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作者在巴西圣埃斯皮里图州维亚纳县美洲皮肤利什曼病流行区内,对皮内试验阴性者482人,给其中216人接种疫苗,266人为对照。制备疫苗用的虫株是从皮肤利什曼病  相似文献   

3.
在厄瓜多尔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皮肤利什曼病是一个主要的卫生问题。过去虫种的鉴定是根据临床症状和治疗应答来推断的,近年用酶电泳及单克隆抗体鉴定虫种。从厄瓜多尔三个不同地理区皮肤利什曼病人分离获得26株利什曼原虫。从皮肤利什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利什曼原虫K26序列应用于我国利什曼原虫分离株鉴定的价值。方法收集我国不同流行区的利什曼原虫16个分离株和6个国际参照株,培养后收集前鞭毛体,提取DNA,扩增K26序列并测序,应用ClustalX2进行序列比对,从GenBank下载同源性较高的利什曼原虫分离株的K26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我国不同流行区的利什曼原虫分离株的亲缘关系。结果我国16个利什曼原虫分离株和国际参照株DD8均扩增出单一条带,而5个非杜氏利什曼原虫复合体虫株均未扩增出任何条带。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人源型利什曼病流行区的3个分离株801、KS-2和KS-6均扩增出920 bp片段,自然疫源型利什曼病流行区的4个分离株XJ771、JIASHI-1、JIASHI-2和JIASHI-5均扩增出491 bp片段,人犬共患型利什曼病流行区4个分离株Cy、SC6、Hebei-Lv和Shanxi-Yang均扩增出404 bp片段,皮肤利什曼病流行区的5个分离株KXG-Xu、KXG-Liu、KXG-65、KXG-918和KXG-927均扩增出449 bp片段,且各流行区内虫株间的序列一致性均为100%。各流行区之间的虫株间的序列一致性较低,为40.2%~91.4%。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我国16个利什曼原虫分离株聚集成2个群3个亚群,其中KXG-Xu、KXG-Liu、KXG-65、KXG-918、KXG-927、XJ771、JIASHI-1、JIASHI-2、JIASHI-5分离株聚集为A亚群,Cy、SC6、Hebei-Lv、Shanxi-Yang与婴儿利什曼原虫聚集为B亚群,A亚群和B亚群聚集为Ⅰ群;801、KS-2和KS-6分离株与杜氏利什曼原虫聚集为C亚群,进一步与国际参照株DD8聚集为Ⅱ群。结论利什曼原虫K26序列可应用于我国利什曼原虫分离株的鉴定。  相似文献   

5.
6.
美洲皮肤利什曼病(ATL)是巴西的地方性流行病,分布范围广,患者的皮肤损害经治愈或自愈,数月后留下圆形、光滑有光泽的伤疤,局部凹陷,色素减少或增多。皮肤利什曼病(CL)有时可发生粘膜型利什曼病(MCL),巴西利什曼原虫可侵入鼻咽部粘膜发育繁殖,引起活动性粘膜病变。本文作者用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等技术诊断ATL,并进行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7.
由利什曼原虫引起的美洲皮肤利什曼病(NWCL)已成为中南美洲的一个重要健康问题。由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CMI)对该病的免疫致病机制及疾病的愈合具有重要影响。HIV感染所产生的复杂的致病过程直接影响了有效免疫应答所必需的T细胞分化过程。有关艾滋病相关NWCL的报道中所述的利什曼病的某些异常临床表现可能与控制虫体播散的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能力低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肯尼亚首例热带利什曼原虫引起的皮肤利什曼病。从3例患者皮肤病变吸出物中分离出9株利什曼原虫。该3例中2例为美国儿童,9岁男孩和12岁女孩各1例,均出生并成长于肯尼亚,男孩未离开过肯尼亚,女孩7年来未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利什曼原虫可以感染人类巨噬细胞并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但大多数皮肤和内脏感染者并无临床症状或有自限性,这主要是由于感染后的个体可以通过Th1细胞介导的长期免疫反应以防止再感染。已有研究结果提示,应用特定的重组的原虫抗原作为疫苗诱导的保护性T细胞免疫反应可能是更有效、更安全的选择。因此,鉴定出原虫感染时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用化学纯丙酮自热带利什曼原虫培养基中分离和浓集可溶性抗原的方法。作者对分离出的抗原用等改进的双向扩散琼脂试验法进行了测定,获得了良好的结果。将热带利什曼原虫培养于双向培养基中。该培养基的固体部分为NNN-琼脂培养基,其组成为:琼脂14克,食盐6克溶于含  相似文献   

