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急性脑卒中与便秘57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与便秘的关系。方法 57例脑卒中患者分成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性脑梗死(ATI)组23例;腔隙性梗死(LI)组23例;脑出血(ICH)组11例,观察各组便秘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脑卒中者第1周便秘发生率50.88%,显著高于正常老年人对照组(P〈0.05)。基底节区脑卒中者便秘发生率57.1%,明显高于非基底节卒中者(P〈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常发生便秘,基底节区脑卒中者便秘发生率较非基底节区脑卒中者高。  相似文献   

2.
卒中后4周内便秘的发生、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便秘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国外调查显示卒中后便秘的发生率为30%~60%,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主要原因是由于观察时点和所采用的便秘诊断标准不同;而国内对脑卒中患者便秘的研究多集中在中医药治疗效果的观察方面,且研究人群通常包括既往存在便秘的患者,无法确切的分析卒中后便秘的发生情况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关系.为此,本研究通过调查卒中后4周内便秘的发生情况,分析影响卒中后便秘发生的主要因素,并探讨其对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研究的方法,共收集154例脑卒中发病7 d以内的首发脑卒中患者,以罗马Ⅱ标准评定卒中后4周内便秘的发生情况,记录包括各种危险因素在内的病史、体征以及12周内的复发或死亡病例.发病1、4周均用NIHSS行神经功能评定,用BI和MRS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并于12周时再次测评BI、MRS.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 10.0进行处理;用Kaplan-Meier法分析卒中后便秘的发生情况,Cox回归确定卒中后便秘发生的影响因素,便秘组与非便秘组患者4周及12周预后不良率之间的比较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卒中后4周累积便秘发生率为55.31%,便秘的发生风险以7天内为最高,7天后呈下降趋势,半数患者在卒中后11天发生便秘.利用Cox模型对患者的基本特征、疾病情况及卒中后进食方式等与脑卒中患者便秘发生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发病1周时的BI和排便环境改变是影响卒中后便秘发生的危险因素日常生活能力越低的患者,卒中后便秘发生的危险性越高,有排便环境改变的患者较无改变的患者发生便秘的危险高;与非便秘组比较,中度脑卒中便秘组患者卒中发病第4周及第12周预后不良率明显增高(P<0.01;P=0.012).结论住院脑卒中患者便秘发生率较高,日常生活能力状态较低且排便隐蔽环境改变者易发生便秘;卒中后便秘对部分脑卒中患者的预后有不良影响.临床工作中应关注脑卒中患者肠道功能的改变,预防便秘的发生,这可能提高部分脑卒中患者临床治疗及护理效果,促进病人康复,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发生卒中后抑郁及焦虑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2-01—2014-12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98例,运用美国国立医院脑卒中量表(NIH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Barthel指数(BI)对患者进行筛查,并根据患者一般资料找出发生急性期卒中后抑郁及焦虑的相关因素。结果 198例脑卒中患者共筛查出急性期卒中后抑郁患者22例(11.11%),急性期卒中后焦虑40例(20.2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抑郁患者与年龄、婚姻状况和脑卒中合并其他疾病数量有关(P0.05);合并焦虑患者与年龄、婚姻状况、合并其他病种数量及脑卒中发病部位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同时合并两种及以上疾病和BI指数是影响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发生卒中后抑郁和焦虑的独立性因素(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发生卒中后抑郁和焦虑与患者年龄、婚姻状况、同时合并其他疾病数量及脑卒中病灶发生位置有关,同时合并两种及以上疾病和BI指数是影响该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重症脑卒中患者需要长期卧床,胃肠道蠕动功能较差,因排便方式因排便习惯的改变,饮食结构不合理及进食困难等情况,均会导致便秘的发生。便秘病人不正确的排便方法可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增快、颅内再出血等严重后果。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对重症脑卒中患者解除便秘,  相似文献   

5.
