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Bell’s面瘫.又称特发性周围性面神经炎,是指因颈乳突孔内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所引起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一种疾病。相当于中医学的“面瘫”范畴,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也是世界卫生组织较早认定的针灸适应治疗的43种疾病之一。但是,临床是否能在急性期进行针灸,特别是能否进行电针等强刺激的治疗存有很大的争论。本研究对在我院采用电针刺患侧面部治疗的急性期Bell’s面瘫患者与未采用针刺治疗患者的治疗后果及其后遗症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2.
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致脑电图异常8例报告张晓燕,伍国锋,吕如锋,周漓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致脑电图(EEG)异常的报道罕见,现将我们收集的8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993年6月~1994年6月共检查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病人18例,男12例,女6例,年龄32...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针灸配合中药辨证加减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60例,并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采用针灸配合中药辨证加减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负面情绪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负面情绪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在自我护理及生活质量上,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针灸配合中药辨证加减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缓解负面情绪、提高生活质量,效果显著,对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具有积极的治疗价值,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改善微循环对Bell麻痹患者面神经传导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4例Bell麻痹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8例,基础治疗 盐酸丁咯地尔;对照组6例,只作基础治疗.采用瞬目反射(BR)这一客观的神经电生理检查作为观察指标来观察改善微循环的药物盐酸丁咯地尔对Bell麻痹患者面神经传导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治疗组Bell麻痹患者的BR的(R1、R2)波潜伏期的恢复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改善微循环可减轻Bell麻痹患者面神经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5.
面神经麻痹是临床上多发,常见病之一。其发病急速,临床表现多为一侧面部表情肌肉的部分或完全瘫痪,给病人的精神造成了很大痛苦。该病的治疗方法颇多,我们在临床采用点穴按摩法治疗此病,收到了显著的治疗效果,现将此治疗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30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钦生 《医学信息》2007,20(4):368-369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体会。方法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30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中药方剂以三白五虫汤为主,辅以针灸,西药给予地塞米松、维生素类、甘露醇等,以7日为1个疗程。结果25例经1个疗程后治愈,5例经2个疗程后治愈。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可获得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PNF手法结合针刺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PNF手法结合针刺),对照组30例(推拿手法结合针刺),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痊愈18例,显效9例,有效1例,无效2例;对照组痊愈10例,显效10例,有效4例,无效6例(<0.05)。结论PNF手法结合针刺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能取得更佳疗效。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甲襞微循环和穴位二氧化碳释放量为指标,观察针刺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作用。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30例,平均病程6.7个月。针刺取穴,除针采用三阳经并治,以阳明胃经穴位为主。结果显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大部分存在甲襞微循环障碍。针刺后,甲襞微循环总积分值和流态积分值低于针刺前(P〈0.001)。穴位二氧碳释放量除右冲阳穴外,其它各穴在针刺后均高于针前,大溪穴针刺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  相似文献   

9.
对34例面神经麻痹患者进行R_1波、M波及EMG检测综合分析,可客观地评价面神经损害程度及部位是在茎乳孔内或外。结果表明R_1波、M波是定位诊断的敏感指标,R_1波传导时间延长对茎乳孔内病变有较高诊断价值。面神经麻痹患者R_1波消失经1个月未恢复者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0.
目的: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2008年4月~2013年4月在本社区门诊的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针刺穴位取用,以病侧的主穴为基础,配合配穴,每次轮流选用7~8穴施以治疗,其中颊车、地仓、合谷三穴为必取之穴,地仓针时沿皮斜向颊车,合谷应取受病的对侧。针刺以徐疾迎随补泻法为主。留针20min,3次/w,4w为一疗程。结果治疗30例治愈,20例有效,10例未愈,总有效率为83.3%。结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采用针刺治疗,均取得满意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面神经电图与瞬目反射在Bell麻痹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比较面神经电图(ENoG)与瞬目反射(BR)在Bell麻痹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0例Bell麻痹患者在发病后1-3天(A组)和8-14天(B组)分别作面神经EnoG与BR检查。结果:BR在1-3天患侧就表现出明显异常,但1-3天及8-14天检查无明显差异。面神经ENoG在8-14天才表现明显异常。结论:对于Bell麻痹患者早期诊断作BR优于面神经ENoG,面神经ENoG在发病后8-14天对预后评价优于BR。  相似文献   

