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工作在大鼠离体脊髓缺氧-复氧损伤模型上,观察了脊髓组织牛磺酸转运的特片,结果发现:缺氧45min一复氧孵育15min,脊髓组织出现明显的牛磺酸转运的障碍,表现为Vmax明显降低(为正常组的71%,P〈0.01),Km值无明显改变。推没缺氧-复氧可能通过影响能量代谢而导致脊髓组织牛磺酸转运的障碍。 相似文献
2.
牛磺酸对离体大鼠脊髓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孵育的离体大鼠脊髓组织切片上,观察牛磺酸对缺氧/复氧损伤的影响,缺氧/复氧损伤引起大鼠脊髓组织ATP含量减少和LDH漏出增多,NO生成和NOS活性明显增加,L-精氨酸转运Vmax增加97%(P〈0.01),Km值无明显变化,用10和20mmol/L牛磺酸卵育与单纯缺氧/臭氧组比较,显著减轻了缺氧/复氧引起的组织ATP减少和LDH漏出,NO生成分别低34%(P〈0.01)和40%(P〈0.01 相似文献
3.
4.
缺氧预处理对培养的人血管平滑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影响刘秀华,费宇行,石湘芸,庞永政,苏静怡,唐朝枢(北京医科大学心血管基础研究所,北京100083)尽管临床上如何判定预处理心脏保护的指标尚有争议,但Ikonomidis在分离的人心室肌细胞缺氧复氧(h...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在体家兔脊髓缺血再灌注及离体大鼠骨髓缺氧-复氧模型上观察了牛磺酸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牛磺酸可明显减少大鼠脊髓组织细胞内胞浆乳酸脱氢酶(LDH)和溶酶体酶(CD)的漏出(P〈0.05)。减轻细胞Ca超负荷,降低脂质过氧化及水肿程度,呈明显的浓度依赖性,牛磺酸治疗减轻了家兔脊髓前角神经元的坏死,改善了共运动功能,表明牛磺酸具有普遍的保护意义,用牛磺酸作为脊髓损伤的辅助治疗药物可能具有临床应用前 相似文献
6.
谷氨酰胺对缺氧复氧损伤人小肠上皮细胞谷胱甘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GLN)对缺氧复氧损伤人小肠上皮细胞(IEC)内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采用原代培养人IEC作为实验模型,用荧光法测定体外培养IEC内GSH和MDA含量。结果:正常对照组GSH含量最高,在对照组加入GLN并不影响GSH含量(P〉0.05)。缺氧60min或90min复氧30min损伤IEC细胞内GSH含量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预先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衍生肽(HBSP)对急性缺氧/复氧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9C2乳鼠心肌细胞系,建立缺氧(3 h)/复氧(3 h)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缺氧/复氧组(A/R)、A/R+HBSP组。测定培养细胞上清液乳酸脱氢酶(LDH)含量;用annexin-V与PI双染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分离细胞质与线粒体,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线粒体内和胞浆中的细胞色素C蛋白的表达,用caspase试剂盒检测心肌细胞caspase-9及caspase-3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R组细胞存活率和线粒体内细胞色素C蛋白水平明显下降(P0.01),而凋亡率、caspase-9、caspase-3活性及胞质内细胞色素C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HBSP对缺氧复氧乳鼠心肌细胞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线粒体途径介导的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8.
山莨菪碱和异搏定对离体大鼠心脏“缺氧—复氧”损伤的防治作用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离体大鼠心脏灌流模型上,比较山莨菪碱与异搏定对心脏缺氧—复氧损伤(氧反常)的防治作用,结果发现在缺氧期向灌流液中加入山莨菪碱(1.64×10~(-4)M),与异搏定(5×10~(-8)M)都能有效地减轻心脏缺氧—复氧损伤,表现为心功能的恢复,心肌酸中毒和细胞内乳酸脱氢酶的漏出,心肌组织脂质过氧化产物与钙含量增加的程度都有明显改善。然而在复氧灌流期应用异搏定并不能阻止氧反常的发生;但山莨菪碱在复氧期应用时,也能显著减轻氧反常损伤。结果提示山莨菪碱可能具有除钙拮抗作用以外的更广泛的抗缺氧—复氧损伤机制,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胰岛素在新生大鼠缺氧/复氧心肌细胞损伤中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给原代培养乳鼠心室肌细胞行缺氧2 h/复氧4 h,建立缺氧/复氧(Anoxia/Reoxygenation)心肌细胞损伤模型。