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通过检测胎膜早破患者母血、脐血中内脂素、多项流式细胞因子及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探讨其在胎膜早破及宫内感染过程中可能的病理生理机制及相关意义。方法选择胎膜早破确诊宫内感染患者30例为研究组A;选取胎膜早破非宫内感染患者30例为阳性对照纽B;另选取定期产检的正常孕妇30例为阴性对照纽c,分析3组间胎膜早破与宫内感染的关系。结果研究组母血中白介素-6、白细胞、CRP、内脂素均明显高于对照组B(t值分别为2.488、5.386、3.843、4.347,均P〈0.05)。母血CRP、白细胞、白介素-6及内脂素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9、0.830、0.753、0.784,与诊断宫内感染的金标准病理组织学诊断相比较,4个指标均在0.7~0.9之间,有一定的准确性。结论母血内脂素及白介素-6的检测对于预测胎膜早破患者宫内感染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PROM)分娩前母血中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factor,G-CSF)升高与产后胎盘胎膜组织学证实的绒毛膜羊膜炎的关系,为预测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及临床制定防治措施,提供新的途径和理论根据.同时,通过检测脐血中G-CSF含量为下一步研究它们与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关系奠定理论基础,以进一步了解G-CSF在胎膜早破时所引起的宫内感染对胎儿及新生儿的远期影响.方法抽取宫缩发动前30例正常妊娠和50例胎膜早破孕妇的肘静脉血;分娩后取脐静脉血,用ELISA法检测母血和脐血中G-CSF的含量.同时收集正常妊娠孕妇和胎膜早破患者分娩后胎盘、胎膜,常规石蜡包埋,用HE染色法确诊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结果G-CSF在伴有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母血清和脐血清中的含量显著高于非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孕妇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G-CSF在胎膜早破组母血清和脐血清中的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孕妇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G-CSF在胎膜早破组母血清和脐血清中的含量呈正相关(r=0.287,P=0.043);G-CSF在正常组母血清和脐血清中含量无相关性(r=0.254,P=0.176).结论G-CSF能更敏感的反映胎膜早破(PROM)患者存在的亚临床感染,检测母血中G-CSF可以使妇产科医生在临床感染征象出现前做出诊断,避免盲目等待造成的孕产妇及新生儿严重的并发症;脐血中G-CSF含量升高,对了解新生儿宫内感染情况,加强对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预防,提高新生儿预后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阴道冲洗液白细胞介素 - 6(interleukin- 6,IL- 6)、肿瘤坏死因子 (tumor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水平在胎膜早破并绒毛膜羊膜炎诊断的意义。方法 :应用 ACCESS微粒子化学发光分析系统对 42例晚孕胎膜早破及 38例正常足月待产孕妇阴道冲洗液 IL- 6、 TNF。进行定量测定 ,产后胎膜送病检。结果 :胎膜早破组阴道冲洗液 IL- 6、TNFα测量中位数值分别为 1 0 55.0 0 ng/ ml及 1 36.75ng/ 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1 51 .0 0 ng/ ml及 79.2 5ng/ml,(P<0 .0 1 )。以 IL- 6 2 4 8.75ng/ ml或 TNFα90 .0 0 ng/ ml为 Cut- Off值 ,对胎膜早破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 85.70 %及 83.30 % ;特异性分别为 78.90 %及 68.40 %。胎膜早破并绒毛膜羊膜炎 2 2例 ,IL- 6及 TNFα水平分别为 1 1 97.50 ng/ml及 1 75.0 0 ng/ ml,高于胎膜早破未并发绒毛膜羊膜炎组的 80 3.0 0 ng/ ml及 1 2 0 .2 5ng/ ml和对照组 (P<0 .0 1 )。结论 :阴道冲洗液 IL- 6、 TNFα检测有助于胎膜早破并绒毛膜羊膜炎的诊断 ,并指导临床正确、合理的抗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胎膜早破 (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PROM)分娩前母血中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 Granulocyt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 CSF)升高与产后胎盘胎膜组织学证实的绒毛膜羊膜炎的关系 ,为预测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及临床制定防治措施 ,提供新的途径和理论根据。同时 ,通过检测脐血中 G- CSF含量为下一步研究它们与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关系奠定理论基础 ,以进一步了解 G- CSF在胎膜早破时所引起的宫内感染对胎儿及新生儿的远期影响。方法 :抽取宫缩发动前 30例正常妊娠和 5 0例胎膜早破孕妇的肘静脉血 ;分娩后取脐静脉血 ,用 EL ISA法检测母血和脐血中 G- CSF的含量。同时收集正常妊娠孕妇和胎膜早破患者分娩后胎盘、胎膜 ,常规石蜡包埋 ,用 HE染色法确诊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结果 :G- CSF在伴有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母血清和脐血清中的含量显著高于非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孕妇组 ,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5 ) ;G- CSF在胎膜早破组母血清和脐血清中的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孕妇组 ,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5 ) ;且 G- CSF在胎膜早破组母血清和脐血清中的含量呈正相关 ( r=0 .2 87,P=0 .0 4 3) ;G- CSF在正常组母血清和脐血清中含量无相关性 ( r=0 .2 5 4 ,P=0 .176 )。