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局部阻滞和微波炎症治疗机照射治疗软组织损伤痛的效果。方法选择软组织损伤痛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分别接受局部阻滞(L组)、微波炎症治疗机照射(M组)和二者联合应用(L+M组)。疗效判定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方法(VAS)。分别记录每个患者治疗前后的最高VA值、治疗次数及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3~8个月,记录复发情况。结果3种治疗方法对慢性软组织损伤痛均有较好疗效,总有效率均在80%以上。但L+M组在治疗后VAS下降率及总有效率明显好于L组和M组;L+M组的局部阻滞次数明显少于L组的次数,复发率明显低于L组和M组;P<0.05。结论种治疗方法对该类疾病均有良好效果,但相比较而言,局部阻滞和微波照射联合应用优于单独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局部阻滞和直线偏光近红外线治疗仪照射单独或联合用于治疗几种常见软组织损伤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诊断明确的几种软组织损伤痛病人 90例 ,随机分为三组 ,每组 30例 ,分别接受局部阻滞 (L组 )、直线偏光近红外线治疗仪 (S L)照射 (S组 )或二者联合应用 (L S组 )。疗效判定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分别记录每个病人治疗前后的最高VAS值、治疗次数及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 3~ 8个月 ,记录复发情况。结果 :三组病人的年龄、性别及治疗前VAS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种治疗方法对慢性软组织损伤痛均有较好疗效 ,总有效率均在80 %以上。但L S组在治疗后VAS下降率及总有效率明显好于L组和S组 ;L S组的局部阻滞次数明显少于L组的次数 ,S L照射次数少于S组的次数 ,复发率明显低于L组和S组 ;P <0 .0 5。结论 :三种治疗方法对该类疾病均有良好效果 ,但相比较而言 ,局部阻滞和S L照射联合应用优于单独应用 ,是较为理想的一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超激光与神经阻滞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性疼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超激光疼痛治疗仪复合阻滞在慢性软组织损伤疼痛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疼痛门诊慢性软组织损伤性疼痛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单纯神经阻滞组为组Ⅰ30例,单纯超激光照射为组Ⅱ30例,神经阻滞后加超激光照射为组Ⅲ30例,3组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结果:3种治疗方法均有明显疗效,治疗后组Ⅰ与组Ⅱ的VAS值及下降率、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组Ⅲ与组Ⅰ、组Ⅱ相比VAS值及下降率、显效率、总有效率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组Ⅲ的神经阻滞治疗疗效少于组Ⅰ、组Ⅱ相比VAS值及下降率、显效率、总有效率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组Ⅲ的神经阻滞治疗次数少于组Ⅰ,组Ⅲ的超激光照射治疗次数少于组Ⅱ,而复发率明显低于组Ⅰ、组Ⅱ(P<0.05)。结论:超激光照射治疗慢性软组织损性疼痛是有效的,但如与神经阻滞复合应用效果更好,且不易复发,是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性疼痛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微波照射与抗生索联合治疗颌面部炎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颌面部炎症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使用微波照射与抗生素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纯抗生索治疗,观察每组患者疼痛减轻与肿块缩小情况。结果:两种治疗方法对颌面部炎症均有较好疗效,但微波照射与抗生素联合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使用抗生素治疗。疼痛观察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方法(VAS),观察组的VAS值下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肿块观察直径缩小率,观察组的肿块直径缩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平均住院天数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微波照射与抗生素联合运用治疗颌面部炎症,临床疗效优于单纯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超激光疼痛治疗仪复合神经阻滞在慢性软组织损伤疼痛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疼痛门诊慢性软组织损伤性疼痛患者90例,随机分为单纯神经阻滞(Ⅰ组),单纯超激光照射组(Ⅱ组)和神经阻滞后加超激光照射组Ⅲ组。结果3种治疗方法均有明显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Ⅲ组神经阻滞治疗次数少于Ⅰ组,超激光射治疗次数少于Ⅱ组,复发率明显低于Ⅰ、Ⅱ组(P>0.05)。结论超激光照射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性疼痛是有效的,但如与神经阻滞合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提高治痛优秀率,对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照射合用神经阻滞方法治疗疼痛性疾病,与单一神经阻滞进行比较。方法:选择2003—06/2004-11延边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麻醉疼痛科就诊的慢性疼痛患者130例。其中面肌痉挛21例、下肢感觉异常1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8例、膝痛18例、肩手综合征3例、椎间盘突出13例、颈椎病6例、网球肘10例、耳鸣1例、肩关节周围炎19例、腰痛症10例、腕、距小腿(踝)关节痛2例、肋间神经痛9例。随机分为2组,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照射合用神经阻滞组和神经阻滞组,每组65例。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照射合用神经阻滞组采用隔天1次作神经阻滞,并在不实施神经阻滞的时间隔天1次照射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根据不同的疾病选择相应的部位进行照射,其参数为输出80%-100%,照射周期2s/开、4s/关,照射时间为10~30min,次数介于3~12次。神经阻滞组采用单一神经阻滞疗法。全部病例用统一表格记录观察项目并以目测类比评分法测痛记分(优为0-2分,良为3~8分,差为9~10分)。主要比较两组的优、良及无效情况、优良率为优+良,采用t检验进行显著性分析。结果:130例患者全部完成治疗无退出,均进人结果分析。①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合用神经阻滞组优占88%(57/65),良占11%(7/65),无效占1.5%(1/65),优良率99%。神经阻滞组优占72%(47/65),良占23%(16/65),无效占4.6%(3/65)。优良率97%。②两组的优秀率进行比较差异显著(88%,72%,P〈0.05)。但对有效率(良)、优良率、无效率进行比较的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合用神经阻滞方法使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作用更加强化,更好的发挥赋活机体刺激作用。疼痛病治疗采用神经阻滞并用超激光疼痛治疗仪照射疗法,可明显提高优秀率,能获得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硬膜外阻滞和局部麻醉+静脉全麻用于微波凝固治疗肝癌的效果。方法:将患者随机分:A组硬膜外阻滞115例。B组局部麻醉+静脉全麻115例,持续观察并记录两组麻醉前、术中1 h、术毕时和术后40 min的血压、心率和脉搏氧饱和度,肝区疼痛行VA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血压、心率和脉搏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术毕时及术后40 min肝区疼痛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癌微波凝固治疗,二种麻醉方法均适合,但硬膜外阻滞更有优势性。  相似文献   

8.