将培养心肌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缺氧/复氧组(A/R)、缺氧/复氧+胰岛素组(I/R+INS)。于复氧4 h后,利用2,4二硝基苯肼显色法检测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显色法检测丙二醛(MDA)含量,原位末端标记法(TINEL)和DNA梯带法(DNA Ladder)检测细胞凋亡,并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与A/R组相比,A/R+INS可明显降低MDA、LDH值(P<0.01),抑制心肌细胞凋亡(P<0.01)。结论:胰岛素具有减少新生大鼠缺氧/复氧心肌细胞损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细胞凋亡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
背景:阿魏酸钠预处理能对心肌细胞产生保护作用并已在大鼠体外心脏和乳鼠心肌细胞水平得以证实,尚缺乏在成年大鼠心肌细胞水平上的研究。
目的:探讨阿魏酸钠预处理对成年大鼠缺氧复氧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K+ATP通道机制。
方法:用Langendorff系统灌流心脏,以胶原酶消化法分离纯化成年大鼠心肌细胞并给予模拟缺氧复氧液以及干预因素阿魏酸钠、K+ATP通道阻断剂格列本脲处理,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缺氧复氧组、缺氧预适应+缺氧复氧组、阿魏酸钠+缺氧复氧组、格列本脲+缺氧预适应+缺氧复氧组、格列本脲+阿魏酸钠+缺氧复氧组。
结果与结论:①心肌细胞存活率:缺氧复氧组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 < 0.01);缺氧预适应+缺氧复氧组、阿魏酸钠+缺氧复氧组与缺氧复氧组比较,细胞存活率明显增高(P < 0.01);格列本脲+缺氧预适应+缺氧复氧组、格列本脲+阿魏酸钠+缺氧复氧组与缺氧复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明显高于缺氧预适应+缺氧复氧组(P < 0.01)。②乳酸脱氢酶活性:各组间乳酸脱氢酶活性比较结果与心肌细胞存活率比较结果吻合。③透射电镜观察:缺氧复氧组心肌细胞线粒体明显肿胀,嵴消失或变形,细胞膜结构破坏,有核边聚现象;缺氧预适应+缺氧复氧组、阿魏酸钠+缺氧复氧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改变轻微,线粒体排列规则、大小均匀,嵴及内外膜清晰完整,核膜完整,较缺氧复氧组损伤明显减轻;格列本脲+缺氧预适应+缺氧复氧组、格列本脲+阿魏酸钠+缺氧复氧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改变与缺氧复氧组相似。结果可见阿魏酸钠预处理对成年大鼠心肌细胞具有药理性心肌缺血预适应保护作用且该作用可能与K+ATP通道有关。
关键词:阿魏酸钠;成年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心肌保护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11.012 相似文献
11.
大鼠脊髓损伤及继发损伤时脊髓诱发电位与运动诱发电位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改良Allen’s法,分别以50g/cm和100g/cm打击大鼠T13~L1脊髓,造成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分别观察伤后24小时内的SpEP和CMEP的变化,以了解不同程度损伤对SpEP和CMEP的影响及SpEP、CMEP的变化与脊髓继发性损伤发展过程的关系。结果表明:①两种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均可造成大鼠脊髓SpEP,CMEP的明显变化,尤以SpEP变化明显。损伤越重,电位改变越明显.②在脊髓损伤后1~24小时内,伤后10分钟SpEP,CMEP波幅却有明显降低,4~8小时进一步降低。两次降低有明显差异。SpEP峰潜伏时延长,以4~8小时显著。表明原发损伤后在受损部位存在继发性损伤,提示阻止继发损伤的时间应早于伤后4小时,并尽可能提前。 相似文献
12.
大鼠脊髓压迫损伤后COX-2基因和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大鼠脊髓压迫损伤后COX-2mRNA和蛋白在脊髓组织内表达的时间特征,以及COX-2的空间分布特点。方法以压迫装置致脊髓损伤后,在伤后不同时间点(30min、3h、6h、24h、72h、1w)分别应用RT-PCR、Western blotting、免疫组化技术检测COX-2mRNA和蛋白表达和分布。结果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显示,COX-2mRNA和蛋白伤后30min表达开始增加,于伤后6h达到峰值,伤后1w表达接近基础水平。免疫组化提示,COX-2蛋白在假手术组表达仅见于脊髓血管内皮细胞,伤后COX-2蛋白表达见于损伤区附近脊髓灰质内的神经元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中心部位COX-2免疫阳性细胞少见。结论脊髓压迫损伤早期可快速诱导COX-2基因的表达上调和蛋白的合成,伤后COX-2蛋白分布发生变化,主要位于脊髓神经元和血管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13.
