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心脏房室连接区的动脉吻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冠状动脉造影法、显微解剖法和腐蚀法研究了14例成年国人心脏房室连接区的动脉吻合。参与该区吻合的动脉有:房室结动脉、Kugel 动脉、冠状窦口支、第一支和第二支前中隔动脉、后上中隔动脉、第一支后中隔动脉及降隔动脉等。这些动脉在房中隔下部和室中隔上部形成丰富的冠状动脉间吻合和冠状动脉内吻合。在冠状动脉软 X 线造影的心脏标本中,每例都见有吻合,最多一例达9处。就正常人心脏而言,连接区动脉吻合支的内径多在101~200μm 之间。在冠心病和心脏肥大的例子中,吻合支有增粗的趋势,最粗一例其内径达320μm。文中对房室结动脉终末分支的特点作了描述。观察到它与其它七支动脉均可形成吻合,连接区可经这些吻合支接受其它动脉的供应。同时房室结动脉又是联系左、右冠状动脉的重要侧支循环途径。鉴于房室连接区动脉吻合的特点,本文认为一旦出现冠状动脉闭塞并波及房室结动脉时,有可能建立有效的侧支循环以代偿连接区的缺血。  相似文献   

2.
引言冠状动脉在室中隔的血液供应,在一般教科书中均未加叙述。最近James与Rodriguez及其同事指出室中隔除由前、后中隔动脉分布外,尚有降中隔动脉参加。Blu-mgart对冠状动脉的吻合曾进行探讨,Bellman及其同事借助显微摄影,对正常人冠状动脉的侧支循环从事研究。此区血液供应的形态学研究,特别有关心传导系的血液供应,随着心脏外科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本文对冠状动脉在室中隔的分支、分布与吻合等从事观察,为形态学与临床医学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3.
动脉圆锥的动脉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动脉圆锥的动脉解剖学观察。方法 在50例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年国人尸体上及在5例冠状动脉塑型标本上解剖观察心脏动脉圆锥的动脉供应。结果 动脉圆锥的动脉大都来源于右冠状动脉的圆锥支和左冠状动脉前室间支的动脉圆锥支,它们大都在动脉圆锥部吻合。结论 本文研究了动脉圆锥部的动脉供应及其吻合,为临床应用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大鼠冠状动脉的解剖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用透明和解剖剥离等方法观察了207例大鼠的冠状动脉。大鼠左冠状动脉主干和前降支始段与伴行静脉的关系极为密切。复制心肌梗塞模型时,结扎左冠状动脉可在动脉圆锥与左心耳之间进行。左室支粗大,是前降支(或旋支)的主要分支,分布到左室前、后壁的大部分。大鼠有独立的室间隔动脉(53.6%起于右冠状动脉,46.4%起于左冠状动脉)供应室间隔的大部分。25.1%的大鼠有上间隔动脉(起于右冠状动脉)供应室间隔的上部。后降支的出现率为13.5%。冠状动脉的分布类型以均衡型居多(72.0%),右优势型次之(25.1%),左优势型最少(2.9%)。以上结果与兔、狗、猴等动物及人的资料作了比较讨论。  相似文献   

5.
心房动脉有分支供应窦房结和参与供应房室结(房室结动脉即中隔纤维支,本文不把它列入心房支),心房动脉的吻合是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重要途径;在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时可见心房动脉的优势支。故国内、外文献中关于心房动脉的描述均有详细报导。为充实国人解剖资料,本文对儿童心脏100例和成人心脏10例进行了较详细的观察。  相似文献   

