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彩超对门脉海绵样变性的诊断,为临床诊治提供需求。方法:应用彩超对46例门脉海绵样变性的原发病进行诊断,分析。结果:46例中28例肝癌合并门脉海绵样变性,10例肝硬化合并门脉海绵样变性,1例为多发肝囊肿合并门脉海绵样变性,7例原发门脉海绵样变性。结论:彩超可明确判断各种病因引起的门脉海绵样变性,它能观察到门脉的网状结构样改变,同时确定血管直径、血流量大小及血流方向,并对原发病变作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高炬 《中外医疗》2009,28(28):151-151
目的探讨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超声表现及诊断。方法对经手术及DSA-MRI证实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超声图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超声诊断门静脉海绵样变具重要临床价值。结论超声诊断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准确率高,特异性高。  相似文献   

3.
赵冰  袁建军 《中原医刊》2000,27(1):51-52
本文总结16例门脉海绵样变性的超声表现如下:(1)二维超声:沿门脉主干(及分支)探查可见峰窝状结构,图象放大后辨认是由多条细小迂曲的管道组成,此种改变有时还可累及胆囊静脉和脾静脉。(2)彩色多普勒显像:病变区的峰窝状态结构内可探及红蓝相间的彩色血流信号,色泽较暗。(3)脉冲多普勒;将取样容积置于病变区的峰窝状结构内,可录及连续性带状平坦低速的门脉样血流频谱。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对门脉海绵样变性作出明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显像对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诊断价值。方法37例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患者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37例患者中,门静脉海绵样变局限于门脉主干者8例,门静脉主干、左右支均发生病变者13例,门静脉主干、左支3例,单纯左支受累1例,门静脉主干及右支2例,门静脉及脾静脉受累5例,门静脉及胆囊静脉受累者3例,门静脉及脾静脉及胆囊静脉受累2例。结论二维及彩色多普勒显像诊断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有较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诊断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总结我院12例经手术治疗病例的临床和超声资料。结果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二维超声显示肝门区结构紊乱,呈蜂窝状或迂曲的管状元回声区,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呈红蓝相间的彩色血流信号,脉冲多普勒将取样容积置于病变区内可探及平坦低速的连续性门脉样血流信号。结论 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是诊断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理想的影像学技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病因学诊断价值,以及其声像图改变。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63例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患者,观察门静脉系统的血流状况,结合二维超声,对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病因作出诊断。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门静脉主干及周围分支呈蜂窝状、多条迂曲扩张的管状结构,内充满门静脉样血流。引起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原因主要包括肝硬化伴门静脉血栓和门静脉高压脾切除术后,另外还有肝癌伴门静脉癌栓、门静脉炎和原因不明。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病因学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伏焱 《中外医疗》2010,29(35):9-1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在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应用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对经间接门静脉血管造影证实的5例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患者的声像图特点进行了观察。结果 5例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彩超结果与间接门静脉血管造影符合。结论彩色多普勒在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无创检查中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16层螺旋CT对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涛 《四川医学》2010,31(5):682-683
目的分析继发性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螺旋CT表现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搜集20例经临床证实的继发性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患者的MSCT资料,所有患者均行上腹部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20例患者均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后处理方法进行血管成像。结果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螺旋CT主要表现为:门静脉主干或其分支扩张增粗,门静脉走行区可见迂曲扩张的静脉血管影;肝实质动脉期一过性异常灌注;显示原发病灶。结论螺旋CT可优化门脉侧支循环显示,是诊断继发性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有效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继发性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螺旋CT表现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搜集34例经临床证实的继发性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患者的MSCT资料,所有病例均行上腹部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10例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后处理方法进行血管成像。结果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螺旋CT主要表现为:门静脉主干或其分支扩张增粗,门静脉走行区可见迂曲扩张、紊乱的静脉血管影;肝实质动脉期一过性异常灌注;显示原发病灶。结论螺旋CT可优化门脉侧支循环显示,是诊断继发性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有效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0.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avernou transformation of portal vein,CTPV)是指肝门部或肝内门静脉分支慢性、部分性或完全性阻塞后,导致门静脉血流受阻,并引起门静脉压力增高,为减轻门静脉高压,在门静脉周围形成侧支循环、再通,属于肝前性门脉高压症,约占门脉高压的3.5%.现将本院近6 a确诊的16例CTPV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1.
