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通过光镜、扫描电镜、X线能谱分析对骨形成蛋白(BMP)/生物陶瓷/微孔钛种植体、BMP/微孔钛种植体、生物陶瓷/微孔钛种植体、微孔钛种植体进行了比较。实验表明:复合BMP种植体成骨早、成骨量大、骨成熟早,未复合BMP的生物陶瓷涂层与未涂层微孔钛种植体比较,两者在成骨时间上无明显差异,但界面结合方式有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不脱钙切片组织学观察和骨组织计量学方法测量HA体积、骨小梁体积、成骨细胞表面积及骨化体积,证实单纯用膜可阻挡结缔组织干扰骨生成,引导和促进新骨形成,8~16周可达到完全骨性愈合。而膜结合BMP能使膜下新骨成骨量大、成骨早、骨成熟快,比单纯用膜早4~6周,是一种较理想的修复骨缺损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膜结合骨形成蛋白在骨缺损修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不脱钙切片组织学观察和骨组织计量学方法测量HA体积,骨小梁体积、成骨细胞表面积及骨化体积,证实单纯用膜可阻挡结缔组织干扰素生成,引导和促进新骨形成,8 ̄15周可达到完全骨性愈合。而膜结合BMP能使膜下新骨成骨量大、成骨早、骨成熟快,比单纯用膜早4 ̄6周,是一种较理想的修复骨缺损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对成骨的促进作用 ,以期为颌骨缺损提供一种较为理想的替代材料。方法 :18只成年兔双侧下颌骨下缘各造成 15mm× 6mm的全层骨膜骨质缺损 ,每一缺损作为一个实验单位 ,按自身同期配对设计 ,分别植入复合骨和天然型无机骨 (NNB)。术后 3、6、12周取下标本 ,进行甲苯胺蓝染色观察、四环素荧光检查以及组织学成骨面积定量分析。结果 :复合骨新骨形成及钙化早 ,同期成骨面积大于NNB(P <0 .0 1)。结论 :合适的复合条件下bFGF可有效地促进软骨及骨的生长 ,复合骨新骨形成及钙化早 ,同期成骨量多 ,修复效果优于NNB。  相似文献   

5.
报告1例后牙缺失且牙槽骨量不足的患者,进行上颌窦提升、下颌骨骨劈开植骨后,完成正畸治疗的临床病例.正畸治疗前采用骨增量技术可以有效增加牙齿移动路径的骨量,从而促进牙齿移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BMP与骨融合式种植体复合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MP与微孔钛种植体、生物陶瓷涂层微孔钛种植体复合后,具有新骨形成早、骨早成熟的特点,加速了种植体-骨融合,缩短了种植周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锥形束计算机成像技术(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对不同骨面型下颌颊棚区骨量进行分析,初步探究影响颊棚区骨量的因素,为临床中安全植入微螺钉提供指导。方法:从患者影像资料库中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正畸患者资料120例,根据矢状骨面型分为骨性Ⅰ类组,骨性Ⅱ类组,骨性Ⅲ类组;根据垂直骨面型分为高角组,均角组,低角组。测量颊棚区磨牙近远中根平面牙槽嵴顶下3 mm、6 mm、9 mm骨厚度与骨皮质厚度,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颊棚区骨量由近中向远中逐渐增大,由牙槽嵴顶向根尖方向逐渐增大(P<0.05);(2)不同矢状骨面型患者颊棚区骨厚度存在差异(P<0.05);(3)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颊棚区骨厚度存在差异(P<0.05);(4)颊棚区骨厚度与ANB角呈正相关,与下颌平面角呈负相关(P<0.05)。结论:不同骨面型下颌颊棚区骨量存在差异,颊棚区骨量受矢状骨面型和垂直骨面型等因素影响,在植入微螺钉前应拍摄CBCT评估颊棚区骨量。  相似文献   

8.
实验性骨质疏松症对种植体周围骨量及骨结合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骨质疏松症对种植体周围骨量及骨结合的影响。方法 于32周龄Wistar雌性大白鼠胫骨骨骺端植入羟基磷灰石(HA)种植体,术后56d实验组行卵巢摘除术,对照组行假手术。该术后28、84、168d分别处死动物取胫骨、制作研磨切片标本,应用骨形态测量学技术探讨种植体周围单位骨量及与新生骨接触面积率的动态变化。结果 卵巢摘除术后28d,实验组单位骨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骨皮质部骨与种植体  相似文献   