6.
枢椎齿状突的动脉供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用解剖、透明和X线动脉造影等方法,研究了48具尸体中不同年龄枢椎齿状突的动脉供应,其结果如下: 一、齿状突除直接接受椎动脉的上行分支——前升动脉和后升动脉外,还间接接受咽升动脉水平分支的供应。这些动脉在齿状突周围构成独特的吻合形式,其上方呈弓状(即为顶弓)。二、齿状突的营养动脉分二组:基底部营养动脉和尖部营养动脉。前者从基底部前外侧面和背侧面的中央区进入,每侧多为1支(81.94 3.21%);后者从尖部上方进入,多见2支(69.44±7.68%)。在新生儿、儿童和成人,基底部营养动脉的外径(mm)分别为0.09~0.15、0.16~0.19、0.24~0.29,尖部营养动脉的外径(mm)则各为0.03~0.06、0.06~0.10,0.10~0.14。三、齿状突骨内动脉的配布,因年龄而不同。小于12岁的标本中,齿状突尖部骨化尚未完成,基底部和尖部的营养动脉不存在吻合。成人的齿状突已全部骨化,突内各动脉之间吻合成网状,其中以基底部处最为致密。  相似文献   

7.
国人的心房动脉(一)心房动脉的分支、口径和行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本文对国人新鲜离体心脏50例(30例铸型标本,20例解剖标本)的心房动脉的分支起点、口径和行径分布进行了观察和测量。 2.窦房结动脉多数为第一或第二房前支。起于右冠状动脉者26例(52%),口径1.2~2.2mm。起于左冠状动脉24例(48%),口径1.1~2.0mm。行径均和房间前沟及房间肌束有关。左、右窦房结动脉以“逆时针”型终止于上腔静脉口的多见。以“逆时针”型绕上腔静脉口时多数在界沟附近有一下行袢,此袢在房间后沟内仅见2例,与McAlpine的观察结果不同。本文有6例为其它起点的窦房结动脉,其中4例起于左房旋支,2例为右冠状动脉末端终支的延伸。 3.Kugel动脉为左、右冠状动脉的近端分支,可来自左或右窦房结动脉或左、右房前支。从房间前沟下部入隔(入隔时口径为0.1~1.2mm)。在隔内的行径,分布较恒定,沿卵圆窝下缘后行,并可与心房后壁的左、右冠状动脉的分支吻合,为冠状动脉重要的侧副循环途径。 4.房室结动脉起于右冠状动脉占94%,起于左冠状动脉占6%。口径为0.4~1.9mm,多为1支。2例为双房室结动脉,均起自右冠状动脉。有2例房室结动脉起于左室后支,穿行左室后壁的心肌,经左、右房室口之间到达房室结。房室结动脉在房室交叉点处起于冠状动脉“U”形弯曲顶端的占44.23%,起于平直型冠状动脉的占36.5%,有“U”形弯曲但不起于“U”形顶端的占19.24%。此动脉行在左、右房室口之间的行径以中间型居多,左偏型及右偏型少见。 5.本文对心房动脉的某些形态特点及其与临床应用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阴囊隔血管蒂皮瓣的应用解剖学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阴囊隔血管蒂皮瓣修复尿道下裂30例,获得满意效果。该皮瓣的动脉来源,前1/5—2/5由阴部外动脉的阴囊前动脉分布;后3/5~4/5为阴部内动脉的阴囊后动脉分布。阴囊前动脉在阴囊隔中的行程与分支分布较恒定;阴囊后动脉在阴囊隔中的分支分布有三种类型:Ⅰ型占74%;Ⅱ型占16%;Ⅲ型占10%。阴囊皮肤的血供,中缝区前1/5~2/5及两侧部的前2/3由阴囊前动脉供,中缝区的后4/5~3/5,两侧面的后1/3由阴囊后动脉供应。  相似文献   

9.
兔心冠状动脉的解剖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透明和软X线造影等技术对100例兔心的冠状动脉及其分支分布进行了解剖观察。兔心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与旋支的夹角多为35°-65°(67.8%)。前降支短小,与心大静脉伴行。动物实验结扎前降支,以静脉为标志,在左心耳和动脉园锥之间进行较合适。左室支粗大,是旋支的直接延续,分支到左室前、后壁。左室支与心左缘静脉的关系以在左室支下1/3处交叉者多见。动物实验,单独结扎左室支,在其中1/3处进行为宜。兔心有独立的室间隔动脉供应室间隔的大部分。兔心冠状动脉仅4%形成后降支。窦房结动脉起于左冠状动脉者较多(48.3%);房室结动脉大多起于左冠状动脉(73.4%)。兔心冠状动脉分布类型以均衡型居多(77%),右优势型次之(17%),左优势型最少(6%)。  相似文献   

