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药物相关性急性间质性肾炎(DAIN)患者的实验室指标和病理检查特点。方法:选择2008年10月-2011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按照肌酐恢复情况分为两组:急性组(3个月内即恢复正常)48例和慢性化组(3个月肌酐未恢复正常)3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实验室指标(血液检查、尿液检查、尿生物学标志物)及病理特点。结果:血液检查:慢性化组血红蛋白低于急性组,而IgE升高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高CRP比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液检查:慢性化组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明显高于急性组。尿生物学标志物:急性组的尿NAG和α1-MG水平均明显高于慢性化组(P0.05);而尿IL-6水平低于慢性化组。病理:慢性化组肾小管间质细胞浸润、水肿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急性组(P0.01)。结论:尿α1-MG和NAG增高提示间质性肾炎的急性损伤;浸润细胞多,肾小管间质病变重者易进展为慢性,应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间质性肾炎(AIN)的病因、临床表现、肾脏病理及治疗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资料完整的急性间质性肾炎临床资料。结果:61例患者发病原因药物相关性55例,发病机理主要为药物作为半抗原与机体蛋白结合诱发细胞免疫反应。以肾间质的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管呈不同程度变性为基本理特征。46例临床表现为急性肾功能衰竭,以发热(35例)、少尿或无尿(31例)、皮疹(10例)为主。实验室检查血清肌酐140~1232/μmol/L,尿素氮(24.6±14.5)mmol/L;尿常规:蛋白尿35例,白细胞尿30例,镜下血尿31例。超声检查:双肾体积增大9例,皮质回声增强11例。采用停用致敏药物,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对症支持、应用免疫抑制剂强的松、血液透析,以及针对病原菌进行抗感染方案进行治疗。47例治疗1~3月完全恢复正常。结论:早期明确诊断、停用可疑致敏药物、早期治疗是改善该疾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27例药物性急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分析,提高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收集1995.1-2001.12月我院临床诊断明确的27例药物性急性间质性肾炎,对其用药情况及表现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药物性急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表现多样,易被误诊,漏诊,结论:早期诊断治疗,及时停用肾损害药物,是治疗药物急性间质性肾炎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表现,病理,诊断,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小儿急性间质性肾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症状较重的患者采用甲基泼尼松冲击后用泼尼松口服的方法进行治疗,症状较轻的仅需进行对症治疗,病情介于二者之间的可以口服泼尼松,如果有病情需要可以进行血透治疗。结果:治愈5例,45.45%,好转6例(54.55%),11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结论:小儿急性间质性肾炎临床表现不典型,早期诊断,早期综合治疗,可有效提高小儿急性间质性肾炎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6.
刘高伦  张正秀  何渡 《四川医学》2003,24(5):471-472
急性小管间质性肾炎 (ATIN)是以肾小管及肾间质损害为主的肾脏疾病。近年来由于抗生素、非甾体类药物、抗肿瘤药物等药物的使用普遍 ,ATIN发病较高[1] 。本文对我院 1996年 6月至 2 0 0 2年 8月收治的6 8例ATIN进行了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全组全部病例均符合ATIN诊断标准[1] 。男 4 8例 ,女 2 0例 ,年龄 18~ 78(30 8± 16 7)岁。潜伏期 1h~ 2d ,平均 5± 6d。1 2 病因组成 :见表 1。表 1  68例ATIN病因组成病  因n %病  因n %青霉素 81 1 .8鱼胆中毒 6 8.8氨苄青霉素 71 0 .3流行性出血热 4 5 .9庆…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进行分析,提高对该病的临床诊断、治疗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至2011年10月19例确诊为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的病因、临床特点、肾脏病理检查结果、治疗措施及转归。结果:19例患者经治疗后肾功能均好转。结论:急性间质性肾炎的常见致病因素为药物毒性、感染,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临床及病理改变决定治疗措施,激素及血液透析是治疗急性间质性肾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急性间质性肾炎(AIN)的病因、临床特点、肾脏病理改变、治疗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肾活检确诊为AIN患者的病因、临床特点、肾脏病理结果、治疗措施及转归。