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功能性胃排空障碍(FDGE)是指胃大部切除术后,不伴吻合口或输出空肠袢等机械性梗阻因素,残胃无力排空延迟。文献报道中命名较多,有称之为功能性排空延迟综合征、术后胃无张力症、胃麻痹、胃瘫等,是胃手术后的早期并发症状之一。由于FDGE经保守治疗后可治愈,因此护理工作在促进病人早日康复中起到致关重要的作用。我院自2000年7月—2005年1月发生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FDGE4例,发生率为3.4%,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4例病人中男3例,女1例,平均年龄为51岁,患胃癌1例,胃溃疡2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大出血1例。手术方式:胃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排空障碍的原因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0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和机械性残胃排空障碍的临床特点。选择手术和非手术治疗的措施。结果经保守治疗后痊愈、好转7例,手术探查证实机械梗阻2例,术后均治愈或好转出院。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排空障碍可为功能性因素或机械性因素所致。根据其,临床表现、X线或胃镜检查以鉴别。如无绞窄征象应先保守。若无缓解征象应考虑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3.
一位71岁的老大爷,因为患胃癌做了胃大部切除术,术后第10天进肉食后突然频繁呕吐淡绿色苦水,胃造影发现残胃扩张且无明显收缩及排空,积液较多,医生诊断为残胃无力症。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又称残胃无力症、胃排空延迟综合征或胃瘫综合征,是一种手术继发症,在老人中比较多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FDGE)的发病机理、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1999~2007年我科156例胃大部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本组共发生FDGE 10例,发生率为6.4%,均发生于术后3~12 d.于1 w内治愈1例(10%),2 w内治愈5例(50%),3周内治愈4例(40%).所有患者于32 d之内保守治疗治愈出院. 结论 术后残胃和远端空肠正常的运动功能破坏是发生FDGE的主要原因,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本病及与机械性梗阻相鉴别的重要方法 ,采取非手术治疗一般可治愈,针对胃排空动力学机理采用促胃肠动力能收到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FDGE)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999~2007年笔者所在科室156例胃大部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共发生FDGE10例,发生率为6.4%,均发生于术后3~12d。所有患者均于32d之内保守治疗治愈出院。结论术后残胃和远端空肠正常的运动功能破坏是发生FDGE的主要原因,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本病及与机械性梗阻相鉴别的重要方法,采取非手术治疗一般可治愈,针对胃排空动力学机制采用促胃肠动力药能收到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胃手术后胃无力症是指各种胃手术后出现的一种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其主要特征是胃排空速度延迟,故又称“胃排空延迟症”,我科于2002--2008年共发生胃手术后胃无力症17例,均经禁食、胃肠减压、使用胃动力药、营养支持和心理支持等保守治疗后康复。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胃大部切除术治疗的适应证和预防术后并发症,探讨进一步提高疗效。方法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120例,BillrothⅠ式3例,BillrothⅡ式117例,均作结肠前顺蠕动胃全口空肠吻合。结果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120例,全部治愈,平均治愈时间8·6d,手术效果较好。结论胃大部切除术,目前还是治疗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的主要有效方法,必须认真掌握手术适应证和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正>胃瘫是指非机械性梗阻因素引起的、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在国内较普遍称为功能性胃排空障碍,也有称之为胃无力、胃麻痹或胃淤滞症[1],近年国内外文献趋向于统一称胃瘫,常见于胃手术后。我院自1994~2002年收治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21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诊治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是指胃大部切除术后非机械性梗阻因素引起的以胃排空延迟为表现的综合征[1]。营养支持在胃瘫的治疗过程中非常重要,尤其是对营养状态差、术后不能进食的病人,合理有效的营养支持可以改善病人营养状态,减轻症状,缩短住院时间[2]。营养支持包括肠外营养(PN)和肠内营养(EN)。我们自2005年1月至2014年1月共收治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胃瘫病人28例,通过给  相似文献   

10.
选择性急症胃大部切除术治疗消化性溃疡穿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症胃大部切除术在治疗消化性溃疡穿孔中的作用。方法:对在48例消化性溃疡穿孔患者中选择性采用急症胃大部切除术4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在选择性采用急症胃大部切除术的40例中,无死亡,亦无术后大出血、残端瘘、吻合口瘘及输入、输出袢梗阻、倾倒综合症等严重并发症发生,仅有4例切口感染。经随访1年至5年,有3例碱性返流性胃炎,经保守治疗明显好转,无溃疡复发者,无再入院手术者。结论:对拟诊为消化性溃疡穿孔的患者,在尽量完善术前检查及准备的基础上,选择性采用急症胃大部切除术,疗效确切,并不增加手术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刘宁  魏晰 《中国校医》2003,17(6):542-543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胃瘫综合征 (PGS)的病因、诊断及治疗。 方法 对 1995年 5月至 2 0 0 3年 8月诊治的 11例PGS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 本组PGS发生率 1.4 3% ,6例术后 8~ 14d恢复正常 ,4例术后 15~ 2 0d恢复正常 ,再手术的 1例于术后 5 4d恢复正常。 结论 PGS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X线钡餐检查和胃镜检查有利于本病的诊断 ,采取非手术治疗可以治愈。  相似文献   