9.
锶磷灰石修复颌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以不同含锶量的锶磷灰石(Sr-HAP)植入动物体内,进行各项生物学测试,为该材料的临床实际应用作前期研究.方法将24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3组,双侧下颌角均造成约6mm×12mm×4mm的缺损,用10%、5%、0%的Sr-HAP分别予以修复,于1、3、6个月时随机处死一组分别进行尸解、光镜、扫描电镜、四环素荧光标记、定量组织学观察.结果锶磷灰石人工骨植入后无感染和排斥反应,术后材料的部分降解早,有部分诱导成骨现象,5%和10%的锶磷灰石成骨量与纯羟基磷灰石(0%)比较在统计学上有差异,而5%与10%的锶磷灰石成骨量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结论①锶磷灰石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骨引导性及生物降解性,并可能具有一定程度的骨诱导性,锶的存在提高了新骨的总生成量,延长了新骨生成的总体时间和高峰期.②锶磷灰石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率和合适的生物降解速率,能获得较满意的骨缺损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0.
骨生长因子的合理利用可减少骨增量的并发症,减少成骨时间,增加成骨量,其复合物的应用可以使成骨更为简便、有效。生长因子的载体研究促进了骨长长因子在骨增量术中的进一步应用。本文就骨生长因子在种植义齿骨增量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牙移动产生的功能性刺激对SD大鼠牙槽突裂植骨区骨改建的影响,探讨植骨后牙移动的合适时机。方法:选择16只56天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按照已建立的外科诱导SD大鼠双侧牙槽突裂模型要求造裂,填塞骨蜡8周后,在双侧裂隙区同时植入大鼠自体髂骨松质骨,左侧为牙移动侧,分别在植骨后即刻、2周、4周、8周近中移动左侧第二磨牙进入植骨区,右侧为对照侧,第二磨牙不进行任何处理。加力牙移动4周后处死动物。通过Micro-CT扫描标本,运用Mimics 10.01软件计算双侧植骨区骨量,采用SAS 9.0软件包对双侧植骨区骨量进行配对t检验,对双侧植骨区骨量的差值进行组间方差分析。结果:各组的牙移动侧植骨区骨量均多于对照侧。0周组牙移动侧与对照侧植骨区骨量差值为0.87mm3,无显著差异(P>0.05);2周组和4周组牙移动侧与对照侧植骨区骨量的差值分别为1.7mm3和1.77mm3,有显著差异(P<0.05);8周组牙移动侧与对照侧植骨区骨量的差值为3.47mm3,有显著差异(P<0.01),8周组两侧植骨区骨量差值的均数与0周组、2周组和4周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牙移动对植骨区的功能性刺激能抑制植骨区的骨吸收。植骨8周后的牙移动抑制植骨区移植骨吸收的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锶磷灰石修复下颌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 用不同浓度的锶磷灰石 (Sr-HAP)植入动物体内 ,观察该材料的生物学反应 ,为其临床应用作前期研究。方法 将 2 4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 3组 ,双侧下颌角均造成 6mm× 12mm× 4mm的缺损 ,用不同浓度 ( 10 % ,5 % ,0 % )的含锶羟磷灰石块分别予以修复 ,术后 1月 ,3月 ,6月时随机处死一组分别进行尸解、四环素荧光标记、定量组织学观察以评估其生物性能。结果 锶磷灰石复合人工骨未引起感染和排斥反应 ,术后材料降解早 ,新生骨大量进入材料间隙 ,其成骨量明显较纯羟基磷灰石为多 ,且统计学上有差异 ,5 %的锶磷灰石烧结体内新生骨成熟度较 10 %者为高 ,但统计学上未显示出成骨量的差异 ,术后 3月时锶磷灰石周边出现强而亮的黄色荧光环 ,术后 6月时荧光环仍未消退。结论  ( 1)锶磷灰石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骨引导性及生物降解性 ,并具有一定程度的骨诱导性。 ( 2 )锶元素浓度并非是影响总成骨量的关键因素 ,总成骨量可能主要与生物降解的程度大小有关。 ( 3)锶的存在不但提高了新骨的总生成量 ,而且延长了新骨生成的总体时间和高峰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山羊下颌骨缺损进行两焦点与三焦点牵张,比较两种方式的新骨成骨量。方法将8只成年山羊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只,分别采用两焦点和三焦点牵张成骨术来进行骨缺损修复。牵张结束后固定8周后处死两组动物取牵张区新生骨组织标本进行X线、组织学、骨密度分析。结果两组牵张区均有新骨形成,质无明显区别,在量的比较上,三焦点组X线、组织学、骨密度测定的结果均优于两焦点组,骨密度测定分析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焦点牵张成骨在大面积颌骨缺损的修复中新骨的成骨量优于两焦点牵张成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两焦点、三焦点对山羊下颌骨缺损进行牵张,比较两种牵张成骨方式的新骨成骨量。方法:将8只成年山羊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只,分别采用两焦点和三焦点牵张成骨术进行骨缺损修复。牵张结束后固定8周,处死动物取牵张区新生骨组织标本进行X线检查、组织学检查、骨密度分析。结果:两实验组牵张区新骨生长的质无明显区别,在量的比较上,三焦点组X线检查、组织学检查、骨密度测定的结果均好于两焦点组,骨密度测定分析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焦点牵张成骨在大面积颌骨缺损的修复中新骨的成骨量好于两焦点牵张成骨组。  相似文献   

