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孕妇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DNA含量与胎儿宫内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59,自引:1,他引:58  
探讨孕妇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DNA含量与胎儿宫内感染发生率的关系。方法用斑点杂交法检测185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孕妇血清中HBVDNA及新生儿HBsAg。结论孕妇血清HBVDNA含量升高是胎儿发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孕妇乙型肝炎病毒感染5361例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孕妇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态。方法 孕妇于第一次产前检查时常规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结果 5361例孕妇血清中有280例查出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感染率5.22%(280/5361),其中HBsAg、HBeAg、抗HBc-IgG阳性42例,占15.00%;HBsAg、抗HBe、抗HBe-IgG阳性207例,占73.93%;HBsAg、抗HBc-IgG阳性24例,占8.57%;HBsAg、抗HBe阳性4例,占1.43%;单纯HBsAg阳性3例,占1.07%。结论 孕妇中有较高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孕期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干预措施,以减少母婴垂直传播的机会。  相似文献   

3.
孕妇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携带与垂直传播的关系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高危因素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用流行病学调查的病例对照方法对576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孕妇的16项危险因素进行研究,计算相对危险度比数比。结果:孕妇乙型直炎病毒e抗原、胎儿宫内窘迫、头盆不称是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5.
刘伟  赵伟  罗婵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2,37(12):740-741
孕妇感染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virusB ,HBV)是导致新生儿发育不良和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1] 。为了解HBV母婴传播 (maternal fetaltransmission ,MFT)所致胎儿多脏器组织感染的机理 ,我们对 40例HBV感染孕妇及其胎儿脏器进行研究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资料和方法1.孕妇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 (HBVM)检测 :采集 1995~2 0 0 0年在我院分娩的、HBV感染孕妇 40例及其分娩的死胎 ,孕妇年龄 2 5~ 3 2岁、分娩孕周 3 6~ 40周。分娩前采集孕妇静脉血 ,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  相似文献   

6.
孕妇及胎儿乙型肝炎病毒DNA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DNA阳性孕妇及其胎儿血清、PBMCs、胎盘、胎肝组织中的HBVDNA,探讨HBV宫内传播与宫内感染的可能途径以及孕妇HBV含量与宫内传播发生的量化关系。方法用PCR荧光定量分析法筛选血清HBVDNA阳性的不同孕龄孕妇,定量检测孕妇及其流产胎儿血清、PBMCs、胎盘、胎肝组织中的HBVDNA;对阳性胎肝组织进行HBVDNA原位杂交;对阳性PBMCs检测HBVcccDNA。结果21例血清HBVDNA阳性的孕妇中,11例PBMCsHBVDNA检测阳性,其中9例HBVcccDNA检测为阴性,而胎儿PBMCsHBVDNA检测均为阴性。母血HBVDNA含量不同数量级之间胎盘、胎肝HBVDNA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001,P=0.001)。HBVDNA原位杂交检测显示,2例胎肝细胞内见阳性染色,相应的胎肝组织、胎儿脐血、胎盘组织PCR检测均为HBVDNA阳性。结论HBV宫内传播经胎盘发生,孕妇PBMCs内的HBV不会发生宫内传播;母血HBVDNA含量在106拷贝/ml及以上时,胎盘感染HBV的危险性显著增加,母血HBVDNA含量在107拷贝/ml及以下时,胎肝感染HBV的危险性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7.