结果①确诊为AIN患者共34例,其中药物相关性急性间质性肾炎(DAIN)27例,占79.4%,抗生素导致的AIN占DAIN的70.4%,最常见的抗生素依次为β-内酰胺类、氨基糖甙类、喹诺酮类、磺胺类。②临床表现有急性肾功能衰竭(ARF)(100%)、发热(64.7%)、蛋白尿(55.9%)、少尿或无尿(52.9%)、镜下血尿(41.2%)、白细胞尿(38.2%)、皮疹(32.4%)、尿糖(26.5%)及关节痛(14.7%)。⑧病理显示肾小管损伤轻重不等,肾小球及肾血管无明显病变。④18例(52.9%)口服强的松治疗,7例(20.6%)应用甲强龙冲击,7例(20.6%)行血液透析治疗,2例仅给予对症支持治疗;6周后,除2例患者未脱离透析,其他患者均明显好转.入院时患者平均血清尿素氮(BUN)为(19.9±7.3)mmol/L,肌酐(Ser)为(532±237)μmogL,尿酸(UA)为(415±141)μmol/L;治疗6周后,肾功能的各项指标均有明显降低,平均BUN为(7.4±2.7)mol/L,Scr为(133±85)μmol/L,UA为f309±94)μmol/L,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疗效显著。结论AIN的常见致病因素为药物。临床表现呈多样性,无特异性,发热为其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临床及病理改变决定治疗措施,激素及血液透析是治疗AIN的有效方法,及时把握时机,并选取恰当的治疗方法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李少鹏  朱春艳   《中国医学工程》2013,(12):137-137
目的观察肾康注射液治疗肾小球肾炎合并急性间质性肾炎的疗效,以供参考。方法以2010年6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肾小球肾炎合并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均接受饮食控制、血液透析,并口服泼尼松治疗,B组在此基础上静脉滴注肾康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B组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肾康注射液治疗肾小球肾炎合并急性间质性肾炎,对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药物致急性间质性肾炎(AIN)的临床表现、治疗措施及预后。方法对12例住院并确诊药物致AIN患者完善检查、干预治疗,并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2例患者均为药物引起,均有尿检异常及不同程度的肾功能不全,激素冲击及对症处理后10例痊愈。结论药物为引起AIN的主要原因,合理用药、积极治疗是减少和改善AIN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李友仓 《河北医学》1996,2(6):623-624
药物性急性间质性肾炎临床诊断探讨(074000)河北高碑店水电五局二分局医院内科李友仓自从1943年unger首次报告了磺胺药物引起的急性间质性肾炎以来,随着大量新药用于临床,其发病率在逐年增加。在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中,药物所致的急性间质性肾炎约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间质性肾炎(AIN)的病因、临床表现及肾脏病理改变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2007年7月~2011年7月通过病理确诊为AIN的患者,分析其发病原因、临床表现、病理改变及激素治疗效果。结果发病原因中药物相关性为83.3%,其中致病药物主要有抗生素,感冒药,非甾体类抗炎药,或这些药物的联合使用,另还有化疗药物,某些中药。由感染及免疫引起的较少。经药物治疗后43.3%的患者肾功能恢复正常。17例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中14例已经脱离透析治疗。结论 AIN的致病因素多种,药物是其最常见的致病因素。临床表现多样没有特异性。应早期明确诊断,早期治疗可以改善该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急性间质性肾炎(acute interstitial nephritis,AIN)的临床特点、治疗转归,提高对AIN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肾内科收治的199例AIN患儿临床资料、病因、临床特点、实验室和肾脏病理结果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199例AIN中,感染所致180例,以呼吸道感染最常见,其次为消化道感染;病原学以病毒为主,包括EB病毒、柯萨奇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药物所致125例(均为感染后用药),以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及抗生素为主;非感染所致AIN包括蜂蛰伤、中毒、外科手术等。几乎所有患儿均有肾受累表现,包括不同程度的浮肿、少尿、血尿、蛋白尿及无菌性白细胞尿,69例有急性肾功能不全。4例行肾活检,以小管间质病变为主,肾小球及肾血管基本正常。所有患儿入院后均采取去除诱因及对症治疗,46例因急性肾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中毒行血液净化,其中6例联合使用糖皮质激素,肾功能及尿检均在短期恢复正常。结论:...  相似文献   

14.
