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中HIV/AIDS病毒医源性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降低医源性感染率。方法:分析2005-2008年13例HIV/AIDS感染者外科手术治疗中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防护措施。结果:手术操作的医护人员HIV/AIDS职业暴露的发生率为0,HIV医源性感染率为0。结论:遵循标准性预防原则,自觉落实预防医院感染的各项消毒隔离和防护措施,是减少医源性感染HIV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HIV/AIDS)感染的职业暴露的危险度,探讨改进和加强HIV/AIDS感染的职业防护对策。方法回顾性调查医院2005年1月-2009年11月收治的72例HIV/AIDS感染患者的诊断、合并感染、临床特征等因素;针对这些因素制定相应对策。结果单纯HIV感染者25例(34.7%)、AIDS患者42例(58.3%)、不确定患者5例(7.0%);合并感染以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57.8%)为首;传播途径分别为:性传播(25.0%)、血液传播(8.3%)及不详(66.7%)。结论 HIV/AIDS患者及其合并感染HBV、HCV、苍白密螺旋体、结核逐年增多;部分医务人员重视不够、缺乏筛查、患者故意隐瞒致使医务人员HIV/AIDS职业暴露危险度增加;加强HIV/AIDS知识培训、重视筛查、提高沟通交流技巧以及规范临床技能是减少医务人员HIV/AIDS职业暴露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医护人员面临艾滋病职业暴露的高危因素,强调职业暴露重在预防;探讨医护人员对艾滋痛自身防护措施,提高对艾滋病病毒(HIV)职业暴露的防护意识,防止医护人员感染HIV的危险,确保医护人员职业安全.方法 对2008年、2009年和2011年所发生的15人次HIV职业暴露的原因和过程进行调查分析;采取问卷方式对150名医护人员进行有关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调查.结果 医护人员防护意识不强、工作经验不足、缺乏严格的防护教育培训和必要的防护设施等.结论 加强医务人员艾滋病安全操作和职业防护知识培训,避免医护人员因锐器伤和自身皮肤破损等原因被HIV感染;准确及时的评估和有效合理用药是避免职业暴露发生HIV感染的重要措施.遵照标准预防原则,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以减少甚至杜绝医护人员感染HIV.  相似文献   

4.
HIV感染孕产妇的医院内消毒隔离与防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HIV感染孕产妇的医院内消毒隔离与防护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5年1月我院收治的HIV感染孕产妇的产科处理资料及HIV职业暴露情况。结果:我院收治的4例HIV感染孕产妇均为无症状HIV感染者,3例没有进行产检,入院后检查发现,1例产检筛查发现;2例顺产、1例剖宫产、1例稽留流产行清宫术。在对HIV感染孕产妇的医疗操作中,先后有3名医务人员发生HIV职业暴露。结论:在妊娠、分娩、产褥期特殊生理阶段HIV院内传播危险性比非妊娠期大,必须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有针对性地采取院内消毒隔离及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广西发生的HIV职业暴露个案进行多因素分析,探讨HIV职业暴露后有效的防护方法与预防措施。方法收集2006~2009年广西HIV实验室网络上报的职业暴露人数,对原因、职业和途径等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HIV职业暴露事故逐年上升,主要发生在医护人员,其次是公安系统人员;暴露方式以针刺/切割伤为主(占67.47%)。结论医务人员和公安干警较容易发生HIV职业暴露,应加强HIV职业暴露的培训,有效地实施普遍性防护原则,健全职业暴露后防护措施,防止发生HIV感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毒/艾滋病(HIV/AIDS)职业暴露的情况并探讨其相关因素。方法对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05—2009年发生HIV/AIDS职业暴露的人员结构、暴露方式、暴露级别及暴露源情况,是否紧急处理、及时上报,以及预防用药、监测等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2005—2009年共发生64例HIV/AIDS职业暴露,其人员结构:医师20例(高级5例,中级5例,初级10例),护士30例(中级5例,初级25例),实习医师4例,实习护士3例,清洁工7例;暴露方式:完整皮肤暴露30例,破损皮肤、黏膜暴露19例,针刺伤15例;暴露级别及暴露源:1级49例(轻度),2级13例(轻度6例,重度1例,暴露源不明6例),3级2例(重度);紧急处理15例;立即上报9例;预防用药3例;定期监测42例。无一例HIV感染发生。结论 HIV/AIDS职业暴露的相关因素与传染源隐蔽(筛查不足、隐瞒病史、缺乏问诊技巧)、低年资的医务人员、实习人员及清洁工缺乏HIV/AIDS相关知识、防护意识薄弱、未采取标准预防等原因有关;减少HIV/AIDS职业暴露的发生必须针对上述因素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7.