结论 :G- CSF能更敏感的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合并绒毛膜羊膜炎(HCA)患者外周血和胎盘中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12月于扬州大学临床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74例PPROM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胎膜病理结果将PPROM分为对照组(PPROM未合并HCA)和病例组(PPROM合并HCA),采用ELISA和Western blot法检测母血和胎盘中TRAF6和NF-κB的表达水平,比较两种因子在母血、胎盘中的表达和相关性。结果病例组母血、胎盘中TRAF6和NF-κB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TRAF6、NF-κB在母血与胎盘中的表达分别呈正相关;母血、胎盘中TRAF6与NF-κB的表达分别呈正相关。病例组产褥感染率和新生儿肺炎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结论TRAF6和NF-κB可能参与PPROM合并HCA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联合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在预测未足月胎膜早破合并绒毛羊膜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深圳市宝安区沙井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80例为研究组(其中合并绒毛膜羊膜炎60例为研究A组,未合并者20例为研究B组),同期足月胎膜早破产妇40例为对照C组,同期孕周相同的健康产妇40例为对照D组,测定并比较4组血清PCT、IL-8的浓度及阳性率,评价单一标志物检测及联合检测对绒毛膜羊膜炎的诊断价值。结果研究A组的PCT、IL-8浓度以及阳性率显著高于研究B组、对照C组和对照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B组和对照C组的PCT、IL-8浓度以及阳性率也高于对照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和IL-8对诊断绒毛膜羊膜炎的敏感性均较高(83.3%、90%),但特异性均较低(70%、65%),且误诊率均较高(30.0%、35.0%),但PCT联合IL-8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83.3%、90.0%),经一致性检验,其K值为0.763,表明联合检测结果与病理检查的一致性极好。结论相较于单一指标,血清PCT联合IL-8能大大提高预测未足月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胎膜早破孕妇血清中白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和意义,为寻找胎膜早破的病因提供新思路,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孕妇血清中IL-6水平,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水平,比较不同组别间IL-6和hs-CRP的水平,探讨IL-6、hs-CRP的相关性.结果 胎膜早破孕妇血清IL-6(13.06±0.45 pg/mL vs 6.32±1.06pg/mL,t=5.46,P<0.01)、hs-CRP(3.76±0.75 mg/L vs 0.86±0.25 mg/L,t=4.52,P<0.05)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IL-6和hs-CRP之间呈正相关,r=0.493,P<0.05.结论 IL-6和hs-CRP水平增高对预测胎膜早破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妇幼保健》2017,(21)
目的探讨胎盘病理检查在胎膜早破孕妇的新生儿早期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兰溪市人民医院产科住院的胎膜早破孕妇并分娩患者的胎盘、胎膜及脐带均完整的送病理检查共207例,其中炎症性胎盘135例为炎症性胎盘组,正常胎盘组织72例为正常胎盘组。回顾所有病例的新生儿临床资料,将新生儿早期感染情况与胎盘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35例炎症性胎盘中新生儿早期感染15例(11.11%),其中121例绒毛膜炎或绒毛膜羊膜炎中新生儿早期感染6例(6/121,4.96%),12例绒毛膜羊膜炎合并脐带炎或脐带炎中新生儿早期感染9例(9/12,75.00%),2例慢性炎性改变的胎盘患者未发生新生儿早期感染。72例正常胎盘中新生儿早期感染2例(2.78%)。炎症性胎盘组织中的新生儿早期感染率明显高于正常胎盘组(P0.05),炎症胎盘组织中的脐带炎组的新生儿早期感染率明显高于绒毛膜羊膜炎症组(P0.05)。结论炎症性胎盘孕妇所分娩的新生儿早期感染率较正常胎盘孕妇所分娩的新生儿早期感染率明显增加,其中脐带炎孕妇所分娩的新生儿早期感染率较高,可作为判断新生儿早期感染较好的指标。因此,胎盘病理检查对于协助诊断新生儿早期感染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胎膜早破(PROM)产妇胎膜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与绒毛膜羊膜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05年6月~2007年2月期间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产妇共57例,以足月胎膜早破剖宫产分娩组为研究组,以足月剖宫产分娩组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胎膜中MIF、MMP-9的分布及表达,统计学分析其表达的差异性。采用HE染色的方法确诊绒毛膜羊膜炎,并分析其与MIF、MMP-9的关系。同时对MIF、MMP-9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MIF、MMP-9主要定位于羊膜上皮细胞、基底膜等细胞的胞浆中。