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HMD)的疗效和临床价值.方法:对16例确诊为HMD的早产儿给予固尔苏(PS)按100 mg/kg气管内给药,观察治疗后患儿血气分析、肺氧合指标、肺功能指标和呼吸机参数变化.结果:用药后患儿呼吸窘迫及皮肤紫绀情况明显改善,用药后30 min 6 h、12 h及24 h肺氧合及肺功能指标均数较用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机参数较用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24 h胸部X线显示患儿肺野透亮度明显改善.6 h以内用PS的早产儿其胸片好转率均较6~24 h使用者高,且通气时间较后者短.结论:PS能快速、安全、有效地改善HMD患儿的临床症状及肺功能,降低呼吸机指数,早期使用PS是治疗新生儿HMD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鼻塞持续气道正压(NCPAP)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效果。方法对23例早期新生儿肺透明膜病进行X线检查,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持续正压通气(CPAP)参数。结果23例患儿中放弃治疗2例,转为机械通气2例,余19例顺利撤除NCPAP。结论NCPAP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对早产儿非常适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AOP)的疗效。方法:确诊为AOP早产儿65例,其中对照组31例,AOP时托背、弹足底、鼻导管吸氧,治疗组34例,AOP时应用新型NCPAP辅助呼吸,其他治疗相同。结果:治疗组34例患儿除1例死亡,1例治疗无效改为呼吸机治疗外,余32例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气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7.6%和94.1%,对照组分别为38.7%和64.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新型NCPAP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效果好,并且无创、简便,是一种辅助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有效、实用的呼吸支持疗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产儿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透明膜肺病(HM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HMD患儿分成两组,治疗组18例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采用PS联合NCPAP治疗;对照组24例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单独应用NCPAP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气分析结果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应用率、肺部感染及气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S联合NCPAP治疗HMD,能迅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减少机械通气的应用,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鼻腔持续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应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58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随机分为2组,A组29例给予NCPAP联合PS应用治疗;B组29例采用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比较2组疗效以及血气指标、X线胸片结果和正压通气时间。结果 2组治疗6,12,24h血气指标、临床症状改善、24h后X线胸片改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正压通气时间低于B组(P<0.01)。结论 2种治疗方法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疗效均好,可明显改善患儿通气/换气功能并缓解呼吸窘迫症状,但联合组可降低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46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患儿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常频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应用效果。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血气指标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并发症发生率(30.43%)明显低于对照组(73.91%)(P0.05)。结论对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实施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可以有效缩短通气时间,改善患儿的血气指标,且并发症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又称新生儿特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是指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即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青紫和呼吸衰竭,主要见于早产儿,因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导致进行性肺不张。机械通气是首选的治疗方法,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具有无创、效果可靠等优点。自2007年6月-2008年12月对15例HMD患儿采用NCPAP治疗,通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护理方法.方法:对50例呼吸衰竭新生儿采用NCPAP给氧治疗,并给予精心护理,分别观察在应用NCPAP前及应用后3 h、24 h的临床和血气变化.结果:本组患儿治疗后3 h和治疗24 h的PaO2、PaCO2、pH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能迅速改善患儿的气体交换和生命体征,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吴跃进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23):4082-4084
[摘要] 目的 探讨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primary apnea of prematurity,AOP)的疗效。 方法 确诊为原发性呼吸暂停早产儿65例,其中对照组31例,AOP时托背、弹足底、鼻导管吸氧,治疗组34例,AOP时应用新型NCPAP辅助呼吸,其他治疗相同。 结果 治疗组34例患儿除1例死亡,1例治疗无效改为呼吸机治疗外,余32例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气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6.7%和91.7%,对照组分别为38.7%和6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新型NCPAP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效果好,并且无创、简便,是一种辅助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有效实用的呼吸支持疗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在经鼻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RDS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均采用NCPAP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CNP进行干预,观察两组患儿护理前后血气指标变化情况,两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X线胸片变化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6、12 h两组患儿p H值及动脉血氧分压(Pa O2)水平上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下降,且观察组干预后p H值、Pa