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医用臭氧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CHB)的疗效、不良反应和护理方式.[方法]对25例CHB采用医用臭氧自血回输疗法联合医用臭氧直肠灌注疗法,观察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定量及不良反应.[结果]25例CHB联合应答5例(20.0%),部分应答6例(24.0%),无应答14例(56.0%);11例(44.0%)病人治疗后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定量下降超过2 log10,6例(24.0%)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血清转换,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医用臭氧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医用臭氧在国外尤其在欧洲临床应用已非常普遍,主要应用于创伤及难治性溃疡(如糖尿病足)的治疗、癌症的辅助治疗、腰椎间盘及骨关节疾病的治疗、抗自由基防衰老及卒中等疾病的治疗。近年来,医用臭氧在病毒性肝炎治疗方面取得了可喜的突破,在急性肝炎的队列研究中显示医用臭氧有良好的退黄、降低转氨酶的作用;Yamamoto曾对60例慢性丙型肝炎病人进行臭氧治疗,每周3次臭氧自血疗法和直肠灌注疗法,治疗2个月和6个月HCV-RNA定量下降有效率分别为59%和72%;HCV—RNA转阴率分别为20.0%和37.7%。佩对慢性乙型肝炎的臭氧治疗目前还未见报道,我院于2004年11月应用臭氧治疗1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胡衡丽  谭常赞 《护理研究》2005,19(7):1238-1239
[目的]探讨精神病病人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对我院922例住院精神病病人进行血清HBV标志物检测。[结果]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脏)、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HBe)、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阳性率分别为8.79%、30.80%、3.58%、3.58%、11.50%。[结论]由于精神病病人疾病的特殊性,因此对感染HBV的精神病病人应采取监测、隔离、治疗等措施,而对精神科临床护理人员应加强安全教育,做好防范措施。防止HBV的传播感染。  相似文献   

4.
<正>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病人是我国目前慢性传染病的第一大群体[1]。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高流行地区,一般人群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为9.01%[2]。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在抗病毒治疗及基因疫苗方面有了重大突破,但仍不能彻底治愈,部分病人病情仍会迁延不愈,进展为肝硬化、肝癌等。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的进展性肝损伤与体内乙型肝炎病毒高水准复制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联合医用臭氧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5年3月我院肝病科住院且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人87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在医用臭氧及常规护理;治疗组采用在医用臭氧及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个体化心理护理。治疗3个月后,观察肝功能和病毒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病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70.28U/L±41.19U/L),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30.25U/L±26.32U/L),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0.28×10~3 ng/mL±0.21×10~3 ng/mL)及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2.16×10~5 IU/mL±5.48×10~3 IU/mL)明显优于对照组ALT(111.25U/L±43.25U/L),AST(56.23U/L±42.15U/L),HBsAg(0.67×10~3 ng/mL±0.29×10~3 ng/mL)及HBV-DNA(5.86×10~6 IU/mL±7.45×10~6 IU/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心理护理有助于提高医用臭氧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生命健康的传染病。目前全世界约有3.5亿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地区乙型肝炎病人的家属群体是一类特殊人群,不可避免地要同病人接触,且接触时间最长,关系最密切,因而也是感染乙型肝炎的高危人群。Zampino-40的研究表明,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具有明显的聚集性,在同一个家庭中所传播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株是同源性的。而何炳福调查显示乙型肝炎病人家庭内部的HBV总携带率(14.6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75%)。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携带产妇乳汁中乙型肝炎病毒DNA(HBV DNA)携带状况与母乳喂养安全性的关系,从而正确指导乙型病毒性肝炎产妇产后母乳喂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80例 HBV 携带产妇血清 HBV 免疫血清学标志物,将其分为乙型肝炎病毒 e抗原(HBeAg)阳性组和 HBeAg阴性组,同时采用荧光定量 PCR法检测血清及乳汁 HBV DNA含量。[结果]280例病人血清中 HBV DNA阳性172例(61.4%),乳汁 HBV DNA阳性128例(45.7%);血清 HBV DNA阳性组172例产妇乳汁中检测出 HBV DNA阳性124例(72.1%),108例血清 HBV DNA阴性者中2例(1.8%)乳汁 HBV DNA阳性;HBeAg阳性组122例检测出血清 HBV DNA 阳性105例、乳汁 HBV DNA 阳性96例;HBeAg 阴性组158例检测出血清HBV DNA阳性67例、乳汁 HBV DNA阳性30例。[结论]在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母乳喂养问题上,应以 HBV DNA 检测为参考标准;乳汁 HBV DNA含量与血清 HBV DNA含量呈正相关,对血 HBV DNA阳性产妇,建议人工喂养,并母婴隔离;对血清HBV DNA阴性产妇可以哺乳,但应给予正确的哺乳指导。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检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Hepatitis B virus large surface protein,LHBs)、HBVDNA、乙肝五项(HBV M)等指标.探讨LHBs用于临床检测乙型肝炎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乙肝五项(HBVM)以及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LHBs),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标本HBV DNA进行检测。结果①LHBs吸光度(OD值)与HBV DNA呈正相关关系(γ=0.972);②73例HBsAg、HBeAg均为阳性患者中HBV DNA与LHBs的检出没有显著性差异(χ^2=0.00,P〉0.05)。