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作者用光电容积描记(PPG)方法测定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和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共64例92条病肢的静脉再充盈时间(VRT)。通过92条病肢深静脉造影和22条病肢静脉压测定对照分析,提示PPG测定能作为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诊断指标,应用膝上水平气压止血带的VRT测定,可以将中、重度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与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轻度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加以区别,有助于手术方式的选择,是一种有价值的、无创伤性的、反映血液动力学的功能性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1139条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结果分析,了解各种下肢静脉疾病所占的比例。方法 1993年3月至2001年1月,共行下肢静脉顺行造影1113例共1139条肢体。结果 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723条下肢(63.47%),其中双股静脉畸形的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38条(3.34%);深静脉血栓后遗症209条(18.35%);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199条(17.47%);先天性无瓣膜症4条(0.35%);先天性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4条(0.35%)。结论 下肢深静脉造影是下肢静脉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最可靠方法,为下肢静脉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静脉腔内激光联合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初步评价腔内激光联合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全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28例,共38条下肢。按病因和病情的不同,采用3种手术治疗:(1)临床表现明显的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者4条下肢,作股浅静脉瓣膜包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EVLT+SEPS术;(2)轻度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者15条下肢,作大隐静脉高位结扎+EVLT+SEPS;(3)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者19条下肢,作大隐静脉高位结扎+EVLT。结果平均随访11个月,全组患者均无复发;临床症状和体征消退或好转,彩超检查示大隐静脉均全程闭合,无血流信号。结论EVLT具有无创、安全、操作简便和疗效良好的优点,联合手术治疗下肢静脉病变的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原因分析(附46例报告)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分析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原因。方法总结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2年6月至2004年8月收治的46例(52条患肢)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合并下肢静脉性溃疡20例(24条患肢)。所有病人均行深、浅静脉及交通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患肢顺行性深静脉造影。结果复发的原因有大隐静脉主干及其部分属支残存(11条患肢),合并交通静脉功能不全(35条患肢),合并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20条患肢)。出现小隐静脉曲张(10条患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5条患肢),同时存在3个静脉系统病变(15条患肢)。结论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原因较为复杂,通常累及3个静脉系统。交通静脉功能不全是导致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术前全面的影像学检查和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是避免术后静脉曲张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腔内激光(EVLT)联合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 下肢静脉曲张172例,198条下肢.按不同病因分为3组,采用EVLT 相应手术方法治疗:①A组: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45条患肢,行股浅静脉瓣膜包窄 EVLT 内镜下小腿内侧功能不全交通静脉离断术(SEPS);②B组:轻度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55条下肢,行EVLT SEPS;③C组: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98条下肢,行EVLT.结果 随访2~44个月,平均32个月,5例有曲张静脉复发,再次行EVLT后未再复发;其余167例症状消退或明显好转,溃疡均愈合,彩超示大隐静脉全程闭合,深静脉通畅.结论 EVLT具有微创、安全、易于操作的特点,联合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4771例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检查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我们对4771例(共4879条病肢)病人进行顺行静脉造影检查。造影结果发现: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2713条下肢(55.61%),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1148条(23.52%),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809条(16.58%),先天性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127条(2.60%),先天性深静脉无瓣膜症41条(0.84%),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19条(0.38%),其它等23条(0.47%)。我们认为,下肢静脉造影术是诊断静脉系统疾病最可靠的检查方法,并为手术治疗的选择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腔内激光联合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改进腔内激光(EVLT)联合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下肢静脉曲张90例116条下肢。按病因和病情采用3种手术治疗(1)A组临床表现明显的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24条下肢,作股浅静脉瓣膜包窄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 EVLT 内镜下小腿内侧交通静脉离断术SEPS;(2)B组轻度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26条下肢,作大隐静脉高位结扎 EVLT SEPS;(3)C组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66条下肢,作大隐静脉高位结扎 EVLT。结果平均随访20个月,3组患者均无复发,临床症状和体征消退或好转,溃疡均愈合。彩超检查示大隐静脉全程闭合,无血流信号,深静脉回流通畅。结论EVLT具有微创、安全、操作简单和疗效良好的优点,针对病因和病情联合不同手术治疗下肢静脉病变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股静脉包瓣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二例齐广珍,施崇文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是近几年才被认识和重视的疾病。大隐静脉曲张只是症状之一,传统的单纯大隐静脉剥脱术并不能改善深静脉瓣膜功能。我科自1992年5月,对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2例患...  相似文献   

9.