O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a CO2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且X线胸片12 h好转例数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CNP可有效减少RDS新生儿NCPAP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改善患儿血气状况,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NCPAP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96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两组均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住院时间、症状缓解时间及护理干预前后血气指标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对比,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aO_2、SpO_2均高于对照组,PaCO_2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应用于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NCPAP治疗中,能有效促进患儿血气指标及症状的改善,缩短住院时间,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呼吸衰竭新生儿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峥嵘 《护理与康复》2008,7(7):517-518
目的总结呼吸衰竭新生儿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对19例呼吸衰竭新生儿进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循环情况、动脉血气,加强呼吸道管理,积极预防和处理不良反应。结果给予正压通气后,患儿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肺间质水肿减轻,肺顺应性改善。结论呼吸衰竭新生儿使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加强护理,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HMD)的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对32例诊断肺透明膜病的早产儿采用气管内快速注入PS,观察使用PS前后的动脉血气变化及机械通气情况。结果:应用PS后患儿皮肤颜色迅速转红,使用PS前后PaO2、PaCO2、pH比较差异显著,23例HMD胸片Ⅰ级、Ⅱ级及2例Ⅲ级患儿只需采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面罩等呼吸支持和氧疗技术,7例Ⅲ级患儿机械通气。治愈率96.88%。结论:PS能有效地改善HMD患儿肺顺应性和氧合功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护理方法。方法:对50例呼吸衰竭新生儿采用NCPAP给氧治疗,并给予精心护理,分别观察在应用NCPAP前及应用后3h、24h的临床和血气变化。结果:本组患儿治疗后3h和治疗24h的PaO2、PaCO2、pH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能迅速改善患儿的气体交换和生命体征,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鼻塞式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NCPAP)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与护理方法.方法:对29例应用NCPAP治疗的呼吸衰竭患儿严密监测病情变化,检测体温、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SaO2)、血气、呼吸道及呼吸机工作状态,根据病情及时调节NCPAP的压力、吸氧浓度(FiO2),实施相应护理.结果:治愈26例(89.7%),机械通气2例(6.9%),家长放弃治疗1例(3.4%),治疗过程中未发生并发症.结论: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临床效果显著,严密细致的检测、观察及护理是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婴幼儿呼吸衰竭2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冬春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5):2355-2356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婴幼儿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25例呼吸衰竭婴幼儿,其中Ⅰ型呼吸衰竭17例,Ⅱ型呼吸衰竭8例,予NCPAP治疗,观察患儿在应用NCPAP前,应用NCPAP后1、6、24h的临床及血气变化,比较PaO2及PaCO2的变化。结果:23例病人NCPAP后呼吸困难及缺氧有不同程度好转,血气PaO2明显提高(P<0.05),PaCO2显著下降(P<0.01)。结论:NCPAP可以改善氧合和通气,对Ⅰ、Ⅱ型婴幼儿急性呼吸衰竭均有效。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0):3594-3595
目的研究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配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舒)配合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行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舒)配合NCPAP治疗。结果观察两组疗效、血气指标和治疗一般情况。观察组总有效率(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6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症状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PaO2、PaCO2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配合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确切,可恢复患儿血气指标,提高临床症状恢复速度,明显缩短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NCPAP治疗早产儿HMD护理方法。方法:分析52例早产儿HMD使用NCPAP的临床资料。总结NCPAP的护理要点。结果:52例HMD患儿经NCPAP辅助通气后。治愈达90%。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正确的使用与精心的护理是治愈怕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NCPAP在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中的应用及对患儿血气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114例NRDS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NCPAP进行干预。观察吸痰前后两组血气指标水平变化情况以及通气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并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在吸痰操作前后血气指标水平波动幅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平均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RDS患儿中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NCPAP效果显著,可减轻吸痰对患儿血气指标水平的影响,增强临床治疗效果,加速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87例呼吸衰竭新生儿,其中Ⅰ型呼吸衰竭37例,Ⅱ型呼吸囊竭50例,均给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观察比较患儿在治疗前、治疗后6、24 h的变化及血气监测.结果:87例患儿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后呼吸困难及青紫等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好转,血气分析PaO2均明显提高(P<0.01),Ⅱ型呼吸衰竭PaCO2显著下降(P<0.01),而Ⅰ型呼吸衰竭患儿PaCO2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可以改善氧合和通气,对Ⅰ型和Ⅱ型新生儿呼吸衰竭均有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