41例急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和病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急性间质性肾炎(AIN)的病因、临床表现、肾病理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6年4月至2005年4月肾活检确诊为AIN的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改变、糖皮质激素治疗疗效等。结果①肾活检病例为1352例,确诊为AIN 41例(3.03%)。②药物相关性AIN87.8%,抗生素所致的AIN77.78%。③临床表现包括发热(61.98%),无尿或少尿(61.98%)。白细胞尿(48.78%),糖尿(26.83%),皮疹(17.07%),关节痛(12.20%)。26.83%患者需透析替代治疗。④32例(78.04%)患者经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或予口服泼尼松治疗1月后,43.9%的患者肾功能恢复正常,除1例死亡外,其余患者均摆脱透析治疗。⑤治疗1月后肾功能未恢复正常者与肾功能恢复正常者相比,前者原有肾脏病的比例高(43.48% vs 11.11%,P=0.026),发病时出现尿糖阳性的比率高(47.82% vs 11.11%P=0.0133)。但肾组织学上无明显差异。结论AIN临床表现多样.药物是AIN最常见的致病因素。原有肾脏疾病。病程中出现糖尿是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药物性急性间质性肾炎(Drug-ih-ducedAcuteLnterstitialNephritsD-AIN)是由药物引起的肾小管、肾间质的急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近年电子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发生率日益增加,但由于其临床表现不典型,常误、漏诊、故提...  相似文献   

16.
目的:结合肾活检及近期检验时展,了解急性间质性肾炎(AIN)的临床表现。方法:对1997年-2000年6月间的35例AIN患者进行病因分析、常规、免疫学、肾小管功能、B超、肾活检检查。结果:病因方面:感染13例,自身免疫性疾病3例,白血病3例,单纯药物2例,感染、药物共同作用者11例,不明原因者3例。临床表现:发热24例,皮疹2例,高血压7例,眼睑及双下肢浮肿8例,35例均有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其中少尿型12型。尿常规检查:镜下血尿15例,肉眼血尿5例,24h尿蛋白定量:在0.15g-3.5g之间,尿钠升高6/18例。12例患者血气分析提示10例存在代谢性酸中毒。IgE9/18例升高。23例行B超检查,1例双肾体积增大,7例皮质回声增强。伴小管病变4例。9例使用激素,肾功能恢复时间缩短。结论:AIN病因多样,临床表现各异,早期诊断、及时合理治疗,有助于疾病的痊愈或使病情得到不同程度的逆转。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所致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的发病原因及临床治疗.方法对我院2008年12月~2009年2月收治的9例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进行分析.结果经治疗9例患者临床症状减轻,肾功能均有改善.结论早期发现抗菌药物致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患者及时停药,尽快做出诊断并给予治疗,以减少肾功能的损害,常可痊愈.  相似文献   

18.
张铿 《中外医疗》2014,(18):123-124
目的探讨免疫抑制剂泼尼松治疗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63例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针对性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泼尼松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β2微球蛋白(β2-MG)、24 h尿蛋白定量(g/24h)。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0.7%;对照组为77.4%,实验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BUN、SCr、β2-MG及24 h尿蛋白定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BUN、SCr、β2-MG及24 h尿蛋白定量明显低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治疗后BUN、SCr、β2-MG及24 h尿蛋白定量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免疫抑制剂泼尼松治疗急性间质性肾炎可显著改善肾功能指标,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的。肾脏病理变化是指导LN治疗的重要依据,但肾脏穿刺组织活检术目前尚难普及,更多的治疗方案仍需依靠临床表现的分析评估来制定,故了解肾脏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之间的规律性联系有利于LN的治疗。本文回顾性总结了140例不同肾脏病理类型LN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旨在为临床病情的评估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报告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107例,按临床特点分为症状及尿改变典型组,症状典型尿改变轻微组和症状轻尿改变明显组。在临床症状、血C3、血沉、抗“O”诸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