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吴萍  王霞 《当代医学》2010,16(19):146-146
钩端螺旋体病(Leptospinosis,简称钩体病)是由各种不同类型的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是由于接触带菌的野生动物及家畜,钩体通过暴露部位的皮肤进入人体而获得感染的人畜共患病。鼠类和猪为主要传染源。由于本病起病急骤,进展快,临床表现错综复杂,  相似文献   

3.
4.
钩端螺旋体病患者的护理体会(233000)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人民医院李萃平,杨素芹我科自1991年~1997年3月共收治护理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患者共180例,我们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收效较好,浅谈如下:1一般资180例患者,男92例,女88例...  相似文献   

5.
冯建贞  刘鸿彬 《吉林医学》2013,(35):7527-7528
目的:对钩端螺旋体病患者的治疗观察和护理干预进行总结。方法:对48例钩端螺旋体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例患者中流感伤寒型35例,黄疸出血型8例,肺弥漫型出血型2例,肾功能不全3例,所有患者均治愈好转。结论: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就地治疗,严密观察并发症,做好对症护理,是此病护理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一、情况1958年7月中旬,四川省温江地区发生了一种传染性的疾病病情来势非常急骤,传播地区不断扩大,该病初发生的症状,有头昏、头痛、周身疼痛、发冷发烧、腿软无力。部分病例咳嗽气紧、胸背作痛、或呕吐腹泻。少数病例有咳吐血痰、或衂血。还有部分病例,鼠蹊部淋巴结肿大、有压痛,其中有少数部分,病情十分沉重,如治疗不及时,在发病二三日左右,便发现鼻翼煽动、心慌烦乱、面色仓白,嘴唇、指甲发绀、呼吸迫促,心肺两绝的症状而致死亡。  相似文献   

7.
现用的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全菌体菌苗预防钩体病已有显著的预防效果,但因接种剂量大、针次多、人群不易接受、给预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此,于1978年~1984年我们所与浙江医科大学和浙江省卫生防疫站共同协作,先后完成了钩体外膜菌苗实验室小量研制与人体试验观察,结果证实外膜苗既有良好的免疫效果,又有使用方便等优点。然而上述研制只限于  相似文献   

8.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的免疫过程较为复杂。传统的概念认为体液免疫在钩体病的抗感染机理中起着决定性作用(Faine,Adler),但近年来亦有人指出,钩体病的免疫机理不能排除细胞免疫作用(姚楚铮)。现将钩体病的免疫机理及其他有关免疫问题简介如后。  相似文献   

9.
钩端螺旋体病(以下简称钩体病),是由一群致病性钩端螺旋体(以下简称钩体)引起的人、畜和野生动物共患的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本病发现于1886年,曾命名为外耳氏病。近二十多年来,钩体病已在许多国家中被发现。其分布遍及世界五大洲,在热带、亚热带、温带和终年冻土地带均有这种病的踪迹。我国第一个确诊病例报告于1934年(广州)。解放后,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  相似文献   

10.
11.
钩端螺旋体病是由于致病性钩端螺旋体所致的一组疾病,它开始是以发热,出血现象,黄疸及肾功能损伤等“典型”症候而被认识的,但是经过医学界的多年来的研究,已对本病加深了了解,本病实际上包括许多不同临床表现的类型。过去我国对于本病一向认为是少见的疾病,但是经过我院热带病研究组两年多在广东、云南二省调查研究方面所做的一些工作来看,本病远非一种少见的疾病,使我们感觉到它是我国比较严重的流行性传染病之一,在某些地区每年都有严重的流行,造成人民健康上与经  相似文献   

12.
以问号钩体16SrRNA基因多变区序列作引物,用SiO_2高盐吸附法处理,对55例钩体病患者早期血标本进行了扩增。结果表明,问号钩体16SrRNA基因引物可用于钧体病的临床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其检测效果明显优于血培养和显微镜凝集试验(P<0.01)等方法。  相似文献   

13.
作者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对不同属、群(型)的5株钩端螺旋体基因组DNA分子量进行了研究,并用限制性内切酶Not I对基因组DNA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钩端螺旋体基因组大小为2000kb;各株钩体基因组大小无明显差异;限制性内切酶Not I可将钩体基因组消化为11个大片段;钩体基因组DNA被Not I消化后电泳图谱与细菌基因组DNA图谱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14.
钩端螺旋体基因组大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Determination of genome size is very important in genetic studies and the molecular cloning of leptospires. With 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 (PFGE), which can be used in the analysis of large DNA molecules, we studied the genome size of leptospires and analysed it with rare cutter restrict endonuclease Not I. The PFGE system used was CHEF-DR II which produced parallel bands in agarose ge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enome size of leptospires was 2000kb and there was no dramatic difference between the 5 strains of 2 genus leptospira. Rare cutter Not I digestion of genome DNA of leptospira resulted in 11 bands and its bands pattern was quite different from that of E. coli, S. choleraesuis, S. typhimurium, and S. dysenteriae genome DNA. It is thought that more information can be obtained about leptospiral DNA with PFGE technique.  相似文献   

15.
本文总结了对两株鈎端螺旋体进行整体及切片标本的电子显微镜观察的结果,证实了鈎端螺旋体系由圆柱形菌体,轴丝与外膜所组成。圆柱形菌体为管状结构,在横切面与斜切面中呈肾形或新月型。轴丝之横切面及纵切面均显示出为细管状结构。外膜包裹了圆柱体及轴丝。(图1-4见插页4)  相似文献   

16.
青霉素已被公认是治疗早期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首选的抗菌药物。但使用首剂青霉素后有部分病人发生赫氏反应(Jarisch—Herxhei mer—Reaction 简称 JHR),使病情加重。为了探讨 JHR 的发生发展规律、防治 JHR和控制危重钩体病的发生,我们于1979~81年在本病流行季节,按照钩体病赫氏反应观察的统一标准、指标、时间,用统一表格逐项观察记  相似文献   

17.
18.
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的教导,1972~1973年我们用钩端合剂治疗钩端螺旋体病(以下简称钩体病)114例,得到较好的效果。一、钩端合剂的制备(一)基本处方:地胆头二两二钱半,旱莲草、丁葵草、金花草、紫珠草、田基黄各一两半(干药,16两秤计算)。(二)煎制方法:将药切碎,加水浸过药面,煎煮30分钟,倾出药液,加水再煮20分钟,合并两次药液,过滤,浓缩为90毫升。(三)服法:成人每日90毫升,分三次口服,重病人剂量可适当加大,小儿剂量酌减。  相似文献   

19.
钩端螺旋体菌苗(死)注射液(以下简称钩体菌苗),过去人们仅用作预防注射,以防人类发生相应的钩端螺旋体病。它是生物制品,因此,曾认为包括急性菌痢在内的急性传染瘸发热,是预防注射时的禁忌证。我们发现并非绝对如此。1972年我在给亲人  相似文献   

20.
钩端螺旋体病(Leptospirosis)(简称钩体病)是由各种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自1915年日本从患者血液中分出本病病原体以来,迄今,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有此病的存在和流行。本文对其病原学、发病机理、诊断、防治等方面的进展综合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