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莆田市12年孕产妇死亡监测结果,掌握死亡变化趋势及原因。方法 对2001—2012年孕产妇死亡率和死因进行分析。结果 孕产妇死亡率从2001年的46.67/10万下降至2012年的9.39/10万。死亡原因依次为:产科出血(33.7%)、妊娠合并心脏病(12.1%)和羊水栓塞(12.1%)。直接产科原因死亡占55.4%,间接产科原因死亡占44.6%。经评审分析,可避免死亡占67.5%。结论 莆田市孕产妇死亡率逐年下降,建议建立孕产妇抢救小组和开通高危孕产妇转诊绿色通道,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临海市近10年孕产妇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临海市孕产妇死亡率,进一步做好围产期保健工作,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回顾性的分析临海市近10年来孕产妇死亡原因. 方法回顾性分析. 结果 10年来孕产妇死亡率平均为22.78/10万,其中1993~1998年间死亡率为28.24/10万,1999~2003年间死亡率为17.53/10万;孕产妇的死因前4位依次为产后出血、妊娠合并心脏病、妊高征、羊水栓塞.经专家评审结果发现产科直接原因死亡占64.29%,非产科直接原因死亡占35.71%;不可避免死亡占39.29%,可避免死亡占25%,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占35.71%. 结论孕产妇死亡原因主要与围产期保健因素有关,尤其是医务人员的知识技能水平相关,另外,还与个人家庭因素,尤其是经济状况、文化水平、自我保健意识等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河南省孕产妇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1996~2008年25个孕产妇死亡监测点的资料。结果:13年河南省分娩活产总数2 183 132例,孕产妇死亡共计1 077例,死亡率为49.33/10万。其中城市死亡125例,死亡率为24.19/10万;农村死亡952例,死亡率为57.13/10万。2008年孕产妇死亡率为22.16/10万,与2000年孕产妇死亡率54.53/10万相比下降了59.23%。孕产妇的前5位死因依次为产科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栓塞,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合并肝脏疾病。其中城市孕产妇的死因前5位为产科出血,羊水栓塞,肺栓塞,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心脏病;农村孕产妇的死因前5位为产科出血,羊水栓塞,肺栓塞,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心脏病。评审结果为可避免死亡807例,占74.93%;不可避免死亡270例,占25.07%。结论:河南省孕产妇死亡因素与孕产妇保健服务情况、文化程度、经济收入水平密切相关,经济收入低、文化水平低、保健服务差孕产妇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4.
湖南省孕产妇死亡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通过孕产妇死亡原因的分析,找出影响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主要因素,以便制定切实可行的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干预措施。方法按照《湖南省孕产妇死亡管理办法》和《“降消项目”孕产妇死亡评审规范》对2006年上半年湖南省死亡孕产妇个案进行评审。结果2006年上半年湖南省死亡孕产妇112例,孕产妇死亡率为34.15/10万,比去年下降5.22/10万;计划外妊娠及非住院分娩构成比均为50%,较2005年增加;孕产妇死亡原因主要为产科急症即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分别占40.5%、18.9%;死亡地点为医院的孕产妇73例,占65.2%,其中乡镇卫生院所占比例较去年增加;112例死亡孕产妇中行5次以上产前检查者30例,占26.8%;高危妊娠83例,其中行5次以上检查者23例,占27.7%。结论2006年上半年湖南省孕产妇死亡率较前呈下降趋势。提高住院分娩率,加强计划生育管理;提高医疗保健单位的产科质量;加强医疗保健系统管理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莆田市2008—2013年孕产妇死因变化趋势,为制定降低死亡率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孕产妇死因变化趋势。结果 2008—2013年孕产妇死亡36例,出生活产数249 898人,平均死亡率14.40/10万。死因:间接产科死亡比例明显上升(55.6%);直接产科死亡明显下降(38.9%)。妊娠合并症和产科出血死亡占6年来孕产妇死因的前2位,其中妊娠合并症死亡例数远超过产科出血例数(20/8),且妊娠合并症种类逐年增加。结论加强各级产科建设,健全应急救治体系,落实孕产妇系统管理和高危管理,加大健康教育力度,提高孕产妇自我保健意识。  相似文献   

6.
