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pZeoSV2(+)/CpG-HBcAg(ISS)重组质粒诱导BALB/c小鼠产生特异性抗体HBcAb的作用。方法:BALB/c小鼠共30只,分为6组,每组5只,为pZeoSV2(+)/CpG-HBcAg(ISSb)重组质粒低,中,高剂量组(2.5μg/只,10μg/只,20μg/只),pZeoSV2(+)/CpG-HBcAg(ISSc)重组质粒组(20μg/只),pZeoSV2(+)质粒组(20μg/只)及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20μg/只)。BALB/c小鼠经后腿胫骨前肌免疫3次(第0,2,6周),ELISA法检测每次注射2周后小鼠血清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e)的滴度。结果:pZeoSV2(+)/CpG-HBcAg(ISSb)重组质粒和pZeoSV2(+)/CpG-HBcAg(ISSc)重组质粒均能诱导BALB/c小鼠产生特异性抗体HBcAb,且pZeoSV2(+)/CpG-HBcAg(ISSb)组较pZeoSV2(+)/CpG-HBcAg(ISSc)质粒组产生的抗-HBc效价显著增高(P〈0.01)。结论:pZeoSV2(+)/CpG-HBcAg(ISSb)重组质粒对小鼠HBcAb的产生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2 (IL-12) 对伯氏疟原虫(P.b)红内期感染小鼠Th1/Th2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IL-12介导Th1/Th2免疫偏移在抗P.b红内期感染中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BALB/c小鼠接种5×105个感染P.b的红细胞,同时分别给予0.03 μg/d或0.15 μg/d IL-12处理,用ELISA方法检测P.b感染小鼠血清或脾淋巴细胞体外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IFN-γ、IL-4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 0.03 μg/d IL-12处理组小鼠接种感染后第7天取脾淋巴细胞体外经PHA或可溶性抗原sAg刺激培养产生的IFN-γ水平较感染对照组显著升高,IL-4水平显著下降,而0.15 μg/d IL-12处理组脾淋巴细胞产生的IFN-γ及IL-4水平均较感染对照组显著下降.在感染后第3天,0.03 μg/d或0.15 μg/d IL-12处理组小鼠血清中IFN-γ均已出现,第5天达高峰,但感染后第7天 0.15 μg/d IL-12处理组血清中IFN-γ迅速下降,甚至低于感染对照组及0.03 μg/d IL-12处理组,感染对照组直到感染后第7天血清中方可检测到IFN-γ水平.结论适当低剂量IL-12诱导CD4 Th1免疫应答,产生细胞因子IFN-γ,以诱导抗P.b红内期感染的免疫保护作用;而较大剂量IL-12抑制机体抗感染免疫,甚至可致免疫病理损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钥孔戚血蓝蛋白(keyhole limpet hemocyanin,KLH)诱导BALB/c小鼠变态反应性肺炎的特点及机制,为深入研究慢性肺部炎症性疾病奠定基础.方法 以KLH免疫BALB/c小鼠,HE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3H]TdR法检测脾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法检测外周血及脾细胞中CD4+、CD8+T细胞阳性百分率;RT-PCR法检测脾细胞中Th1型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和Th2型细胞因子白介素4(IL-4)mRNA表达;ELISA法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IL-4含量及血清中Th1型抗体IgG2a和Th2型抗体IgG1水平.结果 ①KLH免疫致小鼠变态反应性肺炎;②KLH免疫促进小鼠脾细胞增殖;③KLH免疫致小鼠CD4+T细胞过度活化;④KLH免疫致小鼠Th2优势反应.结论 KLH免疫使小鼠免疫细胞活化并发生变态反应性肺炎,CD4+T细胞过度活化和Th2优势应答可能参与了其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4.
