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实习护生针刺伤的调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实习护生与在职护士一样在医院中面临各种职业危害,如接触各种病原体和传染病,进行各种侵入性操作时接触体液、血液,被各种锐器刺伤等,而针刺伤是各种锐器刺伤中最常见的一种,占所有刺伤的40.31%~ 42.85%[1,2].  相似文献   

2.
实习护生针刺伤防护知识了解程度调查分析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目的探讨实习护生对针刺伤防护知识的了解程度,培养护生的安全防护意识.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对2003年7月~2004年4月在本院实习的105名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05份问卷中,了解程度良好20份,占19.05%;一般59份,占56.19%;差26份,占24.76%.结论实习护生对针刺伤防护知识了解程度不理想,学校及医院管理者应重视护生的职业安全防护教育,制定具体可行的培训计划及教育对策,避免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3.
董笑菊  高秀红 《职业与健康》2007,23(19):1762-1762
针刺伤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危害[1]。据报道,全世界每年约有300万医护人员意外被针刺伤[2]。急诊科的病人大多数病情危重,抢救病人时要求护士操作熟练,动作迅速,常在患者未完全明确诊断的情况下即投入对患者的处置和抢救,这其中包括处于潜伏期和诊断前的传染病患者。另有报道称,有20多种血源性传播疾病可通过针刺伤传染[3]。因此,在急诊科医护人员中树立起正确的观念,加强自身防护意识,尽量减少或避免由于不重视、不细心等造成的针刺伤害,就显得非常重要。我们就123名护生在急诊科实习中针刺伤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探讨有效减少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实习护生针刺伤的危险因素与干预控制对策.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了解相关防护知识的知晓率及防护行为的正确率,分析针刺伤发生的原因,采用控制对策对实习护生进行干预控制.结果 针对实习护生发生针刺伤的原因,进行全过程干预控制,针刺伤发生率从干预前的年人均7.2次下降为0.3次,降幅95.8%;护理安全操作防护知识的知晓率、针刺伤后正确处理率分别从干预前的32.4%和36.2%上升到干预后的87.8%和9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通过针对实习护生发生针刺伤的原因进行全过程干预控制,能有效减少针刺伤发生率,明显提高护生护理安全操作防护意识和针刺伤发生后的正确处理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护生进入临床实习前针刺伤的相关知识和态度现状。方法于2015年6月20—23日调查某院2015年6月准备进入临床实习的护生,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实习护生针刺伤知识和态度。结果共发放问卷350份,回收有效问卷324份,有效率92.57%。男生40名(12.35%),女生284名(87.65%);本科学历34名(10.49%);平均年龄(20.83±1.24)岁。实习护生针刺伤相关知识各条目中回套针帽、戴手套相关问题的回答正确率最低,均为60%左右;接种乙肝疫苗后发生针刺伤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问题及针刺伤后的用药问题回答正确率均在70%左右。实习护生针刺伤态度部分部分条目得分≤3分,主要为针刺伤所致血液、体液传播性疾病易感性以及回套针帽的问题。结论实习护生的针刺伤相关知识和态度存在薄弱的方面,如回套针帽、及时报告、传染病易感性等问题。学校和医院应加强对护生职业安全防护知识教育,提高职业防护的态度和能力。  相似文献   

6.
张丽  郑蔚  史艳萍  杨静静  袁琳 《现代保健》2011,(25):180-181
目的通过调查以了解临床实习护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为针对性对实习护生进行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010年在笔者所在医院实习的339名护生进行调查。调查工具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内容包括实习护生基本资料、学习管理、自我控制能力、目标管理、情绪控制和人际关系共37个项目。结果大多数护生都能按实习计划,完成医院、所在科室以及带教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但是不会充分利用时间主动学习。有99.7%的护生能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做好本职工作,而只有20,9%的护生经常参加科研活动,57.5%的护生有些反思日记的习惯,68.4%的护生每日能保证1h的学习,此外只有52.2%的实习护生能应付工作中的难题,有56.6%的实习护生有信心应付突如其来的事情。结论绝大多数实习护生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能按实习计划,完成医院、所在科室以及带教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但是缺乏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因此,带教老师要有针对性对实习护生进行指导。  相似文献   