足月胎膜早破(PROM)剖宫产分娩组与足月剖宫产分娩组(对照组)比较,胎膜中MIF、MMP-9表达PROM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织学诊断为非绒毛膜羊膜炎组与绒毛膜羊膜炎组比较,胎膜中MIF、MMP-9表达绒毛膜羊膜炎组明显高于非绒毛膜羊膜炎组,经统计学分析,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MIF、MMP-9的表达,经统计学分析,二者具有正相关性。结论:MIF、MMP-9在胎膜早破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MIF通过调控AP-1或NF-kB间接上调MMP-9的表达,使MMP-9活性增加,引起胎膜中胶原的大量降解,导致MMP/TIMP的失衡,从而引起胎膜早破,二者具有相关性。MIF及MMP-9与绒毛膜羊膜炎关系密切,在绒毛膜羊膜炎的炎症机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胎膜早破产妇血清IL-6、细胞黏附因子-1含量与新生儿Apgar评分的相关性研究,探讨其对胎膜早破产妇新生儿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产科2010年1月~2012年6月行剖宫产分娩的胎膜早破孕妇80例为实验组,选取同期住院未临产、因骨盆狭窄、社会因素而行选择性剖宫产的正常孕妇40例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入院后采集母血5 ml胎盘娩出后取胎膜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孕妇血清中IL-6、细胞黏附因子-1水平,新生儿出生1 min内完成Apgar评分。结果:①胎膜早破组母血清IL-6、ICAM-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未足月胎膜早破组母血IL-6、ICAM-1水平均高于足月胎膜早破组(P<0.01)。未足月胎膜早破新生儿Apgar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未足月组和足月胎膜早破新生儿Apgar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随着病理级别的升高,胎膜早破母血IL-6、ICAM-1水平随胎膜绒毛膜羊膜炎感染程度加重而显著升高(P<0.01)。胎膜早破中度感染组新生儿Apgar评分较胎膜早破轻度感染新生儿组降低(P<0.05)。③对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进行相关分析后,孕周、IL-6、体重对新生儿Apgar评分有显著影响。结论:感染与胎膜早破密切相关,IL-6对胎膜早破产妇新生儿结局有较大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1.
母血、羊水、脐血中细胞因子含量变化与胎膜早破、宫内感染及新生儿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母血、羊水、脐血中3种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8(interleukin-6、8,IL-6、8)、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VCAM-1)对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和判断新生儿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58例胎膜早破及38例正常孕妇(对照组)母血、羊水、脐血中IL-6、IL-8、VCAM-1水平的动态变化,同时进行胎膜的病理检查。结果:胎膜早破组母血、羊水、脐血中IL-6、IL-8、VCAM-1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其含量随破膜时间的延长而增高,尤其破膜时间超过24h增高更为明显。绒毛膜羊膜炎患者母血、羊水、脐血中IL-6、IL-8、VCAM-1水平明显高于非绒毛膜羊膜炎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P<0.01),胎膜早破组产妇所生新生儿Apgar评分≤7分者,其母血、羊水、脐血中IL-6、IL-8、VCAM-1的含量显著高于Apgar>7分的新生儿(P<0.05,P<0.01)。结论:IL-6、IL-8、VCAM-13种细胞因子联合检测可用于胎膜早破并绒毛膜羊膜炎早期诊断,对判断新生儿预后也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胎膜早破4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的发病与分娩方式、对母儿结局的影响及其早期合理的临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9月~2007年12月就诊的874例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产妇资料(其中胎膜早破者430例,胎膜未破者444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其最终的分娩方式以及母儿的结局。结果:胎膜早破组的早产率为18.3%、剖宫产率为8.2%、新生儿窒息率为4.1%,对照组早产率为4.6%、剖宫产率为2.3%、新生儿窒息率为0.8%,两组间数据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胎膜早破与难产的关系密切。应重视胎膜早破发生的原因,加强孕前和孕期保健,降低胎膜早破发生率。并对不同孕周的胎膜早破患者加强临床监护,给予正确处理,减少母儿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白细胞介素-18(IL-18)在胎膜早破(PROM)患者胎膜和血清中的表达,探讨IL-18与发生PROM的关系,分析IL-18作为诊断PROM生物学指标的可能性。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PROM患者42例(PROM组)和正常孕妇28例(正常妊娠组)血清和胎膜中IL-18的表达。结果:PROM组血清中IL-18水平和胎膜IL-18表达强度均较正常妊娠组显著升高(P(0.01),但随破膜时间的延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OM组中合并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者血清IL-18水平和胎膜IL-18的表达强度均较非绒毛膜羊膜炎者显著升高(P(0.01);血清和胎膜IL-18含量呈正相关(P(0.05)。结论:PROM组血清和胎膜组织中IL-18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这一趋势在破膜早期即明显表现出来,且与破膜时间无关。