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鼻咽癌适形放射治疗中的摆位误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目前适形和调强放射治疗已逐渐用于鼻咽癌,与传统放疗相比,适形及调强放疗对摆位精确度要求更高。随着放射治疗向高精度方向发展,研究放射治疗中的摆位误差具有重要意义,由于采用的设备及技术员的素质不同,各个治疗中心需要有自己的摆位误差数据。为此,本研究采用射野验证片测量本院鼻咽癌适行放射治疗中的摆位误差,并计算出PTV的外扩范围。方法:20例行三维适行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所有患者都用面罩固定,放射治疗过程中每周拍射野验证片,通过比较DRR和验证片上骨性标志与射野的相对位置来计算摆位误差。根据所测得的摆位误差数据计算CTV到PTV应该预留边界的大小。结果:20例患者,共摄取验证片240张射野片,有22张射野片因为无法辨认出两个或两个以上解剖结构而被剔除。将各方向的随机和系统误差分开研究。左右,头脚,前后各向总误差为2.8、2.7、2.8min,系统误差分别为2.4、2.3、2.4mm,随机误差分别为:1.4、1.5、1.5mm,移动均值分别为-1.1,-0.1,-0.25mm。缩野前后左右方向上的系统误差分别为:2.3、2.5mm,随机误差分别为1.2、1.5mm;头脚方向的系统误差分别为2.2、2.4mm,随机误差分别为1.4、1.6mm;前后方向上的系统误差分别为:2.4、2.5mm,随机误差分别为1.3、1.4mm。三维方向上摆位偏移大于3mm的百分数26.3%,大于4mm的百分数15.1%,大于5mm的百分数6.5%。单一方向上平均摆位偏移大于3mm的百分数,左右17.5%,头脚20%,前后22.5%。比较每位患者缩野前后各个方向上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仅左右方向上缩野后随机误差有增大,其他各方向上缩野前后系统和随机误差均无显著性差异。据Stroom等推荐的公式CTV到PTV边界至少应为2∑+0.7σ来计算各个方向上CTV到PTV应该预留的边界大小,3个方向上CTV与PTV间预留间隙6mm是可行的。结论:在鼻咽癌的三维放射治疗中,用我科的同定及摆位技术,CTV与PTV间预留间隙6mm是可行的。缩野前后除左右方向上随机误差有显著差异外,其他各方向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没有显著差别。缩野时重新制作面罩,特别是体重下降比较明显的患者是否能降低放射治疗中的摆位误差值得近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胸部适形放射治疗摆位误差的测量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胸部适形放射治疗摆位产生的误差进行分析。[方法]120例患者分成两组。A组为常规体位(60例),B组为用真空垫 体膜固定(60例)。测量X、Y、Z方向上射野与体表定位框野的偏移。[结果]两种方法摆位误差发生率基本一致,主要发生在人体横轴X和纵轴Y方向。但是常规体位2mm以上误差发生率较高,特别是Y方向(12例对6例)。[结论]放射治疗过程中摆位误差是普遍存在的。恰当地选择固定技术,提高操作规范化程度,能提高摆位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4.
常规摆位在食管癌放疗中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检测食管癌常规摆位方法的重复性。方法 在用和不用水平尺校正体位水平度下,分别用直角卡尺和直尺测量固定位置身体外缘至射野中心的距离。在CT放大图上标出水平校正和不做水平校正下的野中心点,用半圆仪测量射野角的误差。结果 体表各野中心,平均误差百分率为:前垂直野男女组均不超过0.5厘米。左后斜野误差小于等于1厘米者,男占88.3%,女占79.3%;大于1厘米小于等于1.5厘米者,男占11.7%,女占22.3%。右后斜野误差小于等于1厘米者,男占88.37%,女占84%;大于1厘米小于等于1.5厘米者男占8.8%,女占16%。误差0.8—1厘米者斜野角度相差5—6度,1.1—1.5厘米者相差6.5—10度。结论 食管癌常规摆位后斜野误差较大。应提倡使用体位固定装置或等中心照射。  相似文献   