胎儿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0,自引:1,他引:39  
目的 探讨临床诊断胎儿感染乙型肝炎病毒 (HBV)的方法 ,及其与各种临床因素的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及斑点杂交法 ,检测 14 1例HBV携带者孕妇及其分娩的 14 4例新生儿静脉血HBVDNA、HBV标志物及肝功能。其中 4 0例新生儿同时留取脐带血及出生后 2 4~4 8h外周静脉血用于检测HBVDNA。 14 4例新生儿根据有无HBV感染分为胎儿感染组及对照组 ,比较两组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及其肝转氨酶水平。结果  (1) 14 4例新生儿中有 33例发生宫内HBV感染(胎儿感染组 ) ,感染率为 2 2 9% ;无宫内HBV感染 111例 (对照组 )。 4 0例新生儿脐血与外周静脉血HBVDNA阳性率相比 ,脐血的假阳性率为 2 0 0 % ,其敏感性、阳性预测值分别为 10 0 0 %、80 0 %。追踪HBV携带者孕妇所分娩的新生儿出生 6~ 9个月后 ,HBVDNA持续阳性者 7例 (7/2 8) ,抗 HBs转阳率为 85 3% ;出生时HBsAg阳性者 5例 ,均于 1个月后转为阴性。 (2 )在HBeAg或HBVDNA阳性孕妇中 ,其胎儿感染率分别为 70 5 %、6 1 1% ,显著高于HBeAg或HBVDNA阴性者的 2 0 % (2 /10 0 )、0 0 %(P <0 0 1)。胎儿感染组与对照组孕妇 ,在年龄、孕周、分娩方式、出生体重、身长、出生 1分钟Apgar评分等比较 ,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10 )。 (3)胎儿感染组天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妊娠期携带乙肝病毒(HBV)者B、C、D基因型的宫内感染率,分析探讨HBV宫内感染中有无优势基因型。方法:用PCR荧光定量检测母血及新生儿外周血的HBV DNA,采用PCR限制性内切酶(RFLP)及基因测序检测母血HBV基因型。结果:169例孕妇发生宫内感染35例(20.7%),各基因型发生宫内感染率依次为C型22例(33.3%),B型12例(12.6%),D型1例(12.5%),各基因型宫内感染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05)。B、C基因型均随着病毒含量的增高宫内感染增加(P<0.05)。B、C基因型在病毒定量低于103copies/m l或高于107copies/m l,宫内感染无统计学差异(P>0.2)。病毒定量103~7copies/m l C型宫内感染的发生率高于B型,有统计学差异(χ2=4.397,P=0.036)。结论:HBV基因型不是决定宫内感染的重要指标,HBV基因型能否成为宫内感染评价指标还需要多地域大样本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孕妇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对11hl/Th2细胞免疫的平衡作用与胎儿宫内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06年10月在本院分娩孕产妇101例,合并HBV感染、肝功能正常,单胎、足月妊娠。检测新生儿脐血HBV-DNA及HBsAg,诊断胎儿宫内感染2l例为研究组,无宫内感染80例为对照组。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DAS-ELISA)检测孕妇外周血清IL-18、IFN-1(γ-干扰素)、IL4的水平。结果:(1)研究组孕妇外周血IL-18及IFN-1明显低于对照组,而IL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l,P〈0.05);研究组IFN-γ/IL-4比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两组孕妇外周血IL-18与IFN-γ均呈显著正相关、与IL-4水平均呈显著负相关、与IFN-γ/IL-4比值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HBV宫内感染与孕妇Thl型特异性反应降低以及Th2型特异性反应增强有关,Thl/Th2免疫平衡失调可能是胎儿HBV宫内感染的机制之一;HBV宫内感染与孕妇外周血IL-18分泌下降有关,IL-18水平下调可能是HBV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孕妇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对Th1/Th2细胞免疫的平衡作用与胎儿宫内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06年10月在本院分娩孕产妇101例,合并HBV感染、肝功能正常,单胎、足月妊娠。检测新生儿脐血HBV-DNA及HBsAg,诊断胎儿宫内感染21例为研究组,无宫内感染80例为对照组。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DAS-ELISA)检测孕妇外周血清IL-18、IFN-γ(γ-干扰素)、IL-4的水平。