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篇名解释] 阴阳,是指两种事物不同的属性,它是从相互对立的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的概念。它既可以代表相互对立的两种事物,又可以代表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阴阳”二字,首见于《周易·系辞上》: “一阴一阳之谓道。”应,相应、相合之义。象,即形象、现象之义。天地自然界之阴阳与人体之阴阳,皆有现象相应相合,故日阴阳应象。马莳:“此篇以天地之阴阳,万物之阴阳,合于人身之阴阳,其象相应,故名篇。”高士宗:“应象者,天地之阴阳,人身之阴阳,皆有形象之可应也。”大  相似文献   

2.
<正> [原文]故邪风之至,疾知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故天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脏;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于六腑;地之湿气,感则害皮肉筋脉。 [注释] 邪风:泛指六淫邪气。与“上古天真论”中的“虚邪贼风”同义。天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脏:张景岳:“天之邪气,即风寒暑湿燥火,受于无形者也。喉主天气而通于脏,故感则害人五脏。”吴崑:“风寒暑湿燥热不当其位,是天之邪气也。风气入肝,寒气入肾,暑热之气入心,湿气入脾,燥气入肺,是害人之五脏也。”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于六腑:张景岳:“水谷之寒热,即谷食之气味,受于有  相似文献   

3.
深入研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领悟:认识“阳生阴长,阳杀阴藏”中包涵着阳与阴的连动关系,阳与阴共进退,阳主阴从;“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阳本来要在上,反而在下;阴本来在下,反而在上,谓之“此阴阳反作”,正因为“阴阳反作”而产生“病之逆从”;提出“寒极生热、热极生寒”中“极”的两个意思:一是(尽)头,二是(两)端;“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是阴阳关系的最完美表达.  相似文献   

4.
1 “寒气生浊,热气生清” “寒”与“热”在此分别用来代表“阴”与“阳”,此为以具体代言抽象之笔法。对于“生”字,多数注家作“产生”解,谓寒产生浊气,热产生清气。于理似嫌不通。愚谓:“生”者,性也。《吕氏春秋·知分》曰“立官者以全生也”,《中华大字典》注“生,谓性也”,并引《大戴礼记》有关文字以证。“生”在此指“生理特性”而言,这种用法在《内经》中并非绝无仅有。如《灵枢·五音五味》篇说“今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所谓“妇人之生”,显然是指“妇女的生理特性”而言,可资佐证。因此,本句意为:阴气其性重浊,阳气其性轻清。阳气轻清故主升,阴气  相似文献   

5.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是中医阴阳学说的重要文献.本文对其中教学过程中常见的三个疑难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阳生阴长,阳杀阴藏为阴阳二气的固有正常作用,但阴阳主生长和杀藏万物时各有特点;雨出地气,云出天气之出作为趋向理解,由此说明阴阳交感;冬伤于寒,春必温病讲的为伏邪温病,但冬不藏精参与了其中病理过程,春气生发和温热之气为重要诱因.  相似文献   

6.
<正> 三、阴阳平衡 (一)阴阳平衡以互根为要:①原文释义: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阴者”指体内。“亟”音Jí吉。急也,引为随时,不断。“起亟”,阴精时时急起与阳气相应。贮藏于体内的阴精,不断急起供应阳气生发和活动的需要。说明阴精是养护阳气的物质基础。即“阴为阳之基”。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阳者”指体表。“固”,固守。卫护于体表的阳气,使阴精能固守于内而不致耗散。说明阳气是卫护阴精的功能表现。即“阳为  相似文献   

7.
<正> 〔原文〕帝曰:动静何如?岐伯曰:上者右行,下者左行,左右周天,余而复会也。帝曰:余闻鬼臾区曰:应地者静。今夫子乃言下者左行,不知其所谓也,愿闻何以生之乎?岐伯曰:天地动静,五行迁复,虽鬼臾区其上候而己,犹不能遍明。夫变化之用,天垂象,地成形,七曜纬虚,五行丽地。地者,所以载生成之行类也。虚者,所以列应天之精气也。形精之动,犹根本与枝叶也,仰观其象,虽远可知也。帝  相似文献   

8.
9.
<正> [篇题解释] 平人,为无病之人,即正常之人,亦即气血和平之人。气,在此指脉气;象,指脉的形象。如吴昆说:“平人,气血平调之人,气,脉气;象,脉形也。”高士宗说:“平人气象者,无病人之脉气与脉象也。”又《素问·调经论》说:“阴阳匀平,以充其形,九候若一,命曰平人。”本篇首论平人脉象,再论病人之脉象,且以平人脉象来衡量病人之脉象,故以“平人气象论”命篇。 [本篇主要内容] 本篇论述了平人的脉息至数与变化,以及各种疾病的脉象和诊察方法。其主要内容有: 一、计算脉搏至数的方法;平脉、病脉和死脉  相似文献   