1861年Balfour等首先描述了门静脉海绵样变性,门静脉系统因血栓形成而血流缓慢,门静脉压力增高,脾大、门静脉与腔静脉间的侧支静脉开放扩张等。同时在闭塞的门静脉周围逐渐形成多条侧支静脉,表现为一种特殊的海绵样外观,De Gaetano等将门静脉血栓形成后局部的侧支循环形成的过程定义为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多见于幼儿和儿童,成人少见。2002年9月,我科收治了1例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患儿,成功地实施了门腔分流术。现将护理过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门静脉海绵样变性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的特点。方法 用二维超声重点观察门静脉系统的肝内外分支 ,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显示病变区的血流状态和分布情况 ,用脉冲多普勒显示其频谱测量其血流参数 ,用能量多普勒观察病变区域迂曲盘旋的扩张血管和微血管的充盈情况。结果 二维超声为肝门区结构紊乱 ,呈蜂窝状或盘曲管状液性暗区 ,CDFI呈红蓝相间彩色血流图像 ,脉冲多普勒 (PD)门静脉周围海绵样病变区探及门脉样血流频谱。结论 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为门脉海绵样病变早期诊断开辟了一新的途径。构 ,CDFI显示为红蓝点状血流信号 ,脉冲多普勒为低平的慢速静脉频谱 ,造成胆囊壁增厚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门脉狭窄及高压时胆囊静脉回流受阻发生静脉样变 ,侧支循环建立。二维超声 ,CDFI ,脉冲多普勒及PDI联合应用能早期正确判定是否门静脉阻塞及阻塞的程度 ,而且可获取门脉血流频谱及测定血流动力学参数 ,可直观地显示治疗后的恢复情况并能很好地与肝门处囊性病变相鉴别 ,其特异性强 ,敏感性高 ,为门脉海绵样病变的早期诊断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12例成人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多层螺旋CT影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avernous transformation of the portal vein,CTPV)由Balfour和Stewart[1]于1869年报道,是一种由于肝门部或肝内门静脉分支部分或完全栓塞/阻塞后导致门静脉血流受阻,门脉系统广泛侧支循环形成的疾病。由于大体标本切面呈海绵状血管瘤改变,故称门静脉海绵样变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继发性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螺旋CT表现与特征,探讨螺旋CT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彩色多普勒超声或DSA证实的继发性门静脉海绵样变性21例,所有病例均行上腹部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结果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螺旋CT主要表现为:①门静脉狭窄和阻塞;②平扫于门静脉走行区可见迂曲的、紊乱扩张的血管样结构,门静脉期呈明显强化;③增强扫描动脉期肝脏外围实质呈带状强化,中心强化不明显,门静脉期肝实质趋于均匀强化。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是诊断继发性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有效检查手段。其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对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portal cavernous transformation)是由于肝内或肝外的原因,门静脉主干及其分支阻塞,导致门静脉压力增高,造成门静脉周围侧支循环代偿性建立,引起形似海绵的一种病变。本文就近几年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的新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利用64排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及多种血管重建方法诊断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avernous transformation of portal vein,CTPV)的价值和意义。方法 10例经手术、数字血管造影、超声诊断证实的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病例,均行腹部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及血管后处理成像。结果门静脉海绵样变性主要表现为门脉主干和(或)分支的阻塞,门脉走行区正常结构消失,出现大量向肝性及离肝性侧枝静脉。通过VR、MIP、MPR等血管成像技术能很好的显示门静脉栓塞、侧枝血管的重建与开放情况。结论 64排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及血管成像技术对诊断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及侧枝血管的显示有较大优势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小儿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临床分型以指导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 总结收治的14例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患儿的临床表现、彩色多普勒的影像特征及术中所见、实施手术的方法和效果。结果 根据临床资料在术前可将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分为4型,根据临床分型而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结论 临床分型有助于手术方式的选择,可能有助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继发性门静脉海绵样变性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DSA证实的继发性门静脉海绵样变性43例,所有病例均行腹部超声检查.结果 43例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患者中,病变部位单纯发生于门静脉主干者24例,占55.81%;病变发生在门静脉主干及左、右分支者9例(其中左支6例、右支3例)占20.93%;脾静脉病变6例,占13.95%;单纯肝内门静脉分支病变3例,占6.98%,全部位于门静脉左支;肠系膜上静脉病变1例,占2.33%.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中具有典型表现,但仍需与胆管癌、胆管扩张等疾病相鉴别.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诊断继发性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有效检查手段,其诊断率高,可做为门静脉海绵样变性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2例门静脉海绵样变的声像图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12例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全部经CT及动脉间接门静脉造影证实,其中5例为原发性,肝脏损害轻微,7例为继发性,肝脏损害严重。门静脉海绵样变性二维超声显像肝门区结构紊乱,呈蜂窝状或网格状无回声区;彩色多普勒呈红蓝相间彩色血流信号;脉冲多普勒在蜂窝状或网格状无回声区显示门静脉样血流频谱。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具有无创性、无放射性、简便、实时的优点,可准确地对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20.
杨娜  张娜 《中国现代医生》2014,(24):126-127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是一种肝外性门静脉高压症,儿童罕见,临床表现不典型,可出现消化道出血、肝脾大等,需提高警惕,依靠医学影像学检查可提高该病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