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改善精神科保护性约束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精神科保护性约束质量管理中,选择对照组及品管组患者各60例,比较两组患者首次约束持续时间、约束依从性、约束不良事件发生率、约束患者基础护理合格率、护士保护性约束技术操作合格率和约束患者及家属满意度。结果品管组患者的首次约束持续时间与约束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约束患者依从性、基础护理合格率及患者、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品管后护士保护性约束技术操作合格率明显高于品管活动前(P<0.05)。结论品管圈在精神科保护性约束管理中的实施能有效提高保护性约束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精神科保护性约束临床路径的建立与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在改善精神科保护性约束护理质量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3个普通精神科病房,于2008年8-12月及2009年1-5月期间入住并于入院第1个月内经历首次保护性约束的患者443例,分别作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精神科保护性约束护理,研究组采用制定的,临床路径,应用自制评定表比较两组患者的约束时间、约束护理质量和患者及家属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首次约束持续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的护理质量及患者及家属满意度评分优于对照组。结论精神科保护性约束临床路径的建立与实施有利于规范约束程序,提高约束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精神科保护性约束带的改进及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对168例精神疾病患者保护性约束中应用改进的约束带,观察其保护固定的效果和患者的舒适度。结果实验组(改进的约束带约束)在约束带松紧度、约束部位的血运循环、是否存在患者或家属自行解除效果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常规约束带约束)。结论改进后的约束带在约束躁动病人方法上优于常规约束带约束病人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精神科保护性约束的规范执行情况。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20年8月—9月选取湖南省某两所医院的3个精神科病房103例住院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保护性约束病人一般情况调查表、精神科保护性约束规范落实查检表进行调查。结果:103例保护性约束病人中,精神分裂症(64.08%)、非自愿住院(64.08%)、病程≤5年(72.82%)、住院次数≤3次(83.50%)的病人比例较高,在233例次约束操作中,约束时长为0.33~306.50 h,约束时长>24 h有40例次(17.17%),主要约束部位为四肢约束[189例次(81.12%)],约束时间主要为白班(08:01~16:00)[134例次(57.51%)]。保护性约束的评估维度平均规范执行率为84.46%,保护性约束的决策维度平均规范执行率为43.92%,保护性约束的实施维度平均规范执行率为82.89%,保护性约束后的护理维度平均规范执行率为51.31%,保护性约束的不良影响维度平均规范执行率为96.57%。考察医护患三方合作决策、替代措施的使用、约束部位的选择、与病人的沟通、心理护理、约束告知、定时护理、约束工具清洁... 相似文献
5.
精神科保护性约束实施及解除专家共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形成《精神科保护性约束实施及解除专家共识》,规范精神科保护性约束实施及解除的相关内容。方法 运用循证方法,按照证据级别高低,检索、评价和汇总该领域的证据,提取精神科保护性约束实施及解除的推荐建议和研究结论,形成共识初稿,通过2轮专家函询及2次专家论证会,结合专家意见,对初稿进行调整、修改和完善,形成共识终稿。结果 2轮函询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00%,专家权威程度均为0.90,各指标重要性赋值均数均>3.5分,且变异系数均<0.25,专家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46和0.166(均P<0.01)。最终对精神科保护性约束应用人群、前提与原则、目的、评估要点、基本要求、记录表、流程图、实施过程中的干预策略、伦理问题及风险、建议共10个部分的推荐意见达成一致。结论 该共识为精神科保护性约束的实践提供指导依据,可使精神科保护性约束行为更规范。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保护性约束在精神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本院2011年6月~8月采用保护性措施的47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质量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的自伤率、他伤率、心理反应程度及躯体并发症发生例数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人性化护理极大地满足了保护性约束精神病患者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减轻了保护性约束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编制精神科保护性约束评估量表,并评估其信度与效度,为精神科病房保护性约束的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访谈法,结合文献资料建立保护性约束评估量表的基本框架及发展条目池;经专家咨询及预试验,形成量表。对234名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样本测试,评价量表的信度、效度。结果:最终形成了“攻击、自杀、自残、外走、跌倒、坠床”等9个评估指标和27个评估条目。量表总Cronbach’α系数为0.856,各维度的Cronbach’α系数为0.726~0.938;问卷各条目I-CVI的范围为0.80~1.00,S-CVI 为0.98;评定者间信度为0.987。结论:精神科保护性约束评估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与效度,作为精神科护士实施保护性约束的测评工具,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张晓艳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4):65-66
目的在儿科ICU病房建立和实施护理程序标准化操作规程,争取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提高1CU病房患儿的治愈率。方法与儿科各级工作人员讨论建立各种护理程序标准化操作规程,内容包括各级护理人员的职责、各种仪器的使用以及各种疾病抢救的程序等。通过科内定期比赛和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情况来了解护理人员标准化操作规程的掌握程度,并通过统计患儿的疾病好转率及死亡率来判定实施效果。结果成功制订并实施了各种护理程序标准化操作规程,实施后各级护理人员均熟练掌握并加以应用。ICU患儿治愈率及好转率均达到90.5%以上,病房满意度由70%左右提高至95%。结论建立和实施护理程序标准化操作规程一方面有利于护理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对提高ICU病房患儿好转及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9.