青海省2001~2005年孕产妇死亡监测与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慧瑛  怡学英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6):3106-3107
[目的]研究并分析青海省孕产妇死亡的基本特点与发展趋势,探讨干预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统计调查的分析方法,对青海省2001~2005年10个监测点孕产妇的个案表、调查报告及评审结果进行系统管理与分析。[结果]2001~2005年5年间,青海省孕产妇死亡率呈逐步下降趋势,从119.6/10万下降到80.7/10万;孕产妇死因前5位依次为产科出血、妊高征、妊娠合并心脏病、其他产科原因、羊水栓塞,产科出血在总死亡中占较大比例(50.8%);分娩地点与死亡地点以家中和途中为主;评审结果中可避免死亡和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占93.6%。[结论]2001~2005年青海省孕产妇死亡率在稳步下降,但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继续加强医疗保健人员的知识技能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孕产妇系统管理及高危转诊,提高住院分娩率仍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本地区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和相关因素,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按照全国孕产妇监测要求,按时填报报表、孕产妇死亡卡及漏报调查表,市级每1~2年对孕产妇死亡进行评审分析。结果1996—2005年的平均孕产妇死亡率为60.10/10万,孕产妇死亡的前4位死因为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结论提高孕产妇系统管理质量,加强高危妊娠管理,完善危急孕产妇抢救体系,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湖南省剖宫产孕产妇死亡原因,探讨降低剖宫产孕产妇死亡的预防措施,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孕产妇死亡、改善剖宫产孕产妇妊娠结局及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湖南省妇幼三级信息监测网络,收集2010年10月1日-2015年9月30日湖南省剖宫产孕产妇死亡病例300例,分析湖南省剖宫产孕产妇死亡整体情况、剖宫产指征分布、死因分布、死亡评审结论和影响死亡的相关因素。结果 2010-2015年剖宫产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为30.80/10万、16.16/10万、20.95/10万、14.86/10万、17.36/10万和12.02/10万,平均死亡率为18.60/10万。2010-2015年湖南省孕产妇死亡前3位的剖宫产指征分别为:存在严重的合并症和并发症、瘢痕子宫和胎儿宫内窘迫。死因前3位分别为产科出血、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合并栓塞性疾病,经过省级评审,可避免死亡174例,占58.00%,可避免死亡中第1位为各级医疗保健人员的知识技能问题达到84.49%。结论 (1)湖南省剖宫产孕产妇死因顺位分别为产科出血、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合并栓塞性疾病;(2)提高各级医疗保健人员的知识技能是避免剖宫产孕产妇死亡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南宁市2008至2012年孕产妇死亡监测情况和死因变化趋势分析,掌握孕产妇主要死因及其相关因素,有针对性的提出干预措施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对南宁市2008至2012年南宁市6县6城区孕产妇保健情况调查年报表、常住人口孕产妇死亡报告卡、孕产妇死亡调查表、孕产妇死亡评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至2012年南宁市活产数520091例,孕产妇死亡149例,平均死亡率28.64/10万(其中户籍死亡17.49/10万),孕产妇死亡原因前5位依次为:羊水栓塞、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合并肝病、妊娠合并恶性肿瘤、产后出血。评审结果显示不可避免死亡125例(71.84%),可避免死亡49例(28.16%)。监测资料分析显示:虽然影响孕产妇死亡率是多因素的,但妊娠合并症在孕产妇死亡原因中排位上升,前5位死因中,间接产科死亡原因已超出直接产科原因。结论孕期三级保健网络管理的健全、医务人员对妊娠内科合并症的早期识别、高危孕产妇多学科联合监测管理、产科团队的应急救治反应能力对危重孕产妇的救治和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降低边远山区孕产妇死亡率(MMR),找出孕产妇死亡的相关因素,提出相应干预措施。方法对近5年孕产妇保健年报资料、孕产妇死亡调查报告及报告卡,孕产妇死亡评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0~2004年活产数80 658例,孕产妇死亡87例,孕产妇死亡率平均107.86/10万,常住人口孕产妇死亡率105.52/10万;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为1851.00/10万。死因顺位前2位2000~2003年为产科出血、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2004年为羊水栓塞与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子宫破裂。结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必须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提高产科技术。  相似文献   

11.