10.
<正>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气为成,在藏为肺,其性为凉,其德为清,其用为固,其色为白,其化为敛,其虫介,其政为劲,其令雾露,其变肃杀,其眚苍落,其味为辛,其志为忧.忧伤肺,喜胜忧;热伤皮毛,寒胜热,辛伤皮毛,苦胜辛.  相似文献   

11.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其本义的针对药食气味而言的,后世医家多从人体阴阳寒热盛衰的病机进行阐述,这不仅丰富了病机学说的内容,也是对《内经》理论的发展和补充,其意义已远远超出了原文本身的含义。本文在阐释原文本义的同时,对后世医家的引申义也进行了论述,目的是使人们对该段原文有一个完整全面的认识,使理论能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 〔题解〕五,指五行;运行,指运动变化。本篇主要讨论五运六气的物质基础,运动变化规律,与万物生化方面的关系以及具体运算方法,故以“五运行”名篇。〔原文〕黄帝坐明堂,始正天纲,临观八极,考建五常,请天师而问之曰:论言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纪,阴阳之升降,寒暑彰其兆。余闻五运之数于夫子,夫子之所言,正五气之各主岁尔,首甲定运,余因论之。鬼臾区曰:土主甲己,金主乙庚,水主丙  相似文献   

13.
<正> 〔原文〕帝曰:寒暑燥湿风火,在人合之奈何?其于万物,何以生化?岐伯曰: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化生气。〔讲解〕(1)寒暑湿燥风火,在人合之奈何?其于万物,何以生化。“寒暑湿燥风火”,即指天之六气。”在人合之”,即指自然气候变化,亦即六气变化与人体的生理及病理生理变化方面的关系和影响。“其于万物”,指自然气候变化与自然界  相似文献   

14.
<正> 本篇主要讨论了六气变化所致疾病的证候、诊断和治法等有关内容。由于这些内容至真至要,故篇名《至真要大论》。吴崐:“道无尚谓之至,理无妄谓之真,提其纲谓之要。”高士宗:“此篇论六气司天,六气在泉,有正化,有胜复,有标本寒热,有调治逆从,五味阴阳,制方奇偶,谨奉天道,合于人身,故曰《至真要大论》。”一、病机十九条的内容及其运用原则二、药物五味的阴阳属性及其功能三、逆治法、从治法的意义及组方原则  相似文献   

15.
<正> 三、病机十九条的临床运用原则即“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条达,而致和平。”谨慎地观察和掌握病机,根据各种症状的所属关系,有此(所论述)症状的要追究其发生的原因,无此症状的也要追究其发生的原因。邪盛实证和不足虚证皆要探求其原因和病机。必须先根据五运六气的胜衰情况,以疏利人体的气血,使之条达,而达到“阴平阳秘”的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6.
<正> [题解] “生气”指生命活动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表现在阳气上。故“生气”即阳气。“通天”,即人与自然界相通、息息相关之意。本篇主要讨论人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界的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故名为生气通天论。其重点是讲阳气在人体生理、病理及疾病防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现按此三方面将原文归类、讲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原文】自“岁火不及,寒乃大行”起,至“上应镇星、辰星,玄谷不成”止。【讲解】(1)岁火不及“岁火不及”,指火运不及之年。凡是年干属于火运而且在天干排列顺序上是双数,即阴干的年份,就是火运不及之年。以癸酉年为例,癸酉年的年干是癸,戊癸化火,凡是逢癸之年都是火运。癸在十天干排列顺序上属于双数,为阴干,阴干属不及,因此癸酉年从大运来说便是岁火不及之年。六十年中属于岁火不及之年共六年,即:癸酉、癸未、癸巳、癸卯、癸丑、癸亥等六年。  相似文献   

18.
<正> 【原文】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气为息,在藏为心。其性为暑,其德为显,其用为躁,其色为赤,其化为茂,其虫羽,其政为明,其令郁蒸,其变炎烁,其眚燔焫,其味为苦,其志为喜。喜伤心,恐胜喜;热伤气,寒胜热;苦伤气,咸胜喜。【讲解】(1)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  相似文献   

19.
20.
罗霞 《新疆中医药》2008,26(1):66-68
[原文]帝曰:藏象何如?歧伯日: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