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ANA)荧光核型与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体不同项目阳性结果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抗核抗体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ENA抗体采用欧蒙免疫斑点法检测。采用双肓对照法对比分析243例抗ENA抗体(抗nRNP/Sm、Sm、SS—A、SS—B、Scl-70和Jo-1抗体)阳性的病例ANA的荧光核型。结果243例抗ENA抗体阳性的病例,ANA的阳性率为91.8%。主要以核浆颗粒型(包括细、粗颗粒)为主。约为51.0%(124/243),抗SS—A单独阳性时核型比较分散,核浆细颗粒型占28.3%(36/127),核浆粗颗粒型占19.7%(25/127)。抗nRNP/Sm单独阳性时以核浆粗颗粒型为主,阳性率为56.3%(18/32)。另外.350例ANA阳性病例中抗ENA抗体常规6项阳性率为63.7%(223/350)。结论抗ENA抗体阳性时并非都与ANA核浆颗粒型有关,抗核抗体(ANA)荧光核型与抗可提取挂核抗原(ENA)抗体类型没有绝对的规律可言。随着对自身抗体的深入研究.目前抗ENA抗体谱的检测项目还有待进一步扩展。 相似文献
2.
抗核抗体与抗ENA抗体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抗核抗体(ANA)荧光核型与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体不同项目阳性结果 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抗核抗体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ENA抗体采用欧蒙免疫斑点法检测.采用双肓对照法对比分析243例抗ENA抗体(抗nRNP/Sm、Sm、SS-A、SS-B、Scl-70和Jo-1抗体)阳性的病例ANA的荧光核型.结果 243例抗ENA抗体阳性的病例,ANA的阳性率为91.8%.主要以核浆颗粒型(包括细、粗颗粒)为主,约为51.0%(124/243),抗SS-A单独阳性时核型比较分散,核浆细颗粒型占28.3%(36/127).核浆粗颗粒型占19.7%(25/127).抗nRNP/Sm单独阳性时以核浆粗颗粒型为主,阳性率为56.3%(18/32).另外,350例ANA阳性病例中抗ENA抗体常规6项阳性率为63.7%(223/350).结论 抗ENA抗体阳性时并非都与ANA核浆颗粒型有关,抗核抗体(ANA)荧光核型与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体类型没有绝对的规律可言.随着对自身抗体的深入研究.目前抗ENA抗体谱的检测项目还有待进一步扩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本实验室开展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与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xtractable nuclear antigens,ENA)抗体联合检测的情况,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并探讨联合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A,生物芯片技术检测抗ENA(ds-DNA、Sm、SS-A/Ro、SS-B/La、u1RNP、Scl-70、Jo-1、RibosomalP)抗体,并采用双盲法分析ANA阳性标本的荧光核型与抗ENA抗体的关系。结果979例临床标本中,ANA阳性的标本数为400例,阳性率为40.9%(400/979)。荧光核型主要是核颗粒型(249例)、核均质型(83例)、胞浆颗粒型(30例),同时对979例标本进行抗ENA抗体的检测,阳性标本数为199例,阳性率为20.3%(199/979),只有1例阳性出现在ANA阴性的标本中。在400例ANA阳性的标本中,抗ENA抗体的阳性率为49.5%(198/400),出现较多的阳性抗体是抗SS-A/Ro(133例)、抗RibP(78例)、抗u1RNP(70例)、抗ds-DNA(61例)、抗SS-B/La(40例)等抗体,主要与颗粒型荧光相关。而均质型ANA标本中,常见的抗ENA抗体是抗ds-DNA(37例)、抗SS-A/Ro(27例)、抗Jo-1(20例)、抗RibP(20例)等抗体。结论不同荧光核型的ANA与抗ENA抗体之间的关系有各自的特点。用间接荧光法筛查ANA,并联合抗ENA抗体谱进行分型,可以确定部分ANA靶抗原的类型,进一步扩展抗ENA抗体谱,才能准确确定靶抗原。 相似文献
6.