在腰痛症患者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软组织损伤引起的疼痛。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口服止痛药物、局部阻滞、理疗等。随着红外偏振光治疗仪的应用,为这一类患者提供了新的疗法。我们自2000年以来,应用局部阻滞与红外偏振光照射综合治疗腰部软组织损伤疼痛取得较好的效果,与单纯应用局部阻滞治疗相比较,在疼痛评分下降率、有效率和治疗次数上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工作选择疼痛六诊慢性软组织损伤性疼痛患者,观察组使用点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疼痛治疗仪Super-Lizer HA-500(商品名“超激光疼痛治疗仪”,S-L)照射治疗;对照组使用传统的神经阻滞疗法,两组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结果表明,两种治疗方法均有明显疗效,治疗后两组的VAS值及其下降率、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治疗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而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与局部神经阻滞疗效的对比,明确超激光疼痛治疗仪对肩周炎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肩周炎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使用超激光治疗仪(SL)照射治疗组(A组),传统神经阻滞加手法治疗组(B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记录疼痛评分及副作用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病人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均有明显疗效,VAS显著降低。结论SL用于肩周炎比传统的神经阻滞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微波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微波照射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93例患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5例,除口服药物治疗外,给予局部微波照射,共4周,对照组38例口服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1.8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波照射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不同程序方法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效能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程序方法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效能。方法:将6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分为两组,A组30例,为药物治疗+局部浸润阻滞:B组30例,为药物治疗+局部浸润阻滞+区域神经干阻滞。口服药物为可塞风8mg,每日1次,曲马多100mg,每日2次,加巴喷定200mg,每日3次。局部浸润阻滞为局部浸润应用0.25%左旋布比卡因2mL/点。每周2次,2周内局麻药加复方倍他米松5mg注射1次。区域神经干阻滞为相应的疼痛区域神经干阻滞,如硬膜外腔阻滞,颈丛神经、肋间神经、椎旁神经阻滞,脊神经后内支、三叉神经分支、枕大及枕小神经等。神经干阻滞2次为1个疗程,相隔3d。治疗期间,对身体虚弱者可留院静脉营养支持治疗,如输入丙种球蛋白、白蛋白及多种氨基酸类等。结果:1个月后全部患者精神状态明显好转,A和B组疼痛VAS评分分别为3.11±1.47和2.23±1.53,与治疗前比较疼痛明显减轻,(P〈0.01),且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各组睡眠评分明显提高(P〈0.01),饮食评分也明显升高(P〈0.01),患者满意度80%。结论:两种程序方法均可有效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药物治疗+局部浸润阻滞+区域神经干阻滞组止痛效能更佳  相似文献   

13.