12.
我国糖尿病患者中约90%为2型糖尿病患者[1]。2型糖尿病患者多会伴发微血管病变及神经损伤。急性面神经炎为临床常见病,确切病因尚未确定。面神经水肿为其早期临床表现[2],面神经受压程度与茎乳孔内面神经急性缺血、水肿的情况成正比。2型糖尿病患者的神经修复功能弱,发生面神经炎后疗效不确切,治愈时间长。2008年5月至2013年3月收住我院内分泌科的2型糖尿病伴发面神经炎患者4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结合针刺疗法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面神经麻痹的早期神经肌电图表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面神经麻痹是神经科临床常见病,病因不明,患者因其病因、病变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临床表现。笔者试用神经肌电图对50例面神经麻痹患者进行早期测试,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一般资料:本组50例患者为2004年7月至2005年12月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其中男29例,  相似文献   

14.
对96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进行了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查,其中并作三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tSEP)检查53例、视觉诱发电位(VEP)检查6例,其异常率分别为24%、43%和0%。本文发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有临床下的诱发电位改变,并对其异常原因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5.
贝尔面瘫(Bell’s palsy)又称为特发性面神经瘫痪,是一种常见的、由不明原因引起的单纯面神经麻痹,属于周围性面瘫范畴。贝尔面瘫具有一定的自愈性,但长时间的神经病变可能导致轴突变性及不可逆损伤发生,因此若错过早期诊断或治疗时机,可能遗留长期的面神经功能障碍及面容损毁,对患者身心健康及日常生活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就贝尔面瘫的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诊治现状等进行综述,以便为贝尔面瘫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技术的推广提供支持,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面神经炎 (Bell麻痹 )患者的面神经传导速度与病程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 6 8例不同病程的Bell麻痹患者行健、患侧面神经传导速度检查 ,并和 1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面神经传导速度 :病程 <7天的患者的患侧与健侧及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病程 >7天患侧与健侧及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病程 1个月内完全恢复者患侧与健侧及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病程 2个月、6个月内完全恢复和未完全恢复者患侧与健侧及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不同转归组两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面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程度越重 ,面神经功能临床恢复所需要的时间越长。结论 :Bell麻痹患者患病一周后的面神经传导速度可作为评价面神经功能及预后的一项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病变部位与电生理检测结果的关系。方法:对发病20d内的109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根据临床表现进行面神经病变定位,分为4个组:膝状神经节病变组、面神经管镫骨神经以上病变组、面神经管镫骨神经以下病变组、茎乳孔以外病变组,并行面神经电生理检查,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09例患者中膝状神经节病变组15例,面神经管镫骨神经以上病变组21例,面神经管镫骨神经以下病变组38例,茎乳孔以外病变组35例;患侧瞬目反射、面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潜伏期、波幅及患侧波幅下降比、F波消失率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面神经麻痹电生理指标波幅下降比、瞬目反射、F波与其病变部位有关。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甲襞微循环和穴位二氧化碳释放量为指标,观察针刺对周围世面神经麻痹的治疗作用。周围世面神经麻痹患者30例,平均病程6.7个月。针刺取穴,除头针运动区外,体针来用三阳经并治,以阳明胃经穴位为主。结果显示:周围世面神经麻痹患者大部分存在甲襞微循环障碍。针刺后,甲襞微循环总积分值和流态积分值明显低于针刺前(p<0.001)。穴位二氧化碳释放量除右冲阳穴外,其它各穴在针刺后均高于针前,大溪穴针刺前后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上提示,针刺可以使局部和全身的组织代谢增强,循环加快,面部和全身微循环改善,有益于面神经功能的恢复,可能是治疗周围世面神经麻痹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国内有作者利用瞬目反射(blinkre—flex,BR)在Bell麻痹病程中进行检测,认为其早期检测异常率可达100%,并且在其后的随访观察中,BR的恢复与否与预后亦密切相关,故BR与面神经F波、面神经电图已成为面神经麻痹的重要电生理检查方法。但不同的检测手段对结果的影响报道较少。本研究通过不同方式对Belt麻痹患者进行BR检测,以期能发现不同的结果描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瞬目反射(BR)与面神经的神经电图(electroneurogram,ENG)对Bell麻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46例Bell麻痹患者在发病后10d内行BR和ENG检查。结果:BR检测阳性率为100%,ENG检测阳性率为63.8%(P〈0.01)。结论:BR与ENG均能反映面神经损害的严重程度、部位及预后,其中BR在早期诊断中更为敏感,两者结合的临床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