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椎管内支气管源性囊肿(spinal bronchiogenic cyst,或spinal bronchial cyst,SBC)少见报道.多位于脊髓腹侧髓外硬膜下~([1]).我们发现1例颈脊髓背侧SBC,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支气管源性囊肿是由于胚胎期支气管系统发育异常而产生的囊性病变.起源于内胚层上皮组织,多发生于颈部和邻近支气管树的胸廓部,亦可发生在背、肩、腹或面部,发生于椎管内者较罕见[1].椎管内支气管源性囊肿可发生于任何节段,其中以颈段和上胸段较多见,好发于脊髓腹侧[1-2],髓内罕见[3-4],而脊髓圆锥髓内支气管源性囊肿临床更加罕见.  相似文献   

3.
椎管内髓外肿瘤的MRI定位定性诊断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提高MRI对椎管内髓外肿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资料证实的椎管内髓外肿瘤患者的MRI表现。结果:(1)神经源性肿瘤T1WI多为低信号,T2WI多为高信号,信号多数均匀,部分囊变者信号不均,肿瘤多位于硬膜下,部分骑跨硬膜内外,呈哑铃形;(2)脊膜瘤T1WI和T2WI趋向等信号,大部信号均匀,强化明显,但强化程度不如神经源性肿瘤,可见脊膜尾征;(3)脂肪瘤的MRI信号具有特征性,多位于腰段硬膜下,部分伴脊髓拴系;(4)畸胎瘤信号混杂,增强扫描多不强化;(5)转移瘤多位于硬膜外,伴有椎体及附件的骨质破坏。结论:MRI对椎管内髓外肿瘤有较高的定位定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创伤性无骨折脱位型脊髓硬膜外血肿(TSEH)的MRI表现特点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对12例TSEH常规行T1WI矢状位,T2WI矢状位及横轴位MRI扫描。结果12例TSEH中,9例位于椎管腹侧,3例位于椎管背侧,呈新月状或长条带状,分别累及2~6个脊髓节段,平均3.5个脊髓节段。血肿位于颈段4例,颈胸段3例,胸段3例,胸腰段2例。7例血肿T1WI上为等信号,T2wI低信号;2例血肿T1WI为稍高信号,T2WI呈不均质性高信号,3例于T1WI及T2WI均为高信号。血肿于T1WI及T2WI与脊髓之间有一低信号带相隔,尤以T2WI显示最佳。结论MRI是诊断TSEH的最佳检查方法,不仅可以清楚地显示血肿的部位及范围,而且可以清楚地显示血肿新旧程度及脊髓受损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支气管源性囊肿是由于胚胎期支气管系统发育异常而产生的囊性病变。支气管源性囊肿多被发现附着在胸骨、皮肤、胃、心包及纵隔,而椎管内支气管源性囊肿(spinal bronchial cyst,SBC)则较为罕见。  相似文献   

6.
自发性脊髓硬膜外血肿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自发性脊髓硬膜外血肿的MRI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11例自发性脊髓硬膜外血肿,男7例,女4例,年龄27~74岁,均无明确外伤史。常规行SET1WI、T2WI矢状位及T2WI轴位,部分病例行脂肪抑制扫描,6例注射Gd-DTPA后行增强扫描。结果11例自发性脊髓硬膜外血肿中,9例位于椎管内背侧脊髓后方,2例位于椎管内背外侧。病变范围覆盖4~5个锥体节段,颈段8例,胸段3例。血肿呈长条状及长梭形,5例血肿呈T1WI、T2WI高信号,4例血肿呈T1WI、T2WI等、低、高混杂信号,2例呈T1WI及T2WI等信号。增强扫描2例血肿壁强化,4例未见强化。结论MRI是脊髓硬膜外血肿最佳检查方法,能清楚显示血肿部位,范围,区分急慢性血肿,判定脊髓受压受损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RI三点定位(MR 3PPS)扫描技术在脊柱侧凸患者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61例普涵X线平片显示脊柱侧凸的患者应用MR 3PPS扫描技术,以自旋回波T1WI及T2WI序列在同一幅同像上显示整个脊柱及椎管内脊髓全貌。结果:261例均可在一幅同像上完整最示扭曲的脊柱及椎管内脊髓的全貌,了解脊柱侧凸的程度、伴发畸形、椎管内脊髓情况及椎体骨质异常等表现。结论:MR3PPS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诊断脊柱侧凸及了解是否伴发其它畸形的直观性和准确性,是术前正确评估脊柱侧凸、伴发畸形和了解椎管内情况的重要手段,对脊柱侧凸患者手术治疗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通道锁孔技术切除脊髓腹侧肿瘤的技术要点和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19年6月12例椎管内脊髓腹侧肿物的临床资料,肿瘤位于颈椎管5例,胸椎管7例,长径1~2 cm。应用电生理监测辅助,采用显微镜下微通道锁孔技术切除。结果肿瘤均获全切除,手术时间60~150 min,平均101. 2 min。术后住院时间3~7d,平均5. 2 d。术后病理为肠源性囊肿4例,脊膜瘤5例,神经鞘瘤1例,蛛网膜囊肿1例,皮样囊肿1例。术后无感染、脑脊液漏,无神经功能障碍加重。术后随访3~15个月,中位数9个月,未见脊柱不稳定或畸形,未见肿瘤复发或残留。