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系统性红斑狼疮以消化道为主要表现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卫平 《中国医师杂志》2005,7(11):1532-1533
作者对12例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SLE患者发病情况、实验室检查、病程、治疗及预后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SLE患者易被误诊,肠道血管炎是引起SLE消化道症状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以反复肠梗阻为主要表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报告  患者 ,女 ,38岁 ,因反复呕吐、腹痛、腹胀 8个月于1999年 7月 15日入院。 1998年 11月因腹痛、腹胀、呕吐在我院外科诊断为“高位小肠梗阻”而行手术治疗 ,术中发现小肠扭转、扩张 ,予以小肠复位后梗阻症状消除。以后反复出现呕吐、腹痛、腹胀 ,摄腹平片提示小肠梗阻 ,多次尿常规示尿蛋白 (± )~ (+) ,但肠鸣音不增强 ,予以禁食 ,胃肠减压等处理 ,上述症状消除。既往有反复关节痛史 3年。体检 :体温 36 5℃ ,脉搏 80次 /min ,呼吸 2 0次 /min ,血压 8/ 6kPa。消瘦 ,痛苦面容 ,皮肤无异常 ,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素-1(ET-1)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与并发雷诺现象(RP)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相关性,以探讨其在继发R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以并发RP的SLE女性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并用无RP的SLE女性患者30例作为阴性对照组,30名健康女性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清NO、vWF浓度及血浆ET-1浓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并发RP的SLE患者NO、ET-1及vWF浓度均明显高于无RP的SLE患者,后者又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NO、ET-1及vWF水平的升高可能加重血管病变并诱发RP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方法 对 2 0 0 2 - 2 0 0 3年确诊为SLE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进行血清免疫学分析。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抗dsDNA、抗Sm、抗RNP、抗SSA、抗SSB测定结果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而ACL抗体及抗血小板抗体研究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5 )。结论 ACL抗体及抗血小板抗体可能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血小板减少有关系。  相似文献   

5.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以精神异常为首发症状的较少见,现报告1例如下. 1 病历摘要 女,39岁.因精神异常3a,加重0.5个月,尿便潴留1周,于2010-04-15入院.3a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情绪低落与高涨,精神病院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予"氯硝西泮,利培酮"治疗,情绪控制尚可.la前再次出现情绪高涨,改用"碳酸锂".  相似文献   

6.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炎症疾病,以抗体和免疫复合物结合形成,介导器官和组织损伤,常表现为多系统受累.目前该疾病发病原因尚不清楚,暂被认为是由于人体免疫系统紊乱,受到异常激活后攻击自身器官组织,从而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研究表明心血管系统是最容易受到累及的靶器官,晚期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主要致死原因也是心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血液学变化、临床意义及其对药物治疗的反应。方法 对 31例以血液系统异常为主要表现的SLE病人进行骨髓细胞检查及骨髓活检 ,并与血象等其他临床资料综合分析 ,同时观察激素和细胞毒药物治疗后血象的变化。结果 SLE骨髓表现从增生明显活跃到增生受抑 ,以至再生障碍。最具意义的是增生受抑 ,但较外周血轻 ,且未见细胞形态异常。受抑发生率依次为巨核细胞 /血小板抑制 (4 5 .2 % ) ,红系(38.7% )和粒系 (9.7% )。 3例呈再生障碍骨髓象。网状巨噬细胞 (9例 )及浆细胞 (4例 )增多 ,5例铁染色减少。 15例肝脾淋巴结肿大者均呈增生性骨髓象。 4例骨髓活检未见骨髓纤维化。治疗后血细胞减少均得以改善 (P <0 .0 0 0 1)。结论 SLE骨髓损害主要为骨髓各系受抑 ,少数再生障碍 ,骨髓受累程度较外周血轻 ,对外周血细胞减少而骨髓细胞形态无异常者应警惕SLE可能 ;缺铁可能是狼疮贫血的部分原因 ;肝脾淋巴结肿大可能提示骨髓增生 ;血细胞减少者对激素和细胞毒药物反应良好。  相似文献   