结果:(1)研究组孕妇外周血IL-18及IFN-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IL-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0.05);研究组IFN-γ/IL-4比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两组孕妇外周血IL-18与IFN-γ均呈显著正相关、与IL-4水平均呈显著负相关、与IFN-γ/IL-4比值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HBV宫内感染与孕妇Thl型特异性反应降低以及Th2型特异性反应增强有关,Th1/Th2免疫平衡失调可能是胎儿HBV宫内感染的机制之一;HBV宫内感染与孕妇外周血IL-18分泌下降有关,IL-18水平下调可能是HBV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探讨孕妇主动与被动联合免疫预防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的作用和机理。方法 将53例HBsAg(+)孕妇分成两组,预防组30例,自孕20周起多次注射乙肝疫苗(HBVac)和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对照组23例,不用HBVac和HBIG。母儿血清HBsAg,HBeAg和抗-HBs用固相放免法检测,HBV-DAN用套式PCR检测。结果 预防组新生儿血清HBeAg和HBVDNA检出率明显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孕妇孕期TT病毒感染的状况和基因型分布特征;研究HBV和TT病毒感染传播的相关性;探讨TT病毒经母乳传播的可能性.方法采用巢式PCR技术检测孕妇血清和乳汁中的TT病毒DNA及基因型.结果160例孕妇血清和乳汁标本各160份,TT病毒DNA阳性率分别为40.0%和37.5%.其中HBV标志物阳性组和阴性组血清和乳汁中TT病毒DNA的阳性率分别为50.0%、43.0%和13.6%、22.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值分剐为16.09和4.38,P值均<0.05).124份TT病毒DNA阳性血清或乳汁标本,其病毒核酸基因型均为Ⅰ型.结论孕妇中存在TT病毒感染,HBV感染孕妇是TT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提示TT病毒感染途径与HBV传播具有相关性;母乳喂养是传播TT病毒的重要途径;孕妇中TT病毒感染的基因以Ⅰ型为主.  相似文献   

14.
单纯性疱疹病毒Ⅱ型母婴垂直传播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蓉  赵欣  陈孝琴  刘兰女  敖黎明 《生殖与避孕》2002,22(2):121-122,126
目的 :研究孕妇及胎儿单纯疱疹病毒 型 (HSV- )的感染及其母婴传播。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法 (PCR)对 5 74例妊娠晚期孕妇的宫颈分泌物测 HSV- 型 DNA;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对其中的 5 3 1例孕妇分娩时抽取母血及新生儿脐血测 HSV- 型Ig G、Ig M抗体。结果 :孕妇血 HSV- 型的 Ig G阳性检出率为 3 7.48%、Ig M阳性检出率为 1 0 .92 % ;胎儿脐血 HSV- 型的 Ig G阳性检出率为 2 9.3 8%、Ig M阳性检出率为2 .6 4 % ;孕妇宫颈分泌物 HSV- 型阳性检出率为 0。新生儿畸形 1例 ,为先天性耳聋。结论 :妊娠晚期孕妇存在 HSV- 的活动感染 ,及母婴宫内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15.
育龄妇女ToRCH感染及与异常妊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育龄妇女ToRCH系列感染及其与异常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采用间接ELISA对250例育龄妇女作4种ToRCH病原体抗体检测,部分IgM(或IgG)阳性病例并作PCR检测.对其中21例异常妊娠结局的胚胎组织块作了PCR检测和对10例异常新生儿作了血清学诊断.结果250例育龄妇女ToX、RubV、CMV、HSVIgM阳性率分别为8.0%、12.8%、6.8%和8.4%,并发现同一病例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体同时感染的情况,PCR结果与之基本一致.21例与ToRCH感染有关异常妊娠结局(流产、早产、死胎、先天缺陷)孕妇均有ToRCH中的一种、2种或2种以上病原体感染,从死胎脑组织块、人工流产混合物的PCR结果与之吻合.10例新生儿脑炎血清与对应母亲血清抗体检测表明,垂直传播率ToX与CMV分别为50%和40%.结论ToRCH系列感染与异常妊娠结局的关系十分密切.  相似文献   

16.