7.
实习护生针刺伤防护意识的调查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染的针刺伤及其它锐器伤是导致卫生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的职业因素.我国是肝炎的高流行病区,目前艾滋病正处于快速增长期[1].  相似文献   

8.
杨礼芳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9):1793-1794,1807
目的了解实习护生骨质疏松知识的掌握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在Berarducci A等编制的护士专业骨质疏松知识问卷的基础上再通过文献检索及征询专家意见进行修订形成),对已经完成临床实习的护生进行调查。结果危险因素得分(8.11±3.27)分,答对率59.8%,答对率最高100%,最低35.7%。钙知识得分(0.79±1.78)分,答对率16.2%,答对率最高44.4%,最低0%;运动知识得分(2.18±0.99)分,答对率40.5%,答对率最高100%,最低0%;其它知识得分(2.24±0.88)分,答对率33.3%,答对率最高71.4%,最低14.3%。绝大多数护生知道低钙饮食、缺乏运动和维生素D缺乏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高动物蛋白饮食、高钠饮食、肥胖也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知晓率不到30%;具体的指导知识知晓率非常低。不同学历骨质疏松知识掌握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质疏松尚未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实习护生骨质疏松知识匮乏,尤其是防治知识。  相似文献   

9.
506名实习护士针刺伤的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小萌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8):2118-2120
目的了解专科护生在临床实习期间针刺伤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的防护策略和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实习护生506人针刺伤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习护生中针刺伤的发生率为78.7%,其中被污染针头刺伤率为62.3%。77.9%的护生对护理职业防护知识不了解。结论实习护生针刺伤发生率高,实习护生防护知识欠缺、防护意识薄弱,要注意影响针刺伤发生状况的因素,防治针刺发生。  相似文献   