按McCormick分级,均为Ⅰ级。结论合理利用显微外科技术和辅助设备,2个节段以下的脊髓腹侧髓外肿瘤通过微通道锁孔技术可Ⅰ期全切。微通道技术有利于保持脊柱的完整性及稳定性。恰当选择适应证和应用电生理监测辅助是手术安全可靠的保证。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33岁。因胸腰段背部疼痛,双下肢乏力9个月,加重3周入院。查体:双下肢以腹股沟平面以下温、痛觉减退,双下肢运动功能正常,双下肢肌力均Ⅳ级,双侧提睾反射消失,双侧膝腱、跟腱反射亢进( ),双侧Babinski征( )。MRI显示:T11,12间隙水平椎管内类圆形短T1WI高信号影,T2WI低信号影,略偏左侧,约2.0cm×1.9cm,脊髓略移位、受压(图1,2)。CT显示:T11,12椎管内见类圆形密度影,病灶延伸至右侧椎间孔外呈"哑铃形"表现,约3cm×1.6cm×1.5cm,脊髓受压,骨质未见破坏(图3)。诊断为神经鞘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椎管内占位的发病率、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6年6月于西京医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495例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例合并椎管内占位。男5例,女2例;年龄11~31岁,平均19.14±7.52岁。MRI检查示7例全部位于胸段椎管内。5例位于髓内,1例位于髓外硬膜内,1例髓内及髓外硬膜内均有侵及。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诊断为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椎管内占位。7例患者均行一期后路脊柱侧凸矫形及椎管内占位切除术。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疗效评价指标包括侧凸矫正率、手术并发症、椎管内占位复发情况。结果:术后随访27~99个月,平均49.7±32.9个月。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椎管内占位患者占本单位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的1.41%。术前行MRI检查,椎管内占位均准确定位;4例定性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一致。7例均行术后病理学检查,示畸胎瘤2例,表皮样囊肿2例,皮样囊肿1例,支气管源性囊肿1例,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1例。术后冠状面主弯矫正率(55.05±18.75)%,术后矢状面主弯矫正率为(41.53±19.43)%。末次随访未见明显矫形丢失。术后有1例患者出现暂时性神经损害,半年后恢复;1例患者术后出现脑脊液漏,引流7d后治愈。1例患者于术后5年随访时发现椎管内占位复发,再次行椎管内占位切除术。结论: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椎管内占位发病率低;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病理学检查对其诊断均有重要价值。一期手术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椎管内占位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1):1054-1056
<正>脊柱黄韧带囊肿(spinal ligamentum flavum cyst)是发生在椎管内的一种少见的退变性脊柱病变,1976年由Moile首先报道[1]。黄韧带囊肿无特征性的临床表现,通常表现为病变部位疼痛,可能因神经根或脊髓受压,从而引起神经症状,与椎间盘突出症、腱鞘囊肿和滑膜囊肿非常相似,诊断上存在  相似文献   

12.
蔡丹辉  杨应明 《国际外科学杂志》2009,36(1):379-381,封3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技术在椎管内脊髓腹侧及腹外侧神经鞘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日本SONOPET MODEL UST-2001超声乳化吸引系统,采用后入路方法,结合显微手术切除40例椎管内脊髓腹侧及腹外侧神经鞘瘤.结果 术中全部病例均在超声乳化技术辅助下行肿瘤全切除,术中视野暴露清晰,椎板切除范围可控,无继发损伤发生,出血量为50~150 mL,平均出血量70 mL,术中均未输血,术后病理诊断证实为神经鞘瘤,术前后MR影像展示证实肿瘤全切除,术后所有患者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恢复,住院天数8~12 d,平均10 d,随访3月~4年,无脊柱不稳、根痛、复发等现象.结论 后入路椎管内脊髓腹侧及腹外侧神经鞘瘤采用超声乳化技术辅助显微手术技术切除,是一种十分有效而安全的手术方法,特别是在骨窗形成和肿瘤全切除上,无物理性挤压、旋转撕脱伤及高温灼伤,且减少术中出血量,确保脊柱的稳定,避免术后疼痛,能充分达到微创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3.