818例自身免疫病抗ENA抗体与抗核抗体的对照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比较抗核抗体(ANA)荧光核型与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体结果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ANA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ENA抗体采用免疫印迹和免疫双扩散法检测,检测结果采用双盲对照比较分析。结果818例抗ENA抗体阳性中ANA的总阳性率97.4%,但有6.4%(8/125)针对分子量60000的SSA抗体和30.0%(3/10)抗Jo-1抗体阳性的标本ANA阴性。抗ENA抗体中抗Sm、U1-RNP抗体阳性时有94.4%(51/54)显示为ANA单纯的斑点型或合并有其他核型;抗SS-A、SS-B抗体阳性时核型较分散,斑点型占75.4%(49/65);抗Scl-70抗体阳性时以核仁型为主,阳性率为68.6%。82例斑点型ANA阳性病例中抗ENA抗体常规6项阳性率为67.1%(55/82)。结论ANA目前作为风湿免疫病的筛查实验还有欠缺,宜与抗ENA抗体同时检测。抗ENA抗体阳性时并非都与ANA斑点核型有关,需具体分析;ANA斑点型阳性时,抗ENA抗体常规项目可以为阴性,可扩大抗ENA抗体的检测范围。 相似文献
7.
吴庆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6,27(8):679-680
目的探讨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多肽抗体不同项目阳性时与抗核抗体(ANA)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比分析323例抗ENA抗体(抗U1-nRNP、Sm、SS-A、SS-B、Scl-70和Jo-1抗体)阳性病例的多肽谱类型与其304例ANA阳性核型。结果抗ENA抗体类型不同,ANA荧光核型有很大差别,没有绝对的规律可言。结论不能简单地依据荧光核型来推断抗ENA抗体的具体类型。 相似文献
8.
谭婕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12)
目的分析其中ANA表达阳性而抗ENA抗体表达阴性的样本的检验学特征及意义。方法对297例样本运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A,生物芯片技术检测抗ENA抗体,并采用双盲法分析ANA阳性标本的荧光核型。从已知的ANA阳性患者血清中筛选其ENA表达均为阴性的患者血清,比对其荧光核型并进行分析。结果 297例临床标本中,ANA阳性标本数为74例,阳性率为24.9%(74/297)。其主要核型为核浆颗粒型(43例,58.1%)、胞浆颗粒型(9例,12.2%)、核浆点型(9例,12.2%)。在74例ANA阳性标本中,抗ENA抗体为阴性的标本数为13例,占阳性标本的17.6%。13例标本中有11例表现为核浆颗粒型,占84.6%;1例表现为胞浆颗粒型,占7.7%;1例表现为核浆点型,占7.7%。结论在ANA阳性同时抗ENA抗体表达为阴性的患者血清中,核浆颗粒型明显高于胞浆颗粒型与核浆点型在ANA标本中的阳性率,并且远大于核浆颗粒型在抗ENA抗体表现为阳性的ANA阳性标本中的比例(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18,P0.05)。在抗ENA抗体表现为阴性的ANA阳性标本中,荧光核型表现为核浆颗粒型有其自身特有的临床意义有助于筛选发现抗ENA抗体以外的新自身抗体。 相似文献
9.
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运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抗核抗体(ANA)、抗双链脱氧核糖核酸(抗ds—DNA)及免疫印迹法(IBT)检测抗可提取性抗核抗体(抗ENA)。方法ANA、抗ds—DNA均采用IIF,其中ANA抗原片同时固定有Hep-2细胞和猴肝切片,抗ds-DNA检测抗原片采用绿蝇短膜虫。抗ENA检测采用IBT。共检测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170例。结果AN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干燥综合征、肌炎/皮肌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硬皮病、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过敏性紫癜的阳性率分别为91.6%、100.0%、100.0%、82.4%、65.4%、35.7%、16.7%、42.9%。抗ds—DNA对SLE阳性率为65.1%,特异性为96.6%。抗ENA对自身免疫性疾病(AID)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结论运用Hep—Z/猴肝复合抗原片检测ANA有利于AID的初步筛选和判断。抗ENA抗体谱检测有利于自身免疫疾病的鉴别诊断,抗ds—DNA可作为SLE治疗和监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与抗核抗体谱(antinuclear antibodies,ANAs)的相关性。方法 2 500例疑似或已确诊自身免疫性风湿性疾病患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A,其中826例同时应用条带免疫分析法行ANAs分析。结果 ANA阳性1 300例,同时行ANAs的826例患者中ANA(+)/ANAs(+)182例(22.03%),ANA(-)/ANAs(-)529例(64.04%),ANA(+)/ANAs(-)111例(13.43%),ANA(-)/ANAs(+)4例(0.50%);ANA阳性者中以颗粒型(62.2%)、胞质颗粒型(13.3%)、均质型(9.7%)、核仁型(8.9%)多见,颗粒型多见SSA/Ro52抗体,均质型多见dsDNA抗体,胞质颗粒型多见AMA-M2;ANAs的阳性率随ANA滴度增大而升高;当滴度为1∶800以上时,>20~40岁组ANA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各年龄组(P<0.01)。