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正骨性关节炎(OA)具有很高的致残率~([1]),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现代研究认为其主要病理特征表现为关节软骨进行性退行和继发性骨赘代偿增生~([2,3])。OA属于中医痹症、骨痹的范畴,目前中医普遍认为其发病机制以肝肾亏虚为根本,风寒湿邪闭阻气血经络为诱因。故益肝肾、祛风湿作为治疗OA的根本法则~([4])。补肾壮筋汤尤其对中老年人以肝肾日渐亏虚、外感风  相似文献   

2.
退行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笔者从中医理论出发,结合多年临床经验,认为其内因以年老体弱,正气不足为主,外因多由感受风、寒、湿之邪而诱发,病性属本虚标实,病机关键是肝脾肾亏虚,痰瘀内生,痹阻经络、关节,筋骨、肌肉失养。针对其病因病机,以补益肝肾、健脾化痰、活血通络为治则。临床诊治过程中遵循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确定基本处方,随证灵活加减,及时调整用药。达到改善症状、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西医学对氟骨症的诊断明确,但尚缺乏公认的特效药物。因此,从中医学角度探索其病机,为进一步治疗提供思路和方法十分必要。目前,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氟骨症中医病机分析主要有以下2个方面:以肾藏精、主骨生髓为主,认为本病病机为本虚标实,肾气亏虚为本,外感风寒湿,瘀血阻络为标;外感风寒湿,内有脏腑、经络之气血瘀滞。  相似文献   

4.
中风病相当于现代医学急性脑血管病,是中老年多发病,病机多由风、火、痰、瘀、虚、气、皿等致病因素,导致脏腑阴阳失调,气血脉络痹阻;或痰瘀互结,流窜经络,蒙蔽清窍而发卒中。它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或不经昏倒,而见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为主要特征。临床治疗多以平肝熄风、化痰通腑、醒脑开窍、益气活血、化痰通络等为法,温阳法亦有,但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5.
李玉飞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6):4043-4044
肩周炎属于祖国医学"漏肩风"、"肩凝症"、"五十肩"等范畴,主要临床表现为肩部疼痛和肩关节活动受限。其病机多因气血不足或者肝肾亏虚等,不慎又复感风寒湿邪,邪气阻滞经络,导致气血痹阻,不通则痛。中医针灸治疗多选用局部取穴治疗,近取肩髃、肩前、肩贞等肩部常用穴为,也即"肩三针",在此基础上,可配局部阿是穴,加上罐法,可起到祛风散寒、疏经通络的功效〔1,2〕。自2010年以来,笔者采用综合理疗治疗肩周炎,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中草药治疗布氏菌病25例疗效观察徐同武张洪诚布氏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是因人体感受时令温、热、暑湿、疫毒之邪所致。该病后期可因湿热内郁、脉络痹阻、气血运行阻滞、筋脉失于濡养而导致肌肉关节肿疼等症状。中医对布病治则...  相似文献   

7.
脑出血在中医概念里名中风又名卒中,其病因主要表现在虚、风、火、气、痰、瘀六个方面,病机虽然复杂多样,但气血逆乱是病机的核心,而瘀血、痰浊、风火等病邪为害的最终环节则为脑络闭阻。络阻窍闭而致神昏,络闭内生风痰而呈惊搐,出血性中风则是离经之血瘀阻脑络。根据中风的病机特点,以急则治其标为总则,以化瘀、通腑、涤痰、开窍为常法,临床上主要有以下各种法则:清热泄火、通腑泄下、平肝潜阳、破瘀通络、涤痰开窍、醒脑开窍、益气开闭等,常加用如活血化瘀、通腑泻热、涤痰息风、清热解毒等品,在实际运用中各有侧重。  相似文献   

8.
<正>西医认为肩关节周围炎主要是由肩关节囊及关节周围软组织发生的一种范围较广的慢性无菌性炎症反应。中医认为肩周炎的主要病机是在年老肝肾两虚的基础上外感风寒湿邪,邪客肩部经络致气血阻滞而形成的〔1〕。肩周炎好发于4070岁的中老年人,主要表现为长期肩部周围疼痛、肩关节功能障碍,多以肩关节外展、外旋、后伸功能受限明显,特别是当肩关节外展时,出现典型的"抗肩"现象,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心理负担及生活不便。目前肩周炎主要采取按摩、牵引、针灸、穴位注  相似文献   

9.
痹证的中医临床辨证与治疗太原市人民医院中医科(030001)胡改弟1辨证施治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犯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以肌肉、筋骨、关节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它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正气不足,...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心绞痛的中医辨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劳动、饮食结构的改变,冠心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及导致死亡的主要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根据临床表现,冠心病心绞痛当属中医学的"胸痹""心痛"范畴.其主要病机为心脉痹阻,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包括气血阴阳之虚、五脏亏虚.标实为瘀血、痰浊、寒凝、气滞,病位在心.可因虚致实,亦可因实致虚,故临床上以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挟杂之证常见.冠心病心绞痛的中医分型包括心血瘀阻、气滞血瘀、痰浊闭阻、气阴两虚、阳气虚衰和寒凝血脉.其中血瘀证、痰浊证、寒凝证、阳脱证和气滞证为临床上常见的危险证型,应根据疼痛的部位和性质进行辨证分析,"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或先祛邪后补虚、或补中有通、或通中寓补、或通补兼施.在中医临床辨证治疗方面,应注重病证结合,以病为系统,病下系证,证下列方,方随证出.  相似文献   

