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目的:探讨缺氧程度与瘢痕成纤维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4-01/03在湘雅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选择烧伤患者创面愈合后3~6个月的瘢痕为取材对象。取体外分离培养的皮肤瘢痕成纤维细胞,分别在体积分数为0.2,0.1,0.05,0.015的氧浓度下培养24h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结果: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细胞核和细胞质均有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体积分数为0.2,0.1,0.05,0.015的氧浓度下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的信号强度分别为47.50±9.29,96.00±18.29,209.17±19.64,263.83±13.24,各浓度比较差异显著(F=261.01,P<0.01)。体积分数为0.2的氧浓度下缺氧诱导因子1α部分为弱阳性,体积分数为0.1的氧浓度下缺氧诱导因子1α基本弱阳性,体积分数为0.05的氧浓度下缺氧诱导因子1α以阳性表达为主,体积分数为0.015的氧浓度下缺氧诱导因子1α基本为阳性。②WesternBlot印迹检测:体积分数为0.2,0.1,0.05,0.015的氧浓度下缺氧诱导因子1α蛋白表达相对含量分别为0.02,0.26,0.39,0.97,呈逐渐增高趋势,均明显高于体积分数为0.2的氧浓度条件下的缺氧诱导因子1α蛋白表达。结论:随着氧浓度的降低,皮肤瘢痕成纤维细胞的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强度逐渐增强。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强度可间接反映瘢痕组织内的氧浓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缺氧条件下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液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SF)的作用。方法:电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同位素放射测定。H胸腺嘧啶核苷(^3H—TdR)摄取量。结果:单纯缺氧可使HSF G0/G1期数目增多,^3H-TdR摄取量降低;缺氧的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液能促使HSF从G0/G1期进入S期,^3H—TdR含量增高。结论:瘢痕形成过程中缺氧的内皮细胞能分泌某些活性物质促进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基因表现型的差异,以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其的影响。方法:测定细胞生长曲线;应用液闪计数测定成纤维细胞胶原蛋白的合成。结果: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速度比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慢;胶原蛋白的合成高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bFGF对两种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胶原蛋白的合成具有抑制作用。结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是一种特殊基因表现型的成纤维细胞,它具有自己特殊的生物学特性。bFGF可以使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趋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  相似文献   

4.
苦参碱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苦参碱对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FB)作用的机制。方法:实验于2000-01/2004-06在武装警察部队总医院烧伤整形科实验室完成。将苦参碱以不同浓度梯度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采用四唑盐比色法检测苦参碱对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增殖性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ve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仪对异硫氰荧光素一连接素V/碘化丙啶双染情况(FITC-Armexin V/PI)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苦参碱在O.10-10g/L对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呈剂量依赖性增殖抑制作用;增殖性细胞核抗原经苦参碱作用后表达明显减弱;FTTC-Armexin V/P1示苦参碱组的凋亡率为40.7,对照组为1.6(P<O.01)。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基因表现型的差异,以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其的影响。方法:测定细胞生长曲线;应用液闪计数测定成纤维细胞胶原蛋白的合成。结果: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速度比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慢;胶原蛋白的合成高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bFGF对两种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胶原蛋白的合成具有抑制作用。