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抗生素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为临床规范、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6年2月至2010年12月住院患者上报的47例抗生素致不良反应病例,对患者的年龄、性别、不良反应史、用药途径、所用药物、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生素致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41~60岁;β-内酰胺类抗生素致不良反应/事件最多;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过敏反应。结论医疗机构应重视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应,加强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2.
方辉  张振财 《中国药事》2013,(12):1318-1320
目的通过对安徽省铜陵市第四人民医院上报的儿童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为儿童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我院门诊注射室、儿科病房在2011~2012年度上报的91例15岁以下患儿的药物不良反应病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0~3岁患儿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比例最高,有50例;β-内酰胺类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最多,有72例;91例均由静脉给药引起;累及器官主要以皮肤、粘膜及附件的损害最多,有86例。结论儿童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与药物的用法、用量有关,抗生素的用量过大及不规范使用是造成儿童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临床医师应熟悉儿童的生理特征,加强药物的合理使用,减少儿童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抗生素所致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选取2013—2014年南华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抗生素所致不良反应患者9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生素所致不良反应中61~76岁组所占比例最高(P﹤0.05);不良反应的药物种类中头孢菌素类所占比例最高(P﹤0.05);不良反应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P﹤0.05)。结论抗生素所致不良反应种类较多,且发生率较高,加强临床合理用药,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中国医药科学》2016,(19):90-92
目的对我院146例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以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146例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报告作为本研究对象,对其药物不良反应的具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不良反应的类型、药物种类、累及器官、给药途径以及患者自身的情况等。结果不良反应药物种类主要为抗生素类、循环系统类等药物;药物不良反应主要累及患者的器官包括皮肤部位、消化系统器官等。导致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给药途径主要为静脉注射、肌肉注射、口服药物等;69.86%的药物不良反应患者为10岁以下的儿童与50岁以上的老人。结论临床药物治疗时,应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合理用药,并加强药物使用的监督,以保证用药的合理性及科学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66例儿童药物不良反应咨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杰  李浩  陈渝军  林晶 《医药导报》2007,26(11):1386-1387
目的 了解儿童用药情况及其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2004年7月~2006年6月收集到的66例药物不良反应药物咨询分别从临床表现、药物种类和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6例儿童药物不良反应中,主要与抗菌药物、中成药、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的使用有关,药物不良反应最常见表现为消化系统反应。结论 根据儿童用药特点合理使用药物,认识教育患者的重要性,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门诊退药处方特点,减少门诊退药,为加强临床用药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9年1~6月门诊西药房退药处方277张,按退药率、退药科室、药物剂型、药物种类、退药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儿科退药多,注射剂退药多,抗生素退药多;退药主要原因有治疗变更、重复用药、药物不良反应等。结论通过分析退药的特点,通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高药师的服务意识和业务水平,加强医务人员合理用药知识培训,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减少门诊退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某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及引发的相关因素,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方法对某院2007年10月13日至2009年11月19收集到的87例ADR报告分别从药物种类、抗感染药物类别、给药途径及患者的年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7例不良反应中,抗菌药物的ADR发生率最高,有46例,占52.87%;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和消化系统损害最为常见,经过相应的治疗,均已恢复正常。结论 ADR不可完全避免,临床医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用药,合理使用抗生素,联合用药应注意配伍禁忌。监测药品不良反应,预防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是促进合理用药及保障合理用药安全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监测我院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提高我院合理用药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对2010—2011年上报的224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良反应的主要类型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结论药物不良反应与多种因素有关,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有助于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抗生素不良反应报告97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使用抗生素发生不良反应的特征 ,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方法 对西安市某医院 5年来收集的 97例抗生素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结果 静脉注射给药引发不良反应发生率高 (74 .2 3% ) ;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最高 (39.18% ) ;首次用药时发生不良反应 6 8例 (70 .10 % ) ;药物不良反应以皮肤系统损害居首位 (30 .93% ) ,其次为过敏性休克 (2 3.71% )。结论 为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应强化使用抗生素过程监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抗生素治疗导致患儿严重不良反应的情况。方法2010年3月-2013年3月该院抗生素治疗导致严重并发症的患儿36例,对患者不良反应出现时间、临床症状及用药种类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6例患儿给药方式以静脉给药、肌内注射和口服为主者30例(83.3%);给药时间集中于用药30min内发生不良反应者28例(77.8%)。不良反应主要累及皮肤系统,共18例(50.0%);主要药物为林可霉素、头孢氨苄、头孢唑林钠及氨苄西林。结论抗生素临床应用过程中,不仅应重视其抗感染作用,还应高度警惕其不良反应的严重性,合理应用抗生素,避免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这对于临床医师安全用药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胡子燕  胡锋 《海峡药学》2010,22(8):271-272
分析骨肽制剂不良反应的主要类型和防范措施;检索骨肽制剂不良反应个案,进行统计分析;骨肽制剂主要的不良反应为过敏性休克、诱发关节痛,药物热等。为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使用前应询问患者过敏史,注意用法用量,避免不合理用药.使用过程中加强监护等。  相似文献   

12.