因而IL-18有可能作为1个对PROM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早产胎膜早破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早产胎膜早破(pretermprematureruptureofmembranes,PPROM)的妊娠结局。方法:对70例PPROM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0例PPROM的潜伏期为1~216·33h,平均48·33h。65·71%的PPROM有易发因素存在。孕28~33周与孕34~37周间PPROM分娩方式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的意义(P<0·01)。孕28~33周PPROM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孕34~37周者(P<0·01)。结论:对于孕周小者,尽量延长孕周至34周以上,以降低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尤其对于孕28~33周PPROM宜采取期待疗法,以减少新生儿合并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导致胎膜早破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00例胎膜早破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导致胎膜早破的相关因素中,以生殖道病原微生物上行性感染及羊膜腔压力增高最常见,分别占46.0%(46/100)及23.0%(23/100),其他为胎膜受力不均、营养因素、宫颈内口松弛、外伤及原因不明等,共占31.0%(31/100)。结论生殖道病原微生物上行性感染及羊膜腔压力增高是导致胎膜早破的主要原因,加强产前检查,重视孕期卫生保健,及时纠正导致胎膜早破的相关因素,可以预防胎膜早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和降钙素原(PCT)对胎膜早破(PROM)孕妇合并羊膜腔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9月-2018年9月本院住院分娩的胎膜早破孕妇120例为实验组,其中足月胎膜早破(TPROM)孕妇和足月前胎膜早破(PPROM)孕妇各60例;同时收集同期在本院住院行择期剖宫产分娩的足月孕妇60例为对照组,检测SAA和PCT在2组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中羊膜腔感染率为42.5%,对照组为3.3%,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A和PCT在实验组的平均表达量高于对照组,且两者在PPROM组的平均表达量高于TPRO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AA和PCT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高于两者单独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论联合检测血清SAA和PCT对胎膜早破孕妇羊膜腔感染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胎膜早破的发病因素和母婴并发症以及临床处理策略.方法 对2010年2月~2011年2月期间188例胎膜早破的临床病例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抽取同期正常分娩的20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病因方面胎膜早破组感染、胎位异常、头盆不称、宫颈内口松驰、子宫畸形等明显高于对照组;妊娠结局方面胎膜早破组剖宫产、早产、产后出血、产褥感染、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等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胎膜早破发病因素有自身特点,与难产互为因果,而且增加母要的并发症,对不同特点的胎膜早破应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沙眼衣原体感染与胎膜早破关系的meta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沙眼衣原体感染与胎膜早破的关系。方法: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以关键词检索的方式检索国内各大主要数据库,对1997年1月~2010年5月公开发表的有关沙眼衣原体感染与胎膜早破关系的研究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应用Review Manager4.2软件计算优势比值(OR)。结果:入选的18篇文献包括了2035个病例,2305个对照。沙眼衣原体感染与胎膜早破显著相关(OR=3.72,95%CI3.15~4.40)。结论:沙眼衣原体感染与胎膜早破关系密切,可能是其致病因素,应在今后防治中予以警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足月胎膜早破孕妇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水平与亚临床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09年11月~2010年5月剖宫产分娩的足月胎膜早破孕妇20例作为实验组,同期因社会因素剖宫产分娩的正常足月孕妇2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入院后抽取母血3 ml,胎盘娩出后取胎膜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孕妇血清中CRP、PCT水平。结果:实验组孕妇血清CRP(4.57±1.71)mg/L和PCT水平(59.787±18.781)pg/ml,均高于对照组〔(3.17±1.04)mg/L和(38.630±16.119)pg/ml〕(P<0.05),实验组孕妇血清CRP和PCT水平没有相关性(P>0.05)。两组40例孕妇胎膜病理检查,发现绒毛膜羊膜炎19例(实验组14例,对照组5例)。血清CRP诊断绒毛膜羊膜炎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3.16%、52.38%;而PCT诊断绒毛膜羊膜炎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3.68%、61.90%。结论:感染与胎膜早破密切相关,PCT与CRP比较,PCT是诊断亚临床感染胎膜早破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