约氏疟原虫感染不同小鼠免疫分子的应答差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在约氏疟原虫感染过程中不同宿主的免疫应答差异。方法以约氏疟原虫(致死型)感染DBA/2和BALB/c小鼠,计算红细胞感染率;收集感染前和感染后1、3、6、9、12、15、20d小鼠血清,并无菌取出脾脏,培养脾细胞。应用ELISA试剂盒检测小鼠血清中IFN-γ和IL-12水平,并通过Griess方法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中NO含量。结果DBA/2小鼠的原虫血症峰值水平明显低于BALB/c小鼠,并于感染后第20d左右自愈;BALB/c小鼠于原虫血症达到峰值水平后全部死亡;DBA/2小鼠的IFN-γ和IL-12水平于感染后1d即出现了有意义的升高并持续到第20d;BALB/c小鼠的IFN-γ和IL-12水平仅干感染后1d出现了有意义的升高;DBA/2小鼠NO的产生于感染后3d出现了有意义的升高,第6d达到峰值,而BALB/c小鼠的NO水平始终未见明显升高。结论DBA/2小鼠通过感染早期Th1细胞免疫应答的有效建立能够抑制原虫血症,IL-12是启动并维持Th1细胞免疫应答的关键性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ROP11核酸疫苗对BALB/c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 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空质粒对照组、PBS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均通过股四头肌注射免疫小鼠。其中实验组每鼠注射pcDNA3.1(+)-ROP11重组质粒100μg(1μg/μl),空质粒对照组注射pcDNA3.1(+)质粒100μg(1μg/μl),PBS对照组注射无菌PBS缓冲液100μl,空白对照组不注射。共免疫3次,每次间隔2周,末次接种量均加倍。分别于每次注射前和末次注射后第2周检测小鼠血清特异性IgG和细胞因子IFN-γ、IL-2、IL-4、IL-10。末次注射后2周各组小鼠腹腔攻击感染RH株弓形虫速殖子1×10^3个/只,观察其存活时间,评价免疫效果。结果 ROP11核酸疫苗能诱发小鼠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实验组小鼠血清特异IgG随着免疫次数的增加而显著增高(P〈0.05)。血清IFN-γ、IL-2、IL-4、IL-10均不同程度升高(P〈0.05)。重组质粒免疫组、空质粒免疫组、PBS和空白对照组小鼠经RH株弓形虫攻击感染后的平均存活时间为236.3、97.8、96.3和96.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OP11核酸疫苗对BALB/c小鼠弓形虫感染有一定的免疫保护性,为进一步研究ROP11核酸疫苗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6.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免疫学机制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用ELISA法对IBS患者的外周血Th1型细胞因子IFN-γ、IL-12和Th2型细胞因子ID-4、IL-10的含量进行检测分析,以探讨IBS患者体内免疫应答的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IBS患者外周血PBMC体外培养上清液中Th1型细胞因子IL-12、IFN-γ及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水平。结果 1.同正常组比较,腹泻型IBS患者外周血Th1型细胞因子IFN-γ、IL-12的水平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的水平较正常对照显著降低(P〈0.05);Th1/Th2的比值较正常对照显著升高(P〈0.05)。2.同正常组比较,便秘型IBS患者外周血Th1型细胞因子IFN-γ、IL-12和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的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Th1/Th2的比值较正常对照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结论 腹泻型IBS患者PBMC体外培养时Th1、Th2细胞因子产生了失衡,Th1/Th2较正常对照显著升高,呈Th1优势反应。便秘型IBS患者Th1型细胞因子和Th2型细胞因子较正常对照无显著差异,表明便秘型IBS患者Th1/Th2反应仍趋于平衡状态,Th1/Th2反应可能对其发病并无重要影响,亦进一步说明不同分型的IBS其病理生理学机制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钥孔戚血蓝蛋白(KLH)诱导Balb/c小鼠脾细胞Th1/Th2失衡的特点,为药物干预Th1/Th2失衡奠定基础.方法 以KLM 完全弗氏佐剂(CFA)免疫Balb/C小鼠并分离其脾细胞,ELISA法检测脾细胞上清中Th1型细胞因子IFN-γ、IL-2、IL-12p40和Th2型细胞因子IL-4、IL-5,以及血清Thl型抗体IgG2a和Th2型抗体IgG1水平.