IL-2、IL-6在HBV母婴传播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IL2、IL6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中的作用。方法2002年1月至2003年3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检测53例HBsAg阳性孕妇和13例正常妊娠孕妇及其新生儿的HBV血清标志物、HBVDNA和IL2、IL6。结果与正常妊娠孕妇比较,孕28~29周时HBsAg阳性孕妇其血IL2水平明显降低,IL6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使用HBIG行产前阻断治疗后,HBsAg阳性孕妇的IL2水平上升、IL6水平下降,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HBsAg阳性孕妇未使用药物治疗组和正常妊娠组的IL2、IL6水平,孕28~29周和分娩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1)。HBsAg阳性孕妇使用HBIG治疗组和未治疗组,宫内感染率分别为6.25%和28.6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HBsAg阳性孕妇的IL2、IL6水平失衡。产前应用HBIG可改善HBsAg阳性孕妇的IL2、IL6失衡状态,使其向Th1方向发展,这可能是HBIG阻断HBV宫内感染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孕期妇女及胎儿弓形虫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弓形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孕妇感染弓形虫可致习惯性流产、死胎、胎儿畸形和出生缺陷,严重危害孕妇和小儿健康。本文采用多聚酶链反应的体外基因扩增技术,对70例曾有流产史的早期孕妇作绒毛PCR检查,结果有1例为阳性,阳性检测率为1.43%;20例有不良生育史(头小畸形、脑垂体后叶病、脑发育不全、红斑狼疮等)的中期妊振妇女(5个月以内)作羊水PCR检查,有2例为阳性,阳性检测率为10%;50例妊娠5个月以上的妇女外用血及她们所生的新生儿脐血作PCR检查,未发现阳性结果;对2例检查阳性孕妇作B型超声波检查,发现1例为无脑儿,1例为脑积水。据此,弓形虫感染直接影响着优生优育。  相似文献   

18.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中的作用及在早期诊断宫内感染的价值。方法 120例经ELISA法确定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孕妇为研究组,其中60例为HBsAg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双阳性,定为双阳组;60例仅为HBsAg阳性,定为单阳组。30例非HBV携带的孕妇为对照组。应用PCR法检测母婴血清及PBMC中HBV-DNA。结果 双阳组中,血清HBV-DNA检出率为25.0%(15/60),脐血PBMC中HBV-DNA检出率为50.0%(30/60)。母婴PBMC的HBV-DNA阳性显著相关(P<0.05);脐血血清HBV-DNA检出率与脐血PBMC中HBV-DNA检出率两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母婴血清HBV-DNA阳性无相关性(P>0.05)。结论 被HBV感染的PBMC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可能是HBV宫内传播的一种机制,脐血PBMC HBV-DNA阳性率明显高于脐血清,对早期诊断HBV宫内感染有一定价值;母亲传染性强是宫内感染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妊娠期肥胖是指妊娠期妇女体内脂肪组织过度蓄积的状态。近年来妊娠期肥胖的发生率呈快速增长趋势,肥胖程度的增加可对孕妇及围生儿造成严重危害,从而对人类健康产生深远影响。只有了解其多方面的影响因素,认识到妊娠期肥胖对母儿的危害,并制定科学有效的治疗和管理方案,才能在保证孕妇及胎儿营养供应的前提下控制孕妇体质量,保障母婴健康。综述妊娠期肥胖妇女的代谢特点,分析肥胖对妊娠并发症、产程及对胎儿的影响,探讨妊娠期肥胖妇女的孕期营养需求及饮食处方,供医务工作者在临床工作中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肥胖孕妇外周血与脐血肥胖抑制素(Obestatin)浓度与母儿体质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后勤学院附属医院2013年8月—2014年9月分娩的肥胖孕妇30例作为肥胖组,取同期正常体质量孕妇35例作为对照组,于孕晚期抽取外周血,于分娩时抽取脐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Obestatin浓度。同时记录母亲体质量,记录新生儿出生体质量,LANGE皮脂厚度测量仪测定新生儿肩胛下、大腿、髂上、肱三头肌及腹壁皮褶厚度。结果:对照组外周血Obestatin水平比肥胖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707,P=0.000);肥胖组孕妇外周血Obestatin浓度与BMI呈负相关(r=-0.898,P=0.000)。肥胖组新生儿脐血Obestatin浓度与体质量、腹壁皮褶厚度呈负相关(r=-0.789,P=0.000;r=-0.840,P=0.018)。结论:肥胖孕妇外周血Obestatin浓度与母体产前BMI有关;脐血Obestatin浓度与新生儿体质指标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