孟郊  王金萍  许宁  周宁 《职业与健康》2017,(23):3303-3306
目的了解天津市医护人员对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爱滋病(AIDS)患者的态度,以及医护人员职业暴露自我防护的意识。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对天津市2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疗机构的183名医务人员进行匿名问卷调查,使用SPSS 19.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本次接受调查的医务人员中,女性比例高于男性,以<30岁组人数居多。医务人员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75.41%,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存在抵触排斥态度,发生或职业暴露的比例为74.87%,普遍缺乏艾滋病职业暴露标准防护措施的相关知识。结论医疗机构应加强对院内各类医务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职业暴露防护措施的培训,加强对院内感染管理、强化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置规范,减少医务人员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提高医务人员对职业暴露的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传染病院的职业暴露现状及高危因素,以寻求有效的防护模式。方法对2007年1月-2009年12月发生职业暴露的116名医护人员进行前瞻性监测,对职业暴露的人群、时间、地点分布、损伤部位,暴露源类别、暴露后应急处理及随访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护士(75.00%)是职业暴露的高位人群;HBV、HCV、梅毒和HIV是主要的职业暴露源;锐器损伤(78.45%)是主要的损伤方式;左手食指及拇指是最多的损伤部位;暴露后及时进行局部处理、合理预防用药及坚持血清学追踪监测,会大大降低职业暴露的感染率;监测的116名职业暴露者无一名感染。结论加强对传染病医院不同层次的高危人群的职业防护培训及屏障保护措施、暴露后及时处理和合理预防用药等,可有效防范职业暴露及暴露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医院内HIV/AIDS管理与职业防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加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医院感染管理,增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意识,防止HIV在医院范围内的传播。方法建立了HIV/AIDS监测报告管理制度,积极开展AIDS知识培训,认真做好医院内HIV初筛检测;严格医疗器械消毒灭菌与医疗废物管理,规范医疗护理操作程序和职业暴露后处理流程。结果医护人员对HIV/AIDS的防范意识明显增强,能及早发现患者,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护和消毒隔离措施,HIV/AIDS患者平均确诊天数较以往明显缩短。结论加强医院内HIV/AIDS管理与监控,重视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安全教育,可有效地防止AIDS在医院内传播和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手术室医务人员HIV/AIDS职业暴露的机会较多,是艾滋病职业暴露的高危群体。为了解手术室医护人员对HIV/AIDS职业暴露及防护知识水平,作者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和总结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对艾滋病职业暴露相关的知识与态度。万诸对经济水平和叉滋炳发惰个同地区的两所综合医院的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务人员中,77.5%发生过职业暴露,49.1%不知道职业暴露后如何处理.50.3%不知道艾滋病职业暴露后预防服药时间,70.4%没有参加过标准防护培训,27.5%认为对艾滋病病人进行常规检查有风险:如果知道病人是艾滋病感染者,43.8%会避免与其接触;如果在手术前知道病人感染艾滋病,41.0%认为会放弃手术。结论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比例较高,暴露后处理的知识和技能欠缺;艾滋病预防知识存在缺陷:标准防护培训不到位:面对艾滋病病人时。医务人员会通过不接触或拒绝为其手术等方式过度保护自己。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在综合医院就诊的HIV/AIDS病例的就诊情况及临床特点,以提高医务人员对HIV/AIDS的认识,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法,收集2010年1月-2013年2月在武汉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就诊的HIV/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 在217例HIV/AIDS患者中,男女比例为3.4∶1,年龄在25~49岁的占70.5%,传播途径主要以经性传播途径感染为主;其中首诊科室主要有呼吸内科和感染科等科室;就诊症状以发热常见;有100例的住院患者合并机会性并发症;除数据缺失外,132例的住院患者实验室检测有不同程度异常,129例住院患者CT或影像学检查有异常改变.结论 HIV/AIDS患者临床表现十分复杂,应提高接诊医护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相关知识水平和自我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13.