结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是一种特殊基因表现型的成纤维细胞,它具有自己特殊的生物学特性。bFGF可以使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趋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肌成纤维细胞在瘢痕生长增殖及收缩方面的多样性功能,为进一步认识肌成纤维细胞的功能以及开展肌成纤维细胞的相关研究提供新思路。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0-01/2006-05相关的文章,检索词为“scar,myofibroblast”,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资料选择: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初审,选取有关肌成纤维细胞生物学特性、与创面收缩和病理性瘢痕的关系、表达调控机制的文献,共收集到88篇,排除重复性研究。资料提炼: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30篇进行综述,涉及到肌成纤维细胞的结构特征、来源、与瘢痕成纤维细胞收缩功能的关系以及收缩的调控等。资料综合:①人们最初在伤口愈合处的肉芽组织中经显微镜检查发现肌成纤维细胞,作为成纤维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中间细胞,它具有成纤维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双重特性。②肌成纤维细胞的分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细胞因子、细胞外基质复合物及机械拉力的影响。③肌成纤维细胞是伤口愈合及纤维化过程中组织塑形的关键细胞,它与创伤愈合关系的研究作为一个崭新的领域正受到关注。结论:在伤口愈合、瘢痕形成和收缩方面,肌成纤维细胞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 1( TGF β 1)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 (KFB)Smad3,7 mRNA表达的影响,以进一步明确 TGF β 1在瘢痕疙瘩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方法用 RT-PCR法分别检测 TGF β 1 不同含量( 0, 5, 50, 500 pmol/L;Smad3 mRNA 24 h, Smad7 mRNA 90 min)和 TGF β 1( 500 pmol/L)作用不同时间( Smad3 mRNA 1, 2, 4, 24, 48 h; Smad7 mRNA 0.5,1,1.5,2,4,24 h)对 Smad3,7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不同含量 TGF β 1刺激 KFB后 ,随 TGF β 1含量的增加 ,Smad3 mRNA水平逐渐下降,并呈含量依赖性.与 Smad3相反, 5 pmol/L TGF β 1就能使 Smad7 mRNA水平明显升高 2.6倍( 46± 7, 对照组 13± 7, t=6.150, P=0.0005),并随 TGF β 1剂量加大而略有改变,说明 KFB的 Smad7 mRNA表达对 TGF β 1的刺激非常敏感.用 TGF β 1刺激细胞后, Smad3 mRNA水平随作用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到作用 48 h后下降到最低( 53± 9,对照组 18± 8, t=6.011, P=0.0005),显示出时间依赖性;而 Smad7 mRNA在细胞受到 TGF β 1刺激后 120 min即达到对照组的 2.5倍( 73± 11,对照组 53± 9, t=5.215, P=0.003) ,24 h后回落到正常对照水平.结论 TGF β 1能使 KFB细胞 Smad3 mRNA发生配体依赖性的下调,而使 Smad7 mRNA表达迅速增加.  相似文献   

8.
丹参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Survivin表达的影响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
10.
樊东力  李荟元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8):2692-2693,I001
目的:观测表皮细胞水化对成纤维细胞及瘢痕挛缩的影响,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以表皮细胞与成纤维细胞分层培养为研究模型,采用放免、免疫组化及图像分析等方法,观测对表皮细胞水化处理后,成纤维细胞形态、胶原合成及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结果:采用水化处理后,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转化生长因子-β1、转化生长因子-R(I)和α-SM actin阳性表达水平明显下降。结论:通过对表皮细胞的水化,可抑制成纤维细胞的胶原合成及瘢痕挛缩。  相似文献   

11.
