0%.将2份阳性标本扩增的hMPV M基因片段进行对比,同源性为83.8%.进一步选取GenBank中与本次扩增目的基因相同的hMPV M基因片段做基因进化树分析,结果提示2例标本可能属于不同的2种基因型.结论 hMPV是乌鲁木齐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之一,在一个流行季节当地可同时有2种不同基因型的hMPV流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宁夏地区人偏肺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hMPV)的全基因组特征,丰富我国hMPV基因组数据库。  方法   在宁夏地区2021年呼吸道病毒病原学监测的阳性样本库中,选择2例hMPV咽拭子样本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与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下载的27株hMPV各基因型别代表株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使用MEGA 7.0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和遗传距离的计算,使用DNAStar 7.1软件包中的MegAlign 7.1进行氨基酸和核苷酸同源性分析。  结果  G蛋白基因组序列、F蛋白基因组序列和全基因组序列亲缘关系进化树均显示,2例hMPV与B2型在同一分支上;hMPV/NX01/2021、hMPV/NX02/2021全基因组序列与2020年澳大利亚毒株(MW221994)全基因组序列的氨基酸距离(核苷酸距离)最近,分别为0.005(0.002)、0.006(0.003);2例hMPV在全基因组序列及各个蛋白基因组序列(N、P、M、F、M2-1、M2-2、SH、G、L)均与hMPV-B2型的平均氨基酸和核苷酸同源性最高。  结论  宁夏地区2例呼吸道人偏肺病毒均属于hMPV-B2基因型。  相似文献   

9.
人偏肺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 HMPV)近年来已和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一样被认为是导致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探讨其流行规律、临床特征、选择准确的病毒检测和防治方法已是儿科工作者的迫切任务。本文就上述议题作一概述,以引起临床医生对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谱中的这一新成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人偏肺病毒(hMPV)多与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有关,较少引起成人呼吸道感染聚集性疫情。2013年3月1日广州市一所职业学校出现大学生感染hMPV导致的成人急性呼吸道感染疫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14岁以下急性呼吸道患儿人类偏肺病毒(humanmetapneumovirus,hMPV)的感染情况,分析广州地区儿童感染hMPV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特征,为hMPV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一些依据.方法 2006年9月至2008年8月,在广州某医院的儿科门诊及住院部的急性呼吸道患儿中采集521份鼻咽拭子标本,提取总核酸,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ER)扩增hMPV的核蛋白(N)基因的213个核苷酸片段,对16份强阳性的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同时对采集病例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21份标本用RT-PCR方法检测后,共有39份标本为N基因阳性,检出率为7.49%,hMPV发病高峰期在10月和4月份,对N基因进行序列测序与分析,结果与北京株BJ1897N基因的同源性高达99%,与泰国AY550156株N基因的同源性高达97%,基因型别以B型为主.结论 广州地区的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中hMPV感染是原因之一,且以6岁以下的儿童感染为主,但不同性别的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染hMPV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高热、咳嗽、头痛、咽痛、卡他症状、肺部影像学改变等,其中大部分患者表现有高热和咳嗽,且有41.03%的hMPV患者合并感染其他呼吸道病毒.  相似文献   

12.
An ELISA assay based on the A-60 antigen complex fromMycobacterium bovis BCG cytoplasm was used to detect anti-mycobacterial antibodies of different classes in the sera of 63 BCG-vaccinated infants during the 6-month post-vaccination period. The mean IgM and IgA levels increased, whereas the mean IgG level decreased after BCG vaccination. However, in a minority of cases only Ig levels were above the cut-off line: this was true for IgM in 11/63 (17%) cases and for IgA in 14/63 (22%) of cases but none of the tested infants was anti-A60 IgG ELISA positive. Fifty-two infants (83%) were tuberculin-positive eight weeks after vaccination, an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mean antibody levels of tuberculin-positive and negative cases was observed, except for IgG (p<0.05).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反复呼吸道感染(RRI)患儿与树突状细胞活性密切相关的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检测53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外周血CD3、CD4、CD4/CD8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的含量变化,并和具可比性的36例健康儿进行对照研究。结果:RRI患儿CD3、CD4、CD4/CD8与对照组比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无明显变化(P>0.05);免疫球蛋白IgG、IgA含量显著性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M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RRI患儿存在免疫功能失调,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并可能与患儿的发病、病情转归、预后等有关,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作为评价疗效的参考指标。进一步分析小儿RRI的树突状细胞活性变化可作为更全面研究小儿RRI的另一个有价值的角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RICU)与普通病房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并对比两个病房病原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对呼吸科普通病房和RICU收治的364例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进行痰液培养,采用琼脂扩散法进行病原菌药敏试验,对比两个病房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结果普通病房共分离出病原菌45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74株占60.75%,革兰阳性菌90株占19.96%,RICU共分离出病原菌27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10株占75.54%,革兰阳性菌35株占12.59%,两个病房中均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排前3位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舒巴坦、阿米卡星较敏感,耐药率<50.0%,RICU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明显较高。