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张守成  陈剑 《中外医疗》2011,30(33):25+27-25,27
目的探讨乳腺分泌型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例乳腺分泌型癌的临床表现、组织学特征、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分析,并分析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18岁。右乳无痛性肿块十年余。镜下细胞呈巢状,实性、腺样或腺泡状生长。核的大小形状呈良性形象。瘤细胞胞质丰富淡染,内有大小不等的囊泡。部分细胞排列成海绵状,形成微腺腔。免疫组化E-cadherin、CD10、α-乳白蛋白(+)。特殊染色AB/PAS(+)。结论乳腺分泌型癌罕见,大部分低度恶性。本例恶性度高,预后差,具有独特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乳腺分泌型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治疗与预后。方法:对1例64岁女性患者乳腺分泌型癌进行光镜观察、组织化学及免疫组化染色标记,并通过复习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乳腺分泌型癌病理形态学特点无年龄、性别差异,均为小管、微囊结构及实性片状区域,以不同形式组合;癌细胞有嗜酸性细胞与透明细胞,体积较大,圆形或多边形,胞浆丰富,核大卵圆形,有小核仁,S-100蛋白强阳性,癌细胞能产生大量分泌物,PAS染色呈阳性反应。结论:乳腺分泌型癌是一种独立类型的乳腺实体肿瘤,根据其形态学特点、组织化学及免疫组化,可以做出明确的病理诊断;儿童及青少年发病,预后好,治疗以局部切除;在男性与中老年女性,预后较差,建议改良或根治为主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分泌型癌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预后。方法:对2例乳腺分泌型癌进行光镜、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乳腺分泌型癌的病理形态学主要特点为癌细胞异型性较小,细胞质和细胞外出现大量分泌物,对PAS染色出现阳性反应,免疫组织化学S-100恒定表达。结论:乳腺分泌型癌比较少见,为预后较好的乳腺癌。诊断需结合组织学特点及免疫组织化学,病理诊断时还需与一些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乳腺分泌性癌的临床病理和免疫表型。方法对2例分泌性癌的临床表现、光镜病理形态特点和标志物进行综合分析;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瘤细胞中AE1/3、EMA、S-100、α-乳白蛋白、ER、PR、c-erbB2、CEA、GCDFP15、p53、Ki-67的表达,PAS及AB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分泌物的性质,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分泌性癌表现为境界相对清楚的质硬肿块。形态学上以微囊状、致密实体状和管状结构等方式生长。细胞异型性较小。癌细胞内、外含丰富的PAS及AB染色阳性的分泌物。瘤细胞弥漫表达S-100、α-乳白蛋白;c-erbB2阴性;ER、PR阴性或弱阳性表达,p53和Ki-67表达率低。结论分泌性癌是很少见的乳腺肿瘤,具有特征性临床病理和分子特征。采用组织病理、组织化学和免疫组化方法有助于分泌性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报道2例乳腺分泌性癌并结合文献分析其镜下特点。方法:应用HE染色、淀粉酶消化后PAS及黏液卡红染色、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结果:2例乳腺分泌性癌年龄分别为52岁和28岁。病理形态学的主要特点为癌细胞形成实性、微囊性和管形结构,癌细胞胞浆内外能产生大量甲状腺胶质样的分泌物,对PAS及黏液卡红染色出现阳性反应,肌动蛋白(Actin)和P63呈阴性反应。结论:乳腺分泌性癌为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常见于儿童和年轻女性,也可见于中老年女性。根据组织学实性、微囊性和管形3种混合结构及甲状腺样胶质和小叶结构消失及肌上皮消失的特点,可作出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腺分泌型癌的病理诊断。方法:将2例临床资料和病理检查的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2例成人已婚女性,左乳房肿块,镜检癌细胞似胎儿乳腺样,胞浆内有嗜酸性颗粒,排列呈腺体样等特点,经2个医院病理科会诊,确定为分泌型癌。1例施行乳癌根治术,1例只做肿块切除,都未做化疗与放疗,随访5年仍健在。结论:分泌型癌较少见,预后良好,病理诊断难度不大,但应与黏液癌、管内管等相鉴别,以免误诊。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乳腺分泌型癌的临床病理特点、鉴别诊断和预后及组织起源.方法 对1例乳腺分泌型癌进行光镜、组织化学和免疫组化观察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分泌型乳腺癌主要表现为乳房内近乳晕区无痛肿块,大体观察肿物大多周界较清、质硬;光镜下肿瘤细胞异型性较小,排列为实性、小囊性和导管性三种结构,癌细胞有颗粒性嗜酸性胞质,癌细胞内外有大量均质嗜伊红耐淀粉酶的PAS阳性分泌物.免疫组化标记:CK( );CEA( );α-乳清蛋白( );S-100( );CgA(-);NSE(-);actin(-);E R:(-);P R( ).腋下淋巴结无转移.结论 乳腺分泌型癌是一种罕见且预后较好的肿瘤.临床易误诊为良性肿瘤.确诊必须依赖于组织学、组织化学及免疫组化检查.免疫组化S-100强阳性而其他神经内分泌标记均阴性,是否排除神经内分泌肿瘤而考虑为乳腺肌上皮细胞向粘液上皮分化而形成的肿瘤,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1一般资料患者女,50岁,因查见右乳肿物两天于2004年7月29日入院。体检:右乳外上象限可触及2cm×2cm大小肿物,质硬,诊断为乳腺癌,于8月1日行手术切除,术中见右乳外上象限有一2cm×2cm×1·5cm大小包块,质硬,界限不清,遂行病理冰冻切片技术检查。检查见肿物体积2cm×1·8cm×1·5cm,灰白、质硬,诊断为乳腺小叶癌。随后行右乳房改良根治术。2病理检查巨检:乳腺组织体积16cm×14·5cm×7·5cm,皮瓣面积14cm×15·5cm。乳头直径1·3cm,距乳头10·5cm处见一刀口,长3cm,其下为冰冻切片技术检查后所余残腔,腔内有暗黄色粘稠物流出,见扩张的导管。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青年女性分泌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例25岁女性乳腺分泌性癌病人临床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进行判断,手术方式、术后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术后是否行放化疗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病人术前彩超提示双侧乳腺囊性增生、右乳低回声结节.术后病理提示右侧乳腺腺病伴小区导管扩张,局部导管上皮增生伴实性、微囊性生长.免疫组织化学: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CerbB-2-、S-100+、CK5/6部分+、CD10局灶+、Calponin-、P63-、Action-、Ki-67+,5%.结论:分泌性乳腺癌较少见,免疫表型将其归为三阴性乳腺癌类型中,诊断需结合术后组织学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  相似文献   

10.