8.
杨志萍 《现代保健》2008,(34):55-56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thematosus,SLE)是一种表现有系统性损害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病,其血清具有以抗核小抗体为代表的自身抗体。有资料显示,SLE以急性狼疮性肺炎为首发表现的比较少见,仅占SLE的1%-4%,年轻女性多发,其主要发生机理为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肺泡毛细血管壁和间质。表现为发热、干咳、气促,胸片X线可见片状浸润阴影。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以腹水等消化道症状为首发表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方法对10例以腹水等消化道症状为首发表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寻找其病程、治疗、预后特点。结果本组患者女性7例,男性3例,均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诉就诊于消化科门诊,最终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论对于女性患者及部分中青年男性患者以腹水(渗出液)等消化道症状就诊时,应注意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可能,风湿疾病相关检查有重要的提示意义,重复多次检查可以提高阳性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胸部病变的X线表现,以提高对其认识.方法:回顾30例经临床确诊的SLE有胸部病变患者的胸部平片所见.结果:其中15例肺部有实变,10例表现两肺呈间质性改变,另5例表现两肺纹理增强紊乱,两肺门影增大、增浓.同时出现胸腔积液16例,心包积液6例.结论:SLE较其它结缔组织疾病更易犯胸部,胸片是分析SLE胸部病变的基础.SLE肺部病变缺乏特征性,必须与SLE合并肺部细茵感染、结核等疾病鉴别.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以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为首发表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特点及脑部MR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以脑病为首发表现的临床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及脑部MRI资料。结果1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患者临床无特异性表现,可表现为头痛、呕吐、智能障碍、癫痫、肢体瘫痪;头部MRI检查无特异,可表现为高颅压、脑萎缩、脑实质多发片状长T1、长T2信号等。结论以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为首发表现的SLE临床及脑部MRI均无特异性,易首诊误诊,应注重神经系统外的内科系统体格检查,提高对SLE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26岁。2007年9月起出现左上肢迁徙性红斑,明显肿胀、瘙痒,伴低热37.5℃,腹胀、腹痛。血常规:嗜酸粒细胞0.51(绝对值5.67×10^9/L),肝吸虫、弓形虫抗体阴性,腹部x线平片提示不全肠梗阻。在某医科大学寄生虫教研室粪检找虫卵2次阴性。用阿苯达唑治疗,400mg/d,连服3d,无效。按“巨大型荨麻疹”予抗过敏治疗,用药后荨麻疹消退,体温正常。2007年12月嗜酸粒细胞下降至0.07(绝对值0.44×10^9/L),停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CD4 CD25 T细胞和CD4 CD25highT细胞占CD4 T细胞的比率以及可溶性细胞因子TGF-β及IL-10、IL-12的血清浓度,初步探讨调节性T细胞在SLE体内发病机制中可能的作用.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4例SLE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外周血CD4 CD25 T细胞和CD4 CD25highT细胞比率,ELISA检测血清细胞因子(TGF-β及IL-10、IL-12).结果 ①SLE组CD4 CD25highT细胞的比率较正常对照组降低;TGF-β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降低,IL-10、IL-12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均升高;CD4 CD25highT细胞与IL-12呈负相关;②初发SLE组CD4 CD25 T细胞和CD4 CD25highT细胞的比率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CD4 CD25highT细胞与IL-10及IL-12均呈负相关.结论 调节性T细胞可能通过细胞因子TGF-β、IL-10、IL-12参与SLE的发病机制,但具体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我院自1998年1月到2007年12月,共收治8例以上腹痛为主要表现的心肌梗死病例,本组男性6例,女性2例,50~60岁2例,60~70岁5例,70岁以上1例。所有病例经内科常规检查、X线检查和B超检查,排除腹部疾病所致,一般解痉止痛药无效,常规心电图检查,结合病史、临床表现进行诊断。心电图表现:8例患者经心电图检查,均呈ST段提高型心肌梗死。前壁心肌梗死3例,心电图改变:胸前V3~V5导联呈qRs型伴ST段弓背向上抬高≥1.0mv2例;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42岁,因“血尿半个月”入院。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血尿,伴尿频、尿急、尿痛,无发热,无颜面部及全身水肿,偶有活动后胸闷,无气急、胸痛,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无腰痛。门诊查尿常规:隐血(+++),蛋白质(+++);腹部超声:肝脏偏大,肝右静脉扩张,脾大,少量腹腔积液。泌尿系超声:前列腺增生并结石。诊断“膀胱炎”,给予头孢替安静脉滴注,疗效欠佳。既往否认有重病史。  相似文献   

16.
病毒性脑炎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颅内急性炎症,病理可见脑膜和(或)脑实质广泛性充血、水肿,炎症细胞在小血管周围呈袖套样分布,血管周围组织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和髓鞘崩解,其病理改变大多弥漫分布,但也可在某些脑叶突出。故临床表现也因主要病理改变在脑实质的部位、范围和严重程度而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7.
患儿 男性,生后1h,彝族,因“生后面色青灰1h伴全身皮肤松弛性大泡(梅毒性天疱疮)、表皮脱落”于2008年3月28日入院。病史采集:母亲无梅毒表现,梅毒血清试验(TRUST)呈阳性(1:32),产前未治疗。父有不洁性生活史,未做梅毒血清试验。患儿系G5P5,足月儿,因胎儿宫内窘迫行剖宫产,羊水Ⅲ°粪染,胎盘重度老化。Apgar评分1min为5分,经清理呼吸道、皮肤刺激、复苏囊正压给氧后,Apgar评分5min为8分,窒息复苏后症状仍未改善。入院查体:T为36.8℃,P为130次/min,R为52次/min,体重为3700g,发育正常,刺激反应差,哭声低弱,呼吸急促,面色青灰,全身皮肤见散在大水泡,破溃、表皮脱落,以四肢,手、足掌最明显,破溃面呈鲜血色,少许渗出,浅表淋巴结不大,前囟平、张力不高,鼻阻,有少量分泌物,唇色淡红,口周发绀,见吸气性三凹征,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内外人口流动增加,梅毒的发病率也随着增加,有些梅毒患者因口咽部症状首诊于耳鼻咽喉科,易被误诊及漏诊,常山县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发现以扁桃体损害为主要表现的二期梅毒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