结论 ANA-间接免疫荧光法是良好的筛查实验,ANA核型、滴度与ANAs相结合对自身免疫性风湿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ANA)、抗干燥综合征A抗体(抗SSA抗体)、抗干燥综合征B抗体(抗SSB抗体)均阳性患者血细胞分析参数的变化。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ANA,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抗SSB抗体和抗SSA抗体,以日本希森美康XE-2100全自动仪检测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血小板(PLT)、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淋巴细胞百分比(LY%)。结果与ANA荧光、抗SSA抗体、抗SSB抗体均阴性对照组相比,ANA、抗SSA抗体、抗SSB抗体均阳性组中,血细胞分析参数Hb、WBC、PLT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仅Hb减少53例占29.94%;仅WBC减少59例占33.33%;仅PLT减少24例占13.56%;Hb和WBC同时减少46例占10.50%;WBC和PLT同时减少12例占6.78%,Hb和PLT同时减少26例占14.59%;Hb、WBC、PLT三者同时减少12例占6.78%。结论血液系统自身抗体阳性患者的异常损伤造成的血细胞分析参数变化对临床自身免疫病的诊断治疗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抗核抗体(ANA)与免疫印迹法(LIA)特异性抗核抗体谱(ANAs)的联合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AI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36例患者,其中自身免疫病患者271例,非自身免疫病患者165例,所有患者同时检测血清ANA和ANAs,两种检测方法产生4种检出模式:IIF(+)/LIA(+)、IIF(-)/LIA(-)、IIF(+)/LIA(-)和IIF(-)/LIA(+)。结果 436份标本中IIF(+)/LIA(+)占40.15%,IIF(-)/LIA(-)占25.52%,IIF(+)/LIA(-)占15.27%,IIF(-)/LIA(+)占9.81%,IIF与LIA检测ANA的结果总体符合率为65.67%,ANA和ANAs在自身免疫病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是65.3%和57.9%,显著高于非自身免疫病患者的17.6%和20.0%;ANA和ANAs在自身免疫病组和非自身免疫病组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检测结果仅在MCTD和SLE患者中存在相关性(P<0.01),在其他观察组中不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 IIF检测ANA容易导致AID患者部分具有临床意义的ANA特异性抗体漏检,而ANAs检测因其测定的抗体数量有限也容易导致AID患者的ANA漏检。IIF-ANA和LIA-ANAs检测不能相互代替,对需要通过检测ANA来排除AID的患者标本应同时进行IIF-ANA和LIF-ANAs的检测,以避免仅采用一种方法进行检测时导致AID患者漏诊。ANA的IIF法易导致以抗-SSA、抗-SSB和抗-Ro52为主要抗体的患者ANA假阴性,而LIA法特异性ANAs的检测因检测的抗体不全面也无法取代ANA的IIF法检测。在临床实际工作中两种ANA的检测方法不能相互取代,应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13.
Ku抗原的提取及其抗体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测定本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疾病(CTDs)患者中抗Ku抗体的阳性率。方法 制备兔腺丙酮粉,进而提取Ku抗原,采用免疫双扩散法检测438份CTDs和50份正常对照血清中的抗Ku抗体。结果 自制的Ku抗原与标准Ku抗血清免疫双扩散出现清晰的沉淀线。488份血清中,抗Ku抗体阳性率2.5%(12/488),其中皮肌炎为2.2%(1/45),弥漫型系统性硬化症为3.4%(2/58),系统性硬化症并多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本实验室抗核抗体(ANA)与抗核抗体谱(ANAs)17项联合检测的情况,并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分别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患者 ANA 和 ANAs,判断其 ANA 核型和 ANAs 结果,并对各荧光核型和各种特异性抗核抗体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40例 ANA 阳性患者标本中,颗粒型214例,着丝点型51例,胞浆颗粒型28例,核仁型25例,均质型17例,周边型5例,颗粒型是检出的主要核型。ANAs 17项抗体阳性率为82.94%。214例荧光颗粒型标本中,常见的抗体为抗 SSA/Ro52kd(31.78%)、抗 SSA/Ro60k(d30.84%)和抗 SSB/La(19.16%)抗体;17例荧光均质型标本中,常见的抗体为抗核小体(47.06%)和抗组蛋白(41.18%)抗体;抗 CenpB 对着丝点核型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阳性率为92.16%(47/51)。结论不同荧光核型的 ANA 与 ANAs 抗体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但并无绝对的规律可寻,两种 ANA 的检测方法,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联合应用,有助于自身免疫性疾病(AID)的诊断和预后观察。 相似文献
15.
