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对100例并无耳鼻喉病史的非鼻窦疾病患者所摄X线片进行研究。发现50%显示鼻窦异常,其中粘膜增厚46例;上颌窦腔阴影增深2例;上颌窦内液平面/息肉4例。其它鼻窦异常14例(一侧额窦缺如11例;一侧上颌窦发育不良3例;额窦骨瘤1例)。鼻窦X线检查依据鼻窦内空气含量,窦内病变可导致窦腔透过性改变,但如两侧鼻窦发育不对称则较小一侧阴影也可增深。狭窄的外侧隐窝可显为粘膜增厚。作者认为X线片显示鼻窦异常意义可疑。难怪临床上不乏X线片提示有明显病变而  相似文献   

2.
在鼻窦的各种发育畸形中最常见者是额窦缺如(未发育),但罕有无上颌窦者。作者们报道1例经X线照片和手术证实左侧上颌窦未发育而右侧上颌窦正常的罕见病例。患者男,30岁,因头痛、鼻阻、粘脓性鼻溢10余年就诊。检查见外鼻形状无改变,鼻腔粘膜稍充血,左鼻腔可见息肉,X线相显示左上颌窦区气化度显著降低。入院后三天行左鼻息肉摘除及  相似文献   

3.
细菌感染或过敏反应常使鼻窦内的空气被软组织或液体所代替。非化脓性或过敏性炎症的粘膜脓肿或息肉样改变,X线表现可与化脓性鼻窦炎相同,不能鉴别。而面骨闪烁图对显示化脓性上颌窦炎的骨组织改变较为敏感。本文报告面骨闪烁图用于鉴别长期化脓及非化脓性炎症的诊断价值。在25例中,20例X线检查上颌窦不含气,其中11例为化脓性,9例为非化脓性炎症。11例化脓性鼻窦炎中,10例闪烁图明显异常,~(99)锝大量摄取;1例可能有~(99)锝积存。9例非脓性炎症之中,5例摄取正常,4例可能正常,故可由面骨  相似文献   

4.
作者观察了经手术或尸解证E实的20例鼻窦源性脑脓肿。多数为男性(17例),年龄自5个月至58岁。伴发于额窦炎者4例,上颌窦炎3例,额窦与上颌窦炎5例,额、筛及上颌窦炎5例,筛窦、额与筛窦、筛与上颌窦炎各1例。因鼻窦炎的症状往往不重,易被忽视而产生了眶与颅内并发症。15例鼻镜检查阴性,其他有中鼻道息肉、积脓、中下甲充血等。对于鼻窦炎的诊断须行X线摄片。本组摄片11例有明显鼻  相似文献   

5.
后鼻孔息肉的临床类型和诊断及鼻内镜手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后鼻孔息肉的临床类型、诊断及鼻内镜手术的方法和效果。方法总结1998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34例后鼻孔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病方式、来源、临床表现、与鼻窦的关系以及鼻内镜手术技巧和疗效。结果①18例发病源于鼻窦囊肿或息肉,其中上颌窦17例,后筛窦1例;②5例发病分别源于鼻囟门或蝶筛隐窝、蝶窦口黏膜,同侧上颌窦或蝶窦积脓或黏膜水肿;③11例发病分别源于中鼻甲、钩突、嗅沟鼻中隔和筛泡前壁黏膜,邻近的鼻窦正常;④全部病例均行鼻内镜手术切除后鼻孔息肉及相应鼻窦开放,术后无复发。结论①建议诊断后鼻孔息肉应分为窦内型、鼻窦阻塞型和单纯型三种临床类型,遵循以临床类型为依据的手术原则,选择合理的术式和范围;②鼻内镜和鼻一鼻窦CT检查可以在术前明确后鼻孔息肉的诊断和临床类型;③鼻内镜手术治疗后鼻孔息肉准确、微创,彻底切除息肉蒂基部,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6.
鼻腔鼻窦出血性息肉的诊断和手术治疗(附23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鼻腔鼻窦出血性息肉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以减少误诊和避免术式扩大化。方法:23例经病理确诊、资料完整的鼻腔鼻窦出血性息肉患者均行手术切除。1例疑鼻窦恶性肿瘤行鼻侧切开,2例经前鼻孔切除,余20例行上颌窦根治术。结果:术后全部确诊为鼻腔鼻窦出血性息肉。随访8个月~10年,无复发。结论:本病术前诊断靠综合判断,上颌窦穿刺及鼻窦CT对诊断有一定价值,最后确诊依赖术中肉眼观察及术后病理检查。手术是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上颌窦根治术是本病较适宜的术式。  相似文献   