两者的检出一致率为97.26%[(71+0)/73]。③80例HBsAg阳性、HBeAg阴性患者中HBV DNA与LHBs的检出没有显著性差异(χ^2=0.11,P〉0.05)。两者的检出一致率为82.19%[(42+18)/73]。结论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LHBs)与HBV DNA呈正相关性,临床上可以用于反映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情况,特别是HBeAg阴性的患者病毒复制情况,用于填补由于病毒变异引起的HBeAg检测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乙型肝炎病毒携带、慢性乙型肝炎患病毒含量与血清HBeAg、临床类型的关系。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和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血清HBV-DNA含量。结果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HBeAg阳性组HBV-DNA含量明显高于HBeAg阴性组;乙型肝炎病毒携带HBeAg阴性组中有25%HBV-DNA呈阳性,少数病例HBV-DNA水平还很高;乙型肝炎病毒携带HBV-DNA含量明显视于慢性乙型肝炎。结论 血清HBeAg是反映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良好指标,阳性乙型肝炎携带HBV-DNA含量低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作为生物标志物预测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的临床价值。方法57例CHB患者经PEG-IFNα-2a治疗48周后再随访24周。定期检测患者不同时期的HBsAg。结果基线时SVR的阳性预测因素为低水平的HBsAg(3.72 log10 IU/mL ,P=0.032)和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3.96 log10 IU/mL ,P=0.035)。治疗48周时获得SVR的患者 HBsAg减少量明显高于无应答者(P=0.005);治疗12周时,HBV-DNA减少量大于或等于2 log10 IU/mL且伴 HBsAg下降对SVR的阳性预测值(PPV )为80%(95% CI:51.91%~95.43%),而 HBV-DNA减少量小于2 log10 IU/mL且 HBsAg无降低则对SVR的阴性预测值(NPV)为85.71%(95% CI:42.23%~97.63%)。结论血清HBsAg定量联合 HBV-DNA检测在PEG-IFNα-2a治疗早期即可有效预测CHB患者的SVR。  相似文献   

11.
张昀哲  雷学忠 《华西医学》2023,(8):1247-1251
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核苷(酸)类药物[nucleoside (acid) anaog, NA]治疗方案不能完全治愈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viral hepatitis B, CHB),而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方案虽在免疫机制上优于NA方案,却有着乙型肝炎病毒DNA应答率较低的缺点。近年来,针对CHB功能性治愈的研究层出不穷,不断深入探索的机制和药物靶点多种多样,多元化的治疗策略已使部分乙型肝炎优势人群的临床治愈成为可能,很多潜在的乙型肝炎根治性药物及治疗策略仍在持续推进中。该文主要针对现有CHB抗病毒治疗药物及新药研究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和应用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法(PCR)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方法]根据HBV基因组DNA正负链上下游缺口序列,设计3个相对保守的引物,建立HBV cccDNA半套式PCR,并用该法检测9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 cccDNA。[结果]9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35例HBV cccDNA阳性,阳性率为36.5%。HBV cccDNA阳性组的HBeAg、HBV DNA、ALT和AST水平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但两组的HBsAg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HBV DNA≥10^5组的HBV cccDNA检出率为58.3%(35/60),明显高于HBVDNA〈10^5组(0%,0/36)(P=0.000);HBeAg阳性组的HBV cccDNA检出率为50.9%(28/55),明显高于HBeAg阴性组(7/41,17.1%)(P=0.001)。[结论]半套式PCR方法简便,可用于测定血清中HBV cccDNA,以评价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病人是我国目前慢性传染病的第一大群体。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高流行地区,一般人群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为9.01%。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在抗病毒治疗及基因疫苗方面有了重大突破,但仍不能彻底治愈,部分病人病情仍会迁延不愈,进展为肝硬化、肝癌等。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的进展性肝损伤与体内乙型肝炎病毒高水准复制有关,持续肝细胞受损最终发展为肝硬化、肝癌,因此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关键是抗病毒治疗[3]。核苷(酸)类似物是乙型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的最主要药物,需要较长期、规范的使用,但在临床使用中发现有些病人由于相关知识欠缺,用药依从性差,出现擅自停药或不重视停药后临床随访的情况,导致治疗效果不好,病情复发,更有严重者会发生肝衰竭或肝细胞癌等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根据临床实践,对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科门诊及住院使用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的196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进行表格式调查,筛选出擅自不恰当停用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的17例,对病人停药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挽救性干预措施,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李颖  刘均娟  曹丽霞  赵桂明 《临床荟萃》2009,24(13):1133-113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与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微板核酸分子杂交-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103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HBV的基因型,给予恩替卡韦(O.5mg/d)抗病毒治疗48周;治疗前、治疗后分别检测肝功能、乙型肝炎5项和HBVDNA定量,同时注意药物不良反应。结果103例CHB患者中感染B基因型者34例,感染C基因型者69例。治疗48周,感染B基因型和C基因型患者丙氨酸转氨酶(ALT)复常、HBVDNA转阴、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消失和HBe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血清转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V基因型不影响恩替卡韦抗病毒疗效。  相似文献   

15.
