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通过检查1 092例学龄前儿童视力及眼位状态,了解弱视、斜视患病情况,以期对学龄前儿童的异常视觉状态早发现、早治疗。 【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5所幼儿园1 092例4~6岁儿童,应用缪氏对数视力表检查视力; 眼位检查采用33 cm角膜映光法和遮盖法;凡眼位可疑及视力低常的儿童采用阿托品散瞳检影验光并排除眼部器质性病变。 【结果】 学龄前儿童弱视患病率为1.8%,斜视患病率为2.2%。 【结论】 弱视及斜视仍然是学龄前儿童常见的眼病,加强预防和完善诊治是社区眼保健工作的重心。  相似文献   

2.
2007年广西玉林市城区2133名儿童弱视普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普查和分析玉林市城区幼儿园儿童弱视分布状况,为弱视防治干预措施提供本地流行病学资料。【方法】采用儿童视力箱对幼儿园儿童进行视力检查,发现视力不良儿童进行睫状肌麻痹后检影验光,矫正屈光不正,确定弱视儿童,并进行弱视治疗干预。【结果】幼儿园男童1 108名(2 216眼)弱视普查,弱视眼患病率为6.14%,双眼弱视占弱视百分率为84.21%;女童1 025名(2 050眼)弱视普查,弱视眼患病率为5.75%,双眼弱视占弱视人数的86.96%。左眼单眼弱视患病率比右眼高。【结论】使用儿童视力箱对幼儿园儿童进行视力检查,使用复方托吡卡胺作睫状肌麻痹剂是弱视普查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3.
学龄前儿童视觉发育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视觉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儿童保健服务提供依据。【方法】对南京市城区14所幼儿园2159名4~7岁儿童进行视力检查及问卷调查,将单眼或双眼视力低于1.0者,进行散瞳验光,并排除眼底器质性病变。【结果】视力正常达标率与年龄密切相关;弱视患病率为2.86%,其中远视性屈光不正性弱视占首位;视力低常与遗传、出生时窒息及营养有关联。【结论】学龄前儿童视力正常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屈光不正和弱视是儿童时期影响正常视觉发育的主要因素;在学龄前采取综合措施,及时矫治屈光不正,有利于儿童视觉的良好发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5岁以下流动儿童的贫血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 【方法】 血红蛋白<110 g/L做为儿童贫血诊断标准。采用氰化高铁法测定血红蛋白含量并计算贫血率。问卷调查对朝阳区490名5岁以下流动儿童进行健康状况调查。 【结果】 5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率5.71%,1岁以下婴幼儿患病率最高,为14.77%。随年龄增长患病率下降。母亲的不同文化程度、职业和每月孩子的消费与儿童贫血的发生无显著相关;经单因素分析,1岁以下、低出生体重、0~6月龄儿童非纯母乳喂养、未添加辅食导致儿童贫血患病率高发。经多因素分析,出生低体重、未添加辅食、过去两周是否有腹泻和呼吸道疾病以及是否纯母乳喂养是儿童贫血患病的影响因素。 【结论】 流动儿童喂养存在不合适之处,建议相关部门重视流动儿童及乳母的卫生保健服务,指导婴幼儿合理喂养,提高流动儿童营养状况和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沙井街道2006-2010年学龄前儿童的体检资料进行分析,问卷调查肥胖儿童家长分析儿童肥胖的影响因素。 【结果】 2006-2010年学龄前儿童肥胖患病率分别为6.29%、6.42%、7.00%、7.26%、7.58%,呈逐年上升的趋势(P=0.001);学龄前男童、女童、5~6岁组儿童的肥胖患病率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生体重越重、喜爱吃甜食、经常摄入高脂高热量食物、户外运动越少、父母营养知识越缺乏的儿童单纯性肥胖的患病率越高。 【结论】 宝安区沙井街道学龄前儿童肥胖患病率上升迅速,要及时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弱视儿童的屈光状态及影响弱视的相关因素。【方法】对随机抽取的门诊确诊的弱视患儿256例453眼的特征进行分析统计。【结果】儿童弱视眼的屈光状态以远视为主;129只非黄斑中心凹注视眼中98.45%属中重度弱视;41例斜视患儿中仅19例有三级功能;59例单眼弱视患儿中中重度占88.14%。【结论】屈光不正特别是远视是弱视的主要病因之一,而是否伴有斜视、注视性质及屈光参差的情况则是影响弱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舟山海岛地区儿童哮喘发病率、哮喘相关因素及对儿童、家庭和社会的影响。【方法】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调查舟山海岛城乡3~15岁哮喘患病率及相关因素。【结果】共调查1436名儿童,男742名,女694名,现患病率男∶女为1.93∶1,累计患病率男∶女为1.80∶1,最后确诊哮喘59例,近12月有喘息发作44例,哮喘现患病率3.06%,累计患病率4.11%。25例(42.37%)3岁以前发病,52.54%有家族过敏性疾病史,89.83%以受凉感冒为起病诱因,有4例(6.78%)为进食海鲜诱发,其中35例进行吸入性过敏原筛查阳性率68.57%。仅10例(16.94%)的患儿正规激素吸入治疗,1例(1.69%)进行脱敏治疗。16.94%的患儿因哮喘影响家庭成员请假10d以上。常食海鲜,煤气煮饭,油漆等气味刺激,使用海绵枕头等是哮喘的危险因素。【结论】舟山海岛属儿童哮喘的高发地区,应大力推广哮喘的规范化治疗和诊断。  相似文献   

8.