背景:缺氧可以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其机制可能是通过缺氧诱导因子1α起作用的.目的:观察缺氧诱导因子1α RNA干扰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贴壁法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第3~5代细胞用于实验,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志物CD34、CD44、CD90表达.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四组:常氧对照组(无干预因素)、缺氧组(缺氧24 h)、脂质体对照组(转染空载脂质体后缺氧24 h)、RNA干扰组(转染脂质体介导的RNA干扰序列后缺氧24 h).RT-PCR法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缺氧诱导因子1α、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表达水平,ELISA检测骨髓间允质干细胞培养上清缺氧诱导因子1α、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同常氧对照组比较,缺氧组缺氧诱导因子1α、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及蛋白表达增高(P<0.05);同脂质体对照组比较,RNA干扰组缺氧诱导因子1α、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及蛋白表达降低(P<0.05).证实了缺氧条件可以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的表达增加,抑制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可以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的表达减少,缺氧诱导因子1α很可能是干细胞移植细胞因子分泌的调控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低氧培养条件下小鼠胎肝间质细胞中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factor1,HIF-1α)的表达情况,了解造血间质细胞在低氧环境中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取孕14.5d小鼠胚胎肝细胞进行贴壁培养及传代。生长至次融合状态的第5代细胞在950mL/LN2和50mL/LCO2混合气条件下培养,持续通以缺氧混合气0(对照组),2,4,8,16,32h,在37℃培养。在合适时间下应用半定量RT-PCR和Westernblot技术检测其HIF-1α基因表达。结果:在常氧压下培养的胎肝间质细胞中,HIF-1αmRNA及其蛋白水平均较低;而低氧培养则可显著提高胎肝间质细胞HIF-1α基因的mRNA及其蛋白水平。HIF-1αmRNA在低氧培养2h时即显著增高,8h时达到高峰水平,PCR产物HIF-1与β-actin信号比从对照组(3.85±1.98)%增加到(60.28±13.4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HIF-1α蛋白在低氧培养4h时显著增高,16h时达到高峰水平,Western检测HIF-1与β-actin信号从对照组(3.86±1.98)%增加到(29.46±8.7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低氧可诱导HIF-1α在小鼠胎肝间质细胞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缺氧复氧对小鼠肺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缺氧与血管新生的关系及复氧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05/06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动物室进行。实验用雄性昆明小鼠48只,随机分为4组,缺氧3d组、缺氧6d组、缺氧复氧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在3个体积分数为0.1的低氧舱内分别放入缺氧3d组小鼠、缺氧6d组小鼠、缺氧复氧组(缺氧3d复氧3d)小鼠。对照组小鼠在常温常氧环境下饲养6d。各组小鼠实验结束后麻醉状态下取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小鼠在肺组织中的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表达的变化。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的阳性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根据阳性细胞判断标准分为(-)、( )、()、()。结果:①缺氧时间与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关系:小鼠肺组织中的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缺氧3d,6d时的表达呈现递增趋势,随缺氧时间的延长而表达增强(氧诱导因子缺1α阳性率:氧3d组为67%,缺氧6d组为7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缺阳性率:缺氧3d和6d组均为83%)②缺氧与缺氧复氧对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的影响:缺氧复氧组与缺氧组比较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表达有显著下降(缺氧诱导因子1α阳性率:氧3d组为67%,缺氧复氧组为58%;血管内皮生长因缺子阳性率:缺氧3d组为83%,缺氧复氧组为75%)③缺氧诱导因子1α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关系:缺氧诱导因子1α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呈正相关(r=0.730,P=0.007)。结论:缺氧可以上调小鼠肺组织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引起血管新生,但它可能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缺氧复氧对小鼠肺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缺氧与血管新生的关系及复氧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05/06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动物室进行。