拉米夫定与胸腺肽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们选择 2 0 0 1- 0 1~ 2 0 0 3- 0 1慢性乙型肝炎 (CHB) 85例进行胸腺肽联合拉米夫定和单用拉米夫定进行治疗 ,观察其近期疗效及安全性。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CHB85例 ,诊断符合 2 0 0 0年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 [1 ] ,以及“拉米夫定临床应用指导意见”的要求 [2 ]。乙型肝炎病史 6个月以上 ,血清 HBs Ag、HBe Ag阳性 ,HBV- DNA阳性 ,治疗前 3个月内血清 AL T增高超过正常值上限 1.5倍以上 10倍以内。排除重叠其它肝炎病毒及治疗前 6个月内使用过抗病毒药物者。治疗前患者被告知须长期治疗 ,有发生不良反应及耐药变异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隔药灸预防慢性乙型和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使用干扰素治疗所致骨髓抑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慢性乙型和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使用干扰素治疗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同时给予穴位隔药灸,隔日1次;对照组予以空白对照;于每周抽外周血观察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发生时间及程度,并进行对照比较。[结果]骨髓抑制的发生率观察组为70.0%,对照为94.0%,两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隔药灸法可预防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丙型病毒性肝炎所致骨髓抑制。  相似文献   

17.
摘要:对42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采用医用臭氧自体血液回输结合直肠灌注治疗。结果8例(19.0%)显效,17例(40.5%)有效,总有效率为59.5%。治疗中无1例出现溶血、过敏性休克、肠黏膜损伤等并发症,25例完成1个疗程,17例完成2个疗程。随访6个月,持续有效17例,复发8例。提出在治疗过程中加强心理护理,执行规范化操作,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治疗的不良反应,对保证医疗安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医用臭氧; 自体血液回输; 直肠灌注; 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52(2007)17-0021-02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对轻度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机体的免疫应答功能及病情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通过检测81例轻度CHB患者血液中主要肝功能指标、白细胞介素-18(IL-18)、β2-微球蛋白(β2-M)等指标测定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在轻度CHB患者中,22例HBeAg阴性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胆红素(TB)、β2-M均明显升高(P〈0.05),IL-18含量明显升高(P〈0.01);ALT异常率63.6%,IL-18升高率86.4%,二者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与59例HBeAg阳性组比较,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拷贝量、HBeAg定量(S/CO值)2项指标明显较低(P〈0.01),TB、IL-18水平明显较高(P〈0.05,P〈0.01);两组间ALT、β2-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阳性组的HBeAg与IL-18水平呈明显负相关(r=-0.536、P〈0.01)。结论在轻度CHB患者中,HBeAg阴性者HBV DNA复制较HBeAg阳性者明显低,但肝炎更重,活动性更高。HBeAg对机体的免疫应答功能及肝炎活动度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中药漱口方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齿衄病人的生存质量。[方法]将60例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湿热内蕴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接受中药漱口方治疗,对照组用安慰剂中药漱口,共观察1个疗程。治疗前后用简明健康量表(SF一36)和慢性肝病问巷(cLDQ)评估病人的生存质量。[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SF~36量表RP、GH、VT、RE、BP、MH、PH、MH2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CI.DQ量表EF、AS、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或P%0.01)。[结论]应用中药漱口的肝硬化齿衄病人生存质量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含量与乙肝患者血清病毒标志物(HBV—M)的相关性。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Q-PCR)技术对681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乙型肝炎两对半免疫指标和HBV-DNA含量检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血清学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十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阳性(大三阳)患者HBV-DNA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阳性率94.9%和94.3%),且其病毒载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结论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与HBV—DNA存在相关性,能较准确地判断HBV复制的程度及其传染性的强弱,将二者结合能更好地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诊断和治疗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