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6分钟步行试验(6MWT)指导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干预治疗效果,通过评估心功能判断预后情况。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在我院住院并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 CHF)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门诊体检健康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两组研究对象在6分钟步行距离、BNP( B型利钠肽)、NYHA(纽约心功能分级)、EF(左室射血分数)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评价6分钟步行试验指导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干预治疗效果,通过评估心功能判断预后情况。结果对照组中6min步行的距离远远大于观察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Ⅱ级与Ⅲ级、Ⅳ级患者之间6min步行的距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6min步行试验与BNP、NYHA和EF的相关性方面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P <0.05),6min步行距离≤250m的患者中仅药物治疗组再住院人次和死亡人数均明显高于药物治疗联合康复锻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6min步行距离>250m的患者,仅药物治疗组和药物治疗联合康复锻炼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6分钟步行试验与纽约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关系,其他相关临床指标联合检测有助于反应慢性心衰患者的心功能情况,应被广泛推广与应用;6分钟步行试验是一种有效的康复训练指导方法。 相似文献
2.
3.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心脏病的最后阶段,不仅病死率高,而且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明显下降。本研究观察了芪苈强心胶囊对CHF患者6min步行试验(6MWT)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6分钟步行试验对慢性心力衰竭预后的评价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 6分钟步行试验 (6-MWT)对评价慢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188例病情稳定的CHF患者 ,采用“滴定法”正规治疗 ,治疗前后 2次进行 6-MWT ,以步行距离增加 2 0 %为标准 ,分为A组(<2 0 % )、B组 (≥ 2 0 % ) ,随访 1年。结果 2组一般情况无差异 ,治疗前后步行距离A组分别为 (3 12± 65)m、(3 50± 58)m(P <0 .0 1) ,B组分别为 (3 18± 76)m、(42 6± 80 )m(P <0 .0 1)。 1年内病死率A组高于B组 (13 .5%、3 .7% ,P <0 .0 5) ,因心衰住院率A组 2 5%、B组 9.3 % (P <0 .0 1)。结论 6-MWT步行距离增加 <2 0 %是CHF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心衰,CHF)患者QRS时限(QRSD)与心功能、运动耐量相关性。方法47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心衰组),20例健康对照组常规心电图测量QRS时限,在心衰组根据QRSD分为QRSD≤120ms组、QRSD〉120ms组。以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ED)作为心脏功能指标与6分钟步行试验(6-MWT)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心衰组QRSD、LVDED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LVEF、6-MWT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5)。在心衰组QRSD与LVDED呈正相关,与LVEF、6-MWT呈负相关。结论在慢性心衰患者中监测QRS时限和6分钟步行试验,2种方法联合应用尤其适合于基层医院,可指导临床采取相应的社区干预模式,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7.
6分钟步行试验——一种值得在社区推广的老年心脏病患者心功能评价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在老年心脏病患者心功能评价中6min步行试验(6-MWT)与脑钠肽前体(pro-BNP)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54例无器质性心脏病的老年患者及150例按照NYHA分级心功能在Ⅱ~Ⅳ级的老年心脏病患者,测定其血pro-BNP的同时行6-MWT,研究两者的相关性。结果不同心功能分级心衰患者与对照组pro-BNP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6min步行距离(6-MWD)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衰患者pro-BNP水平与6-MWD呈负相关(r=-0·774,P<0·01)。结论6-MWT简便易行,与pro-BNP相关性好,是一种值得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推广的老年心脏病患者心功能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8.
就6分钟步行试验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适应证、相关因素及中西医临床研究情况进行简要综述。提出6分钟步行试验是一种简便、易行的客观评价心脏功能的方法,适于量化评价我们目前的治疗方法,包括中医药对心功能不全患者的治疗疗效,提供中医药对疾病生活质量影响的证据。 相似文献
9.
10.
6min步行试验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胸科协会于2002年发表了6min步行试验指南,6min步行试验是一个比其他步行试验更安全的、易于操作的、良好耐受的、以及更能反映日常生活的一个试验。6min步行试验主要测量的是步行距离,它通常被用来评估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文章就近年6min步行试验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应用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1.
12.
左旋卡尼汀辅助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国产左旋卡尼汀(L—cartinine,L—CN)辅助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缺血性心衰患者68例,随即分为对照组32例,L—CN组34例。观察用药前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变,并用心功的改变来评价左旋卡尼汀辅助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疗效。结果:L—CN组心功能改善的临床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较对照组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L—CN辅助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尘肺病患者心肺运动试验(CPET)相关指标与6分钟步行试验(6MWT)评估结果的相关性,为尘肺病患者康复方案制定与心肺功能评估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2月晋能控股煤业集团有限公司职业病防治院收治的126例稳定期尘肺病患者,对受试者同期进行CPET和6MWT,记录6MWD以及峰值摄氧量(pVO2)、每公斤体重峰值摄氧量(pVO2/kg)、无氧阈(AT)、峰值代谢当量(METs)4项CPET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6MWD同CPET测得pVO2、pVO2/kg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两者相比,6MWD与pVO2/kg的相关性更好。结论:尘肺病患者6MWD与CPET测得pVO2、pVO2/kg指标存在良好的相关性,6MWT能较好反映患者运动耐量与心肺功能,可作为CPET评估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4.