10.
颅顶部皮瓣的血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解剖方法及x线造影法研究15具(30侧)成人颅顶部皮瓣的血管及其吻合。供应颅顶部的动脉有滑车上动脉、眶上动脉、颞浅动脉、耳后动脉及枕动脉,这些动脉都发出许多分支相互吻合,且越过中线与对侧的动脉相互吻合。静脉均与同名动脉伴行。颅顶部血管的外径都超过1.0毫米,适用于血管吻合。  相似文献   

11.
鼻中隔严重鼻衄选择性动脉结扎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在解剖镜(16×~60×)下解剖观察了50侧成人鼻中隔的动脉,其血供属多源性,主要来自鼻后中隔动脉、筛前、后动脉,各动脉间有丰富的吻合支。无论是鼻中隔的血供或黎氏区动脉丛的组成,都以鼻后中隔动脉为主要来源,筛动脉次之。根据解剖所见,在处理鼻中隔严重鼻(血刃)需作动脉结扎时,建议首选位于蝶窦口前下部粘膜下的鼻后中隔动脉主干进行结扎,具有创伤小、止血快、涉及范围小、术后无并发症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枕区皮瓣动脉的巨微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手术显微镜,对50侧枕动脉在头皮的分布进行了观测。枕动脉穿头皮深筋膜浅出,有相对恒定的部位,82%的浅出点可包括在半径为15mm的圆内。动脉可分为主干型和两分支型,行程纡曲,纡曲指数多集中在100~150之间。枕动脉分布面积平均为89cm~2,多呈左右均衡分布(78%)。动脉与相邻头皮动脉呈L型、Y型或X型吻合。两侧枕动脉之间、枕动脉与颢浅动脉、耳后动脉之间的吻合点,分别为7.3、8.1和2.3个。吻合点外径在0.3~0.5 mm之间的占60%以上。相邻吻合点间的距离有85%在20mm以内。本文还测定了吻合点的分布位置和频数;讨论了枕动脉在游离头皮瓣和治疗全头皮撕脱伤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手掌部动脉的构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和测量了50侧成人手掌部的动脉。手掌部的动脉,以掌浅层动脉、掌深层动脉和手背动脉形成3个主要血管层次。各层次间的吻合有:1.边缘吻合:位于手掌桡侧和尺侧缘,有浅,深2组。2.中央吻合,包括掌侧浅、深层间的直接交通支和间接交通支;掌侧和背侧间的近侧穿支、掌骨间隙穿支和远侧穿支。掌深弓及分支住手掌动脉构筑中居中间联系位置,对手掌部侧副循环的调节有重要作用。根据Poiscuille定律的流量公式,结合手掌动脉的形态特点推论,手掌部动脉的血液灌流,浅层以尺动脉为主,深层以桡动脉为主;边缘吻合的血液是从掌侧流向背侧;中央吻合的血流主要来自掌深弓及其分支。手掌部动咏的配布存在优势区域。深弓区优于浅弓区和手背动脉网区;中央吻合优于边缘吻合;边缘深层吻合优于浅层吻合。本文还讨论了指动脉的配布。  相似文献   