10.
侯继丹 《职业与健康》2007,23(3):198-199
目的了解护生实习前对艾滋病感染危险性认知的现状,为制定相应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调查,对232名即将实习的护理专业学生进行艾滋病感染危险性匿名问卷调查。结果仅9.9%的护生认为目前有很大的危险性感染艾滋病,对医源性传播的危险因素认识不足,仅36%的护生听说过存在医源性传播因素,只有19%的人知道如何预防医源性传播。结论对实习前护生应强化艾滋病感染危险性知识的健康教育,使其熟练掌握预防医源性传播的知识及加强健康促进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并评价早产儿病房实习护生洗手知晓水平及依从性。方法采用我科室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及日常工作中对实习护生洗手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对早产儿病房自2011年9月—2012年7月期间接纳的三所医学院校的本、专科实习护生160人开展洗手依从性调查。结果经统计分析显示,在实习1周时,平均洗手执行率为31.79%,在实习2周时,平均洗手执行率为40.38%;在实习3周时,平均洗手执行率为52.82%;由于环境与工作流程不熟悉以及时间紧迫原因导致忘记洗手者占55.1%;对实习护生洗手知识知晓情况进行调查显示,实习1周时其中良好者占17.95%;一般者占25.64%;差者占56.41%;实习2周时良好者占19.23%;一般者占32.69%;差者占48.08%;实习3周时良好者占32.05%;一般者占39.10%;差者占28.85%。对洗手时间段进行调查显示,白天9:00~11:00期间严格洗手者占94%,晚上21:00~23:00期间严格洗手者占88%。结论实习护生对洗手知识的认识与掌握程度不高及带教老师的带教水平是影响洗手依从性的主要因素,提高实习护生的洗手依从性,是提高护理安全、控制医源行感染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2.
张春花 《现代养生》2014,(22):287-287
目的:了解实习护生洗手依从性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探讨相应的应对措施。方法:对72名实习护生的洗手行为进行现场隐蔽式观察,记录洗手有关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习护生的各项洗手执行率均不足35%、洗手正确率不足25%。结论:实习护生的洗手依从性差,应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其对洗手的认识,规范其洗手行为,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实习护生洗手依从性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探讨相应的应对措施。方法:对72名实习护生的洗手行为进行现场隐蔽式观察,记录洗手有关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习护生的各项洗手执行率均不足35%、洗手正确率不足25%。结论:实习护生的洗手依从性差,应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其对洗手的认识,规范其洗手行为,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实习护士上岗后的职业安全、针刺伤的防护、教育现状,探讨防范措施。方法根据针刺伤的发生方式和自身防护要求设计调查表,对全市18所医院的820名实习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实习护士自身防护意识差,有10.73%的实习护士对防护知识一无所知,护理操作中针刺伤发生率为62.93%,回套针帽引发的针刺伤占12.46%;接触患者前后洗手的比例为32.56%;有潜在血液接触中戴手套占23.05%,516名发生针刺伤,上报率仅25.39%。结论只有强化实习护士岗前针刺伤防护知识教育,提高其对针刺伤的认知,降低针刺伤的风险,避免血源性疾病感染,确保实习护士的身心健康和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15.
临床实习是护理专业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护生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必须阶段。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各种注射、静脉输液是最基本最常见最大量的护理技术操作,这样独特的技术操作,就决定了把健康带给人们的同时,护士每天也暴露于各种现存或潜在的危险因素中,其中针刺伤是护理人员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伤害,严重地威胁着自身的健康。护生作为医院的一个特殊的庞大群体,工作中发生针剌伤的情况正日趋严重,因此开展职业防护教育和实施防护预案,培养和提升护生的职业防护意识和科学规避针刺伤的能力就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锐器伤对护生的危害及相应预防措施.方法 采用自设问卷,对120名护生进行锐器伤频率、伤后的处理、对刺伤危害的认识等内容进行调查.结果 被调查的实习护生中受伤人数达75名,占62.5%,受伤两次以上的达8名,仅6人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正规的处理.结论 护生的自我防护意识谈漠,自我防护措施不到位,锐器伤发生率高,需加强全面性防护意识的教育,执行有效的防护措施,减少医护人员职业性、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护生在临床实习过程中发生针刺伤后的焦虑程度、持续时间及认知情况,以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对某院41名发生过针刺伤护生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结果41名护生发生针刺伤后以轻度焦虑为主(68.29%);焦虑状态持续时间多为3 d 以内(87.80%);护生担心感染的疾病主要是经血液传播疾病,其中以担心感染人免疫缺陷病毒(HIV)者最多(80.49%)。结论医院应建立心理支持团队,减轻护生针刺伤造成的心理影响,并通过规范操作行为,加强职业安全防护知识培训,提高护生职业防护意识,减少针刺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了解护生针刺伤发生现状,探讨有效的职业暴露应对策略。方法回顾性调查某院2016—2018年临床实习护生针刺伤发生情况。护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前,统一登记基本资料,并对其进行感染预防及控制相关知识培训,告知护生发生针刺伤后应经蓝蜻蜓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管理系统上报。通过蓝蜻蜓系统导出护生针刺伤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2 099名护生,其中男生256名,女生1 843名;大专生1 117名,本科生921名,国内硕士研究生34名,外籍硕士研究生27名。发生针刺伤232例次,针刺伤发生率为11.05%。不同性别、学历、实习阶段、科室护生针刺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操作环节分布上,分离针头、拔针和回套针帽时针刺伤所占比率分别为28.88%、21.55%和18.10%。在暴露源的分布上,HBV和梅毒分别占21.12%、6.90%。在暴露场所分布上,发生在病房的针刺伤占32.33%。结论该院护生针刺伤发生率较低,但女性实习生、学历较低者、实习第一阶段、分离针头时、回套针帽时针刺伤发生率较高。应加强安全注射规范化培训,制定个性化培训方案等。  相似文献   

20.
手术室实习护生职业暴露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实习护生对手术室职业暴露因素的相关知识和意识,分别对2005年6-12月轮转到手术室的实习护生和手术室的护士进行调查与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