六分钟步行试验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六分钟步行试验(六MWD)对心衰病人预测价值。方法:共入选202例慢性心衰病人,被分为≤200m、201~300m、301~400m和>400m4组,平均随访2年。结果:6min步行距离越短的心衰病人,其全因死亡率(P=0.029)和心因性死亡率越高(P=0.015);全因住院率(P=0.029)和心因性再住院率(P=0.034)增加。6min步行距离在≤200m和>200m的心衰病人之间全因死亡(P=0.006)和心因性死亡(P=0.001)也有明显差别,但在>200m的各组心衰病人之间全因死亡和心因性死亡无明显差别。在多因素回归分析中NYHAⅢ/Ⅳ的心衰病人有明显的死亡危险(P=0.001)。心衰病人(≤200m)的全因死亡(95%CI=1.64)和心因性死亡(95%CI=2.38)也有明显高的校正危险比;结论:6min步行距离≤200m的心衰病人有很高的死亡风险,修改现行6MWD的标准方案可为病人提供更多的预测信息。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 min步行试验(6MWT)与心率震荡( HRT)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2年4月至2014年3月中山市东凤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65例,按6MWT的结果分组:步行距离<300 m为Ⅰ组,300~374.9 m为Ⅱ组,375~449.9 m为Ⅲ组,>450 m为Ⅳ组。各组患者行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HRT的震荡初始值( TO)、震荡斜率( TS)。对HTR与6MWT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Ⅰ-Ⅳ组各纳入了30、35、40、60例患者,4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冠心病、高脂血症及糖尿病史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TO、TS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Ⅰ组和Ⅱ组TO值与Ⅳ组比较均显著增高( P<0.05);Ⅰ组、Ⅱ组和Ⅲ组TS值与Ⅳ组比较均显著降低( P<0.05)。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MWT与TO值呈负相关,而与TS值呈正相关( 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窦性6MWT与HRT相关,6MWT的距离越短,其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功能越差。 相似文献
16.
6分钟步行试验的运动强度和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6分钟步行试验中的运动强度,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6名志愿者先进行6分钟步行试验(6MWT),测量每位受试者的6分钟步行距离(D)、做功(W)和结束时的摄氧量(VO2-6MWT),再按Bruce方案进行极量心肺运动试验( CPET),检测每位受试者极量运动时的峰值摄氧量( VO2-peak)和无氧阈( AT),CPET和6 MWT均采用便携式K4 B2气体分析仪实时检测气体交换参数,以获得 VO2-6 MWT、VO2-peak 和 AT。结果:(1)6MWT中16名受试者的摄氧量由运动初始的8.15ml上升到28.42ml,前1分钟上升较快,后5分钟基本进入平台期。(2)6分钟步行距离(6MWD)与6MWT结束时的摄氧量( VO2-6MWT)成线性正相关;而VO2-6MWT与 CPET测得的AT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健康受试者来说,6 MWT是无氧阈水平的运动试验,它能够反映受试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也可能反映其有氧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7.
6分钟步行试验对心力衰竭患者白细胞介素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采用 6min步行试验 ,观察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运动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 1 0 (IL - 1 0 )水平的变化。方法 34例CHF患者和 2 2例健康对照者进行了 6min步行试验 (6 -MWT) ,于运动前后采取静脉血 ,使用双抗体夹心ABC -ELISA法测量血清IL - 1 0和TNF -α的浓度。结果 CHF组基础状态的血清TNF -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 ,而IL- 1 0水平和 6min步行距离 (6 -MWTD)均低于对照组 ,但IL - 1 0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与运动前相比 ,对照组运动后即刻TNF -α水平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但IL - 1 0水平显著性升高 (P <0 .0 5) ;CHF组TNF -α水平运动后即刻呈明显升高(P <0 .0 1 ) ,而IL - 1 0水平运动后即刻并无统计学意义的升高 (P >0 .0 5)。结论 CHF患者较正常人运动耐量下降 ,一次 6min步行运动使CHF患者炎症性细胞因子水平进一步增加 ,抗炎症性细胞因子水平不增加 ,从而加重了细胞因子之间的网络调控紊乱。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特发性肺纤维化(IPF)中六分钟步行试验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旨在评价六分钟步行试验在IPF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经临床病理证实的22例IPF患者作为IPF组,22例成年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六分钟步行试验及肺功能测定和MRC呼吸困难评分,比较组间六分种步行试验及肺功能有无差别,同时评价在IPF患者中六分钟步行试验与肺功能及MRC呼吸困难评分的关系。结果两组六分钟步行距离、血氧饱和度下降分数、肺功能(FVC,TLC,DLCO)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0.01)I,PF组六分钟步行距离、血氧饱和度下降分数与肺通气功能指标(FVC,TLC,DLCO)及MRC呼吸困难评分存在良好的相关性。结论六分钟步行试验与IPF患者肺功能指标,MRC呼吸困难评分存在良好的相关性,在一定程度上能较真实地反映患者的肺功能状况及呼吸困难程度,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6分钟步行试验评估慢性心力衰竭左心室功能和预测预后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前瞻性研究49例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采用6分钟步行试验(6MWT),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功能参数,根据纽约心脏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步行距离分组,随访心脏事件的发生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生存分析Kaplan-Meier曲线和Cox回归模型分析研究6MWT与左心室功能和预测预后的临床意义。6min步行距离仅与左心室重量左心室重量指数相关;步行距离300~450m;左心室重量和左心室射血分数是心脏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6MWT没有提供预测预后的信息,结合NYHA分级可能作为预测CHF预后的补充信息。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缺血性心脏病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治疗组)服用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洋地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辛伐他汀(20mg/d),随访24周,治疗前后采用心功能NYHA分级,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24周后,治疗组心功能改善,左室内径缩小,左室射血分数明显提高(P〈0.05),肝肾功能无异常。结论辛伐他汀佐治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有较好效果,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