7.
作者观察了230例息肉性鼻窦炎。55例为息肉卡他性,175例为息肉化脓性;16例为单纯筛窦炎,137例为上颌窦筛窦炎,21例为上颌窦、额筛窦炎,56例为全组鼻窦炎;病程3年以下的36例,3~5年的52例,5~10年的45例,10年以上的97例;181例既往曾接受过息肉切除、鼻甲切除,筛窦开放、上颌窦根治等手术;40例复发4次以上。所有病人均经鼻镜、X线、造影、诊断性穿刺或灌洗等检查。所采用的姑息治疗包括:(1)消除任何影响鼻窦正常通气引流的因素;采用不损害自然开口组织的姑息性手术摘除息肉,恃别是中鼻道内的息肉;矫治鼻甲和鼻中隔的畸形,作者认为80%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窦骨瘤的临床特征与手术治疗。方法:51例鼻窦骨瘤患者经鼻窦X线摄片或CT扫描确诊,均经手术切除骨瘤。其中经眶上眉弓内眦切口42例,鼻侧切开4例,上颌窦根治术切口3例,颅面联合径路2例。结果:全部患者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无脑脊液鼻漏等并发症发生。随访6个月~5年,均无骨瘤复发或鼻窦黏液囊肿发生。结论:鼻窦骨瘤生长缓慢,X线摄片或CT扫描有助于明确诊断及合理选择手术径路。  相似文献   

9.
双上颌窦相通伴腭隐裂畸形临床上罕见,现将我院发现的一例报告如下。 患者,男,21岁,1989年元月因双侧鼻塞伴大量脓涕15年而入院。患者自幼鼻音重,吐词不清,家族无类似病史。体检:一般情况可,心、肺(-),肝、脾肋缘下未扪及;专科检查示鼻外观无畸形,两侧鼻粘膜暗红,双侧下鼻甲肿大,鼻中隔略向左偏,双侧中鼻道内有大量黄脓涕;双上颌窦区无明显压痛;双上颌窦穿刺有脓(++~+++),牙列整齐,两歧悬雍垂,软腭较短,硬腭后缘中线有“V”形切迹,鼻咽异常扩大,后鼻孔(-);余无明显异常。鼻窦X线检查(华、柯氏位平片)示额窦发育差,双上颌窦及筛窦密度增高。患者入院后于1989年元  相似文献   

10.
额、筛窦的急、慢性化脓性炎症是鼻源性颅内併发症的常见病因,近10余年来发病率有增多趋势,且不乏致死病例,故其诊治问题仍很紧迫。作者近5年来经治11例(男9、女2,10~50岁)。病因:急性化脓性额、筛窦炎5例,慢性化脓性额窦炎急性发作4例,急性化脓性上颌窦炎1例,鼻痈1洌。其中2例入院时病情极严重。鼻镜检查见有中鼻道积脓和中、下甲肥大者7例。X线片3例无病理改变,术中却发现窦腔积脓。2例经脑超声检查发现有中线移位。併发症种类:海绵窦栓塞1  相似文献   

