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脊髓损伤后非手术病人泌尿系管理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巍  张晓萍 《护理研究》2006,20(24):2170-2171
综述了国内脊髓损伤后非手术病人泌尿系管理的重要性和现状,包括膀胱的排尿生理以及外部集尿器、留置导尿、间歇清洁导尿、手法排尿、反射性排尿和中医针灸等膀胱功能恢复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时间结合容量型导尿对脑卒中后膀胱排空不全(IBE)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6月—12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后IBE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分别30例、32例。对照组给予经皮神经电刺激、针灸、膀胱功能再训练等常规康复治疗,同时给予时间型间歇导尿,每4~8 h导尿1次;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予以时间结合容量型间歇导尿,根据尿流动力学及膀胱容量压力测定结果进行分型,用膀胱容量测定仪(BladderScar BVI 9400)及排尿日记床边动态监测排尿前的膀胱容量及排尿后的残余尿量,确定尿量达到"膀胱安全容量"时行间歇导尿。在干预前后,观察2组的排尿量、排尿次数、排尿间隔时间等情况;使用膀胱容量测定仪进行膀胱安全容量及残余尿量评定;采用实验室尿培养评估尿路感染发生率;观察2组再次置入留置导尿管的情况。结果:干预前,2组排尿量、排尿次数、排尿时间间隔、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尿路感染、再次置管人次均无明显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比较,观察组干预3周后排尿量、膀胱容量明显升高,残余尿量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干预3周后排尿量、膀胱容量均明显更高,排尿次数、残余尿量均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后尿路感染率、再次置管率均无明显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时间结合容量型间歇导尿术依据准确的膀胱安全容量及时排尿,有助于患者重新建立排尿反射弧,提高患者自排尿量、膀胱容量,减少残余尿量、日均排尿次数,促进患者自主排尿功能的恢复,降低尿路感染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膀胱容量压力测定仪联合间歇导尿术在脑卒中排尿障碍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脑卒中排尿障碍病人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留置导尿法,观察组采用膀胱容量压力测定仪,了解膀胱容量-压力的关系,并根据膀胱容量-压力的关系及安全容量下的残余尿量制订间歇导尿计划及实施方案,6周后比较两组病人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自解尿量和残余尿量及达到平衡膀胱的例数。[结果]观察组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自解尿量明显增加,残余尿量明显减少,平衡膀胱例数明显增多(P均0.01)。[结论]膀胱容量压力测定仪联合间歇导尿法用于脑卒中排尿障碍病人护理安全、可行;可促进脑卒中排尿障碍病人膀胱功能的恢复,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间歇导尿术在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间歇导尿术在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本组76例脊髓损伤患者,均施行无菌间歇导尿,根据患者膀胱残余尿量调整间歇导尿次数,配合膀胱功能训练,加强会阴部清洁护理。结果本组膀胱容量均正常或接近正常,残余尿量均小于100ml,10例残余尿量小于30ml;52例形成反射性膀胱,24例膀胱充盈后可自行排尿,无严重尿路感染和肾积水等并发症。结论间歇导尿操作简便、效果可靠、减少了逆行感染,配合膀胱功能训练,是解除脊髓损伤患者膀胱排尿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熊根玉  冯珍  刘炎玲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7):1589-1590
目的探讨最佳导尿方法,提高脊髓损伤患者生存质量。方法观察组70例SCI患者实施个体化自家间歇性清洁导尿和或定时自家间歇性清洁导尿,同时配合各种辅助方法进行膀胱训练,对照组70例SCI患者行留置导尿。结果观察组70例患者和/或家属均能熟练掌握ISICC和SICC方法,37例患者恢复自主性排尿,15例建立反射性排尿,18例仍在行SICC,无一例尿路感染发生;对照组中3例恢复自主性排尿,1例建立反射性排尿,66例继续行留置导尿,19例形成小膀胱(挛缩膀胱),11例发生尿路感染。结论个体化自家间歇性清洁导尿法能有效提高脊髓损伤患者生活质量和恢复自主排尿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间歇导尿术在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和护理。方法:对46例脊髓损伤患者进行无菌间歇导尿和膀胱功能训练,根据残余尿量确定间歇导尿次数。结果:全部患者经间歇导尿治疗,排尿功能均正常或接近正常,13例患者经30~50 d的间歇导尿,残余尿量少于80 ml停止导尿;25例形成反射性膀胱,可自主控制排尿;8例膀胱充盈后可自行排尿,无严重尿路感染和肾积水等并发症。结论:间歇导尿术是解除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间歇导尿联合膀胱功能训练对脑卒中留置导尿拔管后尿潴留的影响观察。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8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60例脑卒中患者留置导管拔出后发生尿潴留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抽样的方法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实施常规的留置导尿操作,自行饮水和常规康复指导,观察组实施间歇导尿联合膀胱功能训练。