罗辉  陈建辉  刘文演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3):470-470,472
[目的]探讨孕产妇死亡相关因素及降低孕产妇死亡有效干预措施.[方法]对132例死亡孕产妇进行回顾性死因及相关因素分析.[结果]孕产妇死亡呈下降趋势.由2000年61.58/10万降至2005年46.35/10万,下降幅度24.7%;孕产妇死亡原因前4位为:产科出血、妊娠合并内科疾病、羊水栓塞、妊高症;132例死亡孕产妇评审结果可避免死亡占52.3%,创造条件可避免占25.8%,不可避免占21.9%,死亡地点县级以上医院占53.0%,乡级医院占20.5%,家中占9.8%,途中14.4%,其他2.2%.[结论]孕产妇死亡仍有下降空间.加强各级医院产科建设,特别乡镇卫生院的产科建设,落实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措施能有效降低本辖区内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襄樊市2001~2005年孕产妇死亡回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春溪  鞠玉霞  杜梅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3):3225-3227
目的:降低襄樊市孕产妇死亡率。方法:利用襄樊市妇幼卫生统计监测网,收集并评审孕产妇死亡资料。结果:2001~2005年,襄樊市孕产妇平均死亡率为37.78/10万,死因前5位依次为:产科出血、妊高征、妊娠合并内科疾病(心脏病、肝病、脑炎、贫血)、羊水栓塞、产褥感染,占全部死亡的94.87%,可避免死亡占73.08%。结论:孕产妇死亡与基层医疗保健人员的知识技能、个人的保健意识、家庭的经济状况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海淀区1991~2005年孕产妇死亡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凤霞  彭振耀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4):1985-1987
目的:了解海淀区户籍孕产妇死亡变化趋势、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对海淀区1991~2005年孕产妇死亡监测资料分三个阶段(1991~1995年、1996~2000年、2001~2005年)进行分析。结果:海淀区15年间共有17例孕产妇死亡,孕产妇死亡率为14.87/10万;三个阶段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为24.87/10万、11.25/10万、5.78/10万,呈现下降趋势;17例孕产妇死亡直接产科死因占52.94%,间接产科死因占47.06%;孕产妇死亡原因前3位依次为羊水栓塞(29.41%)、妊娠合并肝病(17.65%)、妊娠合并心脏病(11.76%)。结论:海淀区在过去15年间,孕产妇死亡率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也面临不少挑战,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需采取综合措施,有重点的全面实施,才能最终实现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1991~2003年安化县孕产妇死亡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孕产妇死亡原因分析,找出死亡原因和相关因素,为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寻求对策. 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对13年来的孕产妇死亡个案资料和评审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13年来安化县共计活产105 008例,孕产妇死83例,年平均死亡率为97.04/10万. 结论孕产妇死亡率明显下降,由1991年的103.02/10万下降到2003年的39.04 /10万,降幅为62.10%.孕产妇死亡的前4位死因依次为产科出血、妊娠合并症和妊高征、羊水栓塞.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湖南省 2010—2019年孕产妇死因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探讨降低孕产妇死亡的预防措施。方法 通过湖南省妇幼三级信息监测网络收集 2010—2019 年湖南省孕产妇死亡个案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湖南省孕产妇死亡整体情况、城乡分布、死因分布、死亡评审结论和影响死亡的相关因素,对孕产妇死亡率及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9年湖南省孕产妇死亡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从2010 年26.70/10 万下降至 2019 年的 9.49/10 万,降幅64.46% (χ2趋势 = 94.02,P <0.001);死因构成中间接产科原因占50.58%,直接产科原因占49.41%,直接产科死因呈现逐年下降趋势(χ2趋势 = 109.62,P<0.001),妊娠合并症为主的间接产科死因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χ2趋势 = 31.28,P<0.001),全省孕产妇前三位死因分别为产科出血 (27.86%)、羊水栓塞 (12.11%)、妊娠合并心脏病(8.71%),城市和农村前三位死因顺位一致,均为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妊娠合并心脏病,但是农村产科出血发生率(χ2趋势 = 50.84,P<0.001)、羊水栓塞发生率(χ2趋势 = 16.41,P<0.001)、妊娠合并心脏病发生率(χ2趋势 = 8.21,P = 0.004)均高于城市。经省级评审可避免死亡占65.34%,不可避免死亡占34.66%,其中农村死亡孕产妇可避免死亡率较城市高(χ2趋势 = 13.36,P<0.001)。结论 2010—2019年湖南省孕产妇死亡控制成效显著,但仍需提高产科出血和妊娠合并症的救治能力,进一步降低可避免孕产妇死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史绍蓉  雷平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6):1149-1150