蔡丹辉  杨应明 《国际外科学杂志》2003,36(1):379-381,封3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技术在椎管内脊髓腹侧及腹外侧神经鞘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日本SONOPET MODEL UST-2001超声乳化吸引系统,采用后入路方法,结合显微手术切除40例椎管内脊髓腹侧及腹外侧神经鞘瘤.结果 术中全部病例均在超声乳化技术辅助下行肿瘤全切除,术中视野暴露清晰,椎板切除范围可控,无继发损伤发生,出血量为50~150 mL,平均出血量70 mL,术中均未输血,术后病理诊断证实为神经鞘瘤,术前后MR影像展示证实肿瘤全切除,术后所有患者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恢复,住院天数8~12 d,平均10 d,随访3月~4年,无脊柱不稳、根痛、复发等现象.结论 后入路椎管内脊髓腹侧及腹外侧神经鞘瘤采用超声乳化技术辅助显微手术技术切除,是一种十分有效而安全的手术方法,特别是在骨窗形成和肿瘤全切除上,无物理性挤压、旋转撕脱伤及高温灼伤,且减少术中出血量,确保脊柱的稳定,避免术后疼痛,能充分达到微创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4.
蔡丹辉  杨应明 《国际外科学杂志》2001,36(1):379-381,封3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技术在椎管内脊髓腹侧及腹外侧神经鞘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日本SONOPET MODEL UST-2001超声乳化吸引系统,采用后入路方法,结合显微手术切除40例椎管内脊髓腹侧及腹外侧神经鞘瘤.结果 术中全部病例均在超声乳化技术辅助下行肿瘤全切除,术中视野暴露清晰,椎板切除范围可控,无继发损伤发生,出血量为50~150 mL,平均出血量70 mL,术中均未输血,术后病理诊断证实为神经鞘瘤,术前后MR影像展示证实肿瘤全切除,术后所有患者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恢复,住院天数8~12 d,平均10 d,随访3月~4年,无脊柱不稳、根痛、复发等现象.结论 后入路椎管内脊髓腹侧及腹外侧神经鞘瘤采用超声乳化技术辅助显微手术技术切除,是一种十分有效而安全的手术方法,特别是在骨窗形成和肿瘤全切除上,无物理性挤压、旋转撕脱伤及高温灼伤,且减少术中出血量,确保脊柱的稳定,避免术后疼痛,能充分达到微创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5.
蔡丹辉  杨应明 《国际外科学杂志》2005,36(1):379-381,封3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技术在椎管内脊髓腹侧及腹外侧神经鞘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日本SONOPET MODEL UST-2001超声乳化吸引系统,采用后入路方法,结合显微手术切除40例椎管内脊髓腹侧及腹外侧神经鞘瘤.结果 术中全部病例均在超声乳化技术辅助下行肿瘤全切除,术中视野暴露清晰,椎板切除范围可控,无继发损伤发生,出血量为50~150 mL,平均出血量70 mL,术中均未输血,术后病理诊断证实为神经鞘瘤,术前后MR影像展示证实肿瘤全切除,术后所有患者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恢复,住院天数8~12 d,平均10 d,随访3月~4年,无脊柱不稳、根痛、复发等现象.结论 后入路椎管内脊髓腹侧及腹外侧神经鞘瘤采用超声乳化技术辅助显微手术技术切除,是一种十分有效而安全的手术方法,特别是在骨窗形成和肿瘤全切除上,无物理性挤压、旋转撕脱伤及高温灼伤,且减少术中出血量,确保脊柱的稳定,避免术后疼痛,能充分达到微创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6.
蔡丹辉  杨应明 《国际外科学杂志》2007,36(1):379-381,封3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技术在椎管内脊髓腹侧及腹外侧神经鞘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日本SONOPET MODEL UST-2001超声乳化吸引系统,采用后入路方法,结合显微手术切除40例椎管内脊髓腹侧及腹外侧神经鞘瘤.结果 术中全部病例均在超声乳化技术辅助下行肿瘤全切除,术中视野暴露清晰,椎板切除范围可控,无继发损伤发生,出血量为50~150 mL,平均出血量70 mL,术中均未输血,术后病理诊断证实为神经鞘瘤,术前后MR影像展示证实肿瘤全切除,术后所有患者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恢复,住院天数8~12 d,平均10 d,随访3月~4年,无脊柱不稳、根痛、复发等现象.结论 后入路椎管内脊髓腹侧及腹外侧神经鞘瘤采用超声乳化技术辅助显微手术技术切除,是一种十分有效而安全的手术方法,特别是在骨窗形成和肿瘤全切除上,无物理性挤压、旋转撕脱伤及高温灼伤,且减少术中出血量,确保脊柱的稳定,避免术后疼痛,能充分达到微创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7.