12.
0 引 言 术后胃瘫综合征(PGS)是一种手术后非机械性梗阻,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有学者也称之为手术后胃无力症、胃无张力症和胃排空延迟症等.占整个胃瘫患病率的13%.常见于胃大部切除术后,特别是胃癌根治术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1].  相似文献   

13.
胃大部切除后胃乏力症是指胃大部切除手术后出现的一种功能性的胃排空障碍,又称胃瘫,主要特征是胃排空延迟。经保守治疗可以恢复的一种胃手术后并发症。如果治疗不及时,护理不得当,常可造成临床治疗效果不佳,甚至可威胁病人的生命安全。作者回顾分析8例胃癌根治术后胃乏力症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发生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56例胃大部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其中4例术后残胃排空障碍的发生原因、诊断及治疗。结果 本组共发生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4例,发生率1.4%,均为BillrothⅡ式手术后发生。经持续胃肠减压、静脉补液、营养支持及给予胃肠动力药物等保守治疗,全部痊愈。结论 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的术式、术中淋巴结清扫的范围、术中迷走神经的损伤、胃大部切除胃的整体性被破坏以及术后低蛋白血症是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发生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56例胃大部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其中4例术后残胃排空障碍的发生原因、诊断及治疗。结果 本组共发生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4例,发生率1.4%,均为BillrothⅡ式手术后发生。经持续胃肠减压、静脉补液、营养支持及给予胃肠动力药物等保守治疗,全部痊愈。结论 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的术式、术中淋巴结清扫的范围、术中迷走神经的损伤、胃大部切除胃的整体性被破坏以及术后低蛋白血症是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病变的发生情况。方法:对288例胃大部切除术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残胃常见的病变依次为:残胃及吻合口炎76,4%;残胃及吻合口溃疡16%;残胃癌12,5%;残胃复发癌23.8%。结论:胃十二肠良性病变应给予内科治疗,若合并严重并发症必须手术时尽可能采用B-Ⅰ式胃大部切除术;术后定期进行胃镜检查,对可疑的胃黏膜病变应行活组织检查以免漏诊残胃癌或残胃复发癌。  相似文献   

17.
方力 《中国医师杂志》2000,2(7):418-418
出血是胃大部切除术后较常见、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我院从 1992年 1月至 1998年 12月共做胃大部切除术 867例 ,其中术后近期出血 8例 ,经保守治疗无效而再次手术。现就出血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本组 8例中 ,年龄 2 4~ 65岁 ,平均 4 2岁。其中急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 4例 ,胃溃疡、胃癌 3例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十二指肠血管畸形 1例。 8例胃大部切除时均采用BillrothⅡ式吻合。1·2 术后出血原因 :8例术后出血 80 0~ 160 0ml,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失血性休克 ,经再次手术治愈。其中胃空肠吻合口止血不严…  相似文献   

18.
秦明 《现代保健》2009,(8):27-27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综合征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2006年胃大部切除术后26例患者出现胃瘫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 26例患者在术后4~8d进食后出现上腹腹胀、恶心和呕吐,呕吐物含有胆汁性胃液及食物,呕吐后症状缓解。检查均发现上腹饱满,全腹无明显压痛,肠鸣音减弱。插胃管后可排出大量食物残渣和消化液(800~1500m1)。行胃造影(60%泛影葡胺)26例均显示胃无蠕动。保守治疗后全部的患者于胃瘫术后6~31d恢复胃动力。结论 胃瘫综合征的治疗以非手术治疗为主,肠内营养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医院胃癌患者行胃大部切除术后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为术后感染的预防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07年1月-2011年10月普外科行胃大部切除术的胃癌患者临床资料190例,单因素分析其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190例行胃大部切除术的胃癌患者共发生感染32例,感染率为16.8%;术后感染以手术切口感染为主,占40.6%,其次为腹腔、呼吸道和肠道感染,分别占25.0%、21.9%和12.5%;单因素x2检验显示,年龄>60岁、手术时间>100 min,肿瘤临床分期差、术中输血、白细胞计数<2×109/L是胃癌患者胃大部切除术后感染的高危因素(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和手术方式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胃癌患者胃大部切除术后以手术切口感染为主,其次为腹腔和呼吸道感染,年龄、手术时间、临床分期、术中输血、白细胞计数是胃癌患者胃大部切除术后感染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35例胃大部切除术后的护理体会。方法分析胃大部切除术3S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护理措施进行探讨。结果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经过心理护理、加强营养支持治疗后,胃肠功能均能恢复。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经精心护理。患者均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