14.
在伊拉克黑热病和皮肤利什曼病均有发生,前者主要流行于巴格达附近,而后者则较散在。病原根据发生的临床症状分杜氏利什曼原虫和热带利什曼原虫两种,而热带利什曼原虫进一步又划分为大型和小型两个亚种。由于同一原虫可引起不同的宿主反应,而类似的临床表现也可能由不同的原虫所引起,因此沿用的分类方法感到不能适应。  相似文献   

15.
在肯尼亚证实有4种利什曼原虫对人致病,引起皮肤利什曼病的有埃塞俄比亚利什曼原虫、大型利什曼原虫和热带利什曼原虫,内脏利什曼病或黑热病则由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内脏利什曼病在农村有活动性疫点,最近又有一新疫点发生。在研究利什曼病皮肤损害的诊断时,发现一病人的皮肤损害是由杜氏利什曼原虫所引起,而通常这种原虫常罹及内脏器官。本文报导此病例的临床表现,用同工酶和DNA对原虫的鉴定结果。  相似文献   

16.
豚鼠利什曼原虫(L.enriettii)为Medina于1946年在实验豚鼠体内发现,由Muniz和Medina(1948)命名。在睾丸、皮肤内的肿块样组织内查到的无鞭毛体较大,经不同途径接种豚鼠后,即发生转移性扩散,在足、耳和鼻部位出现相似的病损;实验感染恒河猴、狗、大白鼠和野生豚鼠(Cavia aperea)则不发生可查见的病变;接种8只仓鼠,仅1只发生一小皮损,其中只查到极少数原虫。2名志愿  相似文献   

17.
在肯尼亚的不同地区从人和动物体内分离出5株利什曼原虫,但无法确定其在利什曼病流行病学上的意义。作者采用DNA浮力密度、酶电泳谱变异型和分泌因素血清型等生化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从内脏利什曼病患者分离出的虫株的生化指标是一致的,其中3株来自肯尼亚的西北部,2株来源于基图伊地区,两个疫区互不相连,说明两地的流行病学特征虽不相同,但原虫在生化方面的特性完全一样。在过去不少学者曾对噬齿动物能否作为人内脏利什曼病的保虫宿主进行了研究,并已证明非洲砂鼠体内分离出的原虫不是杜氏  相似文献   

18.
观察结果表明:沙鼠利什曼原虫主要分布于吞噬细胞的中心部位,而墨西哥利什曼原虫亚马逊亚种则在细胞的边缘位置;前者引起病变组织内的中性粒细胞及纤维母细胞均较多,而后者则以淋巴细胞为主。对两种亲皮肤利什曼原虫的分布特点及受损组织内炎细胞分类的意义进行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9.
在突尼斯的不同地区存在着3种不同类型的皮肤利什曼病(CL):在中部和南部为动物源性CL,其病原为大型利什曼原虫;在东南部为凯氏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 killicki,Rioux et al.,1986)引起的慢性CL;而在北  相似文献   

20.
大沙鼠体内有3种利什曼原虫:大型利什曼原虫、图兰利什曼原虫(L.turanica)及沙鼠利什曼原虫。只有大型利什曼原虫对人致病。这3种利什曼原虫都是大沙鼠特有的寄生虫,但形态无区别。因此,以往有关大沙鼠间大型利什曼原虫的调查材料在多数情况下不能应用。本文目的是获得土库曼高疫区大沙鼠间此病传播的材料,并与乌兹别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