厦门市9 517名学龄前儿童肥胖检出率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厦门市学龄前儿童肥胖的患病率及主要影响因素,为预防儿童肥胖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应用随机整群抽样法,随机抽取厦门市城区34所幼儿园作为调查的研究现场。收集9 517名2~6岁学龄前儿童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基本信息,计算肥胖检出率,并对肥胖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厦门市学龄前儿童肥胖患病率为7.40%,其中男童9.03%,女童5.48%;2~6岁儿童肥胖发生率随年龄的升高而上升。儿童肥胖的发生与父母肥胖及家庭高收入有关,与儿童饮食习惯及看电视时间、体育活动有关。 【结论】 学龄前儿童肥胖患病率较高,儿童肥胖的发生状况与性别、年龄及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新生儿眼部疾病的发病情况及新生儿眼病筛查的方法。 【方法】 2010年1-11月对本院出生的8 002例新生儿进行外眼检查加瞳孔红光反射检查;对其中的高危儿及前两项检查异常的患儿,行散瞳后眼底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新生儿眼病的检出率为13.93%,其中先天性眼病的检出率为0.67%,后天获得性眼病的检出率为13.26%。 【结论】 新生儿眼病在围产科和儿科临床中具有较高的患病率,开展新生儿眼病筛查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北京市3~6岁学龄前儿童弱视的患病率与相关因素,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10所幼儿园(其中城区5个,郊区5个)3~6岁在园儿童1 949名作为调查对象,进行视力、眼位、眼球运动检查。进一步使用1%阿托品散瞳验光并行眼底检查,排除其他器质性病变,根据全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学组制定的诊断与分类标准,确诊弱视。使用《弱视相关因素调查表》对确诊弱视儿童进行相关因素统计分析。结果弱视患病率为4.83%。男女弱视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弱视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市区和郊区弱视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3项与弱视发生有关的因素:屈光不正家族史、斜视病史和早产史。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儿童弱视与斜视有密切关系。结论学龄前儿童弱视患病率与性别、年龄、市郊区无显著性差异。弱视患病受多因素影响,早产史、斜视、屈光不正是弱视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其中斜视与弱视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弱视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弱视的临床效果,为治疗儿童弱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792例弱视儿童进行遮盖法、压抑疗法、家庭精细作业和增视训练的弱视综合治疗,随访5年。【结果】弱视治疗年龄越小,疗效越好。轻度弱视治愈率(95.83%)明显高于中度弱视(61.46%)和重度弱视(31.39%)。屈光不正性弱视治愈率(87.61%)高于屈光参差性弱视(29.03%)和斜视性弱视(29.41%)。中心注视者弱视治愈率(74.96%)明显高于旁中心注视者(17.28%)。【结论】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弱视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上海市徐汇区学龄前儿童气质类型分布特点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上海市徐汇区不同类型的5所托幼机构436名4~6岁儿童,采用NYLS的3~7岁儿童气质量表的家长评定问卷和自拟影响因素问卷进行调查,应用"儿童气质量表"进行气质类型评定,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难养型占12.2%,易养型占9.2%,启动缓慢型占8.3%,中间型占70.4%。学龄前儿童的气质发展与养育类型、家庭类型、儿童出生时父母亲的年龄、母亲怀孕情况、儿童的主要照顾人以及儿童与父母亲的相处时间等因素有关。【结论】儿童气质的发展受多因素影响,必须从多方面综合分析其气质特征,使儿童的气质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有利于促进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宝鸡市城区儿童哮喘患病率及相关因素。 【方法】 以整群随机抽样法 ,对城区 114 70例 0~ 14岁儿童进行调查 ,对可疑患儿通过病史体检做出诊断 ,并探讨相关因素。 【结果】  0~ 14岁儿童哮喘患病率为 1.98%,不同年龄段患病率有差异 (P <0 .0 0 1)。 【结论】 哮喘是危害儿童健康的重要问题之一 ,我市儿童哮喘防治水平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4.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的影响因素,为ADHD儿童的综合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ADHD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ADHD儿童就诊平均年龄为(8.23±2.15)岁,男女比例为3.36∶1;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提示儿童ADHD与性别、出生时窒息、饮食习惯、家庭关系、教育方法有关,单因素分析还显示6月内喂养方式与儿童ADHD的发生高度相关。