结果 ①免疫小鼠出现脾肿大、脾细胞计数升高.②免疫小鼠脾细胞IL-2于24h明显升高,48h达高峰;IL-4、IFN-γ和IL-5于24h轻度升高,96h达高峰;各时间点IL-12p40均较低.③不同剂量基础或强化免疫均可致细胞因子升高,IL4/IFN-γ升高.④免疫小鼠血清IgG1、IgG2a升高,以IgG1明显.结论 KLH CFA可诱导Balb/c小鼠脾细胞发生Th2型优势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ICOSL敲基因(ICOSL knockout,ICOSL-KO)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后的免疫应答及其免疫病理反应。方法 建立ICOSL-KO小鼠及野生型C57BL/6J小鼠日本血吸虫病模型,收集感染前(0周)和感染后(4~20周)的小鼠脾淋巴细胞用SEA进行诱导培养72小时后,采用ELISA双抗夹心法检测培养上清中Th1(IFN-γ、IL-12)及Th2(IL-4、IL-10、IL-13)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应用ELISA法检测同期血清中SEA特异性抗体IgG、及其亚类IgG1、IgG2a的表达水平。应用HE染色法观察小鼠肝脏虫卵肉芽肿病变。 结果 ICOSL-KO小鼠Th1细胞因子IFN-γ、IL-12表达明显高于野生型小鼠,而其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IL-13)表达水平却显著低于野生型小鼠。ICOSL-KO小鼠血清SEA特异性抗体IgG及其亚类IgG1、IgG2a的水平显著低于野生型C57BL/6J小鼠的水平,其Th2分化指数与IgG1/IgG2a的比值亦低于野生型小鼠的水平,特别是在感染7、12、16周后具有显著性差异。且ICOSL-KO小鼠的肝脏虫卵肉芽肿病变显著小于野生型小鼠。结论 感染日本血吸虫的ICOSL-KO小鼠Th2免疫应答显著下调并导致肝虫卵肉芽肿病变减弱,表明ICOS–ICOSL 信号通路在血吸虫病免疫病理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最近10年积累的证据显示,糖皮质激素可抑制抗原提呈细胞和Th1细胞表达自细胞介素(IL)-12、干扰素(IFN)-γ、IFN-α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而上调Th2细胞表达IL-4、IL-10和IL-13。通过以上机制,使用糖皮质激素会选择性抑制Th1介导的细胞免疫,并向Th2介导的体液免疫偏移,而不是对Th1和Th2均产生抑制。在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过程中,应激系统激活,糖皮质激素水平升高,诱导向Th2偏移,从而使机体免于Th1/促炎细胞因子和激活的巨噬细胞产生的其他产物的损伤。尽管如此,引起糖皮质激素水平较大变化的情况,如急性或慢性应激、剧烈运动、妊娠、产褥期等,均可通过调节Th1/Th2细胞平衡而引起感染和自身免疫、变态反应性疾病或改变其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Graves病( GD)患者血清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并分析其意义。方法选择52例GD患者( GD组)及6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以ELISA法检测血清Th1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γ-干扰素( IFN-γ)及Th2细胞因子IL-4、IL-10水平,以化学发光法检测甲状腺功能指标游离三碘甲状腺氨酸( FT3)、游离甲状腺素( FT4)、促甲状腺素( TSH)水平,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上述两类指标间的关系。结果 GD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NF-α/IL-4、TNF-α/IL-10、IFN-γ/IL-4和IFN-γ/IL-10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GD组血清IL-4、IL-10与FT3、FT4均呈明显正相关,与TSH呈明显负相关(P均<0.05)。结论 GD患者存在血清Th1/Th2细胞因子平衡紊乱,Th2细胞因子介导的体液免疫可能在其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B)、乙肝肝硬化(LC)、乙肝肝癌(HCC)患者血清中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变化,为慢性乙型肝炎至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免疫变化研究提供线索,并为患者的临床治疗研究提供免疫学指标。