重症脑卒中患者需要长期卧床,胃肠道蠕动功能较差,因排便方式因排便习惯的改变,饮食结构不合理及进食困难等情况,均会导致便秘的发生。便秘病人不正确的排便方法可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增快、颅内再出血等严重后果。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对重症脑卒中患者解除便秘,促进病情恢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基层卒中单元脑卒中患者进行急性期护理,探讨基层卒中单元的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治疗效果并进行评估.方法 对我科纳入基层卒中单元脑卒中患者60例进行急性期病情的观察与护理,并与传统管理模式治疗的60例脑卒中患者从压疮发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基层卒中单元患者通过系统、规范的全面护理与治疗,发生压疮及情绪情感障碍减少,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结论 基层卒中单元可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患者便秘训练方法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长期卧床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发生便秘的比例高达90%,便秘使患者感到腹部胀满,食欲不振,甚至情绪郁闷,还可引起肛裂、痔疮,老年人由于屏气排便可引起脑出血。治疗时难度大、恢复慢。作者采用综合训练的方法,对120例便秘患者进行分组对照,观察综合训练与传统方法对便秘恢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轻中度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失眠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40例脑梗死急性期的患者做为病例组,30例无脑梗死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多导睡眠监测仪对两组的睡眠进行监测,同时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两组进行评分,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别。结果病例组失眠率为92.7%,远高于对照组;主要表现为总睡眠时间缩短,睡眠潜伏期延长,入睡后清醒时间增多;睡眠结构紊乱,N 1期睡眠显著延长;病例组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失眠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高于非失眠者。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患者失眠发生率非常高;主要表现为睡眠结构发生发生紊乱;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失眠患者常常伴发抑郁情绪;早期识别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失眠的睡眠结构紊乱及抑郁情绪在此类患者中的比例,给予精确治疗,有助于患者的康复及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脑卒中患者便秘中的效果。方法将9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46例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干预组46例在此基础上采取循证护理方法预防便秘。结果干预组的便秘发生率为19.6%,对照组为56.5%,2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循证护理方法,可有效降低脑卒中患者便秘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脑卒中后抑郁与脑卒中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4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首发脑卒中患者,简短照料者问卷得分≤56分,脑卒中发病2周之内,无意识障碍及失语,至少一侧上肢肌力≥3级,能够完成量表测查者,于脑卒中急性期、脑卒中后3月应用MMSE和MOCA评定认知功能,应用流调用自评抑郁量表(CES-D)评定抑郁情况。结果 脑卒中后急性期共入组患者128例,完成脑卒中后3月随访患者106例; 脑卒中后3月MMSE、MOCA评分较脑卒中急性期升高(P<0.05)。脑卒中后3月CES-D得分≥16分(存在抑郁)者22例,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为20.7%。脑卒中后急性期抑郁组与非抑郁组MMSE、MOCA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脑卒中后3月抑郁组MMSE得分、MOCA得分明显低于非抑郁组,抑郁组与非抑郁组比较MMSE、MOCA评分增加值差异明显(P<0.05)。结论 脑卒中后3月认知功能较脑卒中急性期改善,脑卒中后抑郁加重了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影响了脑卒中后认知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老年脑卒中患者便秘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便秘是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不仅给患者增加了痛苦,而且由于用力排便导致再出血及再梗死,加重病情。近两年我们在护理老年脑卒中患者时,分析其便秘的常见原因,注重了预防性护理,有效地防止了便秘的发生,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老年脑卒中患者200例,男124例,女76例,平均66·3岁,其中脑出血4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2例,脑梗死146例。2老年脑卒中患者便秘常见原因分析(1)由于脑组织损伤,使神经传导功能出现不同程度障碍,使排便反射降低;(2)随着年龄增加,组织器官功能减弱,排便肌群收缩力减弱,从而缺乏排便动力;(3)脑卒中瘫痪病人、意识…  相似文献   

12.