目的研究分析青海省海东地区孕产妇死亡特征,探讨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的措施。方法总结分析青海省海东地区2004-2009年孕产妇死亡调查表及妇幼保健工作年度报表。结果青海省海东地区2004-2009年孕产妇死亡率48.42/10万;主要死因产科出血(36%)、妊娠高血压疾病(30%)和内科合并症(30%)。结论该地区孕产妇死亡率仍有下降空间,通过继续加大健康教育力度、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提升产科出血、妊娠高血压疾病和内科合并症的防治水平、做好孕产妇死亡评审工作并建立健全严重产科并发症评审制度、大力发展经济,可有效降低本地区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李丽霞  韦辉  陈川碧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6):3657-3658
目的:了解三亚市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调查和专家评审的方法对孕产妇死亡病例进行分析讨论。结果:9年来三亚市孕产妇死亡率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144.3/10万~16.14/10万),平均死亡率为52.80/10万;孕产妇死亡前5位死因为:产科出血、妊高征、羊水栓塞、宫外孕、妊娠合并肝炎。结论:加强产科质量建设及对高危孕产妇的保健管理,提高住院分娩率与转诊的及时性和抢救技术水平,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加大对贫穷孕产妇住院分娩救助力度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余永丽 《中国保健》2006,14(6):55-56
目的为了了解建阳市1990-2005年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和相关因素.方法对建阳市1990-2005年23例孕产妇死亡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建阳市1990-2005年孕产妇死亡率平均为47.31/10万,其主要原因是产科出血,占43.47%;其次是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妊娠合并心脏病各占17.39%;第3位是妊娠合并脑部疾病3例,占13.04%;第4位是妊娠合并重症肝炎和异位妊娠,各占4.34%.结论要降低我市的孕产妇死亡率,必须尽快建立和筹集高危孕产妇贫困救助资金;进一步规范孕产妇系统管理,特别是高危孕产妇的专案管理;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孕产妇自我保健意识;加强专业技术培训,尤其是注重提高产科人员的综合抢救能力是降低孕产妇死亡极为重要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性分析桂林市2013-2017年孕产妇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制定降低孕产妇死亡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2017年桂林市孕产妇死亡监测和评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3-2017年孕产妇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与2013年相比孕产妇死亡率上升了61. 43%;孕产妇直接产科原因死亡占54. 69%,间接产科原因死亡占45. 31%,死因居于前5位的是羊水栓塞、产科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症、妊娠合并心脏病。结论桂林市孕产妇死亡呈上升趋势,要加强高危孕产妇孕产期保健系统管理,加强基层产科能力建设,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掌握影响韶关市孕产妇死亡的相关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依据。方法:对韶关市1999~2006年死亡的65例孕产妇死亡的评审资料进行回顾性的统计与分析。结果:孕产妇的平均死亡率为27.75/10万,死因前4位是产科出血、妊高征、羊水栓塞、妊娠合并心脏病。婚检实行自愿前后孕产妇的死亡率及直间接产科死因的构成比,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评审结果显示,可避免死亡及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共占76.92%,不可避免死亡占23.08%。在影响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因素中,个人家庭居民团体的知识技能问题居首位(32.31%),其次为医疗保健系统的知识技能问题(27.69%)。结论:提高婚前医学检查率、产前检查率及基层产科质量,加强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可以有效地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