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病的护理对策。方法68例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病患者均经CT检查和检验科检查确诊,总结患者的护理措施。结果68例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病患者中,治愈51例,好转10例,无效4例,转院2例,1例患者由于肺部疾病伴随急性肝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给予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病患者正确的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抗结核化疗药物致药物性肝病的原因、临床表现、预防方法及护理措施.方法 对58例抗结核化疗致药物性肝病患者及时进行抗结核药物调整或停止抗结核化疗,给予保肝降酶、退黄、支持疗法及各方面护理措施落实.结果 与结论 引起药物性肝病的因素与药物的种类、持续用药时间及病人的个体差异有关,出现肝损害后早发现、早诊断、早处理,密切观察病情、合理治疗及全方位护理是治愈药物性肝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罗永丽 《临床医药实践》2009,(9Z):2029-2030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引起药物性肝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抗结核药物治疗引起药物性肝病的认识,从而注意尽量减少药物性肝病的发生率。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04年~2008年收治的110例药物性肝病患者临床特点和各项检查进行分析。结果:引起药物性肝病的抗结核药主要为异烟肼(H),利福平(R),吡嗪酰胺(Z),乙胺丁醇(E),链霉素(S)等等,治疗方案主要为HRZE,HRE(S),HRZ(S),HL(利福喷丁)E(S)等等。结论:重视和监测抗结核治疗引起的肝功能损害,如有药物性肝病发生尤其以黄疸为主要表现者要及早停药保肝治疗,在指导临床治疗,判断预后方面血清总胆红素(TB)比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更具意义。  相似文献   

4.
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病1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引起药物性肝病(DIHD)常见方案及临床特点,提高对抗结核药物治疗引起DIHD的认识,从而采取预防性措施减少其发生率.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18例DIHD患者临床特点和各项检查进行分析.结果:①共15种药物17种方案与DIHD有关,前4位药物为异烟肼(H)、利福平(R)、吡嗪酰胺(Z)、乙胺丁醇(E), 前4位方案为HRZE、HRE(S)、HRZ(S)、HL(利福喷丁)E(S).②临床表现不同.③临床分型以急性多见,其中肝细胞损害型最多见.④多种危险因素如年龄、合并症、多联用药等对DIHD发生起作用.结论:重视和监测抗结核治疗引起的肝功能损害,对有DIHD尤其以黄疸为主要表现者要及早停药保肝治疗,在指导临床治疗、判断预后方面血清总胆红素(TB)比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更具意义.  相似文献   

5.
抗结核药物可导致药物性肝损害,而肝脏损害又会影响结核病患者的抗结核规范化治疗.因此,了解抗结核药物对肝脏的影响,早期发现肝脏损害并及时处理,对肝功能的恢复及抗结核治疗的成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要介绍抗结核药物对肝脏的影响及其在肝病患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高秋莲  郝峥 《临床医药实践》2009,(1Z):1241-1242
<正>药物性肝病又称药物性肝损害,是指药物在治疗过程中,肝脏由于药物的毒性损害或药物的过敏反应导致的疾病,也称为药物性肝炎。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结核病的发病率始终居高临下,抗结核药物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抗结核药物导致的肝损害发病率报道较高。本研究总结了我科2003年至2007年住院治疗的结核病人,应用抗结核药物导致的药物性肝损伤46例,以分析和总结抗结核药致肝功能损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  相似文献   

7.
李扬  刘佳 《抗感染药学》2019,16(10):1679-1682
目的:分析抗结核药物对肺结核伴慢性肝病患者致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征及其对抗结核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2月间收治的被确诊为初发初治肺结核患者926例资料,分析其患者按正规抗结核方案(2HREZ/4HR)治疗过程中致药物性肝损害与有无慢性肝炎、合并不同类型慢性肝炎、肝损害程度及其临床分型的相关性,以及对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影响。结果:926例初发初治肺结核患者(其中236例患者伴有慢性肝炎,690例无肝脏基础疾病)治疗过程中,690例无肝脏基础疾病患者出现药物性肝损害213例(30.87%);236例伴有慢性肝炎患者治疗中出现肝损害104例(44.07%);有慢性肝病的肺结核患者肝损伤发生率显著高于无肝脏基础疾病患者(P<0.05);伴有慢性乙型肝炎的肺结核患者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高、肝功能损害程度重;药物性肝损害较易出现在抗结核药物治疗强化期内。结论:有慢性肝病的患者在抗结核药物治疗中应密切监测其肝功能的变化,尤其是在抗结核强化期内,必要时调整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或停用抗结核药物治疗,以免造成不可逆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由抗结核药物导致的肺结核合并慢性肝病患者药物性肝损害(DILI)的状况。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46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药物性肝损害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合并有基础肝病的肺结核患者其DILI发生率显著高于未合并基础肝病者(P<0.05)。慢性HBV感染者与慢性HCV感染者的DILI发生率高于其他肝病者(P<0.05)。结论对于肺结核合并慢性肝病的患者,在抗肺结核药物治疗过程中引发药物性肝损害的可能性较高,因此在临床治疗中要对患者的肝功能进行密切监测,以便尽早发现肝损害尽早治疗。  相似文献   