我们采用硝黄颗粒剂灌肠治疗脑卒中急性期便秘,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脑卒中是首要病残原因,我国有70%~80%脑卒中患者因残疾不能生活自理[1-2]。我国脑卒中患者病残率较高,与未开展有效的急性期康复治疗有关。尽管关于缺血性卒中和自发性脑出血急性期的时间划分尚未达成共识,但通常认为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指发病2周内[1],自发性脑出血急性期指发病4周内[3]。脑卒中急性期的定义与《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2011完全版)》[2]中一级康复开始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对脑卒中急性期营养状况恶化和感染性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收集临床住院脑卒中急性期病例86例,脑出血29例、脑梗死57例,实验组给予谷氨酰胺治疗,其余治疗内容与对照组相同;随后动态记录病程 28天内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及持续时间,以及不同时间点的营养学指标。结果:(1)在脑卒中急性期对照组的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持续时间均较实验组明显严重。(2)对照组营养状况的恶化程度明显较实验组重。结论:脑卒中急性期使用谷氨酰胺具有预防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其机制可能与减轻营养状况的恶化和增强机体的抵抗力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抑郁与脑卒中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4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首发脑卒中患者,简短照料者问卷得分≤56分,脑卒中发病2周之内,无意识障碍及失语,至少一侧上肢肌力≥3级,能够完成量表测查者,于脑卒中急性期、脑卒中后3月应用MMSE和MOCA评定认知功能,应用流调用自评抑郁量表(CES-D)评定抑郁情况。结果脑卒中后急性期共入组患者128例,完成脑卒中后3月随访患者106例;脑卒中后3月MMSE、MOCA评分较脑卒中急性期升高(P0.05)。脑卒中后3月CES-D得分≥16分(存在抑郁)者22例,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为20.7%。脑卒中后急性期抑郁组与非抑郁组MMSE、MOCA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脑卒中后3月抑郁组MMSE得分、MOCA得分明显低于非抑郁组,抑郁组与非抑郁组比较MMSE、MOCA评分增加值差异明显(P0.05)。结论脑卒中后3月认知功能较脑卒中急性期改善,脑卒中后抑郁加重了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影响了脑卒中后认知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6.
急性期高血糖仅仅是脑卒中急性期的应急反应还是脑卒中的独立预测因子尚在争论。本试验前瞻性登记连续性入院的脑卒中患者,通过6个月随访对其它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进行了控制,以探讨脑卒中急性期血糖与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脑卒中病人便秘的前瞻性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脑卒中病人便秘的前瞻性护理方法。方法将200例脑卒中病人随即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病人只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健康宣教、饮食指导、定时协助排便、腹部按摩等方法。结果便秘发生率实验组为8%,对照组为72%,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7.11,P<0.01)。结论前瞻性护理可有效地防止脑卒中病人便秘的发生,这对减少病人痛苦,减少便秘引起的危害以及促进疾病康复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老年脑卒中患者便秘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便秘是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不仅给患者增加了痛苦,而且由于用力排便导致再出血及再梗死,加重病情。近两年我们在护理老年脑卒中患者时,分析其便秘的常见原因,注重了预防性护理,有效地防止了便秘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发生抑郁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发生抑郁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DM)及Zung’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3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1月内进行测试,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卒中后抑郁(PSD)的发生率与卒中类型、年龄及性别无关;与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程度、病变部位呈正相关。结论脑卒中患者急性期抑郁发病率偏高,可能主要与内在因素、大脑功能及皮质下结构的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急性脑卒中患者误吸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201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根据纤维鼻咽喉镜吞咽功能检查(FEES)的结果分为误吸组和无误吸组。对可能影响脑卒中后误吸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脑卒中患者误吸的发生率为51.2%,36.9%的误吸患者为无症状性误吸。年龄、脑卒中史、病变部位、卒中严重程度和意识障碍严重程度是卒中后误吸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误吸是脑卒中急性期的常见问题,发生率很高,年龄、脑卒中史、病变部位、卒中严重程度和意识障碍严重程度是卒中后误吸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