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再植牙的预后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观察再植后牙根吸收出现时间及影响因素.方法:对2000~2006 年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儿童口腔科注册的系统病历中,观察期≥6 个月的全脱位牙再植病历进行回顾性研究,记录患者及再植牙信息.应用卡方检验和生存分析(cox regression)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外伤病历39 份,涉及再植牙50 颗.牙周膜愈合的发生率为18%,牙根吸收发生率为82%,替代性吸收是最常见的牙周组织预后形式(64%).牙根发育情况和保存方式与牙周组织预后具有显著相关性;牙根发育情况、牙髓治疗时机可以影响牙根吸收出现的时间(P<0.05).结论:替代性吸收是再植牙最常见的牙周组织预后形式.再植牙牙根发育情况和保存方式与牙周组织预后具有显著相关性.牙根发育情况、牙髓治疗时机可以影响牙根吸收出现的时间.  相似文献   

2.
牙齿完全脱出(avulsion)是最严重的一种牙齿损伤,可以造成牙周韧带撕裂、牙髓组织丧失血供及牙骨质损伤.年轻恒牙牙根尚未发育完成,而且牙周膜具有弹性,水平撞击常可导致牙齿完全脱出,上颌中切牙最好发.牙齿完全脱出的治疗方法是牙齿再植术.再植牙愈合和修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再植牙的预后包括牙髓组织预后和牙周组织预后两方面.成人再植牙多数都不能成功保留活髓,再植牙预后多指牙周组织预后.牙再植后牙周组织愈合方式分为牙周膜愈合(healing with a normal periodontal ligament)、表面吸收愈合(healing with surface resorption,repair-related resorption)、牙齿固连或替代性吸收(healing with ankylosis,replacement resorption)、炎性吸收(healing with inflammatory resorption,infection-related resorption).通常所说的再植牙存活指牙周膜愈合,是最佳的愈合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动态观察实验大鼠再植牙牙根吸收及愈合过程,辅助临床治疗及预防再植牙牙根吸收。方法:30只6周龄SPF级Wistar雄性大鼠,分为6组,每组5只,其中一组为空白对照组。实验组大鼠双侧上颌第一磨牙脱位后再植,每只大鼠随机选取一侧脱位牙齿即刻再植,对侧同名牙则于体外干燥保存30min后再植回牙槽窝。分别于术后1、3、7、14、21d处死,分离上颌骨,拍摄x线片,应用IPP软件测量上颌第一磨牙近中根根周透影面积。标本脱钙后制作切片、HE染色,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再植牙根尖周透影面积随时间延长而增大,干燥组表现尤其明显;组织学上表现为初期炎症反应较明显,随着炎症发展,牙根表面吸收陷窝逐渐增多、增大,后期即刻组牙髓及牙周膜修复反应明显,干燥组牙槽骨修复反应强烈,牙根、牙周膜逐渐被类骨质样组织替代。结论:再植牙初期以炎症反应为主,后期主要表现为修复反应,即刻与延迟再植导致牙周膜细胞活性不同决定了再植牙根吸收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牙撕脱性损伤是牙外伤中预后较差的一种,目前对于恒牙撕脱性损伤的治疗一般采用牙再植术,再植时根面牙周组织活性对其预后至关重要。临床调查显示,撕脱性损伤牙再植多为延期再植,离体牙根面牙周膜在干燥状态下脱水坏死是导致术后病理性牙根吸收的主要原因。国际牙外伤协会建议在延期再植时采取适当措施,促进再植牙的牙周愈合再生,减少病理性吸收,延长再植牙使用寿命。文章结合2020版国际牙外伤协会撕脱性损伤牙治疗指南对现有促进撕脱性损伤牙延期再植后牙周愈合相关研究做一综述,包括根面处理、药物及干细胞治疗在牙再植术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大鼠即刻再植牙动物模型,观察再植牙的愈合过程与牙根外吸收的表现。方法:30只6周龄SPF级Wist-ar雄性大鼠,分为6组,每组5只。单侧上颌第一磨牙脱位后即刻再植,对侧同名牙为自身对照。分别于术后1、3、7、14、21、28d处死,分离上颌骨;拍根尖X线片,应用图像分析系统测量近中根根尖周阴影面积;标本切片、HE染色,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近中根根尖周阴影面积随时间延长而增大,近中根牙根表面吸收陷窝增多,牙周膜局部宽度变窄,新生骨样组织增加。结论:本法成功建立再植牙动物模型,该模型稳定可靠,能完整反映再植牙愈合方式,为进一步研究再植牙愈合机理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模型。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由于交通事故不断上升 ,使外伤脱位牙的发生率逐渐上升。据报道 ,在所有外伤中 ,造成恒牙脱位的占 0 .5 %~ 1 6 % [1] 。牙外伤脱位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是牙再植术。在临床上 ,牙根替代性吸收是再植牙常见的一个并发症。本文进一步阐明牙根替代性吸收发生的机制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综述如下。1 牙根替代性吸收的发生机制  造成牙再植失败的原因很多 ,其中炎症性吸收和替代性吸收是造成牙再植失败的主要原因。根骨粘连也叫替代性吸收。根骨粘连的过程是在牙糟壁上形成的骨小梁 ,逐渐生长 ,越过牙周膜间隙 ,与牙根表面融合。然后这些骨…  相似文献   