结论与普通病房相比,RICU中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均较高,革兰阴性菌是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临床上应根据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医院新生儿重症救护中心(NICU)低出生体质量儿(LBWI)呼吸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LBWI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对2016年8月1日-2017年8月1日医院NICU LBWI呼吸道标本分离菌株回顾性分析。结果 275株分离的致病菌,气管导管、痰液、肺泡灌洗液分别占标本来源的85.45%、13.09%、1.45%。革兰阴性菌265株占96.36%,革兰阳性菌10株占3.64%。革兰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占34.55%、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占34.18%、大肠埃希菌占10.91%。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占2.18%。药敏结果显示: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分别为100.00%、93.62%和56.67%;非发酵菌中,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耐碳青霉烯酶检出率均75.00%,MRSA检出率16.67%,未发现耐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菌株。结论医院NICU LBWI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多药耐药菌检出率高,明确病原体,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有效预防NICU LBWI感染和耐药菌蔓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门诊与住院患儿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病原学特征,为临床预防与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2011年5月-2013年7月医院收治的50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咽拭子或一次性吸痰管采集鼻咽吸取物,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法(RT-PCR)进行病毒核酸检测,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0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送检标本共检出病毒327株,检出率为65.4%,住院患儿<1岁与13岁的病毒检出率分别为100.0%与95.2%,均显著高于门诊同龄患儿的33.3%与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感病毒(IFV)是门诊患儿检出率最高的病毒,检出率为10.4%,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则是住院患儿检出率最高的病毒,检出率为28.3%,住院患儿的RSV、鼻病毒(HRV)、副流感病毒(PIV)以及IFV等病毒检出率分别与门诊患儿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患儿<1、13岁的病毒检出率分别为100.0%与95.2%,均显著高于门诊同龄患儿的33.3%与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感病毒(IFV)是门诊患儿检出率最高的病毒,检出率为10.4%,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则是住院患儿检出率最高的病毒,检出率为28.3%,住院患儿的RSV、鼻病毒(HRV)、副流感病毒(PIV)以及IFV等病毒检出率分别与门诊患儿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患儿<1、13、43、46、>6岁等年龄的混合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住院患儿的混合感染率随着年龄的减小而呈现上升趋势。结论门诊与住院的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病原学特征存在的差异性可能与患儿年龄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北京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鼻病毒(HRV)感染状况进行分析,以初步了解近年来鼻病毒感染在儿科患者中的流行规律。方法收集2002年11月至2006年11月来自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门诊及病房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标本共3292份,应用针对HRV145’端非编码区(5’-NCR)保守区基因序列设计的引物进行巢式PCR检测标本中HRV。结果3292份标本中HRV总阳性检出为507份,占本组检测标本的15.4%(507/3292),其中门诊患儿中阳性检出率为16.7%,住院患儿为14.5%;HRV阳性检出率在咽炎患儿中达到50.0%(8/16),在急性支气管炎的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中为17.5%(14/80),其他如急性支气管肺炎、毛细支气管炎等患儿中也有较高的HRV阳性检出率;在以血液系统疾病等为第一诊断,合并有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患儿中HRV检测阳性率为26.4%(14/53)。HRV感染的季节性分布中,2003年的检出高峰在9月份,阳性检出率达32.6%;2004年检出率最高的是2月份(阳性检出率为24.2%),但与其他年度相比,阳性率略低;2005年的检出高峰在2月份,阳性检出率达35.3%;2006年的检出高峰在3月份,阳性检出率为31.3%。在HRV检测阳性的患儿中,年龄≤1岁的占44.8%,其次为~2岁(15.4%)、~3岁(12.4%)年龄组的患儿。结论HRV不仅可引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在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也有较高的感染率,在息其他疾病导致抵抗力低下时易于并发呼吸道鼻病毒感染。HRV感染存在于各年龄组并全年均可发生。随年龄增长,HRV阳性检出率逐渐降低。婴幼儿,尤其是1岁以下的婴儿是HRV的易感人群。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81例反复呼吸道感染(RRI)患儿的免疫功能进行总结分析,研究RRI患儿的免疫功能。方法以81例RRI患儿为研究对象,检测CD3+、CD4+、CD8+,计算CD4+/CD8+比值;测定IgA、IgG、IgM;并与72例正常健康儿童进行比较。结果 RRI患儿的CD3+、CD4+/CD8+比值明显降低,CD8+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gM、IgG显著高于健康儿童,补体C3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A无显性变化。结论患儿RRI与免疫功能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19.
《Vaccine》2016,34(7):950-956
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hRSV) and human metapneumovirus (hMPV) are major causes of illness among children, the elderly, and the immunocompromised. No vaccine has been licensed for protection against either of these viruses. We tested the ability of two Venezuelan equine encephalitis virus-based viral replicon particle (VEE-VRP) vaccines that express the hRSV or hMPV fusion (F) protein to confer protection against hRSV or hMPV in African green monkeys. Animals immunized with VEE-VRP vaccines developed RSV or MPV F-specific antibodies and serum neutralizing activity. Compared to control animals, immunized animals were better able to control viral load in the respiratory mucosa following challenge and had lower levels of viral genome in nasopharyngeal and 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s. The high level of immunogenicity and protective efficacy induced by these vaccine candidates in nonhuman primates suggest that they hold promise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