神经阻滞和偏振红外光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近期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通过对比观察单纯外周神经阻滞加偏振红外光照射患侧颈胸神经节治疗三叉神经痛近期效果,探讨不同方法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特征。方法 38例三叉神经痛的患者,分为两组。A组(n=20)用20g/L利多卡因注射液5ml+维生素B120.5mg+生理盐水至10ml单纯外周神经阻滞治疗,间隔一两天重复1次,5次为1个疗程。B组(n=18)在上述阻滞后加偏振红外光照射患侧颈胸神经节,偏振红外光治疗功率60%~80%设置模式2:3,治疗时间10min。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于每次治疗前及治疗后10~15min对疼痛的程度进行评估。结果 A组患者治疗前VAS为7.6&;#177;2.2,B组患者治疗前VAS为7.6&;#177;1.1。组间无明显差别(t=0.01,P&;gt;0.05)。每次阻滞前后疼痛明显减轻(t=15.48~43.71,P&;lt;0.001)。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疼痛逐渐减轻或消失。经过5次治疗后,A组VAS评分降为2.6&;#177;2.4,疼痛缓解率平均达到64%。B组VAS评分降为3.5&;#177;1.8,疼痛缓解率平均达到51%。每次治疗前后VAS的变化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外周神经阻滞治疗三叉神经痛有效。三叉神经阻滞配伍同侧颈胸神经节偏振红外光照射没有显示出优越的近期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比观察单纯外周神经阻滞加偏振红外光照射患侧颈胸神经节治疗三叉神经痛近期效果,探讨不同方法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特征。方法38例三叉神经痛的患者,分为两组。A组(n=20)用20g/L利多卡因注射液5ml+维生素B120.5mg+生理盐水至10ml单纯外周神经阻滞治疗,间隔一两天重复1次,5次为1个疗程。B组(n=18)在上述阻滞后加偏振红外光照射患侧颈胸神经节,偏振红外光治疗功率60%~80%设置模式23,治疗时间10min。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于每次治疗前及治疗后10~15min对疼痛的程度进行评估。结果A组患者治疗前VAS为7.6±2.2,B组患者治疗前VAS为7.6±1.1,组间无明显差别(t=0.01,P>0.05)。每次阻滞前后疼痛明显减轻(t=15.48~43.71,P<0.001)。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疼痛逐渐减轻或消失。经过5次治疗后,A组VAS评分降为2.6±2.4,疼痛缓解率平均达到64%。B组VAS评分降为3.5±1.8,疼痛缓解率平均达到51%。每次治疗前后VAS的变化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外周神经阻滞治疗三叉神经痛有效。三叉神经阻滞配伍同侧颈胸神经节偏振红外光照射没有显示出优越的近期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枕神经阻滞在颈源性头痛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超声组,每组2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盲探操作行患侧枕神经阻滞,超声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行患侧枕神经阻滞:两组均每周治疗1次,持续2周。比较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穿刺次数、穿刺时间、治疗1周和1个月后的视觉模拟(VAS)评分及总有效率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超声组入路的实际穿刺深度和穿刺时间缩短,感觉阻滞增高,穿刺成功率增高,患者满意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1周和1个月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后1个月VAS评分较治疗后1周亦下降,但超声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枕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的方法明显优于传统盲探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低能体外冲击波治疗肢体软组织损伤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低能体外冲击波(ESWT)治疗肢体软组织损伤的疗效.方法:肢体软组织损伤患者495例,其中网球肘171例,跟疼综合征129例,肩周炎195例,分为观察组249例和对照组246例,观察组患者以局部疼痛点为中心,利用ESWT治疗机治疗,对照组采用局部封闭、按摩及药物等治疗.结果:治疗4周后,疼痛程度分级法(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2组均明显下降,2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随访8~12周,再次VAS评分,观察组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ESWT是一种物理疗法,对软组织损伤所致的疼痛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氟哌噻吨+美利曲4-(黛力新)+阿普唑仑+星状神经阻滞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FS)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黛力新+阿普唑仑),B组(黛力新+阿普唑仑+星状神经阻滞组),观察疗效。果A组优良率76.9%,B组优良率达86.7%,B组疗效明显优于A组。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结合药物治疗优=纯药物治疗,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低强度聚焦超声(LIFU)对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疗效。方法将95例慢性软组织损伤患者分为治疗组66例,行LIFU治疗并随访3周;对照组29例,采用相同仪器,不接电源治疗。记录两组治疗前、疗程结束后、随访3周时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2例退出,余64例,治疗后及3周随访时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对照组退出4例,余25例,治疗前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变化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同类型之间VAS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LIFU对不同类型慢性软组织损伤治疗均有效,且安全无创。  相似文献   

19.
何青峰 《中国康复》2006,21(1):26-27
目的:观察微波治疗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CPPS)患者前列腺液(EPS)中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CPPS患者40例,将EPS中白细胞计数(WBC)≥10/HP、卵磷脂小体≤++的患者作为A组(炎症型)22例,WBC〈10/HP、卵磷脂小体++-+++的患者为B组(非炎症型)18例,均接受微波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检测EPS中IL-8和TNF-α水平变化,并进行WBC及前列腺症状指数(NIH-CPSI)评分。结果:IL-8和TNF-α水平治疗前A组明显高于B组(P〈0.01);治疗后A组均明显降低(P〈0.01),B组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微波治疗对不同亚型的CPPS患者前列腺液中IL-8和TNF-α水平有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治疗面神经炎3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治疗仪照射治疗面神经炎的疗效。方法 31例患均接受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治疗仪照射患侧茎乳孔和星状神经节,根据治疗次数分为A组(≤10次)和B组(11-32次),比较两组的治愈率。结果 坚持治疗的28例患均取得显效或治愈,B组治愈率(70.5%)明显高于A组(28.57%),P<0.05。所有患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直线偏振光近红外线治疗仪治疗面神经炎效果确切,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