7.
作者用氧化铝陶瓷根管锥形尖结合根尖切除术行根管倒充填治疗牙齿。牙再植条件是:1.再植牙有保留价值;2.仅有很小牙周骨破坏,3.再植牙的牙周组织及根关部无炎症表现.牙移植时除具备上述条件外还必须;1.牙齿应不大于移植部位的间隙,2.移植床的骨应能保留,3.口腔内无急性炎症表现。作者所采用的再植和移植方法是:只选择上下颌磨牙区个别牙进行观察。移植或再植牙齿拔除或用切骨术拔除后,注意勿损伤所附着的牙周膜。牙齿在口腔外不应超过20分钟,以防止牙周膜坏死。切除根尖部1/4牙根,同时要用生理盐水冷却。用氧化铝陶瓷钉作根管倒充填。将再植牙重新植回到牙槽窝内,用小夹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外伤脱位牙即刻再植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1993年10月至2005年10月于江西省萍乡市人民医院和广东工业大学医院口腔科就诊的外伤脱位牙患者46例60颗牙进行即刻再植,术后随访观察5年。结果再植牙术后5年成功率为75%,累计有11例15颗再植牙失败,失败原因主要为术后牙根吸收大于根长1/3(占60%)、继发感染(占26.7%)、固定不牢靠(占13.3%)。离体时间<30 min再植牙的牙髓成活率和牙周膜愈合率均高于离体时间>30 min的再植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即刻再植外伤脱位牙经适当的临床治疗仍可保留多年,再植成功的关键是严格选择适应证、正确选择离体牙储存介质、尽快植入缩短牙离体时间、尽可能保存牙周膜活性、牢靠的固定结合功能运动和及时有效防治感染。  相似文献   

9.
阿仑膦酸钠对延期再植干燥狗牙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阿仑膦酸钠(alendronate,ALN)溶液浸泡对延期再植干燥狗牙愈合的影响。方法选用成年杂种狗2条,以上颌双侧第1、2、5牙和下颌双侧第2、3、5牙为受试牙,右侧受试牙归入实验组,左侧受试牙归入对照组。所有受试牙均先做根管处理。7d后拔牙,自然干燥60min;实验组牙再植前被置于1mmol/L的阿仑膦酸钠溶液中浸泡5min;对照组牙再植前不被作其他任何处理。再植12周后取出含牙骨块。经脱钙、切片、HE染色后,对牙根的愈合情况进行组织形态学评价。结果实验组牙骨质愈合的百分比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者(P<0.01);实验组牙根炎症性吸收与替代性吸收的百分比均值分别低于对照组者(P<0.05)。结论ALN能有效地改善延期再植干燥牙的愈合,增加牙骨质愈合,减少牙根炎症性吸收与替代性吸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被长期冻存的成熟狗牙在再植后的牙根愈合情况。方法 成熟狗牙在根管充填后被拔除,采用Schwatz的下周膜冻存法,分别保存1周、3月、牙被再植8周后取出标本,用5%甲酸脱钙,横断切片,HE染色,参照Andreasen的方法进行组织学评价。结果 冻存1周组牙周膜愈合的百分比为64.53%,低于即刻再植组者(85%),无显著性差异(P>0.05);冻存3月组者为50.3%,与即刻再植组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同人体角膜、牙肤、胰岛等组织一样,人体牙周膜也可以被长期冻存,并且再植后获得愈合;但新制备的牙槽窝一定程度上影响牙周膜愈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应用釉基质蛋白对延迟再植比格犬恒切牙牙周再生的影响。方法:选取3只比格犬的15颗干燥60min的切牙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0颗牙根涂釉基质蛋白;对照组5颗牙根不涂釉基质蛋白,进行再植。8周后处死犬,每隔500μm切取5μm厚的横断切片作组织学观察。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牙再植后能显著地增加牙周膜性愈合的数量(P〈0.001),并减少替代性吸收(P〈0.001)。结论:釉基质蛋白能对延迟再植牙的牙周愈合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探讨影响再植牙临床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4—2008到我院儿童牙病科就诊的26例8~14岁患儿32个外伤牙进行常规再植,术后定期复查,观察时间2~3年。结果:观察期内,32个外伤恒牙中牙周膜愈合4个,替代性吸收23个,炎症性吸收3个,松动脱落2个。成功率为84.37%。结论:年轻恒牙再植后的成功率较高,但与脱位牙离体时间、保存方式及牙根的发育程度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是一种立体三维网状结构的第二代血小板浓缩物,它能够调节炎症,促进组织愈合。并且能够缓慢持续释放多种生长因子。大量文献报道PRF可以促进口腔软硬组织的愈合,但尚未将其应用于临床牙再植的治疗中。本文联合自体PRF颗粒对1例撕脱2 h且干燥保存的离体牙进行延迟再植、复位固定及后续牙髓治疗。随访1年,脱位牙恢复良好,达到牙周膜性愈合,没有出现牙根吸收,且牙槽骨高度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14.
作者采用化学药物去除根面牙周膜,并就其牙再植后牙根吸收和骨粘连的发生率及其形态结构方面进行了组织学评价。此外还用同步扫描电镜对牙根面局部解剖、尤其是涉及到细胞移聚的部分进行检查。旨在确认坏死牙周膜在牙根吸收和骨粘连中的作用。作者选用猴的上中、侧切牙,拔除后作根管治疗并放入10%NaOCl 溶液中1小时,以去除坏死牙周膜,流水下冲洗5分钟后再  相似文献   