我国肢体静脉外科三十年(1968~1998)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1968年,Kistner在处理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功能不全的病例中,发现不少患者的深静脉不论是管壁或瓣膜均末见血栓痕迹,仅表现为静脉管径增粗,瓣膜游离缘松弛,失去单向开放功能,进而于1980年正式冠用“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名称,揭开了静脉外科新篇章。静脉病是常见病,约为动脉病的10倍,且多发于下肢,华东四省一市周围血管病流行病学调查,发病率为9%左右。蒋米尔等[1]总结了4771例患者下肢静脉造影资料,发现:(1)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占55-61%;(2)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占16-5…  相似文献   

10.
1990年~1995年作者对124例、144条下肢静脉曲张患肢于术中进行了深静脉逆行造影。方法是术中自大隐静脉主干或其分支置管,并暂时阻断股总静脉,用注射器推注40%的泛影葡胺,透视下移动手术床观察深静脉瓣膜的情况。逆流分级的标准是在Kistner分级的基础上,按照瓣膜的标志为准。造影结果显示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患肢在下肢静脉曲张中占74.3%,在临床表现上,病变的程度与逆流的程度不成正比。另外,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发生率与下肢静脉曲张剥脱术后的复发率有着较大的差距。因而,作者认为,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与下肢静脉曲张的关系仍有待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腔内射频联合激光和手术治疗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33例患者34条患肢,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10条,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20条,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2条,下肢静脉畸形-骨肥大-皮肤血管瘤综合征2条。3种治疗方式:①大隐静脉主干射频闭锁联合股浅静脉瓣膜包窄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和曲张属支浅静脉腔内激光(EVLT)治疗4条肢体:②大隐静脉主干射频闭锁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和EVLT治疗28条肢体;③大隐静脉主干射频闭锁联合外侧畸形静脉高位结扎和EVLT治疗2条肢体。结果随访1~15个月,平均3.27个月,33例患者均取得满意的疗效。结论主干静脉腔内射频治疗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操作简便、安全、有效、微创,联合EVLT和手术治疗,可扩大其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2.
下肢静脉曲张是多种静脉疾病所共有的临床表现,最常见的病因是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DVI)和大隐静脉(GSV)功能不全.根据不同的病因,手术包括各种深静脉瓣膜重建、交通静脉结扎和曲张浅静脉结扎及抽剥术.对于单纯性浅静脉曲张,传统的手术是高位结扎和抽剥术.近十年,因微创手术的发展,使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下肢深静脉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1981年10月-1998年12月共检查7555例,7908条下肢。所有患肢均作顺行造影检查,部分患肢还作其它造影或无创检查。结果:患病率最高为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53.0%),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26.8%),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15.5)。其它为先天性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先天性深静脉无瓣症,髂静脉受压,下腔静脉阻塞等。结论:下肢深静脉造影不但是检查下肢静脉病变的可靠方法,更可为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下肢静脉曲张伴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手术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44,自引:4,他引:44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伴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1990年11月至2000年6月间治疗的下肢静脉曲张伴有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3-4)级患者189人,245条肢体。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33条肢体和对照组112条肢体,所有患者均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或大隐静脉高位结扎电凝术,试验组同行行股浅静脉戴戒术。结果:手术成功率100%,随访率为87%,随访时间为6个月至9年2个月,平均4年;两组术后的复发率均为3.3%,症状及体征有极大的改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下肢静脉曲张伴有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时,单独进行浅静脉的高位结扎剥脱术即能达到满意的结果,并不一定要同时进行深静脉瓣膜的处理。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是近年来重新认识和重视的病变,对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认识的提高,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展,在诊断和治疗等方面,打破了一些传统看法,逐渐形成了新的观点和概念。传统的观点和概念1916年,Homans 将下肢浅静脉曲张分为单纯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型。单纯性类型是由隐一股静脉瓣功能不全,静脉血由股静脉倒流入大隐静脉所引起,称为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继发性类型因深静脉内血栓形成堵塞静脉主干,或者于血栓再通的过程中,破坏隐一股静脉和交通静脉瓣膜,从而使深静脉血倒流人浅静脉内,称为继发性大隐静脉曲张。传统的观念还认为,深静脉受筋膜和肌肉的有力支持和保护,加上瓣膜单向开放和胸腔内负压的解剖生理功能,足以对抗重力的影响,促使静脉血向心回流,只有在静脉血栓形成堵塞管腔,使静脉回流遭受障碍,或者在血栓再通的过程中,使深静脉瓣膜一并遭到破坏时,才会发生深静脉功能不全,因此长期以来,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一直被看作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同义词,即血栓形成是引起下肢深静脉功能  相似文献   

16.