5.
高宏  赵云 《现代肿瘤医学》2015,(15):2193-2194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体重减轻对放疗摆位精度的影响。方法:每周对患者称重一次,应用电子射野成像装置摄取0°、90°体位验证片,将体位验证片与数字重建图像进行匹配分析。结果:体重显著减轻者的放疗摆位误差较大。结论:食管癌患者放疗时体重减轻超过3kg必须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6.
髓质型食管癌的放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食管癌图形引导的放射治疗(IGRT)6个自由度摆位误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肿瘤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疗的过程中,会因各种原因引起摆位误差,影响放射治疗的准确性.因此有必要利用锥形束CT在线研究食管癌六个自由度的摆位误差,为临床提供数据.方法 采用图像引导的放射治疗(imageg uidedr adiotherapy,IGRT) 的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影像技术获得患者左右(X)、头脚(Y)、前后(Z)3个方向的线性摆位误差以及分别以X、Y、Z轴旋转形成相应的U、V、W旋转摆位误差.对食管癌患者146次治疗前摆位后、摆位误差调整后及治疗后获取348个CBCT信息,通过系统配有的匹配功能,获取的CBCT 图像与计划CT 图像相匹配,获取线性误差和旋转误差,分析其摆位误差.结果 将计划CT作为参考标准,治疗前摆位后的摆位误差呈近似正态分布,系统误差(均数)±随机误差(标准差)在X、Y、Z、U、V、W6个自由度分别为(0.85±3.56)mm、(1.82±4.00)mm、(-2.31±2.10)mm、(0.59±0.85)°、(0.29±1.30)°、(0.40±0.86)°.误差调整后再次CBCT,结果 显示摆位误差明显缩小 (P<0.05).结论 食管癌放射治疗摆位误差在Y、Z方向上较为明显,个别患者还有较大的旋转误差,通过CBCT测量食管癌患者治疗前的摆位误差,并行6个自由度的在线调整误差,可明显减小平面误差和旋转误差,提高放疗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放射治疗在食管癌治疗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历经数十年,放疗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剂量适形性和摆位精准性不断提高,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近年来,使用各种在线成像手段,在分次治疗前或治疗中获取患者影像,跟踪肿瘤靶区及周围器官位置、形状和密度的改变,引导调整摆位或修改治疗计划的影像引导放疗技术广泛进入临床应用。影像引导放疗可缩小治疗分次之间的摆位误差,有望进一步提高治疗增益比,减少放疗副反应。本文基于现有证据,对影像引导在食管癌放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该技术的临床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兆伏级锥形束CT(CBCT)图像引导食管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RT)的摆位误差,计算临床靶体积(CTV)到计划靶体积(PTV)的外放边界.方法:用西门子配备有MVision兆伏级CBCT的直线加速器,对32例三维适形放疗(3DRT)的食管癌患者,在治疗的5周内每周1次,分别对治疗前、摆位误差调整后行CBCT扫描.通过计划CT图像与治疗图像进行匹配,获取左右(X)、头脚(Y)、前后(Z)的摆位误差,计算CTV到PTV的外放边界.结果:32例患者共获取320幅CBCT图像.在校正前,患者的摆位误差分别为左右(-1.25±3.28)mm、头脚(-0.63±5.00)mm、前后(0.84±3.26) mm;根据Van等提供的公式,CTV至PTV的外放边界为左右9.38mm,头脚12.28mm,前后7.70mm.摆位误差调整后:误差分别为左右(0.19±1.89) mm、头脚(-0.56±3.71)mm和前后(0.53±1.54)mm,与调整前相比在三维方向均有降低,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摆位误差调整后PTV外扩边界,左右3.68mm,头脚4.83mm,前后4.24mm.结论:通过CBCT获取食管癌患者的摆位误差并对其进行纠正,能显著降低分次间的摆位误差,提高放疗精确度,减小PTV外放边界.  相似文献   

10.
11.
鼻咽癌放疗摆位误差及准确摆位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鼻咽癌放疗摆位误差及准确摆位的探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200011)王中和,魏春宝,李逊,张雅红放疗位移误差是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1]。为了了解鼻咽癌患者普通摆位方法的位移情况,并探讨准确摆位方法的效果,我们进行了重复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改进激光标志对于采用真空袋体位固定的食管癌患者放疗摆位误差和摆位时间的影响,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0例真空垫体位固定的食管癌放疗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采用传统激光标志方法,一组采用改进的标识方法。通过治疗机的电子影像装置(EPID)拍摄位置验证图像,与计划系统生成的标准射野数字重建图像(DRR)比较,分析两组病人X轴(左右方向)、Y轴(头脚方向)、Z轴(前后方向)摆位误差的大小,用秒表记录两组患者的摆位时间。结果:改进组与传统组相比,X轴方向和Z轴方向摆位误差显著减小,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Y轴方向摆位误差相近,无统计学意义(P>0.05);摆位时间,改进组明显小于传统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激光标志可以减小真空垫固定体位的食管癌患者放疗摆位误差,提高了摆位重复性,缩短了摆位时间,推荐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3.
14.
鼻咽癌放射治疗摆位不确定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本研究探讨使用热塑面罩固定的鼻咽癌患者,在治疗过程的摆位不确定度。方法选择首次放疔的早期鼻咽癌患者19例,仰卧体位,个体化泡沫头枕,热塑面膜固定,将等中心点置于鼻咽腔附近,由三维激光灯在而罩上定出左、中、右3个原始十字标志点,并贴上直径约为0.3 mm的铅珠作为显像标记,然后行CT扫描。将CT图像通过网络传到Peacock的逆向计划系统进行计划设计,然后实施治疗。在治疗的一至六周,每周在CT模拟机进行重复扫描,共85次,扫描及固定和摆位方法都与进行计划CT时相同。将每周验证体位重复性的CT图像与计划CT图像通过读图软件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对19例患者的85次重复CT与计划CT比较,得出使用本面罩系统时,等中心点的平均位置坐标为(-0.84,+0.65,+0.01)mm;不同解剖骨性标记点在x、y、z 3个轴向的绝对位移值分别为(0.89±0.69),(0.82±0.79),(0.95±1.24)mm;等中心点三维矢量位移的平均值为1.87mm;等中心点三维矢量位移的95%可信区间(CI)最大值7.24mm,最小值2.03mm,平均值3.82mm;第一周到第三周等中心点二维矢量位移95%CI的平均值是4.17mm,第四周到第六周的平均值是5.12mm。结论使用连续CT多次重复扫描的方法来研究鼻咽癌治疗过程中的摆位不确定度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子宫颈癌俯卧位调强放射治疗摆位误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子宫颈癌俯卧位调强放射治疗的摆位误差大小,为子宫颈癌调强放疗计划设计临床靶区体积(CTV)外放计划靶区体积(PTV)时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选取行俯卧位调强放射治疗的子宫颈癌患者6例,所有病例治疗时身下垫有孔泡沫板,热塑成形固定膜固定。连续5d治疗时用电子射野影像装置(EPID)拍射正侧位验证片各1张,共60张验证片,通过配准数字化重建图像(DRR)和EPID拍摄的验证片的骨性解剖结构,计算平移和旋转误差。结果平移误差:左右方向为(3.1±1.8)mm、头脚方向为(3.9±3.3)mm、腹背方向为(4.2±2.6)mm;旋转误差冠状面为(0.8±0.9)°、矢状面为(1.2±1)°。结论对于子宫颈癌俯卧位调强放射治疗,CTV到PTV的外放应为左右7.1mm、腹背10.8mm、头脚10.4mm,在患者身体上做摆位的标记线有助于减少摆位误差。  相似文献   