15.
影响牙再植的因素众多,牙再植的成功率并不高。如何改善牙再植的预后一直是儿童牙科临床面临的一大挑战。牙再植的过程一般包括患牙及牙槽窝的处理、惠牙再植和固定。辅助治疗则包括全身性抗生素的应用、局部抗菌措施、破伤风疫苗的强化等。由于牙根发育程度的不同以及惠牙根面牙周膜细胞活性状态的差异等原因,患牙的根面处理及再植后的固定措施有所差异。此外,还需根据患牙牙根发育是否完全、患牙根面是否有活性牙周膜细胞覆盖等对患牙牙髓进行相应的观察或处理。本文拟就这些方面进行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6.
文军 《广东牙病防治》2010,18(10):558-560
牙脱位在儿童和青少年中的发生率呈逐渐上升趋势,牙齿离体后应尽快保存于合适储存介质中以备再植。理想的保存液应能保持牙周膜细胞的形态与活性,减少牙再植后牙根发生置换性吸收,提高牙再植成功率。笔者对牙齿保存液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外伤脱落性恒切牙再植后疗效与多种因素有关,本文作者探讨了恒切牙再植术疗效与牙脱落时间、贮存媒介、牙髓状态、牙根发育之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作者对就治的36名儿童46颗再植牙进行追踪调查,患儿平均年龄9岁,最小6岁,最大14岁。每个儿童在术后1月、3月、6月、3年进行复诊,检查再植牙牙髓活力、(牙合)关系,拍牙X线片观察牙根发育和根尖情况。再植牙术后疗效分为①成功:无牙髓炎、创伤(牙合)、牙X线片无牙根吸收,根尖病变,无骨性愈合。②基本成功:无牙髓炎、创伤(牙合)、牙X线片无牙根吸收,根尖病变,但牙呈骨性愈合。③不确切:牙有创伤(牙合)、牙根吸收、尖周炎需进一步治疗。④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外伤后完全脱位牙再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6年以来到我科就诊的48例52个完全脱位牙,经常规处理后再植复位固定,随访观察2~3年。结果:52个脱位牙再植后经2年以上复查,成功48个,失败4个,成功率92%,离体时间2 h内再植成功率高于2 h后(P<0.05),湿保存较干保存再植成功率高(P<0.05),离体时间越短牙周膜愈合情况越好(P<0.05)。结论:离体时间短、合适的保存介质、牙根面良好的牙周膜活性是完全脱位牙再植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年轻恒牙完全脱位再植后的愈合方式,对不同发育阶段年轻恒牙再植术后的疗效进行总结,为更好保留患牙的美观与功能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30颗完全脱位年轻恒前牙,根据国际牙外伤协会治疗指南进行治疗。评价再植后年轻恒牙牙周组织愈合方式,分为牙周膜愈合、表面吸收愈合、替代性吸收(骨粘连)、炎性吸收。结果30颗完全脱位的年轻恒牙再植后,其中7颗为牙周膜愈合,占23.3%;1颗为表面吸收愈合,占3.3%;13颗为替代性吸收,占43.3%;9颗为炎性吸收,占30.0%。结论年轻恒牙发生完全脱位,再植后愈合方式受多种因素影响。当出现不良的愈合方式限制颌面部发育时,一定要及时干预,减少患者生理和心理的创伤。  相似文献   

20.
外伤全脱位牙自体再植术的临床观察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60个外伤全脱位前牙即期再植的随访结果总结经验。方法:详细记录牙离体时间、手术及术后处理情况,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60个脱位牙再植后临床疗效优37个(61.7%)、良18个(30.0%)、差5个牙(8.3%),3个牙1年内拔除。3年成功率83.0%、5年成功率61.7%。判断为牙周膜愈合20个、骨性愈合35个、纤维愈合5个牙。牙髓活力测定,活力阳性23个、阴性37个。术后对20个牙施行了根管治疗。结论:细心保护脱位牙根面牙周膜、良好固定、预防感染、防止咬合创伤是再植成功的重要因素。术后定期复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有利于提高再植牙远期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