14.
作者在放大4~9倍的手术显微镜下对国人50例脑干各部动脉的起源、分布、支数及吻合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并对各组动脉闭塞所产生的脑干梗塞综合征作了联系与探讨。延髓腹侧主要由脊髓前动脉的分支供应,椎动脉的分支及盲孔支可作补充。椎动脉、小脑下后动脉的延髓外侧支在延髓外侧的血供中占主要地位,血管的阻塞可引起延髓外侧综合征。小脑下后和脊髓后动脉的分支组成后组供应延髓背侧。脑桥腹侧主要由基底动脉的旁正中动脉(4支)供应。脑桥外侧由基底动脉的短旋动脉(5支)、小脑下前及小脑上动脉的脑桥支组成的外侧组供应的,互相在三叉神经根周围吻合。脑桥背侧由基底动脉的长旋动脉(1~3支)和小脑上动脉的分支供应。小脑下前和小脑上动脉不仅供应小脑,它们在脑桥的血供中也很重要,血管的阻塞或结扎可导致脑干局部梗塞。中脑腹侧由脚间窝支、小脑上和大脑后动脉的中脑前支组成的前组动脉供应。中脑外侧由小脑上和大脑后动脉的中脑外侧支供应。中脑背侧(顶盖)由小脑上和大脑后动脉的中脑后支供应,血管在四叠体表面吻合成网。中脑血管的病变也可引起中脑不同区域的综合征。  相似文献   

15.
作者对正常人心脏铸型标本50例作冠状动脉后降支变异和室间隔后份血供的研究。50例中正常单干型者占26例(52%),变异型者占24例(48%)。变异型分为三种类型。双后降支型占12例(24%),单干后降支分为左右二支型者占10例(20%),单干后降支短而细,由粗大的右缘支进入后纵沟供应室间隔下2/3部分型者占2例(4%)。后降支发自右冠状动脉其起点远离房室交点区右界(1.5~13.4mm)者占37例(74%)。此时房室交点区附近的室间隔部分血供来源为多源性。50例标本中可见室间隔后份由右室后支(42%)和左室后支(48%)补充供应。了解后降支的变异和室间隔后份的血供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肺内支气管动脉及其与肺血管的吻合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解剖显微镜下放大3~40倍,观察了30例(成人与儿童)正常和病变肺的肺内支气管动脉及其与肺血管的吻合。支气管动脉伴随支气管呈弯曲、蛇行经过,于支气管分叉的前方或后方分支,常以2支沿支气管支分布,呈对向排列,在支气管外膜中形成动脉网。小支穿支气管壁,在粘膜下层亦形成动脉网。支气管动脉的纵隔面胸膜支与叶间胸膜支位于肺胸膜下,与支气管树分离,在肺外周部管径较粗。在支气管壁与肺胸膜中,支气管动脉与肺动、静脉间存在毛细管前的端一端吻合或端一侧吻合。9例胸膜粘连处的新生胸膜支(发自肋间动脉、最上肋间动脉、心包膈动脉或胸廓内动脉)通过肺胸膜动脉网与支气管动脉吻合,以加强肺病变区的血液供应。此外,对支气管动脉在肺内的经过、分布及其与肺血管吻合的生理功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用解剖、透明、X线摄片和腐蚀铸型等方法研究了56例不同年龄新鲜尸体的骶尾骨骨外动脉的配布。骶骨的动脉供应主要来自骶外侧动脉、骶中动脉、髂腰动脉和腰最下动脉。骶中动脉、骶外侧动脉及其分支在骶骨腹侧面相互吻合形成骶前格子状动脉吻合网。椎管前支在椎间孔内侧分为升降二支,相邻升降支间在椎体背面相互吻合,两侧升降支间呈横形吻合。在骶椎椎体背侧形成菱形的骶管腹侧动脉网。椎管后支在椎板腹侧面亦分为升降二支,同侧及两侧升降支间在椎板腹侧形成梯状的骶管背侧吻合网。骶外侧动脉的背侧支出骶后孔即分为内侧支、肌支和外侧支。内侧支在骶中嵴两侧分为上下二支,相邻上下支之间形成骶中嵴动脉网。外侧支在骶骨外侧部分为升降二支,亦形成吻合。尾骨腹侧面的动脉来自骶中动脉和骶外侧动脉,背侧面主要由骶外侧动脉的终支供应。尾骨表面的动脉吻合稀少。  相似文献   

