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正> 中风病包括现代医学中的脑溢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血管痉挛等神经系统的疾病。上海地区调查资料表明中风病致死或致残的危害已超过心脏病。几年来中医药治疗中风病显示出优势,主要表现为临床的分期分型辨证论治。本文试将中风病的分期分型和诊疗作一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脑中风为危害人类生命的一大疾病,并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张伯礼教授在中风病的临床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广为认可的疗效,文章从辨证特色、病机认识、遣方用药、预防调护等方面总结了张伯礼教授治疗中风病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络病学说是祖国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络病学说对整个中医药学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挖掘络病治疗方剂当是重中之重。汉代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内载治疗络病方剂颇多,奠定了络病学临床治疗方剂的基础,本文试从流气畅络﹑化瘀通络﹑散结通络﹑解毒通络﹑袪痰通络﹑祛风通络﹑络虚通补七种治法来略论《金匮要略》中的治络方剂,为中医药后学者服务。  相似文献   

5.
活血利水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骆丰 《河北医学》1996,2(6):653-654
活血利水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病(250011)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骆丰指导邵念方中风病急性期的治疗是提高其治愈率,降低病残率和病死率的关键。为进一步提高疗效,我们深入研究发病机理,拓宽思路,运用活血利水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病60例,疗效尚满意,现总...  相似文献   

6.
心脑血管病是临床常见病也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中要危险因素,心脑血管病的防治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络病学说是中医学术体系的独特组成部分,清代医家叶天士感叹“遍阅医药”“未尝说及络病”“医者不知络病治法,所谓愈治愈穷矣“提出“久病人络”“久痛入络”这标志着已经形成独特的病机理论。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活血疏通法治疗恢复期及后遗症期中风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8例中风后遗症患随机分为活血疏通法组92例患(即治疗组)用穴位注射、针刺、梅花针治疗,其中穴位注射药物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4ml,穴位注射采用肩Yu、曲池、手三里、环跳、足三里、阳陵泉、丰隆穴,均取患侧,每次治疗交替选用上述4穴;针刺主穴分两组:(1)百会、人中、风府、曲池、外关、合谷、健膝、风市、足三里、解溪、昆仑、太冲;(2)四神聪、极泉、尺泽、内关、大陵、血海、阴陵泉、三阴交、气海、关元。每次治疗交替选用上述两组穴位,失语加哑门、廉泉,口眼歪斜加四白、地仓、颊车;梅花针轻扣偏瘫肢体痉挛劣势侧。对照组86例患用针刺治疗,针刺选穴和方法与活血疏通法组同。结果:3个疗程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达93.4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达81.4%,治疗组的基本痊愈率、显进步率、进步率均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差异有显性(P<0.05)。结论:活血疏通法治疗恢复期主后遗症期中风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单纯针刺组。  相似文献   

8.
通腑法在中风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中风病发病阶段"毒损脑络"临床特征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从临床角度研究中风病"毒损脑络"的表征,探讨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并初步分析中风病毒损脑络的症状特征.方法 结合中风病发病前后的临床特点,参照风邪致病的临床特征表达,分析中风病发病前后非特征性症状和体征的特点和变化,以及相关症状的强度、范围和持续时间变化.探讨这些临床特征与毒损脑络的关联关系.结果 在症状层面,困倦感、头昏沉、反应迟钝、面色晦暗,食欲、睡眠、情绪的变化,舌象和脉象的变化,是需要关注的临床表征.结论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化,毒损脑络的临床表征有迹可寻.毒损脑络的临床表征,可能是相关症状、体征、症状的变化和理化指标的有机组合.  相似文献   

10.
刺络放血法是古老的一种针刺方法,是用三棱针、缝衣针或小眉刀刺浅表的络脉(相当于浅表静脉)或穴位(任何穴位表面均分布有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放出一定量的血液,借以调整脏腑气血经络,治疗疾病。今人又称“刺血”、“放血”疗法。近年来临床上广泛应用该法,治疗范围日趋扩大,尤其在治疗许多疑难杂病方面显示了能够补针灸疗法的不足之处。故本文就1960年——1985年来国内外应用该法治疗内、外、妇、儿科疾病情况作一综述。 内科疾病 1.呼吸系统疾病 1.1.支气管哮喘:有人在大椎、陶道等督脉上及背部膀胱经俞穴肺俞、肩中俞等及远端委中三棱  相似文献   