实验用雄性昆明小鼠48只,随机分为4组,缺氧3d组、缺氧6d组、缺氧复氧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在3个体积分数为0.1的低氧舱内分别放入缺氧3d组小鼠,缺氧6d组小鼠、缺氧复氧组(缺氧3d复氧3d)小鼠。对照组小鼠在常温常氧环境下饲养6d。各组小鼠实验结束后麻醉状态下取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小鼠在肺组织中的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表达的变化。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的阳性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根据阳性细胞判断标准分为(-),(+)、(++)、(+++)。结果:①缺氧时间与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关系:小鼠肺组织中的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缺氧3d,6d时的表达呈现递增趋势,随缺氧时间的延长而表达增强(缺氧诱导因子1α阳性率:缺氧3d组为67%,缺氧6d组为7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阳性率:缺氧3d和6d组均为83%)。②缺氧与缺氧复氧对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的影响:缺氧复氧组与缺氧组比较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表达有显著下降(缺氧诱导因子1α阳性率:缺氧3d组为67%,缺氧复氧组为58%;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阳性率:缺氧3d组为83%,缺氧复氧组为75%)③缺氧诱导因子1α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关系:缺氧诱导因子1α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呈正相关(r=0.730,P=-0.007)。结论:缺氧可以上调小鼠肺组织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引起血管新生,但它可能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低氧及低氧复合运动对大鼠腓肠肌中的低氧诱导因子-1α表达的影响,探讨运动在骨骼肌低氧适应中的意义。方法:实验于2003-12在广州体育学院完成,实验动物选择雄性SD2月龄大鼠80只,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4组,常氧安静组、常氧运动组、低氧安静组、低氧运动组,每组20只。建立大鼠低氧及低氧复合运动模型,低氧安静组、低氧运动组每天置减压帐篷内23h,并在减压帐篷内进行跑台训练1h,跑台速度设定为25m/min。常氧运动组大鼠训练同前两组。低氧安静组不运动,其余条件与低氧运动组一致。所有实验动物分批(每次4只)于实验开始后第3,7,10,14天用30g/L戊巴比妥钠麻醉,迅速完整切除左侧腓肠肌,称重后取1g肌肉组织制作成肌肉悬浆以备用。运用表面加强激光解析电离化芯片技术检测法测定大鼠腓肠肌中的低氧诱导因子含量的变化。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有3只动物因不能完成实验而被淘汰,77只大鼠数据有效,进入最后统计的数据每组为4只。①低氧诱导因子-1α蛋白的分子量M r为120167,表明其存在源后修饰。常氧安静组及低氧安静组实验后第3天未检测到低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常氧运动组表达量低于低氧运动组,差异有显著性[(6.27±1.58),(14.69±1.34),P<0.001]。②常氧安静组实验后第7天仍未检测到低氧诱导因子-1α蛋白表达,常氧运动组表达量有一定程度降低,低氧安静组可以检测到表达,低氧运动组表达量增加,低氧运动组与常氧运动组及低氧安静组有明显差异[(20.13±0.85),(4.81±0.69),(2.27±0.61),P<0.001]。③常氧安静组实验后第10天仍未检测到低氧诱导因子-1α蛋白表达,常氧运动组表达量有一定程度降低,低氧安静组可以检测到表达,低氧运动组表达量增加,低氧运动组与正常氧运动组及低氧安静组有明显差异[(26.23±0.84),(3.76±0.63),(3.65±0.73),P<0.001]。④正常氧安静组实验后第14天仍未检测到低氧诱导因子-1α蛋白表达,正常氧运动组表达量有一定程度降低,低氧安静组可以检测到表达,低氧运动组表达量增加,低氧运动组与常氧运动组及低氧安静组有明显差异[(29.54±0.61),(1.29±0.35),(13.47±0.62),P<0.001]。⑤低氧诱导因子的含量与低氧程度、时间以及运动均有交互作用,在本实验设计的低氧条件下,低氧时间越长,同时给予适当的运动训练的大鼠骨骼肌中含量最高。结论:低氧条件下适当运动可以通过增加低氧诱导因子的表达诱导相关基因的表达,提高骨骼肌的低氧适应能力,起到保护骨骼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低氧及低氧复合运动对大鼠腓肠肌中的低氧诱导因子-1α表达的影响,探讨运动在骨骼肌低氧适应中的意义.方法:实验于2003-12在广州体育学院完成,实验动物选择雄性SD 2月龄大鼠80只,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4组,常氧安静组、常氧运动组、低氧安静组、低氧运动组,每组20只.建立大鼠低氧及低氧复合运动模型,低氧安静组、低氧运动组每天置减压帐篷内23 h,并在减压帐篷内进行跑台训练1 h,跑台速度设定为25 m/min.常氧运动组大鼠训练同前两组.低氧安静组不运动,其余条件与低氧运动组一致.所有实验动物分批(每次4只)于实验开始后第3,7,10,14天用30g/L戊巴比妥钠麻醉,迅速完整切除左侧腓肠肌,称重后取1 g肌肉组织制作成肌肉悬浆以备用.运用表面加强激光解析电离化芯片技术检测法测定大鼠腓肠肌中的低氧诱导因子含量的变化.