分别对两组第2次尿管拔出后的排尿情况、排尿时间、排尿量及平衡膀胱数、排尿时伴随症状进行客观比较。结果经比较,观察组的自然排尿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但诱导排尿成功率和第3次置管率更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第2次排尿时间和第2次排尿残余尿量分别为(0.21±0.03) d和(86.88±4.55) ml,对照组的第2次排尿时间和第2次排尿尿量分别为(1.32±0.14) d和(140.11±9.32) ml,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同时,观察组平衡膀胱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疼痛和伴有不适症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间歇导尿联合膀胱功能训练可以减少脑卒中留置导尿拔管后尿潴留后的复插率,尽快恢复患者自主排尿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留置导尿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导尿和留置导尿是对尿液排出障碍者进行膀胱引流,解决膀胱潴留的有效方法.正确实施导尿术,指导患者自主排尿或自我导尿,帮助患者正确选用卫生用品来提高护理质量,是护理工作应重视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肖继红  万洁 《护理与康复》2004,3(2):127-128
目的:探讨对不同损伤平面的脊髓损伤患者实施相对应的膀胱训练方法,评估排尿机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对9例脊髓损伤患者,急性期(脊髓损伤1周)注重留置导尿管的护理,慢性期施以循序渐进的排尿试验再配合导尿方式,主要是利用时间控制、刺激反射、增加腹压与间歇导尿法来进行。并根据损伤平面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膀胱训练方法(挤压膀胱或扣击膀胱)。结果:膀胱训练前后膀胱功能变化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在拔除导尿管后,能自行排尿或能有较好的排尿控制能力,残余尿量<100ml。结论:通过正确实施排尿试验配合导尿这一措施,可有效地帮助脊髓损伤患者重新建立正常的排尿机能,减少并发症,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应恩波 《护理研究》2008,22(15):1357-1358
[目的]探讨产后留置导尿管拔除的方法.[方法]选择200例产后留置导尿病人分为实验组100例,对照组100例,实验组在膀胱充盈有尿意时拔管,对照组在膀胱空虚时拔管,观察拔导尿管后自然排尿成功率、排尿是否需要诱导及尿潴留发生率.[结果]实验组自然排尿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后留置导尿在膀胱充盈时拔导尿管比在膀胱空虚时拔导尿管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1.
股动脉穿刺置管术后卧床时间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股动脉穿刺置管术后3 h以内,改变体位以改善术后排尿困难,对穿刺部位出血有无影响。方法采用改变患者卧位的方法,在护士的指导、协助下,用座位或站立位的方法,对术后任何时间,在床上排尿困难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病人排尿困难的改善情况以及护理干预是否对出血和压迫带移位有影响。结果护理干预使术后尿潴留由对照组的31.67%下降到4.17%、导尿由8.33%下降到1.67%,术后3 h以内体位的改变、压迫带移位与出血没有关系(P>0.05)。结论术后3h以内改变患者的卧位以解除其排尿困难,不会因此而导致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移植肾活检术前行腹部加压卧床排尿训练对术后排尿方式的影响。方法方便性抽样选择福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11年110月移植肾活检术患者45例,采用术前抽签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22例,观察组23例。对照组穿刺前1d进行常规卧床排尿训练;观察组在穿刺前1d在移植肾区放置0.5kg沙袋腹部包扎再进行卧床排尿训练5次以上,直至患者感到自然顺畅地排出尿液为止。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排尿方式(自行排尿、诱导排尿、导尿)。结果观察组23例患者中有20例自行排尿,3例诱导排尿,无一例需留置导尿;对照组22例患者中有13例自行排尿,5例诱导排尿,4例需留置导尿。观察组自行排尿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移植肾患者穿刺活检术前进行腹部加压卧床排尿训练,可以促进患者术后正常自行排尿,减少术后排尿困难、尿潴留的发生,增加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间歇导尿在脊髓损伤尿潴留患者膀胱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4例脊髓损伤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间歇导尿、膀胱功能训练及心理护理等治疗,对照组进行留置导尿常规护理。2个月后分析两组患者恢复自主排尿时间、残余尿量、膀胱容量及泌尿系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恢复自主排尿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残余尿量少,膀胱容量恢复或接近正常,泌尿系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间歇导尿可使患者较快地恢复自主排尿功能,膀胱容量增加或恢复至正常,残余尿量减少,降低泌尿系感染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4.