9.
杜秀  路玫 《中国药房》2014,(14):1290-1292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致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抗结核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2011年9月-2012年4月1 395例行抗结核治疗后出现肝功能损害的11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7例药物性肝炎患者年龄以19~59岁为主,占58.97%。表面抗原阳性的患者发生抗结核药物性肝功能损害的几率可达15.38%;抗结核治疗前有转氨酶和(或)胆红素升高的患者,抗结核药物所致的肝功能损害可达36.67%、22.73%,明显高于平均发病率8.39%。发生时间多为8~14d。预后多良好,有69.23%的患者好转或治愈。结论: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的患者应定期监测肝功能,注意合并有乙肝、入院时转氨酶或胆红素升高等高危因素,减少肝功能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针对入院接受治疗的肺结核患者,由于抗结核治疗出现药物性肝损害的门诊护理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 120例患有肝结核患者及家属进行结核病防治知识教育,以及对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心理方面护理,使患者及家属在治疗与护理中积极配合。结果对门诊接受静脉输液治疗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有效率为96.7%。结论要对药物性肝损害做到预防,及时护理,减少患者疼痛感,使患者配合结核治疗。  相似文献   

11.
药物性肝病的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目前临床在防治药物所引起的肝病或肝损害的常用药物作一概述,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2.
张广军 《临床医药实践》2005,14(10):771-771
结核病在本世纪仍然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传染病,高感染率和高患病率已成为我国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目前,异烟肼(H,INH)、利福平(R,RFP)、吡嗪酰胺(Z,PZA)作为一线抗结核有效药物,2HRS(E)Z/4HR方案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引起药物性肝病也较多见.现将40例药物性肝病病例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并研究药物性肝病的有效临床护理方式。方法144例药物性肝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2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常规护理的方式予以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优质护理的方式予以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患者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各个方面的指标都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对药物性肝病进行治疗配合优质的护理干预能够起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炎2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特点及预防策略.方法 对210例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炎以肝细胞损伤型为主(64.8%);其中,轻、中度肝损害占76.2%,重度肝损害占23.8%.合并基础肝病者占48.0%,更易发生药物性肝炎.其中,合并乙肝病毒感染者发生率最高(35.7%).结论 有肝脏基础疾病患者发生药物性肝炎比率高;在评估肝脏基本状况的基础上制定合适的抗结核方案和监测肝功能是预防药物性肝炎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型药物相继大量上市和各种天然药物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药物性肝病(DILD)的发病率逐年增高.甘草酸类药物是临床常用的保肝药物,其用于治疗DILD已取得较好疗效,在DILD的预防与治疗中应用前景良好.本文简要综述甘草酸类药物用于DILD治疗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抗结核药物肝损伤患者治疗中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后肝损伤的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予以必要护理措施。结果 55例肝损害患者经对症治疗和有效护理后,肝功能明显改善,经更改抗结核治疗方案后,抗结核顺利完成。其中1例患者自愿放弃治疗,抗结核方案未完成。结论在抗结核药物肝损伤中患者治疗中采取必要护理措施,可改善患者肝功能,促使患者顺利完成抗结核治疗。  相似文献   

17.
随着非处方药物(OTC)的种类不断扩大,病人自行服药或随意加大药物剂量的机率增加,药物性肝病的发生率也相应增加。国外报道药物性肝病可占所有黄疸住院病例的2 %~5 % ,占成人急性肝炎住院病例的10 %。在暴发性肝功能衰竭病人中,有2 0 %~5 0 %与药物有关[1] 。现将1986~2 0 0 0年我院收治4 1例药物性肝病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986~2 0 0 0年我院共收治被确诊为药物性肝病病人4 1例,其中男2 0例,女2 1例,年龄15~6 6岁。急性药物性肝病中肝细胞损伤型33例,临床表现似一般病毒性肝炎,如乏力、食欲不振、上腹不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医院85例药物性肝病患者的药物相关性进行分析,验证国际共识标准的临床价值,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将85例在医院就诊且被诊断为药物性肝病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并根据国际共识的Maria标准和DDW-J标准进行药物相关性分析.结果 发生药物性肝病的患者占同期肝病患者总数的11.01% (85/772),其中肝细胞损害型占15.29% (13/85),胆汁淤积型占81.18% (69/85),混合型占3.53% (3/85).Maria标准与DDW-J标准得出的药物相关性结论不尽相同.引起药物性肝病的药物主要为调脂药、免疫抑制剂和抗凝剂等.结论 引起药物性肝病的药物主要以调脂药和免疫抑制剂为主.国际评价标准为药物性肝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一个科学标准,有助于排除或肯定药物性肝病.  相似文献   

19.
卢水华  王琳  肖和平 《医药导报》2011,30(6):767-769
[摘要]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为3%~10%。肝损害频率高的药物有利福平、丙硫异烟胺、吡嗪酰胺、氨硫脲、对氨基水杨酸等;导致肝损害频率低的药物有异烟肼;基本不发生肝损害的药物有链霉素、卡那霉素、卷曲霉素、紫霉素、乙胺丁醇、环丝氨酸。药物性肝损害的治疗关键的是停用并防止重新给予引起肝损害的药物,早期清除和排泄体内药物,加强支持治疗,卧床休息,密切检测肝功能等指标。应尽快确立适合我国国情又符合国际规范的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识别、诊断标准、分型标准及治疗规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病在住院患者人群中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和可疑药物。方法基于上海市医院住院患者用药数据库中拥有2次及以上ALT记录的患者人群,以用药后ALT〉60U·L^-1为药物性肝病的评价标准,采用逐步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年龄、性别、服药种类、住院时间和基线ALT值对药物性肝病发生率的影响,并计算引起药物性肝病的可疑药物的似然比。结果:纳入研究的3030例患者中药物性肝病有171例,占5.6l%。服药种类是其危险因素。药物性肝病的可疑药物涉及各个类别的药物,以中药出现的频次最高,其次为主要抗菌药物。有220种可疑药物可能与药物性肝病有关,其中磺胺甲嘿唑、氯胺酮等似然比较高。结论住院患者在合并使用多种药物和应用磺胺甲口恶唑等具有肝毒性药物时应加强肝功能监测,以避免药物性肝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