15.
种植部位骨量不足是临床上种植牙治疗常遇到的不利因素。骨组织工程作为一项日渐成熟的技术,在解决种植部位骨量不足这一问题上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回顾有关临床应用的文献,对用于修复种植部位骨量不足的组织工程骨的构建方式及其修复效果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Onlay植骨技术在上颌前牙美学区种植修复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82例行种植修复术的患者,根据术前评估,给予患者合理的Onlay植骨技术及牙种植修复手术方案。观察患者植骨期间牙槽嵴骨量变化及美学指标变化情况,记录牙种植体存活率。结果:Onlay植骨术后3个月末牙槽嵴水平向骨量(7.84±0.42)mm、牙槽嵴垂直向骨量(11.65±0.85)mm和术后6个月末牙槽嵴水平向骨量(7.15±0.60)mm、牙槽嵴垂直向骨量(10.86±0.63)mm均显著高于植骨前骨量,P=0.035、0.039、0.035、0.040;牙种植修复术后3个月末PES(7.48±1.36)分、WES(7.56±1.09)分和术后6个月末PES(7.78±1.42)分、WES(7.82±1.51)分均显著高于术前评分水平,P=0.040、0.043、0.038、0.032;Onlay植骨术后,骨组织美观丰满,伤口愈合良好,未出现植骨坏死,种植体存活率高。结论:将Onlay植骨技术应用于上颌前牙美学区种植修复中,可显著改善种植区骨量不足的问题,骨愈合情况良好,种植体存活率高,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牵引成骨技术修复肿瘤术后骨量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例下颌肿瘤术后多个牙缺失伴有较大范围的骨量不足者.采用垂直牵引成骨技术修复垂直向骨量,上置法植骨联合引导骨再生技术修复颊侧骨缺损,植入4枚Frialit-2种植体.3个月后,固定金属树脂混合桥修复。结果4枚种植体形成骨性愈合,患者对咬合功能的恢复满意。结论牵引成骨术成骨作用较好,可作为修复肿瘤术后垂直性骨缺损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自体块状骨结合引导骨再生(GBR)技术重建前牙区骨量不足术后种植位点和非种植位点骨量变化的差异。方法:2010年12月—2011年8月间,术前全景片及CT评估14例患者(73个缺牙位点)前牙区骨量不足,于颏部或下颌支处取自体块状骨结合GBR技术重建前牙牙槽骨,并延期行种植体植入术(共植入42颗种植体)。术后即刻、3、6、9个月和最长随访时间点(平均13.8个月)行CT检查。利用Simplant 11.04软件三维重建并测量牙槽嵴顶骨宽度(alveolar crestal bone width, ACBW)、牙槽骨中部骨宽度(alveolar midway bone width, AMBW)和牙槽骨高度(alveolar bone height, ABH)。测量的所有数据按照种植位点(即种植体植入的位点)和非种植位点(即未植入种植体,后期利用桥体修复的位点)分为2组。采用SAS 9.0软件包对该2组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1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植骨和种植体植入手术,术后无头晕、头痛等不适,切口均愈合良好,42颗种植体在愈合和随访期内骨结合良好。术后2组骨改建评价显示:对种植位点的ACBW和AMBW,术后即刻骨增量和术后3个月骨吸收量有显著差异(P<0.05),而对ABH术后即刻骨增量,术后3、6个月骨吸收量有显著差异(P<0.05),其他时间段则无显著差异(P>0.05);对非种植位点的ACBW和ABH,术后即刻骨增量,术后3、6和9个月骨吸收量有显著差异(P<0.05),而对AMBW术后即刻骨增量,术后3、6个月骨吸收量有显著差异(P<0.05),其他时间段则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2组中ACBW、AMBW和ABH的骨量变化显示:术后即刻骨增量,术后3、6个月骨吸收量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9个月和最长随访时间点骨吸收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非种植位点较种植位点在种植体植入后发生更多的骨吸收,其原因是二期种植体植入手术产生的创伤和种植体能保存骨量两者相互作用所致。因此,即刻或同期植入种植体,避免二次手术,对骨量保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99mTc-MDP骨显象检测复合珊瑚骨移植成骨情况。方法 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病例观察,采用^99mTc-MDP、组织学检查和X线检查动态观察复合珊瑚骨移植后的成骨情况。结果 动物实验,核素骨显像能在3周对植入骨的成骨作出预测,较X线早3周;临床上,该方法能在术后1个月预测植入骨成骨情况,较X线早2个月。结论核素骨显像能较早地预测植入骨的成骨情况。  相似文献   

20.
牙种植体植入同期植骨增加种植床骨量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38例牙缺失伴局部骨量不足的患者,在牙种植体植入同期,分别采用羟基磷灰石HA、HA加自体骨、脱钙骨和自体骨移植,增加种植床的三维骨量,37例获得成功,1例失败。结果表明:牙种植体植入同期植骨修复局部骨缺损是可行的,有利于拓我齿修复的适应症和提高长期成功率。HA,HA加自体骨、脱钙骨和自体骨均可作为植骨材料,但应根据骨量不足的类型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