下腹部手术后拔尿管前膀胱冲洗预防尿潴留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下腹部手术后拔尿管前膀胱冲洗预防尿潴留的效果.[方法]96例下腹部手术留置导尿管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在拔尿管前放出尿液,排空膀胱.用25%硫酸镁10 mL加生理盐水250mL行膀胱冲洗,对照组按常规拔除导尿管;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拔尿管后第1次排尿的情况.[结果]实验组拔管后无再次导尿现象,对照组拔管后再次导尿10例.[结论]下腹部手术后拔导管前行膀胱冲洗可以预防尿潴留.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拔除尿管后排尿困难的效果。方法选择骨科手术留置尿管患者26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33例和实验组132例。对照组常规术后2天尿管定时开放,输液时每2h放尿1次,夜间每4h放尿1次。实验组术前开始指导行盆底肌功能锻炼,待术后清醒按需开放尿管,术后2天膀胱充盈时拔除尿管,观察两组拔管后排尿情况。结果两组拔管后排尿顺畅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护理干预可促进自主排尿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清洁间歇性导尿术在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功能快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72例行宫颈癌根治术后存在膀胱功能障碍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实验组采用清洁间歇性导尿术,对照组采用留置导尿,比较2组患者术后1月的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尿路感染率和自主排尿时间的差异。 结果 术后1月实验组患者尿流动力学恢复正常率高于对照组(χ2=14.961,P<0.001),尿路感染率低于对照组(χ2=4.741,P=0.029),恢复自主排尿时间短于对照组(t=-4.157,P<0.001)。 结论 清洁间歇性导尿能促进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功能的快速康复,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脊髓损伤(SCI)后痉挛性膀胱患者恢复膀胱功能和自主排尿的方法.方法 对实验组30例患者间歇导尿6次/d,音频电疗、微波治疗各2次/d;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传统的留置尿管方法,观察2组患者膀胱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恢复自行排尿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膀胱容量增加、残余尿量减少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间歇性导尿结合音频电疗、微波进行膀胱功能训练能有效地促进SCI后痉挛性膀胱患者膀胱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体表电刺激(ES)治疗急性脑卒中后排尿障碍的临床效果,探讨排尿障碍治疗的新方法、新思路。方法:将95例急性脑卒中后排尿障碍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留置或间歇清洁导尿、膀胱训练、药物治疗,共43例;ES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耻骨上区、第2骶孔至第4骶孔体表投影区电刺激治疗,共52例。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排尿日记、膀胱容量测定、生存质量(QOL)评分、国际下尿路综合征症状评分(LUTS),并观察比较其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72h尿频次均低于治疗前(P<0.05),单次尿量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ES组72h尿频次较常规治疗组明显低(P<0.05),而单次尿量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膀胱容量均高于治疗前(P<0.05),残余尿量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且治疗后ES组膀胱容量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而残余尿量较常规治疗组明显低(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QOL评分、LUT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P<0.01),且治疗后ES治疗组QOL评分、LUTS评分均较常规治疗组低(P<0.05);ES治疗组中尿潴留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8.89%,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68.75%,P<0.05);ES治疗组中尿失禁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5.29%,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62.96%,P<0.05)。结论:对耻骨上区、第2骶孔至第4骶孔体表投影区行电刺激治疗急性脑卒中后排尿障碍疗效肯定,给临床治疗提供了一个无创、简单、方便、经济且无任何不良反应的方法,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9.
FromJanuary2000toJanuary2001,21patientswithin-tractablediabeticneurogenicbladderweretreatedusingintermittenturethralcatheterization,20patientsofthesameperiodwereselectedascontrols.Weobtainedgoodtherapeuticeffect,hereisthereport.1Subjectandmethod1.1Subject41inpatientswithdiabeticneurogenicbladderconfirmedbyclinicalandexperimentalexaminationenteredourstudy.DiabeteswasdiagnosedaccordingtoADAcriteria.5patientswerediabetestype1,26werediabetestype2.Thesepatients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