【结论】出生窒息、6月内非母乳喂养及家庭关系融洽程度低、教育方式不当是ADHD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中西部46县6~35月龄儿童贫血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我国中西部46个县6~35月龄儿童贫血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儿童贫血状况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测量了我国中西部46个县3755例6~35月龄儿童的身高体重及血红蛋白含量,并对3698名儿童看护人进行了调查。【结果】6~35月龄儿童的贫血患病率为45.9%,以轻度贫血为主,贫血的高峰在6~17月龄,达50%以上。多因素分析显示,月龄越小、非最小子女、添加了固体或糊状食物、家里无电话、以及农村分类为社会经济落后地区是儿童贫血的危险因素。【结论】中西部儿童的贫血患病率依然较高,改善儿童贫血应以农村为重点,在辅食添加阶段提供充足的富铁食物是解决被调查地区儿童贫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泉州市6月~7岁儿童缺铁性贫血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泉州市 6月~ 7岁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容积 (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 (MCH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MCHC)、红细胞压积 (Hct)及血清铁的检测 ,并于试验性治疗后复查血红蛋白。 【结果】 泉州市 6月~ 7岁儿童总贫血、缺铁性贫血和铁缺乏症患病率分别为 17.5 6%、13 .94%和 3 2 .97%。农村患病率高于城区。各年龄组贫血患病率以 6月~ 1岁组最高 ,3~ 5岁组最低。低出生体重、辅食添加不合理、素食为主、反复呼吸道感染、反复消化道感染、厌食、营养不良和家庭年人均收入少于 10 0 0元、父母文化程度初中以下等因素是贫血患病的相关因素。 【结论】 泉州市 6月~ 7岁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率为 13 .94%,应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17.
南海市3~6岁儿童视力普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了解南海市3~6岁儿童的视力低常情况及病因,为儿童眼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全市各幼儿园3~6岁儿童进行视力普查,对视力低常儿童进一步行屈光度、视力、眼位及眼部其它常规检查,对视力异常原因作出诊断并提出治疗方案。【结果】普查3~6岁儿童56775人,视力异常者5579例。其中弱视4457例,发病率为7.85%;假性近视1046例,发病率为1.84%;单纯屈光不正53例,发病率为0.09%;其它眼病23例,发病率为0.04%。【结论】弱视是影响3~6岁儿童视功能的主要原因。近视及假性近视不容忽视。在幼儿园儿童中进行视力普查工作对早期发现儿童眼病、保护儿童视功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儿童牙龈炎与恒牙龋的相关关系,为儿童牙龈炎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共调查广州市12~13岁儿童1 115人。检查方法和标准参考1997年WHO推荐的《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牙龈炎检查六颗指数牙,龋病检查全口恒牙,分别采用牙龈指数(GI)和DMFT记录检查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牙龈炎与恒牙龋病的关系。 【结果】 广州市12~13岁儿童牙龈炎患病率72.65%,中、重度牙龈炎患病率分别为28.16%和5.83%。恒牙龋患病率为25.83%,其中未充填龋占龋齿的73.7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未充填龋是广州市12~13岁儿童牙龈炎患病的危险因素。 【结论】 广州市12~13岁儿童牙龈炎患病率较高,有未充填龋存在的儿童是广州市儿童牙龈炎重点防治人群。  相似文献   

19.
儿童弱视是一种儿童人群中多发的眼病,在我国其患病率约为3%。弱视是在视觉发育敏感期内,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视觉环境改变,视觉细胞不能接受有效的视觉刺激,从而导致单眼或双眼矫正视力低于同龄儿童的正常视力,并伴有双眼单视功能异常。弱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3~12岁儿童弱视屈光状态、视功能发育的特点、临床治疗情况等因素对弱视发病的影响,为临床防治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选择2007年12月—2009年4月间就诊的南京地区3~12岁弱视儿童285例全部进行远视力,常规眼前节及眼底检查,排除眼部器质性病变,角膜映光法检查眼位。用1%阿托品眼膏散瞳检影验光,进行屈光状态检查,并将所有患儿综合治疗后观察疗效并分析。【结果】285例弱视儿童483只视力低下眼中,远视性屈光不正439眼(90.89%);以双眼的复性远视顺规散光为主。3~7岁组患儿200例384眼,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占总眼数的63.98%,斜视性弱视占11.09%;8~12岁组患儿85例99眼,单眼弱视多见,原因依次为单眼的高度远视伴散光占总眼数的23.69%,单眼斜视占4.85%,眼部先天性疾病及外伤占3.96%。综合疗法治疗效果3~7岁组优于8~12岁组(P0.05)。【结论】3~7岁组学龄前儿童弱视主要是远视性屈光不正和斜视,8~12岁组以单眼弱视多见。弱视发现越早,程度越轻治疗效果越好。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是挽救视力、减少儿童和青少年弱视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