我院182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及引发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1日-2007年12月30日收集到的182例报告分别从药物种类,给药途径及患者年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82例不良反应中,涉及抗生素127例,占69.8%;中药注射剂23例,占12.6%。静脉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160例,占87.9%。不良反应最常见的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应加强对抗感染药物及中药注射剂的监测,避免或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抗生素对药物不良反应,并探讨合理的临床应用措施,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市2014年1月至今2233次出现抗生素不良反应的临床资料,对抗生素的种类、不良反应的高发年龄段、不良反应的常见类型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统计分析发现,抗生素不良反应发生年龄集中在51~75岁.发生不良反应的抗生素种类以左氧氟沙星最多,其次为头孢曲松.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恶心,其次为瘙痒.结论:抗生素使用不当可导致不良反应出现,增加患者的痛苦,影响治疗效果,在选择用药时应给予高度重视,以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马铮 《北方药学》2011,8(8):56-57
目的:分析我院2010年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的产生及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10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170例抗生素药物ADR患者男90例,女80例(69.3±1.52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于65岁老年人ADR发生率明显增高且主要累及皮肤及附件,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和青霉素类占据ADR发生的前3类。结论:药物不良反应是重要的公共安全问题,合理用药可以提高患者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914例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谭红爱  郭伶 《医药导报》2001,20(12):790-791
目的:探讨药物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及特点,指导合理用药。方法:对协和医院ADR监察室收集的914例AD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14例不良反应中,中青年比例占36.2%;诱发ADR的药物涉及15类,120个品种,其中抗生素类引起的占79.3%;A类反应470次,B类反应444次;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心血管系统损害,其次为皮肤粘膜及附件损害;造成重度损害者21例次。结论:应重视开展ADR监察,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189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辛传伟  叶佐武 《中国药业》2006,15(16):45-46
目的 了解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引发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浙江省立同德医院2001—2004年上报浙江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ADR报告共189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89例ADR主要与患者年龄偏大、患者用药7d以内、抗生素类药物使用、中药注射剂的质量及是否合理使用、注射给药方式有关;ADR最常见表现为皮肤反应。结论 应加强ADR的监测和ADR知识的宣传,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侯爱国 《北方药学》2015,(12):166-167
目的:了解我院2012~2014年抗生素ADR的现状与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2~2014年向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上报的87例抗生素AD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抗生素ADR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静脉给药为引发ADR的主要给药途径,占96%;16~59岁为抗生素ADR发生主要年龄段,但儿童和老人发生的比例也比较高;发生ADR以β-内酰胺类和氟嗪诺酮类为主(累计占比88%),联合用药引起的ADR占比亦较高;ADR主要引起皮肤和附件损害(占58.62%).结论:应重视抗生素ADR的监测和上报,合理选用抗生素,减少ADR.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我院由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类统计和分析评价法。结果在125例不良反应报告中,涉及药品31种,以头孢菌素类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55例);给药途径以静脉注射为主;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90例)。结论应重视不良反应的监察,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  相似文献   

19.
我院39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任心慈 《安徽医药》2009,13(10):1298-1300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特点,促进l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7年6月至2008年12月收集到的397例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97例不良反应的产生主要与抗菌药物和中药注射剂广泛使用、静脉滴注,以及老年患者有关,不良反应最常见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临床医生应加强对抗菌药物与中药注射剂引发的不良反应的监测,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情况,为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生素提出依据。方法对本院2010年每月查房记录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33例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为86.23%,使用抗生素品种43个。单联使用71.86%,二联使用26.01%,三联使用2.13%。结论应加强临床医师对抗生素类药物使用管理有关规定的学习,以减少或避免抗生素的滥用和浪费,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