杜正顺  陈其伟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9):2333-2334
目的:探讨乳腺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要点、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方法:采用光镜、免疫组化对本例乳腺神经内分泌癌进行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发病年龄32岁。肿瘤形态学特征为瘤细胞中等大小,呈卵圆形或多角形,胞质丰富、略嗜酸性,呈细颗粒状,肿瘤细胞排列呈实性巢团和片块状,并可见器官样、栅栏状或菊形团结构,部分区域巢状周围有纤细的纤维血管间质。细胞间界限欠清楚,个别核仁明显,核分裂象5~8个/10 HPF。免疫组化ER、PR、CgA、CK7均阳性,40%肿瘤细胞呈Ki-67阳性。结论:乳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与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细胞形态学相似。其组织学起源支持乳腺干细胞来源学说。乳腺神经内分泌癌发病有年轻化趋势,本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免疫组化神经内分泌标志物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肾上腺皮质癌在临床上少见,其预后较差,本文通过报道1例肾上腺皮质癌病历资料及复习相关文献,总结该疾病的诊断、手术方式及其他辅助治疗方案、预后,为临床上选择肾上腺皮质癌的诊疗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报道1例以AFP等肿瘤标志物升高为突出表现的胸腺癌,结合文献复习加深对此病的认识.方法:81岁女性患者,双下肢水肿.肺CT示前纵隔内占位性病变,累及临近血管、胸膜,考虑为恶性病变可能性大,侵袭性胸腺瘤?结果:病理示胸腺癌.结论:以AFP等肿瘤标志物升高为突出表现的胸腺癌罕见,相关文献复习以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特发性门脉高压(IPH)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结合1例特发性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本例IPH主要表现为原因不明的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脾功能亢进及由此引起的全血细胞减少,肝穿刺病理示肝内无明确肝硬化表现;部分性脾栓塞术后,血象5天内升至正常。结论 IPH引起的脾功能亢进,部分性脾栓塞术是治疗脾功能亢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邹泓  胡文浩  陆天才  李锋 《农垦医学》2003,25(4):308-309
胆囊小细胞癌是一种少见的高度恶性肿瘤 ,至2 0 0 2年英文文献报道 5 3例[1,2 ] ,国内检索 1978~2 0 0 2年未见以胆囊小细胞癌为名的病例 ,仅见 4例胆囊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个案报道 (WHO新分类中将其归入小细胞癌[3] )。我院诊治 1例 ,对其进行了光镜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 ,结合文献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患者女 ,4 8岁。右上腹疼痛伴持续加重 2月余。血压 2 2 / 14kpa。CT示 :胆囊大 ,胆囊内及肝门区、胆总管后缘、胰头颈背部间隙占位 ;考虑 :胆囊来源肿瘤 ,胰头后来源可能性小。入院行胆囊肿瘤切除术。1.2 方法 肿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结合1例肝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本例CT表现为肝内多发边界清楚的低密度影,增强扫描明显强化,血管造影见明显肿瘤染色,经肝动脉灌注化疗与栓塞(TACE)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原发性肝神经内分泌癌较少见,介入栓塞治疗对无法接受手术切除患者是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乳腺富含糖原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鉴别诊断特点。方法:观察7例乳腺富含糖原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发病年龄42~75岁,中位年龄60岁。临床表现均为乳腺实性肿物。手术均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经随访12~27个月,2例出现肺脏转移。乳腺GRCC形态学特点:癌细胞为多角形,细胞边界清楚,可排列成巢团状、条索状或乳头状,超过90%的癌细胞胞质透明或细颗粒状,其内富含淀粉酶不稳定糖原,PAS染色(+)。免疫组化染色结果:CK(+),CEA、NSE、S-100蛋白、actin、vimentin均(-),约57%ER阳性,约42.9%PR阳性,约28.6%ER&PR阳性。结论:乳腺富含糖原透明细胞癌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乳腺癌,其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标识,生物学特征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乳腺GRCC治疗与乳腺非特殊类型浸润性癌治疗原则相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采用病例分析和献复习的方法。结果: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早期诊断、并及时给予红霉素治疗,预后良好。结论:HRCT对于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帮助极大,使该病可以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