蔡丹辉  杨应明 《国际外科学杂志》2006,36(1):379-381,封3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技术在椎管内脊髓腹侧及腹外侧神经鞘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日本SONOPET MODEL UST-2001超声乳化吸引系统,采用后入路方法,结合显微手术切除40例椎管内脊髓腹侧及腹外侧神经鞘瘤.结果 术中全部病例均在超声乳化技术辅助下行肿瘤全切除,术中视野暴露清晰,椎板切除范围可控,无继发损伤发生,出血量为50~150 mL,平均出血量70 mL,术中均未输血,术后病理诊断证实为神经鞘瘤,术前后MR影像展示证实肿瘤全切除,术后所有患者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恢复,住院天数8~12 d,平均10 d,随访3月~4年,无脊柱不稳、根痛、复发等现象.结论 后入路椎管内脊髓腹侧及腹外侧神经鞘瘤采用超声乳化技术辅助显微手术技术切除,是一种十分有效而安全的手术方法,特别是在骨窗形成和肿瘤全切除上,无物理性挤压、旋转撕脱伤及高温灼伤,且减少术中出血量,确保脊柱的稳定,避免术后疼痛,能充分达到微创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8.
蔡丹辉  杨应明 《国际外科学杂志》2004,36(1):379-381,封3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技术在椎管内脊髓腹侧及腹外侧神经鞘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日本SONOPET MODEL UST-2001超声乳化吸引系统,采用后入路方法,结合显微手术切除40例椎管内脊髓腹侧及腹外侧神经鞘瘤.结果 术中全部病例均在超声乳化技术辅助下行肿瘤全切除,术中视野暴露清晰,椎板切除范围可控,无继发损伤发生,出血量为50~150 mL,平均出血量70 mL,术中均未输血,术后病理诊断证实为神经鞘瘤,术前后MR影像展示证实肿瘤全切除,术后所有患者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恢复,住院天数8~12 d,平均10 d,随访3月~4年,无脊柱不稳、根痛、复发等现象.结论 后入路椎管内脊髓腹侧及腹外侧神经鞘瘤采用超声乳化技术辅助显微手术技术切除,是一种十分有效而安全的手术方法,特别是在骨窗形成和肿瘤全切除上,无物理性挤压、旋转撕脱伤及高温灼伤,且减少术中出血量,确保脊柱的稳定,避免术后疼痛,能充分达到微创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9.
蔡丹辉  杨应明 《国际外科学杂志》2008,36(1):379-381,封3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技术在椎管内脊髓腹侧及腹外侧神经鞘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日本SONOPET MODEL UST-2001超声乳化吸引系统,采用后入路方法,结合显微手术切除40例椎管内脊髓腹侧及腹外侧神经鞘瘤.结果 术中全部病例均在超声乳化技术辅助下行肿瘤全切除,术中视野暴露清晰,椎板切除范围可控,无继发损伤发生,出血量为50~150 mL,平均出血量70 mL,术中均未输血,术后病理诊断证实为神经鞘瘤,术前后MR影像展示证实肿瘤全切除,术后所有患者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恢复,住院天数8~12 d,平均10 d,随访3月~4年,无脊柱不稳、根痛、复发等现象.结论 后入路椎管内脊髓腹侧及腹外侧神经鞘瘤采用超声乳化技术辅助显微手术技术切除,是一种十分有效而安全的手术方法,特别是在骨窗形成和肿瘤全切除上,无物理性挤压、旋转撕脱伤及高温灼伤,且减少术中出血量,确保脊柱的稳定,避免术后疼痛,能充分达到微创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20.
蔡丹辉  杨应明 《国际外科学杂志》2002,36(1):379-381,封3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技术在椎管内脊髓腹侧及腹外侧神经鞘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日本SONOPET MODEL UST-2001超声乳化吸引系统,采用后入路方法,结合显微手术切除40例椎管内脊髓腹侧及腹外侧神经鞘瘤.结果 术中全部病例均在超声乳化技术辅助下行肿瘤全切除,术中视野暴露清晰,椎板切除范围可控,无继发损伤发生,出血量为50~150 mL,平均出血量70 mL,术中均未输血,术后病理诊断证实为神经鞘瘤,术前后MR影像展示证实肿瘤全切除,术后所有患者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恢复,住院天数8~12 d,平均10 d,随访3月~4年,无脊柱不稳、根痛、复发等现象.结论 后入路椎管内脊髓腹侧及腹外侧神经鞘瘤采用超声乳化技术辅助显微手术技术切除,是一种十分有效而安全的手术方法,特别是在骨窗形成和肿瘤全切除上,无物理性挤压、旋转撕脱伤及高温灼伤,且减少术中出血量,确保脊柱的稳定,避免术后疼痛,能充分达到微创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