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倍他乐克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1例.对照组给予休息、限盐、强心、利尿、卡托普利(ACEI)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初始量6.25 mg·d-1,如无不适症状或不良反应,6 d后增量至6.25 mg,2次·d-1,之后根据耐受情况酌情每2周增量1倍,直至最大耐受量;麝香保心丸2丸,口服,3次·d-1.治疗12周后,对2组治疗前后心率、血压、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2组治疗12周后心率、血压、LVEDD低于治疗前,LVEF高于治疗前(P<0.05或P<0.01);治疗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为93.55%,对照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为77.4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及麝香保心丸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拟温阳通络活血方药对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安全性.方法:5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8例.2组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温阳通络化气行水方药治疗;疗程30d.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LVEDD、LVEF,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发生不良反应少而轻微.结论:温阳通络活血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提高了患者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配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方法:78例患者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参附注射液治疗。治疗前后行心脏超声及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检查。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2%和91.7%,显效率分别为66.7%和41.7%,两组显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NT-pro BNP较治疗前均下降(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上升高于对照组(P0.05),血NT-pro BNP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配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5):787-788
目的观察倍他乐克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4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方法治疗,研究组在常规疗法基础上接受倍他乐克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率(HR)、左室腔(LVC)、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2组临床疗效等级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3.75%)远远高于对照组的(71.88%)(P0.05);研究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HR、LVC、LVE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倍他乐克治疗扩张型心肌病临床效果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且具有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心衰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予西医常规抗心衰治疗,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心衰胶囊。2组均连续治疗28d。结果:治疗组心力衰竭中医证候疗效显效率40.0%,有效率94.0%,对照组分别为26.0%、72.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心功能显效率38.0%,有效率92.0%,对照组分别为22.0%、70.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六分钟步行实验结果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治疗组LVEF及六分钟步行试验结果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显示服用心衰胶囊4周后,可改善患者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及六分钟步行试验结果,与治疗前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衰胶囊结合西医常规治疗能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症状、心功能及六分钟步行试验、LVEF结果,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定量评价缺血性心肌病(ICM)和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左心房功能.方法 选择ICM患者22例、DCM患者26例和健康对照者32例,采用双平面法测量左房最大容积(LAVmax)、最小容积(LAVmin)、收缩前容积(LAVp),并计算左房总的排空容积(LATV)、膨胀指数(AEI)、主动排空容积(LAEV)、主动射血分数(LAEF).运用2D-STI测量左房房间隔、侧壁、前壁、下壁的收缩期应变(Ss)、应变率(SRs),舒张晚期应变(Sa)、应变率(SRa).计算出所有房壁的平均应变及应变率,并分析左房功能指标与应变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①三组受检者的年龄、性别、心率、E峰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CM组和DCM组A峰、E峰减速时间(DT)、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对照组减小,左房前后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E/A则增大(P<0.05),ICM组和DCM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与对照组相比,ICM组和DCM组LAVmax显著增大,而AEI、LAEF则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CM组相比,DCM组AEI、LAEF更低(P<0.05).③与对照组相比,ICM组和DCM组Ss、SRs、Sa和SRa均降低(P<0.05),且DCM组降低更显著(P<0.05).④AEI与SRs呈较好的正相关(r=0.765,P<0.01);LAEF与SRa具有较强的相关性(r=0.830,P<O.01).结论 ICM和DCM患者收缩期左房储血功能和舒张晚期主动射血功能均降低,且DCM患者较ICM患者降低更明显.2D-STI技术能较好地评价左房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评价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左心房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 DCM患者31例,健康体检者30例.常规测量左室内径、左房内径、二尖瓣舒张期E、A峰,计算E/A值;Simpson's法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别采集各受试者的心尖二腔、四腔和心尖左室长轴观动态组织速度图像,将取样点分别置于左房前壁、后壁、下壁、侧壁和房间隔中间部获得应变率曲线,测量收缩期左房峰值应变率(LASRs)、舒张早期左房峰值应变率(LASRe)和舒张晚期左房峰值应变率(LASRa),计算五个位点3个心动周期的平均值(mLASRs、mLASRe和mLASRa).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DCM组左房内径及左室内径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大(P <0.01);DCM组E/A值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M组LVEF和左房缩短分数(LAFS)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DCM组mLASRs、mLASRe和mLASRa均较对照组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CM组的mLASRa与LAFS呈显著正相关(r =0.79,P<0.01).结论 DCM患者左房储蓄、管道和辅泵功能均减低,超声心动图可以定量评价DCM患者左房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卡托普利和倍他乐克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94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 6 )和观察组(n=4 8) ,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托普利和倍他乐克,疗程8周。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4 4例有效,总有效率为91.6 7% ,对照组35例有效,总有效率为76 .0 9%。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 .0 1)。观察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P<0 .0 1) ,左室射血分数上升(P<0 .0 1)。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卡托普利和倍他乐克能有效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9.
余钷  黄志培 《临床急诊杂志》2010,11(4):214-215,218
目的:探讨应用美托洛尔和卡托普利治疗扩张型心肌病(DCM)目的在于能否减轻免疫介导心肌损伤及改善慢性心室重构。方法:73例确诊为扩张型心肌病的患者,随机分3组:对照组为常规治疗;治疗1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治疗2组在治疗1组的治疗基础上同时加用卡托普利。观察治疗前后的心率(HR)、心胸比、血压、左室腔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结果:①治疗组治疗前后HR、心胸比与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1),LVDd、LVE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1组无心衰组好转较心衰组更显著;治疗2组有心衰组好转较无心衰组更显著;③不良反应与药物剂量的增加有关。结论:应用美托洛尔及卡托普利对DCM的干预治疗,可以改善预后,改善扩张型心肌病的慢性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10.
β--受体阻滞剂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充血性心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治疗扩张型心肌病(DCM)充血性心衰(CHF)的疗效、对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21例扩心病CHF患者常规治疗(地高辛、利尿剂及ACEI类药物)加用β-受体阻滞剂为观察组.另选择病情相同的21例患者予常规治疗作对照组,随访2年,作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年住院天数分别为31.46±28.13和50.73±32.81(P<0.05),1年再入院率分别为19.05%和33.33%(P<0.05),2年再入院率分别为47.6%和76.19%(P<0.01).1年病死率分别为0和4.76%,2年病病死率分别为4.76%和14.29%.左室射血分数(LVEF)随访前(LVEF0)、后(LVEF1)作自身对照,观察组为0.23±0.084和0.20±0.089(P>0.20),对照组为0.24±0.098和0.13±0.086(P<0.01).结论β-受体阻滞剂对治疗扩张型心肌病伴CHF有效,可降低扩心病CHF患者住院天数、再入院率及病死率,延缓心功能恶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