10.
11.
精神科护士在对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时的自我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性约束就是用保护带将精神病患固定在病床上,限制其活动能力和活动范围,是一种带有强制性的护理行为。精神病患因精神症状所致,常可出现严重的兴奋躁动、自杀自伤、他伤和逃走等行为。为了确保患生命及周围环境的安全和保障治疗顺利进行,经常对患采取保护性约束。由于保护性约束是一种违背精神病患本人当时意愿的强制性护理方法,患会产生较强的敌对情绪和反抗行为。尤其在约束严重冲动而体格强壮的患时,不可避免的会有约束与反约束的激烈行为。但是,患家属对保护性约束往往不理解,有时甚至会产生较大的误会。因此在实施保护性约束的过程中,患和护士可能受到伤害;患家属对采用保护性约束不满,以致产生医患纠纷。 相似文献
12.
保护性约束往往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制止精神病病人冲动毁物、自杀伤人等意外的危险行为,是精神科的一种必要而常用的护理措施,它通过限制病人躯体及四肢的活动来保证病人的安全及治疗护理的顺利进行。因此,加强对保护性约束病人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2003年我们借鉴了香港基督教联合医院的用约束衣的病人观察记录表,设计出保护性约束观察单,并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地改进创新,现用表格已推广于非精神科室如高热、躁动、昏迷、危重的病人,为防止坠床跌伤、抓伤等意外而约束的观察。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14.
徐玉琴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12,(9):105-106
目的探讨在精神科病房科学合理使用保护性约束,同时实施人性化护理的优点、方法和意义。方法将70例在精神科男科住院治疗、需要实施保护性约束的精神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实施约束并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科学的保护性约束方法,并采取人性化的护理模式(约束前做好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实施科学的保护性约束方法,讲究约束技巧,加强约束期间心理护理及生活护理,满足其合理要求,并做好解除约束后的心理安抚工作)。对2组患者实施约束后自伤及他伤、心理反应状态、躯体影响、治疗依从性、护患纠纷及投诉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心理反应状态、治疗依从性、家属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约束后躯体影响、自伤及他伤、护患纠纷及投诉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需要实施保护性约束的精神病患者实施科学保护性约束及制定人性化护理模式,可以保证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加强了护士在保护性约束过程中的责任心,提高了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很大程度地降低了护患矛盾及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周春林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2,18(2):179-180
保护性约束是指在精神科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针对患者病情的特殊情况,对其紧急实施的一种强制性的最大限度限制其行为活动的医疗保护措施,他是精神科治疗护理的方法之一,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其他意外因素对患者的伤害[1].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保护性约束措施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2013年12月78例具有精神疾病,并且需要保护性约束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仅采用保护性措施;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措施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心理反应良好,治疗依从性、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提高,自伤及他伤、躯体影响下降(P〈0.05)。结论:人性化措施在保护性约束中的应用更符合现代人性化护理模式,可以满足患者的身心需求,促进治疗的顺利进行,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降低了护患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张晓艳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0)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是对危重患儿进行集中监护、救治的病房,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综合性多学科的救治模式。有资料显示PICU病房的建立使危重患儿的死亡率及后遗症的发生率明显下降[1,2]。如何使PICU护理人员从容面对各种复杂情况,进一步提高患儿的治愈率一直是我们 相似文献
18.
精神病患者保护性约束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明祥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5(2):189-190
精神病患者保护性约束,主要是针对突发的兴奋躁动症状,如自杀、自伤、伤人、毁物等有伤害行为和必须采取卧床进行特殊治疗的患者。在保护约束中,患者大多不合作或抗拒,应尽量给患者解释说明保护性约束的目的、意义,争取合作,但事实上有时仍需实施强制手段,其过程中操作不当,易对患者造成伤害或躯体部位的损伤,引发纠纷。为了避免或减少事故的发生,在进行保护性约束时,一定要把方案设计好、人员组织好、杜绝盲目从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精神科病人及家属对静脉输液过程中实施保护性约束的态度,为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对96例精神科病人及87位家属进行调查.结果 51.3%的病人和47.1%的家属能接受保护性约束;37.9%家属担心保护性约束会造成病人心理伤害;分别有27.1%病人和33.3%家属认为输液时进行保护会使病人感到不适;68.7%病人和55.1%家属认为进行保护性约束需要经过他们同意.结论 病人和家属对输液实施保护性约束的态度存在一些问题,护士应向病人和家属做好解释工作,在操作过程中及时满足病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从而保证护理工作安全与质量,提高病人及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精神科病房保护性约束存在的伦理冲突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精神科保护性约束中存在的伦理冲突,提出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某精神病专科医院男女各1个护理单元2009年1月—6月住院期间实施保护性约束的精神障碍病人的约束评估表、护理记录单进行分析。[结果]精神科保护性约束在病人知情同意权、自主权、人身自由权及自尊方面存在伦理冲突。[结论]在精神科保护性约束中应尊重病人,认真执行约束制度,做好相关告知,保障病人及家属的各种相关权利,使保护性约束更加标准化、人性化、科学化、规范化,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