11.
通腑法治疗中风病用药规律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历代医家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对《中风专辑》中以通腑法为主治疗中风病方剂的初步分析,并与现代医家的用药规律相比较,从而指出了两者的异同。结果:通腑泄热是二者的共同点,但历代医家多配合扶正解表法,而现代医家多配合化痰活血法。结论:对中风病病因病机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深入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13.
“调神通络法”针刺治疗中风病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14.
络脉具有运行气血、络属脏腑等功能,可以分为运行经气的气络和运行血液的血络。肺主气、司呼吸、朝百脉、通调水道、主治节等功能的正常发挥有赖于肺之络脉和气道结构功能的正常。感冒、肺痿、肺痈、肺积等病证均可见肺络病变,肺络病变主要的病机有络虚不荣、肺络郁滞、肺络绌急、热毒滞络、肺络瘀阻、肺络损伤和络息成积。肺络病变常始于气络病变,逐渐发展至血络病变,往往伴有气道壅滞、气道瘀阻、气道绌急等气道病变。以络病理论为指导研制的连花清瘟胶囊、养正消积胶囊对于肺络病变具有显著疗效。对肺之气络、肺之血络和气道的功能、病机变化及常见肺络病变进行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5.
按祖国医学理论体系,心动过缓当属"胸痹"、"心悸"、"厥证"等范畴,其发病机理多以阳气虚损,心阳不振,无力鼓动血脉:或寒凝血脉,阳气失其温煦之职,又有气虚、气滞、血虚、血瘀、痰凝、湿阻等.中医临床按其不同类型进行辨证论治已取得可喜收效.现就我所搜集资料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中风偏瘫的主要病机是气虚血瘀,气虚而化源不足,阴液亏损,复因恣情纵欲,肾情暗耗,肝肾阴虚,阳亢风动,气升血逆,多致出血性中风偏瘫。前者血瘀脉中,后者血瘀脉外,概为因虚至瘀,殊途同归,在治疗中应针对气虚血瘫这一主要矛盾,以益气化瘀为,治疗原则宜益气化瘀法,方用”补气活血汤”为中风偏瘫这一难症的治疗又创新路。  相似文献   

17.
李东垣在刺络放血理论上独见其长,不但详细记载了刺络放血法的分经论治原则,所采用的三棱针、砭石、燔针、长针等刺络工具,同时指出了刺络放血法的临床适应病证与施治部位,更是独树一帜地提出刺络放血法不但适用于实证,对脏腑虚证亦有较好的补益作用,形成了有别于前人的李氏刺络理论。其著作中对刺络放血法的收录和运用具有详尽和实用的特点,对后世及现代临床有很大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肾性血尿是慢性肾脏病的常见症状之一,临床上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文章试从肾络瘀阻的形成及病理变化,探讨其与肾性血尿的关系。提出从肾络瘀阻辨治肾性血尿,尤其是顽固性血尿,是提高临床疗效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金实教授基于络病理论辨治回纹型风湿症的经验。回纹型风湿症发病多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饮食不当、久病体虚有关。脾胃气血亏虚,肝肾精髓虚损,络脉失养,风夹诸邪乘虚侵袭络脉为其主要病机。治疗上主张运用络病理论指导分期论治。提出急性期应祛风通络,注重清热利湿,佐以虫类药搜风通络;缓解期宜补气健脾,养血和络;补肾养肝,填精充络。  相似文献   

20.
总结历代医家对中风的病机认识,结合络病理论和脑的生理特性和生理功能,提出中风病的病机为"气络失调,血络不通,络伤毒浸",其中,中风先兆期以"气络失调"为本,中风急发期和恢复期以"血络不通,络伤毒浸"为要,为创新中风病的辨证论治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