下肢静脉疾病与先天性血管疾病在临床表现上有诸多相似之处 ,容易混淆。本文将着重介绍下肢静脉疾病 (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与先天性血管畸形 (先天性动静脉瘘、先天性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 )的各自病因、病理特点及检查手段。1 病因学鉴别按血流动力学变化 ,可将下肢静脉疾病分为两大类型 :(1)血液倒流性病变 :均由瓣膜本身的病变引起。主要包括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完全再通型 (管道再通 ,但瓣膜已破坏 )、先天性深静脉无瓣症等。约占下肢静脉病的 70 %。 (2 )回流障…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美国IMEX公司研制的9000型组合式无创血管检测仪,光电溶积描记(PPG)方法检测原发性下肢深静脉辦膜功能不全和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共45例47条肢体。通过记录下肢静脉再充盈时间(VRT)值与深静脉造影结果作为对比,揭示PPG检测能作为下肢深静脉辦膜功能不全的诊断指标。本组确定下肢静脉再充盈时间(VRT)值小于20秒为阳性,共32条肢体;VRT值大于20秒为阴性共15条肢体,同时行下肢深静脉造影,揭示PPG检测阳性肢体中30条肢体有深静脉血液倒流,阴性肢体均为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表明两者的检测结果相似,另外,根据VRT值缩 短时间可判断深静脉血液的倒流程度,应用大腿加气压带测定VRT值可鉴别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与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PPG检测具有无创伤性、易重复、客观、定量和相对定位地判断瓣膜功能情况,适合于术前术后对比以判断疗效,对长期随访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下肢静脉曲张疾病腔内激光治疗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疾病的并发症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20例(525条肢体)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324例(422条肢体),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96例(103条肢体)。采用单纯激光治疗263条肢体,激光加小切口静脉团点状剥脱159条肢体,激光治疗联合股浅静脉戴戒术25条肢体和激光加小切口静脉团点状剥脱联合股浅静脉戴戒术78条肢体。 结果:有331条肢体(占63.1%)术后出现与激光治疗有关的并发症,其包括:皮下淤斑268条肢体(占51.1%), 隐神经损伤198条(占37.7%),腿部皮下血栓性静脉炎33条(占6.3%),小腿轻度皮肤灼伤26条(占5.0%)。全组无切口感染发生,无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例。术后380例(90.5%)获随访3~40个月,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者术后有27条肢体复发(复发率6.4%),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者术后有8条肢体复发(复发率7.8%)。结论:在应用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疾病过程中应重视对其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以充分体现激光治疗安全和微创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将40例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A,B二组,A组作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及交通支结扎手术,B组同时作预防性股静脉膜戴戒术。结果表明,二组手术后近期效果相同,对患肢静脉压的影响也无差别。但是,A组手术后3年多时间里发生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Ⅰ级1例,Ⅱ级1例,B组却无1例发生。提示,股静脉瓣膜戴戒术对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手术后复发可能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20.
Wang S  Yin H  Wang J  Hu Z  Huang X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12):909-911
目的:筛选和克隆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大隐静脉曲张的致病相关基因。方法:利用mRNA荧光差异显示技术比较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的曲张大隐静脉隐-股瓣膜区组织中mRNA表达与对照组的差异,获得的差异表达cDNA片段经Northern blot验证后进行克隆和测序以探明其基因来源。结果:共获得37条差异表达的cDNA条带,经杂交验证其中30条为阳性(阳性率80%)。克隆及测序结果显示C610片段(NO.18克隆)与麦-考综合征(Mckusick-Kaufman syndrome,MKKS)基因的mRNA序列有96%的同源性。结论:C610片段(No.18克隆)与麦-考综合征基因高度同源,与下肢大隐静脉曲张的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