16.
17.
马蔺子素是天津市医药科学研究所从中草药马蔺子中提取的一种醌类化合物,体外培养和动物实验证明它具有放射增敏作用。自1994年10月~1995年2月,我院对马蔺子素胶囊进行了Ⅱ期临床观察。其中有58例食管癌进行了放疗加口服马蔺子素和单纯放疗的随机分组对比...  相似文献   

18.
大多数食管癌患者就诊时已失去手术机会 ,需行放射治疗 ,但单纯放射治疗疗效很差 ,5年生存率仅 10 %左右 [1 ]。为了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我们开展了羟基喜树碱 (HCPT)联合放射治疗食管癌的前瞻性随机分组研究 ,现将结果分析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入组条件 初治患者且经食管吞钡摄片及纤维胃镜检查病理证实为食管癌。年龄≤ 70岁 ,卡氏评分≥ 70分 ,原发病变长度 <10 cm ,能进半流质以上饮食 ,无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 ,无穿孔迹象 ,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无放射治疗及化疗禁忌。1.2 临床资料  1995年 10月— 1997年 4月对我…  相似文献   

19.
肖贵珍 《肿瘤预防与治疗》2011,24(4):171-172,195
目的:探讨热塑体膜和热塑加强型头颈肩膜固定方式对颈段、胸上段食管癌患者放疗摆位精度的影响.方法:采用体膜和加强型头颈肩膜固定器分别对各20例颈上段食管癌患者进行体位固定,在同一台直线加速器上进行三维适形放疗,放疗前和放疗过程中每周照射等中心验证片,测量等中心与计划等中心的偏差,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上段食管癌患者用加强...  相似文献   

20.
锥形束CT测量食管癌放射治疗的摆位误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锥形束CT在线研究食管癌放疗时的摆位误差,计算CTV到PTV的外放边界(MPTV)。方法应用医科达Synergy系统对食管癌患者治疗11例148次,分别在首次摆位后、摆位误差纠正后及治疗后行CBCT扫描,共获取444个CBCT信息,通过系统配有的匹配功能,获取的CBCT图像与计划CT图像相匹配,获取患者左右(X)、头脚(Y)和前后(Z)等3个方向的线性摆位误差,分析其摆位误差。结果 11例患者共行444次CBCT,首次摆位后CBCT扫描,系统误差(均数)±随机误差(标准差)在X、Y、Z方向上分别为(-0.17±3.62)、(1.82±3.97)、(-2.34±2.10)mm,误差纠正后再次行CBCT,结果显示摆位误差明显缩小(P〈0.05)。与纠正后比较,治疗后摆位误差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纠正前X、Y、Z轴上MPTV分别为8.49、9.09、5.67mm,纠正后X、Y、Z方向的MPTV分别为1.80、2.47、2.21mm。结论本组病例食管癌放疗时Y方向摆位误差最大,X方向次之,Z方向最小;分次内误差在食管肿瘤治疗过程中变化明显,这在设计治疗计划时应予以考虑;通过CBCT获取食管癌患者的摆位误差并对其进行纠正,能显著降低分次间的摆位误差,提高放疗精确度,减小PTV外放边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