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知识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兴庆  孟丽丽 《中国公共卫生》2007,23(12):1439-1440
目的 了解湖北省襄樊市襄城城区和乡镇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和防护知识的知晓情况,为加强预防职业暴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149名城区和167名乡镇医务人员进行艾滋病职业暴露及防护知识问卷调查。结果 医务人员对艾滋病职业暴露及防护知识的知晓率不高。城区和乡镇医务人员在防护和暴露后应急处理知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需要加强医务人员的艾滋病防治和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医疗机构要建立和完善职业暴露的检查和处理机制,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护意识和暴露后应急处理能力,减少艾滋病职业暴露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患者告知的技巧,预防医疗事故发生.方法 加强对艾滋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及对艾滋病患者进行告知的管理;提高对艾滋病患者进行告知的技巧同时,预防医疗事故发生;举办预防艾滋病职业暴露培训班,提高医务人员预防艾滋病职业暴露的知识水平;做好医院预防艾滋病等血源性疾病的消毒隔离工作.结果 2010年1-12月该院培训考核医务人员预防艾滋病感染职业暴露315人次均合格,对临床艾滋病患者流行病学调查及告知63人次均满意,使艾滋病管理及告知工作顺利.结论 根据国家传染病管理法,做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告知工作,对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全民的预防艾滋病感染预防治疗意识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实习护生对艾滋病相关职业暴露的认知、害怕心理以及护理意愿,为开展进一步的宣传教育提供依据。[方法]2009年12月,对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实习护生114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114人,艾滋病职业暴露相关知识总知晓率为63.94%,其中本科生为67.38%,专科生为59.83%(P<0.05);在给出假想的与艾滋病感染者发生日常接触9种情况下,99.12%的人至少有1项回答害怕,对9项问题的平均惧怕率,本科生为49.46%,专科生为39.74%;如果有手外伤的艾滋病感染者,64.91%表示看情况再作决定是否帮他处理,有1.75%表示拒绝。[结论]实习护生AIDS相关职业暴露知识知晓率不高,对日常接触传染艾滋病存在害怕心理,护理意愿低。  相似文献   

16.
刘志娟  黄晓  贺莉萍  胡婷  周勇  周少平 《职业与健康》2011,27(18):2115-2116
目的了解高年级护理专业学生对艾滋病相关职业暴露的认知、态度以及护理意愿,探索护理专业艾滋病相关职业暴露的宣传模式。方法 2009年12月随机抽取湘南学院即将进入实习的护理专业的高年级学生114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9项艾滋病职业暴露相关知识总知晓率宣传后为92.9%,明显高于宣传前的63.9%。在给出假想的与艾滋病感染者发生日常接触9种情况下,宣传前后均存在较严重的恐惧心理,宣传前恐惧程度为66.7%(76人),明显高于宣传后的36.0%(41人)。所调查的护理专业学生中愿意为AIDS/HIV服务的比例较低。结论高年级护理学生AIDS相关职业暴露知识知晓率不高,对日常接触传染艾滋病存在害怕心理,护理意愿低。在学校期间加强护生AIDS职业暴露防护教育可改善对病人的态度,提高护生为艾滋病病人提供护理的意愿。  相似文献   

17.
医务人员职业感染HIV的影响因素及其防护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随着我国艾滋病疫情发展,医务人员因职业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风险越来越大,防止医务人员职业性HIV感染已成为当务之急。为此,本文对职业性感染HIV的影响因素、防治对策及意外事故处理措施进行了探讨,以增强和提高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职业感染的防治水平,从而达到减少职业感染HIV风险的目的。影响医务人员的职业感染:HIV的主要因素包括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和针对职业暴露采取的措施。医务人员需要加强:HIV职业感染知识的教育和防护技能的培训,同时应针对艾滋病(AIDS)职业暴露的特点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还应建立医护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风险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8.
1999—2009年苏州口岸艾滋病感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苏州口岸艾滋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艾滋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99—2009年苏州口岸艾滋病疫情报告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苏州市艾滋病感染情况呈明显上升趋势,2005—2009年尤为明显,占历年总数的88.0%;20~49岁年龄组,占感染总数的90.97%;农民工、无固定职业和劳动教养人员,占感染总数的68.07%;感染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占59.16%;男同性性行为人群感染率上升;感染者中男、女比例为3.51:1。〔结论〕应采取积极有效干预控制措施,加大对重点人群监控力度,控制艾滋病传播和流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苏州市1999-2009年艾滋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1999-2009年艾滋病疫情报告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苏州市艾滋病感染情况呈明显上升趋势,2005-2009年尤为明显,占历年总数的88.0%;20-49年龄组,占总总数的91.0%;农民工、无固定职业和两劳人员,占总数的68.1%;感染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占59.2%,男男同性感染率上升;男、女比例3.8∶1。结论应采取积极有效干预控制措施,加大对重点人群监控力度,控制艾滋病传播和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