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有3只动物因不能完成实验而被淘汰,77只大鼠数据有效,进入最后统计的数据每组为4只.①低氧诱导因子-1α蛋白的分子量Mr为120 167,表明其存在源后修饰.常氧安静组及低氧安静组实验后第3天未检测到低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常氧运动组表达量低于低氧运动组,差异有显著性[(6.27&;#177;1.58),(14.69&;#177;1.34),P<0.001 ].②常氧安静组实验后第7天仍未检测到低氧诱导因子-1α蛋白表达,常氧运动组表达量有一定程度降低,低氧安静组可以检测到表达,低氧运动组表达量增加,低氧运动组与常氧运动组及低氧安静组有明显差异[(20.13&;#177;0.85),(4.81&;#177;0.69),(2.27&;#177;0.61),P<0.001].③常氧安静组实验后第10天仍未检测到低氧诱导因子-1α蛋白表达,常氧运动组表达量有一定程度降低,低氧安静组可以检测到表达,低氧运动组表达量增加,低氧运动组与正常氧运动组及低氧安静组有明显差异[(26.23&;#177;0.84),(3.76&;#177;0.63),(3.65&;#177;0.73),P<0.001].④正常氧安静组实验后第14天仍未检测到低氧诱导因子-1α蛋白表达,正常氧运动组表达量有一定程度降低,低氧安静组可以检测到表达,低氧运动组表达量增加,低氧运动组与常氧运动组及低氧安静组有明显差异[(29.54&;#177;0.61),(1.29&;#177;0.35),(13.47&;#177;0.62),P<0.001].⑤低氧诱导因子的含量与低氧程度、时间以及运动均有交互作用,在本实验设计的低氧条件下,低氧时间越长,同时给予适当的运动训练的大鼠骨骼肌中含量最高.结论:低氧条件下适当运动可以通过增加低氧诱导因子的表达诱导相关基因的表达,提高骨骼肌的低氧适应能力,起到保护骨骼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验证生理性骨骼肌缺血训练上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FG)的表达与骨骼肌局部缺血产生的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ɑ,HIF-1α)有关,进一步探讨VEFG的上游调控机制。方法: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1)心肌缺血再灌注组(I/R组,n=6);(2)假手术组(Sham组,n=6),步骤同I/R组,但仅穿线,不牵拉;(3)骨骼肌缺血+I/R组(n=6),在心肌I/R之前先实施反复骨骼肌缺血/再灌注。ELISA检测外周血中VEGF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肢体肌肉处HIF-1α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心肌I/R组及骨骼肌缺血+I/R组都可促进外周血中VEGF的释放,且后者的作用更显著,骨骼肌缺血+I/R组与心肌I/R组相比对VEGF的释放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Sham相比,骨骼肌缺血+I/R组可以上调HIF-1α的表达(P0.05),而I/R组相对于Sham组HIF-1α的表达无明显的变化(P0.05),且骨骼肌缺血+I/R组与I/R组相比对HIF-1α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骨骼肌生理性缺血可导致局部HIF-1α的高表达,同时对应着外周VEFG的表达增高,且较单纯的心肌缺血水平更高,推测外周VEGF的高表达与缺血局部骨骼肌释放HIF-1α有关。  相似文献   

18.
背景:低氧诱导因子1是一种在氧平衡调节中起关键作用的转录因子,与机体的耐缺氧能力密切相关。目的:观察低氧训练大鼠骨骼肌组织中低氧诱导因子1和血管内皮CD34的蛋白表达,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在促进骨骼肌组织血管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常氧对照组、低氧不运动组、常氧训练组、低住高练组、高住低练组和高住高练低练组。运动组采用10周递增负荷跑台运动训练,每周训练6d,运动量由第1周的速度为15m/min、持续时间为25min递增至第10周速度为28m/min、持续时间为50min,低练组每周二、四、六在相当于海拔1500m的低氧环境中训练,并且在低氧环境中居住,低氧程度由第1周相当于海拔1800m递增至第10周相当于海拔3600m。结果与结论:低氧状态下,低氧诱导因子1有大量的蛋白表达,低氧复合运动表达更多,而CD34蛋白表达只发生在常氧运动组和低氧训练组。提示低氧诱导因子1是促进骨骼肌组织血管新生的一种重要因子,但须结合运动才能产生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低氧时小鼠肺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P53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变化,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低氧与血管新生的关系.方法:实验用雄性昆明小鼠,分为低氧组与对照组,低氧仓浓度分别为10%、7%、5%.低氧时间分别为3天、6天、9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小鼠在低氧条件下肺组织中的HIF-1α、P53和VEGF蛋白表达的变化及微血管密度(MVD).结果:低氧组HIF-1α、P53和VEGF蛋白表达均增加,并且随低氧时间的延长及低氧浓度的降低而增强,而对照组HIF-1α无表达,P53和VEGF有少量表达(P<0.05);低氧组的MVD也高于对照组;P53,VEGF表达与MVD均与HIF-1α表达呈正相关(r分别为0.609、0.730与0.691).结论:HIF-1α/VEGF通路在低氧致小鼠肺组织血管新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P53基因的失活可能经HIF-1α/VEGF通路促进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