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1年1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就诊的40例CHB患者、40例LC患者、53例HCC患者,用Luminex技术检测血清中Th1类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2、干扰素(interferon,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水平及Th2类细胞因子(IL-4、IL-6和IL-10)水平,并将2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除TNF-α外,CHB组、LC组和HCC组Th1类IL-12、IFN-γ和Th2类IL-4、IL-6、IL-10细胞因子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CHB组中大部分Th1类和Th2类细胞因子都高于LC组和HCC组;HCC组中TNF-α细胞因子水平要高于CHB组、LC组。结论 CHB、LC和HCC患者体内Th1/Th2细胞因子分泌水平受到抑制,Th1/Th2平衡发生漂移,对HBV病毒的清除作用受到抑制。TNF-α在肝癌发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Th1和Th2类细胞因子对小鼠感染血吸虫的免疫保护作用. 方法 C57BL/6小鼠48只,抽签法随机均分为4组,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4组,给予IL-4 (200 ng); IL-12组,给予IL-12 (200 ng);胸腺基质淋巴生成素(thymic stromal lymphopoietin,TSLP)组,给予TSLP(200 ng);生理盐水组,给予生理盐水(200μl).4组均为腹腔注射,每周3次,持续注射8周.给药后2周,各组小鼠经皮攻击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40±2)条/鼠,感染后第3、6周剖杀,计算各组小鼠虫荷数、肝脏卵荷数.芯片检测各组小鼠感染前和感染后不同时间点血清中IL-5、IL-10、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动态变化.观察小鼠肝、脾的病理变化. 结果 细胞因子注射的第8周,IL-4组的Th2类细因子IL-5、IL-10依次为161.97、65.47 μg/ml; TSLP组的IL-5、IL-10依次为132.72、77.18 μg/ml; IL-12组的IL-5、IL-10依次为87.15、12.29 μg/ml;生理盐水组的IL-5、IL-10依次为188.92、167.52 μg/ml.IL-4和TSLP组Th2类细胞因子水平均高于IL-12组,但低于生理盐水组.IL-12组IFN-γ、TNF-α依次为165.7、23.64 μg/ml,水平高于其它各组.感染后3周IL-4、IL-12、TSLP、生理盐水组虫荷数依次为(9.50±4.51)、(12.83±2.32)、(6.75±2.87)、(9.80±3.03)条;感染后6周上述各组虫荷数依次为(18.83±5.91)、(24.80±9.42)、(21.67±3.67)、(17.67±6.74)条,每克肝组织虫卵数依次为(58 286.98±25 351.60)、(80 460.18±35 542.66)、(54 579.56±16 399.21)、(41 094.92±25 598.27).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各实验组虫荷数与每克肝组织虫卵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感染后第3周,IL-4、IL-12、TSLP、生理盐水组脾指数依次为(0.010±0.002)、(0.011±0.002)、(0.009±0.001)、(0.007 ±0.001),各实验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58、5.076、6.204,P<0.05).感染后第6?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水平变化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45例健康人(对照组)、44例乳腺良性增生患者(增生组)、61例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外周血CD4+CD2+5Treg水平,ELISA法检测三组Th1类细胞因子IL-2、IFN-γ、TNF-α和Th2类细胞因子IL-6水平;分析CD4+CD2+5Treg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及细胞因子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TNM分期Ⅲ、Ⅳ期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水平显著高于0~Ⅱ期患者、对照组和增生组,且术后水平显著低于术前(P均〈0.05);乳腺癌组TNM分期Ⅲ、Ⅳ期患者血清IL-2、IFN-γ、TNF-α水平明显低于0~Ⅱ期患者、对照组和增生组,IL-6水平则反之(P均〈0.05);乳腺癌组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水平与IL-2、IFN-γ、TNF-α水平呈负相关(r=-0.579、-0.607、-0.691),与IL-6呈正相关(r=0.804),P均〈0.05。