11.
复发性额隐窝内翻性乳头状瘤经鼻内镜手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复发性额隐窝内翻性乳头状瘤(inve-rted papilloma,IP)再手术的方式及经鼻内镜手术的可行性和技术要点.方法 9例复发性额隐窝IP,术前接受鼻窦CT和MRI检查及鼻内镜检查.前期手术及术后组织病理检查明确诊断为IP.所有病例在全身麻醉下接受经鼻内镜下额窦手术,手术方式分别为Draf Ⅱ型和DrafⅢ型(经鼻改良Lothrop手术).随访时间13个月至55个月,平均23.1个月.结果 9例前期手术包括鼻侧切开1例(2次),前鼻镜下经鼻肿瘤摘除术1例,柯陆氏手术1例;经鼻内镜手术7例;所有病例接受一次手术8例,4次手术1例,包括2次鼻侧切开和2次鼻内镜手术.鼻窦CT提示累及双侧额窦3例,3例筛窦和上颌窦受累,4例骨质增生同时伴骨质吸收或破坏.术前持续鼻塞症状4例,4例脓涕,涕中带血2例,持续或间歇性头痛6例,2例无明显症状,均在鼻内镜随访时提示肿瘤复发.手术依据术中所见病灶侵犯范围采用Draf Ⅱ a型3例,Draf Ⅱb型手术4例,Draf Ⅲ型手术2例,3例同期行筛窦和上颌窦开放切除肿瘤.组织病理学检查1例伴恶变.术后6个月局灶性复发1例,随访中处理并用平阳霉素湿敷12周后随访至今未见复发.结论 复发性额隐窝伴/不伴额窦内侵犯IP,在技术熟练和严格适应证基础上,结合专用额窦手术器械,经鼻部分或全部切除额窦底扩大开放额窦,可彻底切除额窦内病灶.  相似文献   

12.
病人,女,53岁,以鼻塞、流脓涕伴头痛20年于2005年3月10日入院。专科检查:双鼻道见少许黏脓涕,双中鼻道见灰白半透明息肉,双侧筛窦、上颌窦区压痛。鼻窦冠状位CT扫描见双侧额窦、上颌窦、筛窦及左侧蝶窦内软组织影,提示有慢性炎症,左侧筛窦内高密度影(图1)。术前诊断:慢性鼻窦炎(Ⅱ型2期)、左筛窦骨瘤。3月12日全麻鼻内镜下行双侧鼻息肉摘除、上颌窦自然口扩大、左筛窦骨瘤摘除及左蝶窦口开放术。术中出血量少,骨瘤长于左侧筛窦内壁,约1.5 cm×1.0 cm×1.0 cm大小,与眶纸样板无粘连,眶纸样板受压变薄,无骨壁缺损,筛窦及上颌窦腔内少量息肉样…  相似文献   

13.
自1994年12月以来我科采用鼻内窥镜行鼻窦开放术98例,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98例(172侧),男58例,女40例;年龄11~69岁,平均31岁,病程最短半年,最长35年;鼻阻98例,流脓涕89例,伴头昏头痛72例,嗅觉减退5例;根据病史,术前专科检查,鼻窦CT,鼻窦摄片。反复发作性鼻窦炎15例,中鼻道息肉十鼻窦炎37例;全鼻腔息肉十鼻窦炎21例;有前期手术史25例。鼻息肉摘除十筛窦开放36例,鼻息肉摘除十筛窦、额窦开放18例,鼻息肉摘除十全鼻窦开放5例,上颌窦自然口扩大、下鼻道联合开窗35例,上颌窦自然口扩大十上颌窦根治术4例。本组98例中,…  相似文献   