献血者抗核抗体及抗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谱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抗核抗体(ANA)及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体谱在健康献血者中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A,同时采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抗ENA抗体,采用血液分析仪进行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结果 93例健康献血者中ANA阳性14例(15.1%),其中45~55岁阳性者11例(39.3%),随着年龄增高,ANA的阳性检出率逐渐增高(χ2=94.01,P<0.05);健康献血者中,不同性别AN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NA阴性组比较,ANA阳性献血者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和中性粒细胞相对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人可能存在生理性自身免疫应答,但不一定能激活自身免疫系统,引起自身免疫损伤而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 相似文献
16.
抗核抗体筛查试验与特异性抗体确认试验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探讨抗核抗体(ANA)筛查试验与特异性抗体确认试验的相关性.方法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作为ANA筛查试验,用免疫印迹法(LIA)作为抗核抗体谱(ANAs)特异性抗体确认试验,对500份临床就诊患者血清标本进行检测分析,并根据IIF-ANA和LIA-ANAs检测结果分为4组(IIF-ANA~+/LIA-ANAs~+组、IIF-ANA~+/LiA-ANAs~-组、IIF-ANA~-/LIA-ANAs~+组、IIF-ANA~-/LIA-ANAs~-组).同时收集IIF-ANA~-/LIA.ANAs~+组标本,使用ELISA、双向免疫扩散法(DID)进行特异性抗体复查.结果 500份患者的标本中IIF-ANA~+/LIA-ANAs~+组为247份,IIF-ANA~+/LIA-ANAs~-组为86份,IIF-ANA~-/LIA-ANAs~-组为152份,IIF-ANA~-/LIA-ANAs~+组为15份.IIF-ANA~+/LIA-ANAs~+组中IIF-ANA滴度以≥1:1 280为主,占48.2%,1:80-1:160占23.9%,1:320-1:640占27.9%.在167例IIF.ANA~-患者中LIA-ANAs~+占9.0%(15/167),15份IIF-ANA~-/LIA-ANAs~+标本中:包括11份抗SSA抗体和抗R052抗体阳性,并与ELISA、DID法复查结果基本一致;抗组蛋白(Histone)、抗Scl-70、抗Jo-1、抗线粒体-M2(AMA-M2)抗体阳性各1份.LIA-ANAs与ELlSA、DID的阳性符合率为100%、69%.且IIF-ANA~-/LIA-ANAs~+组患者经临床资料分析明确诊断自身免疫病(AID)者为8例.86份为IIF.ANA~+/IJA.ANAs~-的标本,以1:80~1:160的滴度为主(50.0%),荧光模式以均质型(H)为主(36.1%),其与IIF-ANA~+/LIA-ANAs~+组比较[1:80~1:160的滴度占23.9%,荧光模式均质型(H)占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47、12.42,P均<0.05).结论 ANA临床检测中町先以筛查试验进行检测,若阳性,再进行特异性抗体确认试验.但足,对于临床疑似AID的患者,无论ANA初筛试验阴性与否,均需进行各种针对特异性抗体的确认试验;各种特异性抗体的确认试验不能完全替代ANA的筛查试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的抗核抗体(ANA)及免疫印迹法检测的抗核抗体谱(ANAs)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中的特点。方法 对123例初诊ITP的患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A,免疫印迹法检测ANAs,并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3例ITP患者中ANAs阳性率高于AN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As 15种抗体中抗干燥综合征抗原A抗体(SSA)的阳性率最高,其次为Ro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Scl-70、PM-Sc及Jo-1均为阴性,其余10种抗体阳性率不一,但是相互之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体联合表达阳性率高于单项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ITP患者ANA及ANAs阳性率不同,ANAs表达主要以单项及联合抗体表达为主,但是联合表达高于单项表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