结论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水平与乳腺癌发生、发展有关,可能机制为通过调节Th1/Th2细胞因子平衡参与机体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MF59佐剂[一种由角鲨烯、山梨糖醇三油酸酯(Span85)、吐温80和柠檬酸缓冲液组成的水包油乳剂]对热灭活BCG(hBCG)免疫小鼠诱导免疫应答的影响,验证自制MF59增强hBCG诱导细胞免疫反应的作用.方法 BALB/c (SPF级)小鼠分成A~G组,每组8只,于第0、2、4周皮下注射0.2 ml MF59、低剂量hBCG(0.025 mg/ml)、中剂量hBCG(0.25 mg/ml)、高剂量hBCG(2.5 mg/ml)、MF59+低剂量hBCG、MF59+中剂量hBCG、MF59+高剂量hBCG.末次免疫2周,解剖小鼠.取小鼠脾细胞和腹腔巨噬细胞,并在体外经BCG PPD刺激培养,ELISA检测培养上清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1β、Ib-2、IL-4、IL-12含量,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检测脾细胞分泌IFN-γ、IL-2和IL-4的斑点形成细胞数(SFCs).所有试验组的平均值比较采用一元方差分析、每两组平均值比较采用最小显著差异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MF59作为高剂量hBCG的佐剂(G组)免疫小鼠,其脾细胞体外经BCG PPD刺激培养,分泌IFN γ的SFCs[(151.3±66.6)个]、IL-2的SFCs[(247.8±58.0)个]和IL-4的SFCs[(65.8±24.6)个]显著高于其他组[其他组IFN-γ、IL-2和IL-4的SFCs的最高平均值分别为(30.4±13.0)个、(37.1±10.8)个和(16.4±9.7个)](分泌IFN-γ的SFCs比较,t=3.2,P=0.007;分泌IL-2的SFCs比较,t=3.6,P=0.003;分泌IL-4的SFCs比较,t=3.0,P=0.01).MF59与不同剂量hBCG联合免疫小鼠,其腹腔巨噬细胞体外经BCG PPD刺激培养,培养上清IL-1β水平分别为(663.3±177.5) pg/ml、(813.8±193.4)pg/ml和(742.3±316.1)pg/ml,均显著高于A、B和C组[分别为(104.7±65.8)pg/ml、(82.9±54.8) pg/ml和(66.5±53.5) pg/ml](E、F和G与A组比较:t=2.9,P=0.01;t=3.5,P=0.004;t=2.5,P=0.031.E、F和G与B组比较:t=3.1,P=0.007;t=3.6,P=0.003;t=2.6,P=0.024.E、F和G与C组比较:t=3.0,P=0.01;t=3.5,P=0.004;t=2.5,P=0.031).A、C和G组小鼠的腹腔巨噬细胞体外经BCG-PPD刺激培养,培养上清IL-12水平[分别为(36.3±20.5)pg/ml、(94.5±20.6)pg/ml和(128.2±54.6) pg/ml]均显著低于E和F组[(545.7±97.2) pg/ml和(665.5±295.4) pg/ml](A、C和G组与E组比较:t=-5.1,P=0.000;t=-4.5,P=0.000;t=-3.7,P=0.002.A、C和G组与F组比较:t=-4.4,P=0.001;t=-3.7,P=0.002;t=-2.9,P=0.012).结论 MF59与高剂量hBCG联合免疫小鼠,可以增强脾细胞体外分泌BCG-PPD特异的IFN-γ、IL-2和IL-4;MF59与低、中剂量hBCG联合免疫小鼠,可以增强腹腔巨噬细胞体外分泌BCG-PPD特异的IL-1β和IL-12.  相似文献   

15.
背景: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是一种多功能因子,近年文献报道其有可能成为炎症性肠病(IBD)的辅助治疗药物。目的:研究HGF对小鼠实验性结肠炎结肠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HGF用于IBD辅助治疗的可能机制。方法:30只健康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结肠炎模型组和HGF干预组,后两组以嗯唑酮溶液灌肠诱导结肠炎模型。造模后予HGF干预组小鼠HGF100μg/d腹腔注射,连续4d。评估各组疾病活动指数(DAI),第13d处死所有小鼠,观察结肠大体和组织学损伤情况.以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结肠黏膜白细胞介素(IL)-4、IL-5、IL-10、干扰素(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结肠炎模型组的DAI和结肠大体、组织学损伤评分以及结肠黏膜IL-4、IL-5、IL-10、IFN-γ、TNF-αmRNA表达量显著增高(P〈0.01);HGF干预组上述指标均较结肠炎模型组显著降低(P〈O.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HGF可能通过抑制结肠黏膜细胞因子的表达,改善小鼠实验性结肠炎的结肠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6.