14.
鼻窦球囊导管扩张术联合纤维鼻咽喉镜治疗鼻窦囊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鼻内镜鼻窦手术和鼻窦球囊导管扩张术联合纤维鼻咽喉镜治疗鼻窦囊肿的疗效。方法 分析14例(19个上颌窦,3个额窦)应用鼻窦球囊导管扩张术联合纤维鼻咽喉镜手术切除鼻窦囊肿(球囊组)和16例(23个上颌窦,8个额窦)采用常规鼻内镜鼻窦手术方式切除鼻窦囊肿(常规组)病例的临床资料。依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记录手术难度评分和手术时间。手术前后均行鼻内镜检查、冠状位鼻窦CT检查,采用Lund-Kennedy内镜和Lund-Mackay鼻窦CT评分系统评价预后。结果 球囊组手术难度高于常规组,手术时间也较长,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观察8、24周, 鼻内镜检查见窦口通畅,Lund-Kennedy内镜和Lund-Mackay鼻窦CT评分结果显示,所有病例术腔恢复良好,术后鼻窦CT影像示改善明显,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球囊组与常规组行鼻窦囊肿手术可获得同-良好的疗效。球囊组的手术方式能够保留鼻腔鼻窦的正常结构,手术微创。由于纤维鼻咽喉镜手术器械的限制,手术难度较常规组高,手术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5.
作者介绍曾于70年代在丹麦两个医院因鼻出血住院治疗的381例患者,其中177例(46%)在出血停止后2至4周作鼻窦X线检查。选择作X线检查的原则是出血位于鼻腔后部。177例患者中有72例(41%)X线检查不正常,19例(11%)为粘膜肿胀或息肉样阴影,53例(30%)为弥漫性混浊或有液面。50岁以上与50岁以下患者X线检查不正常的百分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72例X线检查不正常患者中,37例X线改变轻微,无必要作进一步检查和/或治疗,其余35例需作其他X线检查、诊断性鼻窦穿刺或上颌窦探查术。2  相似文献   

16.
对218例(431侧)上颌窦炎患者同时行A型超声波探测及鼻窦X线摄片检查,比较此两种检查方法的上颌窦穿刺符合率,结果P<0.01,表明A型超声波对上颌窦炎的X线诊断片较X线摄片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例1,男,45岁.因双侧流涕,头痛半年就诊.检查见双侧下鼻甲略大,麻黄素棉片收敛中鼻道粘膜,体位引流后见双侧中鼻道均有脓性分泌物.心肺及腹部未见异常,副鼻窦CT示双侧上颌窦炎症.遂行双侧上颌窦穿刺冲洗,冲出大量脓性分泌物,术后头痛、流涕症状明显减轻,5d后左眼流泪,在眼科行泪道冲洗术,未通畅,予泪道插管,3月后拔管,流泪症状消失.例2,女,37岁.因头痛半年就诊,检查双侧鼻腔粘膜淡红,下甲不大,中道无脓,心肺腹无异常.副鼻窦CT示右侧上颌窦密度增高(积脓).遂行右侧上颌窦穿刺,抽出约15ml淡黄色液体,术后头痛缓解.1周后因右眼泪流不止而复诊,行泪道冲洗,鼻腔无液体下流,予泪道插管,置管时,至下端有明显阻塞感,3月后拔管,随访2月,流泪头痛症状无复发.  相似文献   

18.
以鼻出血为特征的上颌窦病变27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以鼻出血为特征的上颌窦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995年1月至1999年6月住院治疗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患者经手术切除窦内病变,病理证实为上颌窦息肉、出血坏死性息肉,血管瘤,乳头状瘤,曲霉菌性上颌窦炎等疾病.其中14例行上颌窦根治术,6例行上颌窦根治伴窦内筛窦开放或鼻内筛窦开放术,2例行功能性上颌窦手术.术后恢复良好,随访0.5~4年,除1例失访,无复发.结论:要提高对以鼻出血为特征的上颌窦病变的认识,鼻窦CT扫描有助于诊断,手术切除病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男,15岁,住院号4339.双侧鼻腔持续流脓十余年,伴鼻塞、头痛。晨间脓涕特多。在他院按“鼻炎”治疗无效.X线鼻窦片(图略):双侧上颌窦密度增高,两侧窦底见有骨性钙化阴影,形态近似单尖牙,额窦密度亦有增高。收院后分别二次在局麻下行埋伏齿取出术及上颌窦根治术。凿开上颌窦前壁即可见到左侧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上颌窦囊肿的手术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40例上颌窦囊肿患者行经上颌窦前壁双管穿刺径路鼻内镜手术治疗。结果 术后均无牙列酸痛、面部麻木等不适,单纯上颌窦囊肿患者均术后3 d出院。随诊3个月至半年经鼻内镜及鼻窦CT检查,无脓性分泌物,未见囊肿复发。结论 经上颌窦前壁双管穿刺径路治疗上颌窦囊肿具有手术方法简单、治愈率高、创伤小的优点,可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