11.
缺血性脑血管病即脑卒中 ,属于中医缺血性“中风”的范畴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颇具优势 ,现将近年来有关中医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的研究  脑梗死属于中医“中风”病 ,中医文献有关“中风”的记载始见于《内经》。唐宋以前 ,以“外风”学说为主 ,以“内虚邪中”立论 ,唐宋以后以“内风”立论。金元以后则突出了内风、火、痰、虚、气、血的作用。目前对中风发病机制有比较统一的认识 ,主要包括 3个方面 :①气血逆乱 :发病在脑 ;②脉络闭阻 :半身不遂 ,认为由风阳内动 ,挟痰走窜经络 ,脉络不畅或…  相似文献   

12.
缺血性中风为各种原因引起脑脉痹阻,脑络不通,进而脑髓神机失用而导致偏瘫失语,甚至神志昏蒙的临床综合征,相当于中医中风-中经络范畴.缺血性中风的病因病机多端,其根本的病机环节为"瘀"阻脑络形成脑缺血损伤.古代医家认为肝郁气滞、血行不畅而致脑脉痹阻是缺血性中风的重要病机,且肝气郁结与血瘀痰凝,甚至化火伤阴而致动风有较为密切的关系,故中医通过疏肝活血、祛瘀生新,以最大限度恢复脑部血供及脑髓神机功能,从而降低病残率、病死率及复发率.  相似文献   

13.
自王清任提出中风是“元气既虚 ,必不能达于血管 ,血管无气 ,必停留而瘀”(《医林改错》)的气虚血瘀病机学说以后 ,现代医家对此多有发挥 ,认为缺血性中风临床表现虽有风痰瘀血痹阻经络、风痰上扰、痰热腑实和阴虚风动等几个证型 ,但气虚是致病的根源 ,血瘀是病邪的核心 ,气虚血瘀是最根本的病理机制[1、2 ] 。笔者通过对中风的古今文献进行全面整理 ,结合临床实践 ,试对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病机学说的学术内涵进行探讨 ,以期使之更加丰满、更臻完善 ,并更为有效地指导临床。1 气虚是缺血性中风的病理基础《难经》云“气者 ,人之根本也” ,…  相似文献   

14.
痹者,闭也,乃闭塞不通之意。“痹”作为祖国医学的一个病名,至少有三个层次的涵义:其一是病理名称,含有闭塞不通之义;其二是泛指邪气闭阻肢体经络、血脉、脏腑所引起多种疾病;其三亦即本文所要讨论的重点——痹证,是指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  相似文献   

15.
陈晓虎教授认为气血不足、风邪扰心、血脉挛急是心悸病的基本病机,心悸属本虚标实之证,风邪贯穿心悸发病的全过程。初期风邪炽盛,病久风入心络,后期虚风内动。当辨证施治,巧用风药,以益气养血为本,祛风通络为标,兼祛他邪,令邪去正安,心悸则止。  相似文献   

16.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方法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糖尿病长期的高血糖水平引起血管病变 ,常伴发神经病变 ,肢端组织因缺少保护性反应易于损伤、感染。加上神经营养障碍、神经与血管病变相互影响等因素的共同作用 ,导致糖尿病足的出现。局部病理变化常见 :末梢神经轴突变性 ,继以脱髓鞘改变 ;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 ;微血管壁内PAS阳性物质沉积[1~ 3 ] 。中医理论则认为 ,糖尿病足为本虚标实之症 :热毒血瘀为标 ;阴阳气血不足为本。病机关键在于经络淤阻 ,血行不畅。消渴日久 ,或因阴阳两虚、气阴两虚 ,血行无力 ;或因阴虚热盛 ,痰湿化热 ,血行滞涩 ,致经络瘀阻、血行不畅、肢端失养。…  相似文献   

17.
阴虚痹证证治山西中医学院(030024)赵新秀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秦龙建痹证是以肌肉、筋骨、关节酸痛,重着不利为主症的一类疾病。自从《内经》提出“风寒湿三气杂至而为痹”的理论后,历代多承袭其说,认为其主要病机是由于外感风寒湿邪,气血闭阻所致,多以祛风...  相似文献   

18.
胸痹心痛(冠心病)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死亡原因,及时、正确的辨证治疗尤为重要。“百病多有兼痰者”胸痹心痛的论治与“痰”密切相关。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不节、素体脾肾亏虚等因素均可影响气血津液的疏布与运化,使其蕴生痰邪,阻遏胸阳,痹阻心脉,导致胸痹。总结李平教授从痰论治胸痹的辨证和用药规律,可知祛痰以通痹是治疗胸痹的重要方向。李平教授认为痰浊致病分为“躯体之痰”与“精神之痰”,通过治痰通痹五法结合病人病因及临床表现灵活用药以达到化痰通痹的目的,常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痹证证治     
痹病概述(一) 痹病的涵义与范围: 要想了解怎样治痹病,必先理解痹病的涵义与范围,才不致在临床上无所依从。“痹”即闭塞不通的意思。人体有强弱,内脏分虚实,在一定条件下,营卫不固,风寒湿邪侵入人体;经絡受影响,气血受阻滞。邪侵犯到那里,那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的发病机制及治疗原则。方法:运用中医学络病理论与现代医学阐述肝豆状核变性毒损脉络的基本病机。结果:肝豆状核变性病机包括毒邪伏络、毒损肝络、肝络瘀阻、毒邪逆传四个时期。毒邪逆传可以损害脑络、肾络、骨络、胞络等。结论:虚、瘀、痰、毒夹杂的本虚标实是肝豆状核变性毒损脉络的基本病机特点,铜毒只是毒邪致病的始动因素。扶正驱毒通络是肝豆状核变性治疗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