背景:大量研究表明细胞因子网络在溃疡性结肠炎(UC)的发病和疾病进程中起关键作用,但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肠黏膜免疫细胞方面。目的:探讨肠系膜淋巴结Th1、Th17细胞在模拟人类UC的小鼠DSS结肠炎模型发病中的作用。方法:C57BL/6小鼠饮用5%DSS溶液7 d诱导实验性结肠炎,实验过程中每天评估疾病活动指数(DAI)。于第8 d处死小鼠,ELISA法测定结肠组织IL-1β含量;分离肠系膜淋巴结细胞,以CD3/CD28单抗诱导淋巴细胞活化并以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Th1、Th17细胞因子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肠系膜淋巴结F4/80+CD11b+巨噬细胞和CD4+T细胞内Th1、Th17细胞因子表达。结果:结肠炎模型组DAI随实验进程而逐渐增加,于第7 d达峰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结肠组织IL-1β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5),肠系膜淋巴结巨噬细胞浸润增加(P<0.001),淋巴细胞IL-17A分泌水平显著增高(P<0.05),IFN-γ分泌水平亦呈增高趋势(P>0.05),CD4+T细胞内IL-17A、IFN-γ表达显著上调(P<0.05)。结论:肠系膜淋巴结Th1、Th17细胞过度激活可能通过释放效应细胞因子诱导巨噬细胞等浸润、活化,参与介导小鼠DSS结肠炎模型的肠黏膜炎症反应和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新诊断T2DM与柯萨奇病毒(COX)、巨细胞病毒(CMV)、单纯疱疹病毒(HSV)及EB病毒(EBV)感染的关系,分析T2DM病毒感染患者血清IL-18、干扰素-γ(IFN-γ)及IFN-γ诱导蛋白-10(IP-10)的水平及意义. 方法 选取新诊断T2DM患者(T2DM组)208例和健康对照(NC组)者240名,检测血清COX、CMV、HSV、EBV IgG抗体阳性率和炎症因子IL-18、IFN-γ及IP-10水平,比较两组病毒抗体阳性率与炎症因子水平的差异,分析T2DM病毒感染与炎症因子的关系. 结果 T2DM组COX、CMV抗体阳性率高于NC组(19.23%vs0.83%,94.71%vs83.33%,P<0.01),两组HSV和EBV抗体均为阴性.T2DM组IL-18、IFN-γ及IP-10水平均高于NC组[IL-18:(130.30±118.44) vs(41.69±40.39) pg/ml; IFN-γ:(103.93±110.10)vs(34.50±24.89) pg/ml;IP-10:(2215.50±3395.47)vs (234.55±64.40) pg/ml,P<0.05或P<0.01].T2DM COX感染者IL-18高于无COX感染者[(142.84±150.63)vs(122.04±92.59) pg/ml,P<0.05]. 结论 COX感染与新诊断T2DM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能与IL-18等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运用流式微珠阵列法评价IFN-γ、IL-4在结核性脑膜炎(结脑)中的表达情况,以探讨Th1/Th2平衡状态与其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集结脑患者治疗前后的外周血和脑脊液以及健康人的外周血,流式微珠阵列法检测其中IL-4和IFN-γ的浓度,比较各检测指标在各组中差异,并分析差异的意义。结果:结脑患者外周血的IFN-γ浓度较正常对照组低,IL-4浓度无差异;治疗前后外周血中的IFN-γ、IL-4和脑脊液中的IL-4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前后脑脊液中IFN-γ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正常对照组及治疗前后相比较,Th1细胞因子IFN-γ在结脑患者的体液中有显著性变化,提示其参与结脑的病理生理过程;流式微珠阵列法能准确检测Th1/Th2细胞因子表达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