Xuehong Liu Yong Zhang Yang Yang Jingquan Lin Xue Huo Xiaoxue Du Benson O.A. Botchway Marong Fang 《Anatomical record (Hoboken, N.J. : 2007)》2018,301(4):686-696
In addition to imperiling an individual's daily life, spinal cord injury (SCI), a catastrophic medical damage, can permanently impair an individual's body function. Methylprednisolone (MP), a medically accepted therapeutic drug for SCI, is highly controversial for the lack of consensus on its true therapeutic effect. In recent years, curcumin has served as a potential and novel therapeutic drug in SCI. Our study was intended to investigate the precise effect of MP and curcumin in SCI. We examined the function of MP and curcumin in a SCI model rat, both in vivo and in vitro, and found that there was a momentous improvement in Basso‐Beattie‐Bresnahan scores in the MP‐treated group when compared with Cur‐treated group within 14 days. Results obtained from the histological,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ultrastructural examinations evidenced the curative effect of MP was better than curcumin before Day 14. Nonetheles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variation in the treatment effect between the MP‐treated and Cur‐treated groups after 14 days. The curcumin's effectiveness was more obvious than MP after 14 days following SCI. As such, we surmise that curcumin has a better therapeutic potential than MP with a prolong treatment time in the wake of SCI. Anat Rec, 301:686–696, 2018. © 2017 Wiley Periodicals, Inc.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胚胎脊髓移植对脊髓全横断大鼠脊髓功能修复及NOS表达的影响。方法 在脊髓全横断处移植胚胎脊髓 6 0d后 ,应用NADPH d组织化学方法检侧脊髓内一氧化氮合酶神经元的分布及形态变化 ,并做图像分析。用BBB评分法观察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结果 胚胎大鼠脊髓移植后可以使全横断脊髓前角内NOS表达增加 ,与损伤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大鼠后肢的自主运动功能恢复好于损伤对照组。结论 胚胎脊髓移植对成年大鼠损伤脊髓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 ,NO可能参与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大鼠胎脑移植对急性脊髓损伤的组织修复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减轻宿主急性脊髓损伤的继发性病理改变 ,使移植的胎脑细胞能更好地存活、分化 ,与宿主脊髓组织整合 ,以替代受损或变性坏死的神经元。方法 用妊娠 13天的大鼠胎脑为移植物 ,采用细胞悬液立体慢速注射法 ,依脊髓损伤类型移植于脊髓白质不同部位。进行光电镜观察。结果 ①单纯脊髓损伤后 ,损伤脊髓发生出血 ,变性坏死 ,液化呈囊腔 ,最终形成胶质瘢痕 ;②损伤后早期移植胎脑悬液后明显减轻了继发性病理改变 ,减轻胶质瘢痕的形成 ;③依造成的后脊髓损伤类型进行的按损伤部位移植 ,胎脑细胞80 %存活 ,分化 ,并与宿主脊髓组织整合 ,形成了多种类型的突触及器官样分化 ,构成“中继”的形态学所见。结论 按损伤部位移植的方法能较大程度地保留损伤区残存的神经组织 ,避免损伤脊髓遭受第二次损伤 ,尤其是脊髓灰质 相似文献
16.
牛磺酸对大鼠心脏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离体大鼠心脏模拟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模型上观察了牛磺酸的心肌保护作用。实验结果发现预先给大鼠牛磺酸灌胃(300mg/kg)三日或再灌注同时给药(20mmol/L),对心肌均有保护作用,明显减少心肌细胞内的Mb、LDH的漏出,降低心肌MDA的生成,减轻细胞内钙的聚集,促进心肌ATP含量的恢复。在本实验条件下预防应用牛磺酸较再灌注的同时应用更为有效,表现为更大程度地减少LDH漏出,抑制心肌MDA生成和钙聚集。结果证明牛磺酸具有心肌保护作用,对于防治心肌I/R损伤可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中药髓复康对脑脊髓损伤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髓复康(SFK)对实验性脑脊髓损伤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80只,通过脑缺血再灌注和脊髓半横断损伤实验,观察SFK对于脑水肿和脊髓损伤后血液流变性和基因表达谱的影响。结果: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全脑含水量明显增加,SFK干预后仅轻微增加;②脑脊髓损伤后血液由低凝转为高凝,SFK干预后使高凝转为低凝;③基因芯片检测发现,脊髓损伤后出现众多的差异表达基因,SFK干预可以调节某些基因表达的,如上调脂皮素、载脂蛋白CI-II、半胱氨酸蛋白酶和纤溶酶原,下调弹性蛋白酶和血管内皮粘附分子。结论:SFK能纠正脑脊髓损伤早期的血液流变性和基因表达异常。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外加电场(electric fields,EF)对脊髓血流量(spinal cord blod flow,SCBF)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和EF治疗组(EF组)。Allen's打击法50 gcm(5 g×10 m)致伤大鼠L1~L2段脊髓,给予EF治疗,于伤前、伤后即刻、1、3、6、24 h分别记录T12段脊髓血流量、脊髓感觉诱发电位。术后7、14天行联合行为评分(CBS)。结果:与盐水对照组比较,应用EF后,大鼠SCBF、SEP明显优于CON组(P<0.05)。结论:EF能有效改善损伤早期脊髓微循环,保护脊髓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9.
巢蛋白在胚胎及新生大鼠脊髓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检测不同发育时期巢蛋白 (nestin)在脊髓神经干细胞的表达水平 ,探讨脊髓神经干细胞的发育规律 ,为分离、富集和增殖均质的神经干细胞以及后期的研究工作如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及移植治疗等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Wistar大鼠按胎龄及日龄分组 ,剥离脊髓 ,制成单细胞悬液 ,经间接荧光法标记nestin抗原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和分析。结果 从E13到P7整个发育过程中都有nestin抗原的表达 ,呈升高趋势 ,其中P1期表达水平最高。出生后表达下降 ,趋近于 90d(同型对照 )表达水平。结论 巢蛋白在脊髓的表达出现于胚胎早期 ,表达水平随胎龄轻微波动 ,呈升高趋势 ,P1达到高峰 ,出生后表达下降 ,趋于成鼠的微量表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