18.
一、本文在80例(17~95岁)心脏上观察了心房动脉的吻合支的起源、走行及吻合的位置,并测量了吻合的直径。二、在80例心脏中出现心房壁吻合的有34例,其中1例属心外冠状动脉与心房动脉的吻合,同一心脏上二个局部出现吻合的有19例。三、吻合多见的部位是左心房后壁,23例次(43.40%);房间隔13例次(24.53%);心房前壁13例次(24.53%);右房外侧壁及上腔静脉口附近出现较少,各见到2例次(3.77%)。四、吻合的直径:在铸型标本,100~200微米占52.6%,200~300微米占23.7%,100微米以下15.8%,300~500微米7.9%。剥制标本,100微米以下占42.1%,100~200微米占26.3%,200~300微米15.8%,300~530微米15.8%。成年人心房动脉分支间吻合的出现以及口径的大小不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五、房室结动脉的吻合支起自该动脉靠近房室结的部位。当冠状动脉疾病时,这种吻合支的起点对房室结的供血可能是有利的。六、由于正常吻合口径的差异及参与形成吻合的吻合支的多样性,如二吻合支形成的吻合,三吻合支形成的吻合,四吻合支形成的吻合,这些吻合的形态学特征,可能对冠状动脉疾病的预后有密切的联系。七、本文发现3例冠状动脉的心室支分支参加心房壁的动脉吻合。  相似文献   

19.
本文观察了成人、儿童、婴儿共100例气管的动脉。恒定者发自甲状腺下动脉、支气管动脉、甲状腺上动脉与食管动脉;不恒定者发自锁骨下动脉(14.5%±3.52)、甲状腺最下动脉(12%±3.25)、肋颈干或最上肋间动脉(8.5%±2.79)、胸廓内动脉(6.5%±2.47)与椎动脉(2.5%±1.56);个别发自甲状颈干(1%±0.99)、无名动脉(100/±0.99)与主动脉弓、右甲状腺下浅动脉或右肩胛上动脉(各0.5%±0.71)。成人管径为0.2~2.1毫米,0.6毫米以上的占半数以上。节段性气管支在气管外侧蒂经过中,大多分成气管动脉与食管动管。对气管动脉的行程及其与喉返神经和右迷走神经的位置关系进行了观察。气管周围动脉吻合丰富,节段性气管动脉沿气管外侧壁上、下连成气管外侧纵链,管径为0.1~0.5毫米,出现率为63.3%±8.80,借前软骨间横动脉以调节左、右侧血液循环。气管支在气管外侧蒂中,上下连成气管旁纵形吻合,以加强气管外侧纵链的侧支循环。在气管膜壁,后软骨间横动脉与气管动脉、食管动脉的膜壁支上下连成网状吻合。在甲状腺与气管上端周围的动脉互相形成丰富吻合,补充气管颈段的血液循环。气管胸段,支气管及气管支气管淋巴结周围的动脉形成广泛的吻合,以补充气管胸上段动脉与支气管动脉间的侧支循环。本文对气管动脉的形态特点、经过、分布及其与临床应用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股骨近侧端动脉的分布与吻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动脉灌注,对100侧不同年龄(新生儿~67岁)尸体的股骨近侧端的血液供应进行了研究。囊外动脉环围绕股骨颈基部,由旋股内、外侧动脉组成,完整者占71%;囊内动脉环位于关节软骨缘滑膜下,由内侧、后、外侧和前颈升动脉组成,多见此环前部、后部和前、后部合并缺损,占74%。外骺动脉向关节软骨发出多级动脉弓,分布于股骨头的上、内、中央和外侧区。内侧颈升动脉分布于股骨头下后区。内骺动脉分布于有限的股骨头凹下区。关节软骨游离面由接近关节软骨缘和股骨头凹周缘的滑膜血管网及滑液营养,它的深部近骨—软骨接合处,由骺毛细管襻供给营养。上干骺部动脉分布于股骨颈外2/3,内侧颈升动脉和前、后颈升动脉短支分布于股骨颈相应区。在骺软骨骨化过程中,骺动脉与内侧颈升动脉在骨骺中建立一定的吻合弓。骺软骨板在成年骨化后消失,干骺部动脉穿入骨骺,与骺动脉建立广泛吻合。本文对股骨近侧端动脉的形态、行经、分布及其与临床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